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六度之禅定波羅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五)六度之禅定波羅蜜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禅定波羅蜜。禅定是修行的必經之路,是修行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修法。佛法裡講戒定慧,定就是禅定,慧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從禅定中產生的。若是沒有禅定功夫,無法開悟證悟,無法產生般若智慧,所以說禅定非常重要。
禅定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很難。我們現在雖然學佛好多年了,但是心還是靜不下來,定不下來,這是什麼原因呢?禅定有禅定的基礎,還是基礎沒有打好,自己不會調整身心。心態也非常重要,身要依止寂靜處,寂靜處就是修法的環境。寂靜處不一定是山洞或者寺院,哪裡都可以成為寂靜處。真正的寂靜處是具足禅修因緣條件的地方,若是修禅的條件不具備的話,山洞、寺院也不算是寂靜處。家裡或者其它道場裡也一樣,禅修條件具備的環境與地方,都可以成為寂靜處。大乘修行者,尤其是你們這些在家居士,不可能經常在山洞或寺廟裡修禅,還需要在自己的家裡、在單位,或者在生活、工作的地方修禅。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能修禅定呢?也能修,因為條件、環境是自己創造的。
佛在經中也說過,修禅定需要環境——寂靜處。若是沒有一定的福德資糧,根本也遇不到、找不到這樣的場所與環境,所以積累福德資糧也非常重要。
修七支供或者修前面的幾個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是禅定的基礎。若是你把這幾個內容都修得差不多了,修禅定就沒有問題,就不難了。若是前面這些修法沒有修好,修禅定也很難。
六波羅蜜多也是有次第的。很多經文裡講,它們是因果關系,前是因,後是果。一般的情況下,布施波羅蜜是因,持戒波羅蜜是果;持戒波羅蜜是因,忍辱波羅蜜是果;忍辱波羅蜜是因,精進波羅蜜是果;精進波羅蜜是因,禅定波羅蜜是果;禅定波羅蜜是因,智慧波羅蜜是果。前面的幾個修法,都是禅定的基礎,是禅定前提的修法與條件。
方才講的寂靜處,也是修禅的機緣。佛講,要給自己創造環境,要和環境相合。怎麼和環境相合?主要是調整自己。這些違緣、障礙,都是自己制造的。若是你在家裡、在單位,或者在其它的地方,能做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若是你能非常圓融地處理好人際關系,然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這就是修行的環境。
在家裡修禅,首先你要把自己的家變成寂靜處。就是把家裡內部關系搞好。在家裡好好表法,給他們展現你的變化,展現你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所得到的這些功德與利益。誰都想轉變,都想得到這些功德和利益。如果你身上有明顯的變化與收獲了,這樣不只是你的家人,周圍所有的人都會心服口服地崇拜你、支持你,甚至會跟隨你。在單位也是一樣。
修行上的違緣和障礙也是自己給自己制造的。如果自己沒有做好,沒有一定的修行和修養,在山洞裡也不會安定,在寺院裡也修不成禅,一樣會有很多的障礙與違緣,很難把心靜下來修行。也許這顆心會跑得更快了。
不管是在道場、在家裡還是在單位,主要是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修行的環境,這才是真正的寂靜處。如果心沒有處於寂靜處,違緣重重、障礙重重,你無法修禅。所以要去掉障礙、去掉違緣。
修行人的生活不能墮入兩邊。什麼意思?在生活、工作的過程中,要求不能太高,欲望不能太多。必須要過那種優越、富裕、舒適的生活——有這樣的追求與欲望就是錯誤的。自然有的不算,福報是修來的。福報、緣分到了,自然有了,想躲也躲不開。但是福報也不能太差,貧窮和疲憊也是修行上的一種障礙。
如果你沒有一定的修行,沒有一定的定力,條件太優越了,太舒適了,光享受物質生活了,也很難修行。太貧窮、太疲憊的時候也很難修行。所以佛要求修行人,——尤其是要求出家人,生活不能墮入兩邊。佛成道之前也和那些外道一起苦修,後來放棄了。佛說,在太貧窮、太疲憊的狀態下也不能成就。
對生活不能有過度的要求,欲望不能太高。總的來說,對這些世間的瑣事,世間暫時的利益都不要看得太重,不要抓得太緊,一切都要隨緣。來了也不拒絕,來就來;不來也不追求,不來就不來。以修行為主,修行最重要——這種心態適合修行。這些違緣、障礙都盡量遠離,盡量去掉。無論是在家裡、在單位、還是在其它地方,都要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修行環境。主要是沒有違緣障礙就行。有違緣,有障礙也能超越,這個有難度,在修行的過程中,你和這些違緣、障礙斗爭的時候,是勝利還是失敗,不好說。
違緣、障礙還是盡量少一點好。主要是將家庭內部的關系,周圍的人際關系處理好。若是將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做到了,都修得差不多了,後面的禅定就沒問題了。若是前面那幾個都沒有做好,修禅定說容易,做難啊!
