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輪回轉世理論的世界名人有很多,這裡面還包括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例如,畢達哥拉斯認為他前世是個牧人。西爾維斯特·斯塔洛涅認定自己的前世是一個游牧部落的監督哨。吉阿努·利夫茲說她前世曾是曼谷大廟的一個舞者。他們的前世記憶都通過催眠術得到了證實,是催眠術讓他們回了一趟自己的過去。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2歲時候就首次有過這種感覺。從那時起,他堅信他同時在過著另外一種生活,有時候還生活在18世紀。傑克·倫敦和柯南道爾也描寫過前世記憶的情節。
列夫·托爾斯泰在給朋友的信中也描寫了自己的一次經歷。他有一次去打獵,正在追一只兔子,不料馬蹄落入一個坑裡,他從馬上摔了下來,重重地跌倒在地,這時他突然清楚地記得,200多年前他是另外一個人的時候也曾這麼從馬鞍上摔倒落地。
著名歌星麥當娜在一次對記者發表談話時說,當她第一次在北京參觀故宮時,感覺像是對它的每一條偏僻小巷都很熟悉,所以她敢斷言,她前世曾經是滿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的女婢。季娜·特納也有過類似看到陌生物的奇怪感覺。她第一次來到埃及,卻像是突然看到了熟悉的景物,於是猛然想起自己在法老時期曾經是哈特捨普蘇特皇後的女友,或者甚至是皇後本人。而“007”紹·康涅利前不久表示,他前世曾是非洲土著民族一個尚武部落的醫生。
(2005年9月13日的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
現代西方輪回科學研究方興未艾
你是否在尋找真實可信而又曲折離奇的靈異故事?你是否想窺視生死和輪回的宇宙奧秘?相信下面這些真實感人的事件可以滿足你。
當今很多中國人認為輪回是一種可笑的迷信,也有人因為無法證實而半信半疑。可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在不斷證明輪回現象的存在。僅西方科學家已經有數以萬計的輪回記憶案例,而且大部分已經被調查結果證實。
此文是想要通過這些奇妙又真實的經歷,展現一些常人無法了解的靈性知識,比如今生親友在前生的神奇緣分、在住胎和出生時的感覺、死亡的感覺、在古代甚至外星的真實生活、宇宙中更高級的智慧生命對人類的啟示,以及催眠回溯前世的詳細技巧等等,所以篇幅也許會較長,但絕對有振奮人心的收獲。
凡是了解輪回理論和案例的人,即使還不相信有輪回,但在大量確鑿的證據和事實面前也絕對不敢指責輪回是“迷信” 。
此文並非宣傳佛教或某類輪回理論,絕大多數案例的當事人也絕非佛教徒,但這些事實經驗是超越宗教和某類理論的,任何人都可以從這些經歷中得到有價值的思考。
人們覺得輪回理論可笑的理由通常是: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多出來的人的靈魂從哪裡來?
有這種疑問的人顯然不懂什麼叫輪回,他們以為輪回只限於人。只要了解一點輪回常識的人都可以回答他們的問題----宇宙中無數形態和數量的生命都在互相轉生,幾十億地球人不過是是滄海一粟罷了。確實有不少不信輪回或者無神論者回憶自己前世是各種生物甚至外星生物的例子呢。
其實我們的性格習性,疾病缺陷、興趣嗜好、周圍的親朋好友,甚至身體上的胎記等等,都和我們的前世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構成一種無形而奇妙的緣份。很多久治不愈的疾病和缺陷通過回溯前世而迅速消除。換言之,輪回研究是一把打開宇宙通道、開啟生命寶藏的金鑰匙,拋棄還是獲取就看你自己的態度。
如果輪回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那麼輪回研究就是科學范疇,值得人們去科學的探索研究,找出背後的規律。科學要發展,就必須面對未知現象和領域。而輪回研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有無輪回這個簡單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很多生命的本質和宇宙的奧秘,同時也給醫學、心理學、歷史、天文學等等學科帶來極有價值的信息和啟示。
去亞瑪遜或港台等境外綜合網絡書店,就能看到許多前世經歷的科學研究書籍。比較馳名的就有數十種。雖然大多數都沒翻譯成中文,不過我也收集了幾十萬字的相關研究案例。
西方科學家記載的輪回案例數以萬計,其中大部分案件已經被多方調查的各種證據證實。在科學發達和基督教盛行的歐美,輪回現象也已經成為很多人可以接受的客觀事實,1994年的調查就顯示27%的美國人相信輪回轉世。
如果說這些案例偽造或不存在,根據已證明的證據反對者完全可以去調查取證來證偽,可是為何沒有反對者肯來證偽這些案例?
