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認為當一名學生要具備四個條件
[主要內容]:在談到教育的時候,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誰有資格當老師?當老師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第二個怎樣才算好學生呢?當一個好學生是不是也要具備什麼條件嗎?孟老夫子是怎樣認為的呢?
[中心詞]:取法乎上、專心學習、持之以恆、誠心請教
大多數人上了十幾年學,不知道怎樣才算一個好學生。尤其是當今社會,作為學生更是十分迷茫。孟子在幾千年前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個好學生應該是:
第一個、取法乎上;
第二個、專心學習;
第三個、持之以恆;
第四個、誠心請教。
取法乎上:既然是學生,我要學當然學最好的。所以孟子用很多的比喻來描寫這種學習態度。他說後羿是古代的神射手,後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把弓拉滿。你射箭弓沒有拉滿,你怎麼射准呢?怎麼射得准,根本力量不夠,要想掌握射箭的要領,首先要把弓拉滿。他說高明的木匠教導人,一定要用規矩。畫圓畫方,要照規矩來。所以學生要照老師所定的規矩來學習。因此孟子身旁有個學生聽孟子常常談到人生的道理,覺得太好了,可是做不到。這個叫公孫丑的學生就說,孟先生所說的人生大道理呀,既高尚又美好,簡直就像登上天空一樣,似乎是難以達到的。意思是說老師您能不能降低一點標准呀,針對這種情況,孟子是這樣說的:他說高明的木匠不會因為笨拙的徒弟而改變或者廢棄他的繩墨。他說後羿教學生的時候,不會因為笨拙的射手而改變他的拉弓標准。
這種取法乎上,不是只有跟當下的老師學習,孟子還提出兩個重點,一個是跟古人學習,跟古人作朋友,尚有古人。一個是跟聖人學習,學聖人。孟子特別推崇兩位聖人:一位是伯夷,認為聽到伯夷作風的人,貪婪的變得廉潔了,懦弱的立定志向了。一位是柳下惠,聽到柳下惠作風的人,刻薄的變得敦厚了,狹隘的變得開朗了。
專心學習:談到專心學習,孟子拿一個故事作比喻,他說有一個人叫做奕秋,是下棋高手。羿秋教兩個人下棋,第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羿秋的講解。第二個人一面聽課,一面胡思亂想,說有只天鵝要飛過來,我要拿弓箭去射它。這個故事說明學習就是學習,絕不能三心二意,那樣就白白浪費時間了。
持之以恆:孟子說聽到雞叫就起床,孜孜不倦的去做事情。例如“聞雞起舞”的典故即是。學習如同挖水井一樣,只要不出水,就要一個勁的挖下去,一定要有個出水的結果,否則誓不罷休,學習亦復如此。
誠心請教:這一點極為重要,在孟子身旁有一個學生叫滕更,他是滕國的貴族。他向孟子請教問題,孟子不回答。孟子的另一個學生公都子請問老師為什麼不回答?孟子說有五種情況問題,我不回答:第一仗著地位高發問,我不回答;第二才干多發問,我不回答;第三仗著年紀大發問,我不回答;第四仗著有功勞發問,我不回答;第五仗著老交情發問,我不回答。作為一個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時,要彬彬有禮,要態度誠懇。孟子的五不回答,說明誠心請教是很重要的。
從以上四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學生除了要遵守國家或學校制定的學生守則、細則、規章制度以外,更主要的要維護老師制定的取法乎上的學習標准、還要有專心致志、持之以恆、誠心請教的學習態度,這樣才算是一個好學生,才是一個真正學生的樣子。我們都是過來人,曾經做過別人的學生,仔細地想一想,做學生時與孟老夫子提出的四個條件還有哪些不足?應當如何彌補呢?(末學從教三十多年,開始做學生,後來當老師,對這些問題也未能十分清楚,直到有一天,讀到了《孟子》,才耳目一新、豁然開朗!這種欣喜之情真是無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