一坐下來,心就定不下來,沒有任何的覺受與成就,最終對自己失去信心,對佛法失去信心,就徹底完蛋了。我經常跟大家講,若是真心想學修,一定要按次第來,都是有次第的,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比如說我們今天講禅定,然後你要修禅,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都修得差不多了,有一定的成就了,在這個基礎上修禅定就容易了。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主要就是斷除貪心和吝啬心。如果沒有去掉對物質的貪著心,然後持戒、忍辱、精進這幾個也沒有做到,修禅是修不好的!
都知道禅殊勝,都知道修禅好,尤其是在內地,禅宗比較興盛;但是很多人都修不好,修不長。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基礎沒有打好,前面那些沒有修好。剛才講得很清楚,它們之間是因果關系。
總的來說,環境、寂靜處也是修來的,沒有一定的福德資糧是不會遇到的。在各地,聖地、山洞有很多;但是寺院、道場裡面不一定具備修禅的機緣與條件,不一定是修行的寂靜處。你得考慮這些。
現在好多人,到處東跑西顛,始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始終找不到一個寂靜處,始終找不到一個因緣具足、條件具備的禅修環境。這個也可以說是自己的福報不夠,也可以說基礎的修法沒有修好。你把基礎的這些修法,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四外加行、五內加行這些基礎腳踏實地地修好,到時候禅定自然就會有。條件具備了,因緣具足了,福報上來了,自然就能禅修,自然就有禅定波羅蜜。
第一個是環境,在家裡,或者在單位修行,給自己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第二個就是心態,這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坐下來修禅的時候,身、口、意三門的調整也很重要。若是身口意三門沒有調整好,心無法安住,無法定下來。身體先要調整好,可以雙盤、單盤,最起碼要單盤,這是身的要求。身直脈直、脈直氣直、氣直心直。身和心之間有密切的關系,若是身體沒有調整好,心也無法安住。然後口與氣也要調整。
我們現在修的是內、外加行,後面還有幾個特加行。那個時候是轉變、調整身三門的修法。剛開始呼氣、吸氣都很重要。不好的氣呼出去,新鮮的氣吸進來,在這種情況下安住。心也是,它就像脫缰的野馬,直接抓它、控制它,都不是好方法。先不抓它,否則它跑得更快了,想辦法讓它自己停下來,讓它自然安住。這有很多方法,以後再仔細講。
簡單地說,不追隨過去,不迎接未來,不執著於現在這些六塵緣法,心不散亂於外境當中,心自然就能安住下來。進一步說,不追隨過去,不刻意地去想過去的事;不迎接未來,不刻意地去想未來的事;不執著於現在,不刻意地去想現在的事,它自然就停下了。
什麼叫禅定呢?以前也講過,定是不散亂。心專注於一個善緣,不散亂叫禅定。
禅定的支分,可以分好多:有世間的禅,也有出世間的禅。四禅八定,都屬於是世間的——就是修色界和無色界這些天界的。還有出世間的禅——就是四谛、十二緣起、空性智慧這些。主要是為證得聲聞緣覺的果位、菩薩和佛的果位。也有有相和無相之分:有相就是小乘,修不淨觀、慈氏觀;還有呼氣、吸氣觀,還有聲聞乘的四谛、十六行相;還有緣覺的十二緣起、大乘的三十七菩提分法——這些都屬於是有相的。無相的主要就是無我、空性這些,大概就是這樣。