我們都能理解國內環境下不太可能有人敢研究和發表相關論著,但在國內一些心理論壇上曾看到有人討論此現象,有的人認為應該科學理性的面對現象,但有著名學者聲稱:“輪回記憶無法證實,所以不能科學研究,也不能成為科學承認的事實。"企圖以此否定輪回現象的存在,阻止相關研究。
這是很可笑的借口,只要認真分析調查,輪回案例是完全可以科學證實/證偽的。
這裡引用台灣著名醫師陳勝英的一段話:
(陳勝英醫師歷任美國田納西棉花市榮民總院主治醫師、密西根聖約瑟醫院及梅西醫院精神科主任、加州諾瓦克大都會醫院急診部主任,以及南加州大學臨床副教授等。由於臨床發現,開始研究輪回記憶現象,著有不少相關書籍。)
我曾認為輪回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迷信,自己的宗教信仰也無法容納這種觀念,但從我的病人身上得到太多的例證。呼吁大家要正視前世記憶的現象,無非是要表明一種醫者的良心,希望大家認真地去探討這個論說的可能與可信性。
對於前世這個課題所采取的態度可分幾類:
1、堅決反對,包括一些學術界及基督教界的人士。
2、不反對也不贊成,任其自然,持開放觀點的人大多采取此種態度。
3、贊成或不反對,但也不支持,許多學界人士多是如此。
4、不預設立場,願意去研究和嘗試。
5、極欲親身一試,比較積極或想嘗試的人就會有這個態度。
坦白說,堅決反對前世觀點的人,所占比例最少,但他們的理由卻很充分,衛道衛教衛學術,害怕前世輪回之說會攪亂了現代人的觀念,動搖了馬列主義學說,腐蝕對科學的信念,誤導人們進入錯誤的思考領域,或引導人們排斥科學對人類知識的壟斷與威權。
這些顧慮是多余的,到目前為止,所有關於前世催眠的報導,都是極平實和理性的資料,並且根據實地發生的情形而做的。就是說,大家都只是根據實際發生的事實在做分析與報導。這種事實的報導,並沒有違背任何科學精神;我們所發現到的真相也與所有宗教上的真理相吻合;而且這些報道對於維護現世人間的倫理道德亦有相當積極的正面作用。
我想,不管是反對或贊成前世輪回觀念的人,都可以很理性地互相包容與溝通,坦然面對事實和真理,不必為反對而反對,開展浪費時間、毫無意義的意識形態爭辯。
讀者如果仔細分析許多被證實的案例,都應該確信前世記憶的可證實性。
只是目前多數學者還是出於各種自身的原因,采用一種保守的態度來否認這種客觀現象,甚至盲目的排斥這種現象和相關理論。
科學是開放求實的,必然會研究和探索客觀存在的現象,發現其背後的真相。
無數歷史教訓證明:衛道士們無理的狡辯或者學者回避現象問題,都會被發展的潮流淘汰。對未知領域的科學理性探索必然揭開更多的宇宙奧秘。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東西方學者公開討論自己的前世研究和發現就是一種歷史潮流。
伊安.史蒂文森:《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1997年)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經過半個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和醫學家的努力,西方人相信輪回轉世這一事實的人數一直在不斷地回升。根據幾次蓋洛普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現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輪回轉世,並且相信這一事實的人數還在不斷地回升。這要歸功於半個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和醫學家在輪回轉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而在這些科學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個公認的傑出代表。自1961年以來,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於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驗證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輪回案例,迄今已有40個年頭,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個。
