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機緣,能夠再有一些翻譯,把華語能夠翻成全世界幾種重要的語言,能夠翻譯出來對全球弘法,讓大家都能夠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真實的功德,這個意義價值就更深更廣。所以現在利用科技來做,比過去反而更方便。我們今天缺乏的就是缺乏護法,沒有人發心來護持,有人發心來護持,這個事情不難做到。
翻譯的工程相當艱難,要把這樁事情做好,還是要守過去譯經的老規矩,決定不是一、兩個人獨立可以翻一部經的,不可能。中國過去譯經都是集體來做這樁事情,凡是參加譯經,這是一個法會,請法師主講這部經,譯經的人統統參加聽講,真正聽懂、聽明白才起草,有疑惑立刻就要問。初稿譯出來之後,向大眾宣讀,看大眾有沒有意見,有沒有更好的詞匯,來潤文、來修訂,總使這部譯本做到盡善盡美,讓一切人接觸到這個本子都能生歡喜心。所以譯本不是一個人做的,是集體的創作。我們看到佛經都有一個翻譯人的人題,那個人題是譯經道場的主席,不一定是他翻的。為什麼要用他的名字?他對這個譯本負責任,也就是證明這個譯本沒有錯誤,這個譯本可以流通,他負完全責任,所以他是譯場的主席。像在歷史上記載,羅什大師的譯場四百多人,玄奘大師譯場這是最大的六百多人,裡面都是專職的。
過去在美國,沈家桢居士,這是個有心人,他請了不少人,把華文經典譯成英文,也花了很多錢,譯出來的分量也相當可觀。我到紐約去,他帶我參觀紐約大學的圖書館,他是借用圖書館裡面幾個房間,做為佛教圖書館,所以他的佛教圖書館是附設在紐約大學。我去參觀的時候,他告訴我,這麼多年來請人家翻譯佛經,譯成英文的稿本一大堆,堆了一大片,他說都不能用。我聽了這話點點頭,確實是不能用。為什麼?找一些懂中文、懂英文的人拿去翻,翻的人不懂佛法,只翻意思。
就像外國人翻的《英文佛學辭典》,這是我聽李炳老告訴我,有一個美國學佛的學者,到台灣觀光旅游,聽說台中有一個李炳南老居士是佛學的大德,到那邊去向李炳老請教。提出一些問題,李炳老給他解答,這個人很不滿意,搖頭。不滿意,李老師就請教他,你說說看;他說說看,通過翻譯,李老師也搖頭,也不同意。到最後搞得是很困難,剛好他身上帶著一本書,李老師就問他,你帶的是什麼?他帶的是英譯的《佛學辭典》。李炳老聽這個靈機一動,那很難得,你查一查「二足尊」,我們知道皈依佛,二足尊,你查查二足尊怎麼講法?他翻出來,找到了。二足尊是二條腿裡面最尊貴的;沒錯,二是兩個,足是腳,尊是尊貴,二只腳最尊貴。李老師聽了一笑,不要談了,不談了,你去吧!你們外國的佛法,我懂了,我知道了。這有什麼法子?這就是懂華語、懂英語,不懂佛法,完全照字面上來翻,真的是佛講的依文解義,三世佛怨,三世佛都喊冤枉了。開經偈裡面所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
我當時就給沈家桢居士建議,我說你搞錯了,翻譯非常重要,應該怎麼翻法?你想翻哪一部經,要找對這部經真正有修有學的大德請他來講,參加翻譯工作的人來聽講,先把它統統聽清楚、聽明白,隨時有疑難隨時來問,然後才能夠下筆、才能夠起草。草本成就之後,還要不斷的反覆來討論。最好草本印出來的時候,分送給有研究、有修有學這些大德們,請他們看、請他們來訂正,然後才能成立一個完善的本子,那個流通就沒有問題。經難翻,太難太難了。《華嚴》就更難,《華嚴》字字句句裡面都有很深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它就全變成二足尊,像什麼話!所以我們知道翻譯非常重要,絕不是幾個人坐在自己小房間裡頭能夠搞得出來的。一定要像中國過去是公開的,組成譯經院,專門培養這些譯經的人才,請高僧大德來講經,哪一個人擅長講哪一部經論就請他講,大家來聽、大家來學習,然後才能夠下筆起草。不是草率花一點錢請人家來翻一下就行,難!
他們翻的經本,我不懂英文,我很難相信,所以一律不采取。但是翻這些人的《講記》,大概總是沒太大問題,我就采取沈家桢居士他們那邊一篇,倓虛法師《念佛論》,這是倓老法師的開示,我想大致上不至於有什麼問題,這不是經。這一篇開示是大光法師記錄,記得很好,非常淺顯。沈居士那邊有英文本子,我就拿這個本子,早年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分量不多,很薄,我把中英文的《念佛論》附印在《無量壽經》,一起流通。我印了一萬本,這個本子傳到加拿大,我在溫哥華講經,有一個醫生,加拿大的醫生,他來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後面附的東西,以後不要再印這個。我說:為什麼?他說:這個英文,英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也看不懂。我聽了之後就很難過,以後凡是英文翻譯東西我不敢印。我說讓這些外國人自己去流通,我們不敢印。這就是說明譯經的人才我們要培訓,他要真正在佛法上也要有修有學,能夠通達這兩種文字,才能擔任這個工作。如果對於佛法、對於經論不通達不行,文學基礎再好,都不能擔任這個工作。正是《華嚴經》上所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再好聰明智慧的人,他沒有辦法懂得佛法。因為佛的經典往往是意在言外,一個字、一句話裡面含很多很多的意思。
大乘無量壽經 (第十一集) 1998/5/1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