聞法方式 行為
達真堪布
(二)行為
1、所斷之行為(聞法時應當斷除的三個過患)行為有所斷之行為,應取之行為。所斷之行為是不應該有的行為。綜合起來,有三個過患、六垢、五不持。
(1)三個過患:耳不注如覆器之過。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雜煩惱如毒器之過。
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過。雖然身在聞法的行列中,但是心不在這裡而在別處,在家裡,或者在單位,想的都是一些瑣事,或者其他的事情。不知道講法者在說些什麼,根本沒有聽進去,好像往覆扣的容器裡灌東西一樣。
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雖然聽了,但是沒有用心,沒有記住,就好像往漏的容器裡灌東西一樣,灌再好、再多的食物都留不住。這樣聞法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一定要牢記於心,真正用心去體會、體悟,如果聽不清楚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意義。聽聞佛法時要將平時所做的一切全部放下,包括念佛、念咒等。
第三,雜煩惱如毒器之過。聞法的過程中發心不清淨,不是為了眾生的利益,也不是為了今生的解脫,而是為了世間八法(得、失、苦、樂、稱、饑、譽、毀)聽聞佛法,或者摻雜貪嗔癡這些煩惱來聽聞佛法,這樣正法反而變成了邪法。就如同向有毒的容器裡灌食物一樣,這樣聞法,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有罪過,會斷掉自己的慧命,會斷掉自己今生解脫的生命。聞法時不能說話,也不能影響別人聞法,否則會破壞法身慧命,罪過最嚴重。在整個過程中什麼都不要做,只需要好好聽,認真堅持,斷除、控制這些私心雜念,漸漸將這一切變成一種習慣,修行就不難了。這就是三種過患。要斷除的,要斷掉的,不應該有的,不允許有的行為。
(2)六垢:傲慢、無正信、不求法、外散、內收、疲厭。
第一,傲慢。在所有的煩惱中,傲慢和嫉妒這兩個習氣很難被察覺出來,這也是我們最需要對治,也是最難對治的習氣。如果憑借自己在某方面有些功德,在世間法上有某些成就,便自以為很了不起,因而看不見自己的過失,更無法改掉自己的缺點和毛病,也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和功德,這樣對任何人都無法產生信心,也不可能解脫。所以我們要時刻仔細觀察自己的相續,不應該有絲毫的傲慢嫉妒之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
第二,無正信。佛法是從恭敬心與信心中得來的,他不同於一般的學問。對佛法、對上師三寶,沒有信心的話,得不到正法,領悟不到佛法裡講的道理,努力也是白費,沒有用。要領悟佛講的道理,必須要通過上師的竅訣;要想得到上師的竅訣,必須要對上師善知識有具足的信心。信心可以分四種:對佛法,對上師三寶的功德生起歡喜心,叫清淨信心。自己也想得到這些功德,叫欲樂信心。對佛所說的道理沒有絲毫的懷疑,是勝解信心。這三種信心都具足了,而且無論什麼時候都不退轉並堅定不移,能夠保持這種信心,這就是不退轉信心。
第三,不求法。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對佛法沒有興趣。現在很多人,做功課、聽聞佛法都沒有興趣,這就是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如果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對佛法、對正法沒有興趣的話,聞法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第四,外散。心散亂,不在意,六根處在六塵當中,這樣也領悟不到上師所講的道理。
第五,內收。六根太內收,太緊張,這樣容易昏沉。很多人聽法的時候都聽一聽就睡著了,這也是一種過失。
所以要保持適度,即不能太緊張,也不能太散亂,身口意要保持放松,保持自然。不管是修法、聞法、做功課還是靜坐的時候,身口意一定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狀態,這樣才能真正跟佛菩薩、跟上師三寶感應道交。太緊張、太散亂,都是一種過失,得不到真正的修法、聞法的利益。
第六,疲厭。對聞法、修法生起厭煩、疲倦的心態。比如,講法的時間長了,天氣有變化了,然後對聞法生起了厭煩心,這些都是過失。聞法的時候,應該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聽聞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如理如法地聽聞佛法。
(3)五不持:持文不持義、持義不持文、未領會而持、上下錯謬而持、顛倒而持。
第一,持文不持義。很多人讀書是為了詞句的美妙動聽,不仔細體會詞句更深層次的意義,這種持文不持意對自己修行一點意義也沒有。
第二,持義不持文。如果只追求甚深的意義而輕視詞句,這樣詞句與意義就會脫離,也不可能了知意義。
第三,未領會而持。沒有真正領會,沒有真正明白,然後去盲修瞎煉。現在這樣的情況特別多,都是鹦鹉學舌。
第四,上下錯謬而持。要按次第,系統地思惟、修持。現在很多人都特別隨便,這樣修行,再精進,再努力,再刻苦也沒有用!徒勞無益,根本解脫成就不了。
第五,顛倒而持。不懂佛法裡講的道理,都是顛倒的。
佛法講的,尤其是大乘佛法強調修心,注重發心和動機,但是現在人不注重內在,只注重表面、形式。這都是顛倒而持。一定要在任何時候都以實修為主,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解脫、成佛。一定要仔細了解認真去悟,否則會誤解詞句和意義而違背正法。比如在小乘裡為了自己解脫而成佛也稱為了義法,但在大乘裡不能為自己,只為眾生而成佛稱為了義。密宗裡連眾生和佛的分別也沒有,一切都觀為圓滿,大乘裡有時也允許殺生偷盜,但是都是在完全為了眾生,不為自己的發心前提下而做。很多法師講的專修專念不是一定修一個法門,念一個佛,很多人認為自己念阿彌陀佛不能念別的,佛法含義廣大奧妙,如果沒弄明白,還在心裡面產生矛盾和懷疑也是過失,尤其密宗裡甚深的含義更是不被許多人了解。如;斬魔是斬除人我執和法我執,而不是殺生,男女雙運的佛像是代表智慧與方便不能分開。假設意義顛倒,上下錯謬而持自相續會被破壞,這樣的聞法沒有功德反而會有過失。這些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聞法的功德非常非常大,你能夠如理如法地聞法,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但是不如法的話,也有一定的罪過。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注意,要盡心盡力去取捨這些因果。
2、應取之行為(聞法期間應當具有的行為)
(1)依止四種觀想
聽聞佛法的時候應當像《華嚴經》中說的那樣:
“應於自己作病人想,於法作做妙藥想,於善知識作名醫想,於精進修持作醫病想。”
應觀想:無始劫以來在輪回的苦海裡,我們就像一個病情非常嚴重的病人,要想擺脫病苦得到安康,必須尋找一位良醫並按照他的要求服藥。依止上師聞法也是一樣,只有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師並按照上師的教言去做,服用正法的妙藥,才能消除業惑的疾病。
(2)具足六度
聞法前擺設法座,供養曼茶羅以及鮮花等是布施度;灑水清掃等善事、穿戴整潔、具足威儀是持戒度;不傷蝼蟻在內的任何生靈,以及忍受冷熱環境,不起煩惱,是安忍度;對上師及正法充滿信心,以愉悅的心情而聞法為精進度;心不散亂,專心谛聽為靜慮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時提出,斷除疑惑即是智慧度。聞法者都應當具足六波羅蜜多。
(3)依止其它威儀
聞法時對上師的恭敬心特別重要,聞法者應當坐在低於法座的地方,精神集中,以溫順喜悅的心情注視上師。一分恭敬得一分加持,十分恭敬得十分加持。思惟上述道理後,一定要如理如法地聞法。有了真正的聞、思、修,才會有真正的成就。
節選自《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