《輪回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兩卷醫學巨著《輪回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書的縮略本。原書兩卷內共含225個詳細的案例以及大量的文件、參考資料、表格和腳注等。本書只收了其中112個案例的摘要性介紹,篇幅只稍多於原書的十分之一。對於不想了解案例細節或作研究的廣大讀者來說,本書遠比原書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只花費十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就能對原書浩瀚內容獲得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本書作者也希望有研究能力的讀者通過閱讀本書進而產生研讀原書的興趣。
史蒂文森教授1961年去斯裡蘭卡和阿拉斯加調查過三個與胎記和先天缺陷有關的案例。幾年後,他便計劃從收集到的眾多案例中編寫一本研究這類案例的專著。這一想法是基於他對這類案例特殊重要性的逐漸認識:首先,比起輪回案例研究中的任何其他證據來,胎記和先天缺陷是更直觀、更客觀、任何假設都抹煞不了、甚至時間都洗不掉的有力證明。證人的證詞可因記憶不牢而出錯或者幾位證人說法不一而失效,但胎記和先天缺陷沒有這些問題;其次,已經離開前世身體的靈魂可以把前世身體上的極其特殊的傷殘缺陷帶到今生的身體上,並在完全相同的部位明白無誤地顯現出來。而且這類例子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堆,反對者有何話說?再者,這類案例為當代醫學中一類疑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最好的解釋。觀察發現,成年人平均每人有15個胎記。除了家族史可解釋同一位置的遺傳性胎記外,對於為什麼一個人會在身體某一特定部位有胎記,至今沒有任何合理解釋。現代醫學為先天缺陷確認了三個原因:基因的因素,某些病毒性感染,以及某些化學藥品(如薩立多胺和酒精)的影響。但這些再加上其他可能的原因,也只包括了不到一半的先天缺陷。至於為什麼這人有而其他人沒有,為什麼偏偏在那個部位有,也和胎記一樣沒法解釋。輪回轉世的基本原理加上本書案例研究的特殊結果,為這一類疑難問題提供了唯一合理的解釋。
另外,作者還指出了記得前世的小孩普遍共有的四個特點以及與胎記和先天缺陷有關的案例中經常伴隨的特殊現象。一些在輪回案例研究中普遍視為常識的現象,在現代科學中卻是無法解決的難題:恐懼症,怪癖,性反轉,無端的恨與愛,直到小孩子在游戲中任何一種與眾不同的表現。比如一小孩在游戲中總把一根繩子拴在頸上,那是因為他前世上吊自殺的原因;一小孩經常把其他孩子叫做自己的學生,因為她前世的職業是教師。這些簡單的結論不但解釋了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兒童心理學中許多常見而又難以解釋的現象,而且為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捷徑。
作者根據案例特點把全書案例分成了許多類。下面的故事梗概是“先天缺陷的極端情形”中的一個。
馬茗芯1956年10月12日生於緬甸的一個鄉村。其母懷她之前,其父披庭夢見一個熟人辛孟,說想轉生到他家裡來,當時他還不知辛孟已死。辛孟長期在外用卡車跑生意並纏上一個女人,其妻知道後於絕望中喝了電池酸液而死。四、五年後,辛孟於一樁攔劫凶殺案中喪命。據見過屍體的人說,辛孟雙手的手指都被砍下來了。馬茗芯五歲時開始談到她前世的生活,回憶起前世曾被四個男人中的三個用刀殺死。當那些人向辛孟砍第一刀時,他用手去擋,手指被砍下。馬茗芯確信辛孟的岳母雇人殺了辛孟為女兒報仇,因此與她關系一直不好。馬茗芯年輕時曾在服裝上表現男性化,有時在說話中使用陽性動詞形式,並對自己是個女子表示抱怨。
《不學自會的語言--對特異外語能力的新研究》(1984年)
Ian Stevenson, M.D., Unlearned Language -- New Studies in Xenoglossy,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1984.