還有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凡夫行靜慮主要就是剛才講的,小乘裡那些不淨觀等,大乘裡主要講的就是慈悲喜捨,這些主要是資糧道的修法。
第一個是凡夫行靜慮,就是修這些禅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覺受——樂覺受、明覺受、無分別覺受等等。那個時候的狀態,執著於樂、明、無分別的覺受,所以是凡夫行,也可以說是一般凡夫一些禅定的修法。
樂覺受就是自然會出現一些喜樂: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也高興,心裡舒服、快樂,還說不出來——這些覺受叫樂覺受,這是一般的覺受。現在很多居士,很多修行人都有這樣的覺受。
明覺受就是在禅修的過程中,能看到、感覺到外面的很多東西,如房屋、山等,這叫明覺受。這也是一種覺受,但這也不是什麼,不能執著。
無分別覺受是修禅修到一定層次的時候,就是入定的過程中,這些分別念徹底沒有了。這些妄念與分別,你特意讓它生它也生不起來。但這些覺受也是偶爾的,不是永久的。
第二個就是義分別靜慮,也就是觀空性。對無我、空性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沒有達到現量,是比量的智慧,還會執著於空,這個是義分別靜慮。這個時候還有分別念。剛才是在資糧道中修的禅,現在這個是在加行道中修的禅。
第三個是緣真如靜慮,這個時候是現量——寂止和勝觀。寂止也就是定,如如不動;勝觀就是慧,智慧,了了分明。這兩個是同為一體,雙運的那種修法,這叫緣真如靜慮。這種禅修只相似於佛的那種寂止、勝觀,相似於佛的禅定。它也是圓滿的,但是還沒有真正達到佛的那種境界,所以它叫緣真如靜慮。
可以這樣分三種靜慮,但主要是有正知正見——就是心要專注於這些正知正見,專注於這些善念不動搖,這才是我們所要修的禅定。
很多人現在都注重修禅,但是都沒有正知正見,都是那種什麼也不想,什麼念頭也沒有,無記的狀態下,這不是什麼高的境界。其實什麼善念惡念都不起,都沒有,這都是在高的境界中,是有一定的正見、見解的基礎上的。
在無記的狀態中也能入定,也能坐好長時間。幾個小時、幾天、幾個月,幾年都沒有問題。但這不是真正的禅定,不是我們大乘修行者所要修的禅定。連小乘的禅定都不是,也不是四禅八定。這樣修會有兩種果報,一個是在三惡道,一個是在三善道。三惡道就是那些冬眠的動物——它們一入眠,好長時間都不出來。還有些動物入眠的時間更長,好多年都不出定,醒不過來。這也是以前修的一種功夫,是那種無記的禅定。為什麼在惡趣裡面呢?因為他沒有斷惡行善,沒有上供下施,所以不能投生在上三道,只能在三惡道。這個果報也不會浪費,會在那裡成熟。
有的人,有一般的斷惡行善,也有一定的上供下施。做了一些善事,然後會轉生在長壽天,也就是無想天,在那裡成熟這個果報。這個果報窮盡的時候,還會墮落,還會下地獄。他修禅定的時候,在迷茫當中,認為那是解脫,那是佛的境界,但那不是解脫。
他將來轉世的時候也是在天界,在無想天裡,他一直以為那種狀態就是解脫,然後享受那些境界裡的一些覺受。有一天業力窮盡了,他自然就會醒過來。這個時候知道自己煩惱依舊、習氣依舊,還是沒有解脫。然後就會生起邪見——他不知道自己修錯了,不知道自己沒有如理如法地修,於是就對正法、對佛法生起邪見:“我學佛了,修行了,我認為這是解脫,但這不是解脫。釋迦牟尼佛在騙我,佛法不是正法,不是真的,是假的。”他一生起這個邪見,立即就會墮落地獄,要感受地獄的痛苦,所以非常可怕。現在這樣的人很多,但是你告訴他,他也聽不進去,他就是這種緣分。
就是這兩種情況,兩種果報,沒有別的,這樣修禅很危險。
我們現在是觀修階段,一定要思維觀修。有的人就不願意思維,不願意觀修,就那麼糊裡糊塗地坐著,覺得舒服。有的人以前還學過一些不好的邪法,現在還有這個串習,改不過來,這個非常危險。剛才說的,這種人不能解脫。我們有觀修,也有靜修。現在是觀修階段,尤其是聞思階段,以思維、觀修為主。
