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一門深入,你的心定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昨天晚上,一個學生來問我:怎麼樣學講經?我問他:你今年幾歲了?二十八歲。很好,你專講《無量壽經》,你講十年,講到三十八歲,十年當中不要涉獵一切經典,就這一門,一門深入你的心定了,你的心死心塌地在這一部經上。一部經上下十年工夫,這十年當中每一年至少要講兩遍,希望十年當中,把這一部經從頭到尾講三十遍,能講五十遍更好,十年之後你是世界權威,《無量壽經》的專家,你就是活的無量壽佛;無量壽佛講《無量壽經》,就能度化世界一切眾生。如果你要學個兩部經、三部經,你的力量消散了,你就不能成就。你要學個十部、八部,你是個佛學家,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你將來該怎麼死還怎麼死,該怎麼輪回還怎麼輪回,你要懂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我今天在此地,你不能學我,你學我,我又講《華嚴》,又講這個、又講那個,你要學我,你就糟了。我是被逼的,無可奈何,沒有法子,很可憐。如果有人講《華嚴》,我絕不講《華嚴》,我會一生專門講一部經,我要講這麼多干什麼?沒人講,那有什麼法子。多少人說:「法師,留一套錄音帶吧!」為了留一套錄音帶,這個犧牲很大很大。可是我犧牲有個底限,你們知道嗎?下下品往生,有個底限,我真能往生,真能去得了。如果下下品往生都沒有把握,這個事情就決定不能干,所以有個很低的底限。你們要能聽我的勸導,一生當中專講一部經,你們將來往生上上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品位比我高好多,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當年智者大師在世也是犧牲很大,他自己往生的時候說,學生問他往生的品位,他說:如果我不領眾,品位很高,因為領眾,當住持管事,所以只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的功夫不高,相當於小乘裡面的五停心位,所以他往生凡聖同居土,品位不高。這個示現捨己為人,這是很難得,但是他自己有個往生的底限,決定能去這才行。這是慈悲,肯犧牲自己,這是真的犧牲,犧牲品位也在所不惜。

  如果自己沒有這個把握,千萬干不得,這是自己一定要知道。絕不能夠要想做通家,要想各種經論都通達、都演講,好面子,那就完了,面子很害死人。真正了不起的真正大善知識,你問他,「我什麼都不會,我就會這一門,其他的你去請教別人」。《華嚴》五十三參,就是這樣做樣子給我們看。五十三位善知識善財童子參訪,他們是無量法門當中我就學這一個法門,其他的法門我不會,自己謙虛,贊歎別人,「我知道的很有限,別人知道的很多」,再介紹善財童子去到別的地方參訪。所以諸佛菩薩都做出很好的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覺悟。中國諺語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你下功夫,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無上菩提,我們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可以證得,只要你真肯干,真正能夠把煩惱放下、把欲望捨棄,一心一意專門做明心見性的功夫。要知道,悟了之後一切通達無礙。

  古時候的教學,不但是佛法,儒家的教學,老師對學生重視悟性,現在不講了。我在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我們學校老師對學生依舊重視悟性,悟性高的同學,老師確實特別關懷、特別的照顧。所以他不是知識的灌輸,他是用善巧方便幫助你開悟,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現在學校完全是知識的傳授、知識的灌輸,不注重悟性,這是很大的錯誤。悟了以後,不但出世間法你通達,世間法你也通達。今天我也給幾個同修說了一個比喻,也是他們來問,他問的是:這些菩薩們跟我們凡夫是不是同一個阿賴耶識?沒錯,是同。同當中為什麼又說去後來先作主公?同中有不同。世尊在《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佛把心性比喻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眾生的阿賴耶識比喻作水泡,你說這水泡在大海裡頭,一個人一個水泡,這些水泡是同、還是不同?都是大海裡變現的,同,同一個阿賴耶識。你這個水泡沒破的時候不同,因為你的范圍很小,你的水泡要是破了之後就完全相同。

  所以果然能夠轉識成智,智慧開了,一切諸佛無量劫所修的智慧功德都變成我自己的,他修的變成我的。為什麼?共同一法身,同一個自性、同一個阿賴耶識,怎麼不能把別人的變成我的?同樣道理,我無量劫所修的也變成別人的。所以「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到如來果地上佛佛相同,沒有兩樣,就是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開悟的可貴,悟了之後一切通達,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因此自古以來世出世間法,真正善知識教學,真正愛護學生,都是主張教導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會教你很多很雜,很多很雜害了你,把你導向什麼?導向名利之途,不是導向真正的學問,真正的學問跟世間名聞利養不相干。有真正學問,不會再去追求名聞利養,那也在一個「緣」,有緣可以藉名聞利養教化眾生、利益眾生,絕不是貪圖名聞利養,絕不是追求名聞利養,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修學的方針才能掌握住。

大乘無量壽經  (第十七集)  1998/7/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17

 

上一篇:淨空法師:出家也是個行業,這個行業干什麼?
下一篇:淨空法師:無量無邊之苦可以分為三大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