所謂特異外語能力(xenoglossy),就是沒有經過常規方法的學習而具有的使用一種外語的能力。在輪回轉世的研究中,有的孩子回憶起自己前世曾在另一個國家生活,並能在不同程度上記起前世使用過的外國語言。如能證明這個孩子在今世不可能通過常規方法學習這種語言,則這種案例就能為輪回轉世的真實性提供一個有力的證據。
在史蒂文森教授1966年出的《二十案例示輪回》中,他就已經在一些案例中提到了這種現象,並在該書引論的一條腳注裡宣稱他要出一本這方面的專著。但直到1974年,才出版了他在這一領域的第一本專著《特異外語能力--一個案例的回顧與報道》,記錄了一個名叫詹森(Jensen)的美國人記起了前世曾在瑞典生活,並能在催眠狀態下使用瑞典文。《不學自會的語言--對特異外語能力的新研究》是他在這方面的第二本專著,由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於1984年出版,全書223頁,包含兩個案例。這兩本書中的三個案例是迄今為止史蒂文森教授在這一專門領域裡僅有的可以單獨立案的案例,由此可見這類完整的案例是何等的稀少。(特別是考慮到他手上有二千多個案例!)
這類案例極其稀少的原因:首先,雖然每一個人都在轉世中不斷地輪回,但轉生到另一個國家去的人卻相對地要少得多。因為每一世的輪回都由前面生生世世的所作所為(業力)而定。轉生到哪裡,與哪些人產生社會關系,都是圍繞業力的平衡來安排的。如果你從來沒有和外國人有過瓜葛,你轉生到那裡去干什麼?只有那些卷入了“涉外事件”的人才有這種麻煩。盡管隨著各個地區和國家的交往越來越多,卷入“涉外事件”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比起世界總人口來,仍然是少數或極少數;其次,當一個小孩的父母聽到這個小孩說到自己前世的生活時,他們至少知道他說話的內容。如果他們相信輪回,就會把他當作一個案例來對待。但如果這個小孩是用一種他們完全不懂的語言在講前世的事,他們不管信不信輪回都無法把這個案例發現出來;再其次,即使小孩說的單詞和句子被父母發現是一種外語,要留下足夠多的語言記錄和證明也是很難的。小孩記起前世,多數在五歲以下。那個時候連自己的母語都還在發展中,要同時用好另一種語言談何容易。其實,史蒂文森教授目前兩本書中的三個案例都是成年人的偶然發現。成年人中能記起前世的人本來就少之又少,還要剛好是轉生到外國去的,這種機會就太小了。
本書兩個案例中的第一個是美國人,前世的名字叫格雷琴(Gretchen)。其夫是基督教循道公會的一個牧師,也是一個懂得一點“往世療法”的業余催眠醫生。1970年5月她背痛,其夫用催眠法給她治療。進入催眠狀態後,其夫問她,“你的背痛嗎?”她竟出乎意料地用德語回答道“不”。從那以後,她便在催眠狀態下越來越多地記起前世在德國某地的生活,並用德語講述出來。她的德語不太流利,有些語法錯誤,但確實描述了許多往世的事情,特別是關系到宗教和家庭生活的細節。1973年本書作者去參與調查,夫婦倆很合作,教會曾出面干涉,後因其夫態度堅決而堅持下來。為了證實她確實沒有通過常規方法學過德語,不但去她老家訪查鄉親,還專程去了紐約作測謊儀實驗。
第二個案例來自印度,她今生名叫烏塔拉(Uttara),前世名叫沙拉達(Sharada)。烏塔拉在一個私人醫院裡治病時碰到一個瑜珈師教人冥想。她學以後就開始記起自己的前世沙拉達在孟加拉國的生活。她無需催眠就能自由地進入“沙拉達狀態”,然後就只講孟加拉語,連衣著也改成孟加拉婦女的風格。她的孟加拉語很流利,講出了許多往世生活的細節。並且,最重要的是,她往世在孟加拉國生活的地方和家庭都得到了調查和證實。她在烏塔拉和沙拉達兩種“狀態”中跳來跳去,有時一個月變兩次“沙拉達”,其持續時間從一兩天到七周不等。她的父母苦不堪言,專門雇了一個講孟加拉語的人在家裡等著。一旦女兒變成“沙拉達”,便由雇員進行語言勾通。但這時他們便完全“失去”了女兒,因為她不但語言變了,一切舉止習慣都成了一個毫不相識的孟加拉人。他們為了“留住”女兒不再便成“沙拉達”而到處求助。求了宗教界又求醫學界,最後求到了心靈心理學(parapsychology),但都毫無用處。不過僥幸的是,也都毫無害處。本書作者於1976年5月與“沙拉達”會面,並先後請過八位孟加拉語專家參與對“沙拉達”所講語言的細致鑒定。
本書作者對語言現象的細致觀察和分析特別能體現他一貫嚴謹的研究作風。他並且大膽地指出:語言學家可以從這類案例的研究中學到某些有價值的東西。
《記得前世的兒童》(2001年)
