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普賢行裡頭,最重要的綱領,末後「十大願王」,是整個《華嚴》修學的十個大綱,我們稱它為十大願王。普賢菩薩所修的,無量無邊的德行,歸納起來都不超過這十個總綱領。十個總綱領裡面,大家都念得很熟,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能夠背得出來。雖然你會念,意思你不懂。你說你懂,囫囵吞棗的懂。實在講,你不清楚、不明白。
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也不能細說,只能介紹一個大概。你看看,佛家的教學禮敬在先,儒家的教學也是禮敬在先。教你什麼?教你禮敬。禮敬是什麼?禮敬是性德,就是你自性裡面的德能自然的流露,不是外來的。普賢行是每一個行門都與自性相應,都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他能夠圓成佛道。佛在經上常講,「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儒家,我們看《禮記》。你打開《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跟此地禮敬諸佛意思完全相同。儒家這些聖賢,跟佛法的佛菩薩,沒有見過面,沒有往來過,現在說沒有溝通過,他們教學的理念、方法,幾乎完全相同。正是我們中國人所講,「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英雄所見。教人什麼為先?禮敬為先。儒家的禮敬,實在講包括身、語、意三業;身敬、口贊歎、意存真誠。佛法講得更透徹。禮,表現在外面,恭恭敬敬;敬,存在心,心有真誠、有敬意。
諸佛是我們禮敬的對象。諸佛是誰?佛經上講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都是諸佛。過去佛,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過去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也給我們介紹了不少,大家最熟悉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現在佛。未來佛是誰?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個禮敬范圍就廣了。我們對阿彌陀佛怎樣的恭敬,對所有一切眾生同一個恭敬心。如果說,我對於阿彌陀佛、對於一切眾生,這個恭敬心有差等,你不是修普賢行。你要對所有一切眾生那個恭敬心,跟對阿彌陀佛完全平等,你這才叫修普賢行。普賢行跟普通菩薩修的這個禮敬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他是平等心。換句話說,就是經題上講的,你用清淨心、平等心,修禮敬諸佛,這叫做普賢行;心不清淨、心不平等,你所修的不是普賢行。
所有一切眾生,對我有恩的、對我有怨的、幫助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都是佛,不能有差別。有很多同修說:這個好難做到。好難做到也要做到,你不做到,你不是修普賢行,一定要認真去做到。一定要曉得,所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那他就是佛。我們對他的禮敬,不是看他的人、不是看他現在做的事,尊重他的佛性。他的佛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我們尊重他的佛性。那麼這是講對有情眾生。
除有情眾生之外,無情眾生。無情眾生是萬物、器世間。無情眾生,佛給我們講,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佛為了區別有情跟無情,說這個性叫佛性跟法性,其實一個性。所以《華嚴經》上佛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換句話說,無情眾生也是佛。無情眾生也要恭敬,跟對阿彌陀佛同樣一個恭敬心,如果有差等,你不是修普賢行。我們舉一個淺顯的例子。桌子擺在你面前,桌子上有骯髒的東西,你立刻把它擦干淨。不管這個桌子是不是我的,我要不要用它,我修普賢行。桌子擺得不端正,立刻扶正,椅子也擦得干干淨淨、擺得整整齊齊,我們離開椅子碰歪了,不恭敬,這叫修「禮敬諸佛」。
哪些人修?給諸位說,《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人都修,沒有一個是例外的。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從上上品到下下品,每一個人都修。我們現在沒去,沒去現在就修,養成習慣,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很方便了。現在這個習慣沒養成,習氣還很重,到西方極樂世界被人家開除掉,那個多難為情。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不會開除人,你去不了。阿彌陀佛跟那些諸上善人,經上講的,他們「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見不到他們,他們見到我們。我們在此地的修行功夫,我們不知道,他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們在挑選,哪一個人可以來,哪一個人不可以來。你被他選中,到時候他就來接引你。為什麼被他選中?我符合他的條件。他們所做的,我們現在就認真做,做不徹底沒有關系,我總是在做了。他們看到就歡喜,一定把你選中。臨終的時候,佛跟諸佛菩薩來接引你,開歡迎大會,要緊,要緊!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集) 1998/4/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