有的人不懂裝懂,根本不懂生起次第是怎麼回事,怎麼個修法,說什麼“觀想是著相”。觀想怎麼是著相呢?生起次第是有圓滿次第的攝持的,若是沒有圓滿次第的攝持,根本不是生起次第,根本不是觀修。
圓滿次第,有有相的,有無相的。無相的圓滿次第就是空性,本尊是從種子字裡產生的,種子字是從空性中產生的。最後生起次第修法結束的時候也是這樣觀修,也是回滅空性當中。它是有空性智慧攝持的,所以不是著相。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雙運的,不是單獨一個。我們觀種子字,觀本尊,觀這些咒輪、光、甘露……消業的過程中,若是沒有空性智慧的攝持,就不是真正的生起次第,就不如法。有空性智慧的攝持,才是如理如法的。
什麼叫著相?執著於空、執著於相,都一樣是著相。不執著空、不執著相,都不是著相。
你開悟證悟以後,明白了什麼是本性、本覺,然後把自己的心安住於本性、本覺當中,靜靜地坐叫靜修。
靜修和觀修也可以輪流做,但是我們現在主要是觀修,不是靜修。也有一些靜修,但內容都不是很多,時間要求都不是很長。
現在很多人什麼也不想地坐著,也很舒服,也會有一些覺受,有一些好的境界,但這都不是究竟的。修行的過程中不能墮入這種狀態,很容易修偏。
最究竟的禅是要遠離兩邊,就是大乘的智悲雙修,“以大悲不住寂滅,以智慧不住三有。”三有就是輪回。
福慧圓滿就是佛,有般若智慧的攝持,才是禅定波羅蜜。禅定波羅蜜也具足六波羅蜜,就是六度。我們為了禅修,要多修施捨,這就是布施;修禅也要有次第,如理如法地修禅,這就是禅定的持戒;修禅的過程中遇到任何違緣、障礙,都能忍受,都能戰勝,這就是禅定的忍辱;禅定不是控制,也不是刻意,而是非常開心快樂、喜悅,自然、放松,這就是禅定的精進;修禅的時候,有三輪體空的攝持,有般若智慧的攝持,這就是禅定的智慧。一個禅定波羅蜜也可以具足六度,要這樣修。
修六波羅蜜也是有次第的,都要按次第來。前前是後後的因,沒有前前的這些因,不會有後後的這些果。禅定哪有那麼容易?你現在修禅有困難,心靜不下來,無法安住,問題在哪裡?前面那些修法肯定沒有修好,肯定是這個修禅的因緣和條件沒有具備。怎麼辦呢?抓緊時間,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真的,你們不著急啊?壽命是無常的,現在這個學法修行的機緣也是無常的。
我們這些人,都像是屠宰場裡待宰的牦牛,都要被抓、被殺,都要死!屠夫來抓誰,抓男的還是女的,抓老的還是少的,不一定!真的,別以為自己年輕,還有很多時間;別以為自己現在忙,等退休以後再學修。你可以等,但死亡不能等你。學法修行的機緣也是,現在聞到佛法了,而且有這麼好的學佛修法的機會,這個也不可能是恆常的,隨時都可以變,隨時都可能沒有。今年我們很好,有學佛修行的機緣,到明年就不一定了,再過幾年也不一定了。
現在我們有了修法的道場,有了法本,也有了上師、善知識,修行的條件都具備了。但這些都是無常的啊!說沒有就沒有了,說變就變了。真的,大家要抓緊,抓緊!到了明年就不一定了,再過幾年就不一定了。修行不能等待,因為死亡不會等待你。為什麼心態那麼穩定,還不著急呢?是不是和閻羅王通信了?是不是告訴你了:你現在沒事,別著急,等你退休以後學佛,修行得差不多了,我再來接你。是這樣說的嗎?這些都沒有明白,還裝修行人。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
|
|
|
|
|
上一篇:達真堪布:六度之精進波羅蜜
下一篇:達真堪布:六度之般若波羅蜜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