伊安史蒂文森教授:《記得前世的兒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記得前世的兒童》初版於1987年由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當時已經出版的輪回轉世研究著作中與《二十案例示輪回》齊名、但學術價值更高的一本經典著作。在本書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了他的兩卷醫學巨著:《輪回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書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豐富本書中的有關內容,增添了兩個與此相關的案例。同時,在資料的分析、觀點的敘述和理論的闡述方面也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進。
與作者已經出版的幾本專門分析、研究輪回案例的專著不同的是,本書全面而概括地介紹了輪回轉世信仰和研究的歷史和現狀、解釋了心靈學和輪回轉世研究中常用術語的意義、對輪回案例研究中證據進行分類、介紹了典型輪回案例的特點、對輪回案例的分析和解釋、輪回概念對心理學和醫學中疑難問題的解釋所具有的價值,並明確地闡述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方法。而這一切,又都體現於作者精心挑選的十四個以兒童為對象的轉世案例中。這些案例來自九個不同的國家。
既然每個人都是轉世來的,為什麼迄今報道的轉世案例數目比起世界人口的總數來還是微乎其微呢?研究表明,人們對輪回轉世這一事實的否定、不相信或者隱瞞態度,直接起到了掩蓋這一事實的作用。相信的人一旦發現自己的小孩談起前世的生活時就知道是怎麼回事,有的國家(如印度、斯裡蘭卡和泰國)還公開報道,甚至引起高層政府官員的重視,這樣便可能促使這些案例被收集和研究。但也有些相信轉世的人雖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談他們前世的事情,也不願讓人知道,更不願被報道和研究,因為他們認為記得前世的小孩容易夭折。有些人還想方設法地把自己小孩對前世的記憶抹掉。有些小孩因記起了前世慘死的可怖情節,或者前世自己屬於更高階層的家庭而使得今生的父母感到難堪,因而不願被人知道而加以掩蓋。而不相信的人發現自己的小孩談起前世的生活時,通常都會把它當作胡言亂語而不予理會,這樣就錯過了這些案例被發現和研究的機會。況且,象史蒂文森教授這種嚴肅認真、不辭辛勞、跑遍世界去收集和研究轉世案例的學者又有幾個呢?最可悲的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強力推行無神論的極權國家)的人即使發現了轉世案例,也因環境的壓力而不公開,更不可能被研究。
下面的故事梗概摘自本書十四案例中的一個。
1953年12月,廷昂苗出生在緬甸的納蘇爾村。出生前幾個月,她的母親曾連續夢見一個矮胖的日本士兵,只穿著短褲,沒穿上衣,跟著她走,並說要來和他們一起生活。她認出這個士兵是日軍占領納蘇爾時期的一個軍隊廚師。出生後,親人發現在她的小腹下面有一小塊深色的胎記。
廷昂苗四歲時表現出對飛機極度的恐懼感,並聲稱自己是被飛機開槍打死的。與此同時,她還情緒低落獨自流淚,說她“想念日本。”她記起自己是一個曾經駐扎在這個村裡的日本士兵,是被一架盟軍飛機低空掃射時打死的。當時他正在一堆木柴旁准備做飯,只穿著短褲,系著一條寬皮帶,沒穿上衣。那架飛機向他俯沖掃射,他繞著木柴跑想逃命,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小腹下部,立時身亡。那個日本士兵來自日本北方,已經娶妻生子。她記得前世有五個孩子,老大是個兒子,還記得入伍前擁有一個小商店。
廷昂苗拒絕穿女孩子的衣服,而堅持穿男式服裝。她說穿女式衣服要頭疼,皮膚也造癢,穿男式衣服就舒服。校方堅持要她穿女式衣服才能上學,她拒絕不依,雙方僵持,她(當時十一歲)只好退了學。她還說過,她想有一條寬皮帶,保護她的肚子不冷。孩童時期,她總是和男孩子一起玩,特別喜歡玩當兵的游戲,並讓她的父母給她買玩具槍。而她的姐姐和弟弟都從來不玩當兵的游戲也沒要過玩具槍。她長大以後,不再想去日本了,可是在性傾向方面一直十分男性化,而且決定終生不嫁。到1981年5月(她已經快28歲了),她還談到要參加軍隊和男人們一起打仗。她始終男式打扮,留著短發。
