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專家提醒,春夏潮濕天氣正是真菌繁殖的活躍時機,一旦皮膚淺層被真菌感染後,可引起足癬、手癬、體癬、股癬、面癬等皮膚病,既瘙癢難忍,又難以徹底治愈,一遇到適宜的條件更易復發。
預防之道為避免皮膚破損
真菌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6℃,大氣中、動植物體上、人類糞便、地板上和土壤裡,處處可發現致病真菌的蹤影,感染人類的機會很高。預防癬上身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保護皮膚不破損。因為完整的皮膚對於真菌有天然的機械屏障作用,只要皮膚完整,真菌侵入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在癬的大家族裡,手足癬最為常見。足癬就是俗稱的“腳氣”,又名“香港腳”,據統計,有70%~80%的成年人患有足癬。一般出現在腳趾縫隙和腳掌,先長出小水庖,患者有燥熱、瘙癢感覺,過一段時間患處就會脫皮。
手癬一般沿著掌心或者手指邊界生長,有明顯的生長區域,症狀和腳癬相似。手癬容易和手濕疹、“主婦手”相混淆。手濕疹是由過敏造成的,呈潮紅的小疙瘩,汗水浸漬後容易出現。而“主婦手”是因經常接觸洗滌劑和洗衣粉而引起的接觸性皮炎。三者相比,手癬更具有難治、復發的特點。
體癬、股癬和面癬的表現和手足癬稍有不同,一般邊界清楚,呈圓形區域,有針眼或綠豆大小的小丘疹,從裡往外一圈圈擴大。圓斑中央有時發暗,這是暫時性的色素沉著。一般出現在身體軀干、大腿、臉部等部位。
抓撓擠破會擴大傳染面積
人們大多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癬悄悄“爬”上身。癬的傳染性較強,病菌的傳播途徑包括通過雙方身體接觸、和足癬患者共用鞋襪,和體癬、面癬患者共用毛巾,甚至行走在泳池的地板上,都有被傳染的可能。
癬的另一個特點是越抓越多。有的患者症狀較輕,以為只要擠破小水疱,癬就不會擴散開來,哪知這樣做反而會加速真菌的傳播。而且抓爛後容易合並感染,腳底局部皮膚紅腫疼痛、滲出液體,身體局部淋巴結如大腿根部也會有腫痛感。
許多人洗完澡後,穿著濕淋淋的拖鞋就走出來,這樣就為厭氧菌、霉菌等的繁殖創造了機會。專家表示,患者應該保持患處的干燥,洗手或洗澡後記得把水擦干。有汗腳且腳趾縫較緊的人,平時可以用衛生紙巾夾在腳趾間。患者不宜穿皮鞋、化纖質地的襪子。這是因為皮鞋透氣性差,行走後足部散發的水分無法及時消散。如果覺察到身體上述部位發癢,一定要盡快采取對策,否則,按照真菌繁殖的速度,其它部位也不能幸免。
勿亂用激素軟膏搽癬
如果癬已經纏上身,應該使用抗真菌藥物,切忌使用激素軟膏,因為用激素軟膏去抹真菌感染部位,等於為其提供了營養物質,真菌只會越擦越厲害。一般而言,淺層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藥物的時間不宜持續太久,一般塗抹一星期到10天就能夠有效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