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這問的意思,佛在經上常說,尤其在《觀經》講淨土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當然不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心。既然是自己的心,為什麼不說自性彌陀,不說自性佛,一定還要指西方極樂世界那尊阿彌陀佛,讓我們去求他,去靠他,這是什麼意思?蕅益大師答得好,‘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讓我們明了。“他”跟“自”是一不是二。“一”是從體上講,體上、性上說是一;但是從相上講,從事上講,是二。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換句話說,對於事實的真相沒有搞清楚,才產生這麼一個疑問,這個疑問一定要破除,若不破除,對於往生淨土會造成障礙。縱然拼命去念佛,強烈的願望求往生,也只能生到邊地疑城,這是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的。他為什麼會生到邊地疑城?他有這個懷疑在,這是講還有願、還真肯念,生到邊地疑城。如果這個疑惑,要是嚴重破壞自己的信願,這一生往生都不可能,所以這關系很大。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法門跟《華嚴》一樣,不但跟《華嚴》一樣,實際上超越了《華嚴》;《華嚴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是什麼法?是圓頓大法。所以這部經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唯有一心就能契入,如果用二心,那就有障礙。他這個疑問產生就變成二心,怎麼是二心?有自有他,自他是二。六祖大師在《壇經》說得非常妙,六祖初見印宗法師的時候,印宗法師就問他:“聽說你在黃梅得到衣缽,五祖平常說法,有沒有說禅定,說這些方法?”六祖回答就很妙,告訴他:“真正的佛法是一。”《維摩經》裡所講的,不二法門。他問的是禅定、解脫,禅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個地方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自他二邊都要把它忘掉,用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統一,心裡頭沒有其它的分別,沒有其它的知見,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的知見、分別、執著統統歸一,這就是一心,這樣才能夠入境界。在淨宗裡面入境界,就是入西方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就是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個地方也是一真法界,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
“全在了他即自”,“他”跟“自”就是一,就不是二。如果說他佛,他見未忘;如果偏重在自佛,我見顛倒。有他見,有我見,諸位想想《金剛經》上所說的,“菩薩有我見、人見”,他見是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金剛經》前半部跟後半部,前半部是講四相,後半部講四見,四見比相講得更深刻。前半部是“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後半部說得更妙,你有這種見解、念頭就不行,“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他這裡是落在四見裡頭,大師答復得很妙!
‘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當時,教學利益眾生就是以“四悉檀”為中心,今天我們依然不能例外。“四”是四種,“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就是四種普遍布施的利益,這叫做四悉檀。悉檀是梵語音譯過來的。這四種悉檀:第一種叫“世界悉檀”,歡喜益。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佛法首先就是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是佛教化眾生第一條。在跟大眾接觸,叫眾人不歡喜,佛的教學就全盤失敗了,所以說第一個是要叫眾生歡喜。如何讓眾生生歡喜心,那是方法、手段,那是因人、因事、因地,巧妙各個不同。這個地方只給你講原則,沒有給你講手段。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不能歡喜相處,那就是不和,不和裡面就會有爭執,爭執裡面就會有斗爭,斗爭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與世界的不安全。由此可知,佛法對於世間的利益,確實是擺在第一位,世間的利益都得不到,出世間的利益就不必說了,所以第一個是教我們得世間的利益。如何令眾生生歡喜心?佛法裡面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多了。通常歸納起來,像“四攝”、“六度”都是方法,尤其佛給我們規定的“六和敬”,確實是教我們在世間接觸廣大群眾,特別是與我們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與他們相處,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才叫真正高明。這是第一個利益。後面三個,“為人悉檀”,生善的利益;“對治悉檀”,是斷惡的利益;最後一條就是真正在佛法上得利益,叫“第一義悉檀”。四悉檀前面三個都是世間法,最後一個是出世間法。“第一義悉檀”,就是教給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那是第一義。後面三個世間跟出世間的利益是“事不孤起”,它生起有連帶的關系。
‘傥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傥是假設。要不從世界悉檀,深深的發起慶信,就是真正的歡喜心。信願持名,“信”就是世界悉檀;“願”裡面就有兩個,願生西方這是生善,厭離娑婆這是離惡、離苦,一個是為人悉檀,一個是對治悉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第一義悉檀,也就是此地講的“悟入理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悟入理佛。這是把四悉檀的利益,完全用在淨土宗念佛往生上說。四悉是佛法接引眾生的總綱領,大小乘佛法統統離不開這個原則,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唯即事持達理持’,大概像我們一類業障深重的凡夫,走這個路子是最穩當的;那就是“事持”,先就用事持,理不明白沒有關系,不要緊,當然理懂得那是更好。理不懂,像歷代以至於現前,許多老阿公、老阿婆們念佛往生,讓我們看到他們的瑞相,他預知時至,他能夠站著走,能夠坐著走,曉得什麼時候走,這都是決定往生。你問他淨土經典,他不懂,甚至於很多人念過《彌陀經》,問他《無量壽經》,沒念過,《觀無量壽經》,沒念過,這經什麼意思他不懂,不懂他能往生,這就是事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就都懂了。這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懂,為什麼都懂?因為他事持持得很純,他心定,信願堅固,佛來接引他的時候,先用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他的業障就消除,智慧就開了,從事持就達到理持。