邁克 . 賴特 (美國) 的轉世經歷
凱瑟琳的男朋友,沃特.米勒,死於1967年夏天的一場車禍,當時還不到18歲。他和女朋友凱瑟琳已經相識快三年了,彼此相許一生,只差沒有正式宣布定婚。一天晚上,沃特和朋友亨利.蘇利范去參加舞會,可能是在那裡喝酒過量了。在回家的路上,他趴在駕駛盤上睡著了,汽車沖出了馬路。雖然他的朋友絲毫未受損傷,而他自己卻當場死亡。
凱瑟琳對沃特的去世很悲痛,但還是振作起來。大約一年後,在1968年,她嫁給了另外一位男朋友弗雷德裡克.賴特,原先排在第二位的男朋友。他們先是有了一個女兒,然後生了邁克。在這之前,大約沃特死後一年多一點,賴特夫人夢到了他。人們通常認為,如果婦女在懷孕期間夢見死者,死者將會來轉生。這種例子在大多數的國家經常可以找得到。實際上,賴特夫人解釋她的夢說,在夢裡,沃特說他不是像人們所想的那種死亡,他會回來,並且還會為她畫畫。在作夢以後,甚至在直到1975年邁克出生後,賴特夫人都以為沃特會轉生為別的哪一個人的孩子。她還想象,可能是沃特的妹妹卡洛爾.米勒.戴維斯,因為在凱瑟琳做夢時,她碰巧處在懷孕期間。
邁克的出世及早期發育都很正常。大約三歲時,他開始顯露出對一些人物與事件的不尋常的知識。有一天,他說出“卡洛爾.米勒”的名字來,嚇了他媽媽一跳。沃特死後,凱瑟琳賴特仍然與卡洛爾.米勒維持親密的關系;但卡洛爾早在十年前就出嫁了,邁克只見過她兩次,除了她婚後的名字卡洛爾.戴維斯,邁克對她一無所知。
前面所描述的開場白不足以給她媽媽充份的心理准備去面對他後來敘述的,沃特.米勒死於車禍的細節。邁克對他母親說,“我和一個朋友在一輛車裡,車子跑出了馬路邊緣,翻滾著。車門開了,我掉出去後就死了”。邁克還講了其它的細節,盡管不能確定是他最先的陳述就包括了這些,還是後來才提到。例如,他說,車窗玻璃撞碎了,他被抬到一座橋上(車禍後)。他還說,在車禍發生前,他們曾停過車(在高速公路上),去了洗手間。他還提到沃特.米勒臨死前跳舞的那個城鎮的名字。
賴特夫人知道這些對車禍的陳述大多數是對的。一家報紙的報導(附有撞毀的車子的照片),證實了關於車禍中主要事件的說法。撞擊將沃特從車中拋出,他幾乎是立刻死於頸椎骨折。救護車運送他的屍體經過了靠近車禍地點的一座橋。
麥可.牛頓:《性靈之旅》(1994年)
(Michael Newton, Ph.D., 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Llewellyn Publications,July 1994)
西方社會在近二十年來有許多關於輪回轉世的書籍出版,這些書大多是講述人在心理醫師的引導下,進入到類似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狀態,對自己一個個前世進行回顧。牛頓博士發表於1994年的《性靈之旅》則與其它關於輪回的書都不同,在這本書裡,牛頓博士描述了在他的引導下,他的受試者的意識穿越時空,進入轉世之間的彼岸世界,重溫在那裡的種種經歷。這本近300頁的書目前已售出20萬冊,並被譯成十種語言。
牛頓博士是一位獲得加州政府認可的大師級的催眠治療醫師(state-certified Master Hypnotherapist)。在行醫的早期,他對輪回轉世並不當真。可是有一次,他為一位患有長期身體右側疼痛的病人進行催眠治療時,發現病人的疼痛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世,他在法國作戰時死於刺刀創傷。這次前世回溯使這位患者的疼痛徹底消失。從此以後,牛頓博士開始利用前世回溯進行治療。剛開始,他有些擔心患者的回憶不過是幻想而已,但他很快發現患者的前世回憶是如此的真實和有連貫性,而且前世回溯的療效又如此的神奇。
接下來,牛頓博士發現了一個更為廣大的領域,通過入定狀態下的受試者的心靈之眼,他得以知道轉世之間的彼岸世界。為牛頓博士開啟這扇門的是一位中年女性。這位婦女感到非常的孤獨和寂寞,當她結束了對前世的回憶後,牛頓告訴她回到她失去伴侶的根源,他還問她,她是否有一群朋友使她非常想念。突然,這個女子開始哭泣。當牛頓詢問時,她哭訴:“我想念我們群體的一些朋友,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這個世上這麼孤獨。”牛頓很迷惑,就問她,她的群體在哪裡。她答道:“在我永久的家裡,我正在看著他們!”
