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再把心量擴大推展,那就是觀音菩薩的法門。諸位要曉得,前面「孝親尊師」是地藏法門,把我們的心地改良、改變,思想行為改變;再一提升,觀音法門,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慈心不殺」,培養你的慈悲心,擴充你的慈悲心。慈悲就是愛心,世間人講愛,大家都曉得基督教講「博愛」,其實「博愛」兩個字是佛經裡面的。哪一部經?就在我們這個《無量壽經》裡面。我們的歷史比基督教要早,以西方人的說法,至少也早五百多年;要以中國歷史記載來說,那要早一千多年。佛法為什麼不講「愛」?愛是感情的,所以它換一個名稱叫慈悲,慈悲是理智的,理性的愛,不是感情的愛,所以理性的愛就叫做慈悲,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的。要培養愛心,擴充愛心,這個裡面要清淨、要平等。
然後教我們落實在生活上,「修十善業」,一定要遵守這十個原則。身,「不殺生」,不傷害一切眾生,不但不殺害眾生,如果使眾生生煩惱,都是我們的過失。菩薩所在之處,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道理要懂,我們要認真去學習,要把它做到。「不偷盜」,不偷盜這個裡面的范圍很廣大,在佛經正確翻譯叫不與取。物有主,有主之物,主人沒有同意,我們就不能夠拿來,不但不能夠拿來,也不能夠把它移動,如果你把它搬動了,雖然你沒有去用它,可是主人到時候要找找不到,你也叫他生煩惱,這個也不可以。所以這一條戒很不容易做到,學佛的人要從這個地方認真去學習、去做。「不邪YIN」,這是對在家同修,在家同修都有夫妻,都有婚配,夫妻的結合是道義的,要有義,決定要守禮、要守法,有情有義,有恩有德。這是身體造作,佛給我們提出這三個重要的原則。
言語最容易犯過,所以語言佛就講了四條:「不妄語」,不妄語就是不欺騙別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說話粗魯,讓人家聽到很難聽,甚至於產生誤會;第四「不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誘惑別人,這一類是屬於绮語。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一些電視、電影、歌舞,有所謂黃色的、灰色的,這一類都是佛法裡講的绮語。大家很喜歡去聽,裡面教人的都不是正法,都是破壞社會道德而不是建立,所以這些東西我們都應當少接觸,自己更不應該去做。
第三條講意業,就是起心動念。意業裡頭一定要去學習「不貪、不瞋、不癡」。順境不生貪愛之心,逆境也不起瞋恚之心,對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這就是不癡。不瞋、不貪、不癡。貪瞋癡叫三毒,所有一切惡法,都是從貪瞋癡生起來的,所以貪瞋癡佛家叫它做三毒煩惱。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引用現代的名詞,病毒,最嚴重的病毒叫貪瞋癡。如果內有貪瞋癡,外有五欲六塵的誘惑,這個人怎麼能受得了,他怎麼會不生病?不但身要生病,依報也隨著轉;依報是生活環境,生活環境也變得愈來愈差。
諸位現在知道,我們現在生活的大環境,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生活的大環境是什麼?地球。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在說地球病了。地球怎麼病了?你看氣候反常了,災難頻繁,而且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地球真的是生病了。地球怎麼病的?是我們的心不好把它搞病了。我們這個心裡頭有貪瞋癡,所以身也有病,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有病,真正是佛法講的五濁惡世。以前我們念這個五濁惡世不太容易感觸到,感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佛怎麼說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今天我們讀這段經文,深深感覺得釋迦牟尼佛了不起,真實智慧,他在三千年前就曉得我們現在地球病了,真正是五濁的相現前了。
大乘無量壽經 (第十二集) 1998/5/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