‘所以彌陀聖眾現前’,見到佛了。‘即是本性明顯’,本性明顯就是禅宗講的開悟的意思。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見佛。由此可知,他這種智慧的現前,一個是得自己念佛的功德,一個是佛光加持,這真正是得佛加持的殊勝利益。學別的法門,那要完全靠自己,這個地方大半是靠佛的威神加持。
‘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西方世界,經上跟我們講得清楚,六塵說法無有中斷,所以“見佛聞法,成就慧身”。《華嚴經》上講十身,智慧之身,實在講就是報身。確實不由他悟。這個境界,實在說等於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是這麼一個境界,圓教初住。在我們這個世間修一般的法門,到達這個境界要修滿一個阿僧祇劫。一個阿僧祇劫修滿,第二個阿僧祇劫開始,就證得圓教初住的果位,實在是不容易!看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圓初住的地位是輕而易舉就得到,這麼容易。而實際上,不止。為什麼?這經上一再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圓證三不退。《彌陀經》、《無量壽經》上都說“阿鞞跋致菩薩”,都是圓證三不退的。圓證三不退,實在講他的受用,雖然自己煩惱沒有斷,帶業去的,神通道力種種受用差不多是跟等覺菩薩相似,不只圓初住,這是這個法門真正無比殊勝之處。
‘法門深妙’,這一句是贊歎!為什麼說深?九界眾生,九界眾生就包括等覺菩薩,以自己的智慧能力,要想徹底了解西方極樂世界都不可能。這是說它的深,真正是深!所以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對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事理真正透徹明了,這是成佛,十方諸佛才有這個能力,等覺菩薩都沒有這個能力。妙在什麼地方?妙在帶業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個妙!這是所有一切法門裡面沒有的,一切諸佛剎土也沒有這個事情,這叫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這兩句話是對一般通途修行人來說的,“戲論”是指的教下,“意見”是對的宗門。為什麼?因為這個法門,就是一心執持名號,不要去分別,一直念去,也不要去思量,不假分別,不落思量,所以“破盡一切戲論”。這一切戲論,就是教下對於淨土宗種種的批評,那都叫戲論,無論你怎麼說都不相干。“斬盡一切意見”,意見是指分別、情執。
而這個無上甚深圓頓的妙法,‘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這是我們一般人常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疑”。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這兩位是印度人,都是求生淨土的。特別是龍樹,龍樹在中國人稱他是大乘八宗共祖,八個宗派都認他是祖師,他也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智者、永明是我們中國的兩位祖師,智者是天台宗,永明是禅宗歸淨土的,在淨土宗是第六代的祖師。這樣大智慧的人,他不懷疑,他沒有分別,他沒有意見,一句彌陀念到底,沒有分別、沒有意見。像他們這些人,才“徹底擔荷得去”,就是直下承當;佛傳授我這個法門,立刻就接受過來,一點疑惑都沒有。
‘其余世智辯聰’,其它的我們這世間一等聰明才智之士。‘通儒禅客’,“通”是講儒家的,禅家的。‘盡思度量’,你們對淨宗法門,你們去想,你們去分別、去辯論。‘愈推愈遠’,換句話說,愈想愈離譜,完全搞錯了,豈不聞這個法門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要不是蒙佛威神加持,他也搞不清楚,何況這些世間聰明才智的人!所以,這些人反而不如愚夫婦老實念佛者,反而不如下愚之人。換句話說,這個世間聰明才智、通儒禅客這一類,這是中等智慧,不是上上根人,不是大智。不是大智,說老實話他還不如下愚;上智下愚,上智他趕不上,他不如下愚。下愚之人,他也不分別,他也不執著,一聽這個法門,他也能夠完全接受過來,老實念就行了。老實念,了不起!
‘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諸位要曉得,老實念妙在哪裡?老實念能把自己妄想、執著念掉了。妄想、執著念掉,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要加深,這個念佛三昧就是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經上講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淺的是事一心不亂,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智慧就開了。“潛通佛智”,自自然然就通達,就與如來果地上的智慧相應了。“暗合道妙”,“道”就是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他不知不覺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就合了,就跟諸佛如來所證的相合了。所以,這些中等根性的人反而不如下愚,不如!下愚真的有不少,在一生當中能到這個境界。
‘我見是利’,這是重復經上的一句話,“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見到這樣殊勝的利益,‘故說此言’,故說此言是勸勉我們往生。‘分明以佛眼佛音’,我見,見是佛眼所見,為我們說出這個利益,勸我們往生,這是佛的音聲,佛的教誨。‘印定此事’,把這樁事情,印定就是確確實實是事實,決定不錯。“印”是信的意思。中國自古以來,政府機關都有個大印。印是個證明,就是證明決定這樁是事實,一點都不錯。佛是這樣的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豈敢違抗’,我們怎麼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如果我們違抗,這就不是善順佛的意思。如果我們善順佛的教誨,善順佛的意願,那就跟馬鳴、龍樹、智者、永明,把它完完全全的接納過來,依教奉行,那就對了,這才叫善順。“善順”,就是佛的好學生,真正聽話,依教奉行。那麼四悉檀最圓滿、最究竟、最殊勝的利益,我們現前統統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