原來,無意之中,這位女士的意識飄入了彼岸的精神故鄉,見到了自己所屬群體中的生生世世的伴侶。從此之後,牛頓開始了對彼岸世界的研究。他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了使受試者回歸彼岸的引導和提問的方法,他也發現使受試者回到彼岸遠比回憶前世更為重要。牛頓的受試者中有非常虔誠的宗教徒,也有無神論者,但大部份人居於中間,有著五花八門的文化背景和人生哲學,但當受試者進入彼岸的另外空間時,他們所描述的現象非常一致,一些人甚至使用同樣的詞匯。
在彼岸世界裡,生命分屬於不同的群體,他們群體轉生,在一世又一世中扮演著各種親近的角色。彼岸世界的生命非常美妙,是放射著智慧之光的能量,同時又可以變化成各種形像。智慧之光的顏色代表著生命的層次,按赤橙黃綠青藍紫依次遞增。彼岸世界的生命具有多層的等級,可是那種等級絕不同於俗世中的社會階層的概念,高層的生命對低層的生命充滿了慈悲和寬容。在轉世之間,生命會來到幾位長者面前,分析自己前世的經驗教訓,長者會安排他的下一世,使他彌補以前的過錯或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層次。
牛頓博士的前世療法中提到一個患者叫艾米 (Amy), 每一世一遇到挫折就選擇了結自己生命,所以她一直沒有學到她應該學到的功課,她回憶到轉生前的一幕,當時她在圖書館裡,有個穿白色長袍的老人認為她太輕忽生命的價值。老人翻開了艾米的生命之書,讓她明白如果她不選擇提早結束生命,生命的最終有幾種很好的結局,可是她總是選擇逃避,以致於每一世都在學她早在前幾世就該學到的東西,徒然浪費生命。
有的生命在地球上做了很邪惡的事情,他們會被送到一個類似急救所的地方,在那裡他們的能量被調整。根據他們所犯下的罪過,他們可能會被很快送回地球,成為他人的暴行的受害者。精神世界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個人的過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必須在某個來生以某種形式償還(因果報應,毫厘不差)。
人們可能偶爾感慨地提及緣份、命運等等。其實,這些概念的真實意義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根據牛頓博士獲得的信息,我們在俗世中的配偶、親友、甚至仇敵,都是我們來到俗世之前被刻意安排好的,生命在轉生之前甚至會到一個被稱為宿命之環的地方觀看、體驗來生的一些片段。在《性靈之旅》和《性靈宿命》兩本書中也描述,如果一個人的下一世被安排死於暴病,或被殺害,或死於災禍,他往往在轉世前被事先告知。
在一個案例中,受試者的前世是一位女子,在結婚兩年後死於德州的一個農場。在轉世前,她被允許從三個死亡方式中任選其一:一個是在兩個醉鬼的槍戰中被流彈擊中,一個是從馬背上摔下而死,還有一個是溺水而亡。這個生命選擇了第一種離開塵世的方式。她選擇在婚後兩年離開俗世的原因是她的丈夫在那一世需要經歷失去深深愛著的人的痛苦,並讓她先生學到一些教訓。這位女子的選擇完全是為了她丈夫的還業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