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這是把這個事實真正的原因給我們說破了。“心性之極致”,致是到達,極致是到達了頂點,就是我們用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達到了極點。這是說什麼?說能念之心不可思議。諸位想一想,這句話實在是非常非常不容易說出來的。所以印光大師贊歎這個批注,“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批注,也不能超過其上”。印光大師贊歎,也是贊歎到頂點了。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對這個批注如此的贊歎,那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必定是觀世音再來。可惜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他的身分沒有暴露。如果不是彌陀、觀音再來,怎麼能當得起大勢至菩薩如此的贊歎!我們能念的心是真心的極致,非同小可;所念的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是“持名之奇勳”。念佛法門,一般人輕視了,這就是經上一再說的難信之法,為什麼?沒有那麼大的智慧。所以,佛說這個法門,要叫著捨利弗給他說,為什麼?智慧第一。不是智慧第一的人,他不能接受。華嚴會上我們看到文殊、普賢發願往生,再再都說明這個法門殊勝無比,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提並論,所以它的成就不可思議!我們能念的心,心性的極致,所念這個佛號,這叫持名的奇勳,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才有這種特殊的現象,那就是一品罪業都沒有消,到那個地方去,就跟圓初住、別初地的菩薩平等了。
這個地方也解答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羅什大師《彌陀經》上所翻的“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直譯,梵文的原本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羅什大師他用的。後人對於一心不亂提出很多的意見,因為一心不亂實在不容易!“事一心”,是斷見思煩惱,換句話說,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一心”,就是圓初住、別初地,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讀了這一段,對於羅什大師所翻的一心不亂,這個疑惑沒有了。為什麼?五逆十惡,一生到西方極樂界就證三不退,證三不退就是理一心不亂,不是事一心不亂。可見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理一心不亂立刻就得到。問你怎麼得到的?不知道!要不是蕅益大師為我們說出,我們怎麼曉得,胡裡胡塗就得到;這就是“心性極致,持名奇勳,本願加持”,這樣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