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彼佛光明無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經【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下面兩段經文跟我們說明彌陀光壽,這都是從一切無量裡面提出兩個綱領。先說“光明無量”。光明是智慧,佛有無量的智慧;也就是說,我們的自性、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佛,一切業障都消除干淨,所以性德圓滿的透露,在相上就是光明遍照,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照。對我們來講,他有攝受加持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消除業障,啟發智慧;但是我們要有始覺,才能得到佛對我們的加持。假如我們不具備這個相應,佛光雖然遍照,我們本身有障礙;換句話說,我們拒絕他、排斥他,佛加持的功能我們就享受不到。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一心稱念,必定業障天天消除,一天比一天少,智能一天比一天增長,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這就是相應的現象。或者問:相應的樣子是什麼?一念相應一念佛,一念佛就是一念得到佛的氣分,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相應是個什麼樣子?相應就是業障消除、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就是相應的樣子。

  要解【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恆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道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然三身不一不異。為令眾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別耳。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也。】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這是說明光明的意思。為什麼要用“無量光”來解釋阿彌陀?心性本來是寂的,“寂”是靜的意思、是定的意思。安靜、清淨,這是寂的意思;安靜是不動的,也就是定的意思,清淨是決定沒有污染。心性,它起作用就是照;這是講的本性。一切諸佛如來都證到究竟圓滿的寂靜,這寂靜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講到等覺菩薩,跟佛只差一個階級,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他在清淨這裡面來講,還不是圓滿的清淨,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存在,一定要把這一品無明也破掉,那就完全清淨。完全清淨,我們叫寂靜。大乘經上講,寂靜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才是真的清淨,一塵不染;中品就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下品,當然他要帶兩品無明,就是法雲地的菩薩,我們通常講十地菩薩。十地菩薩是四十二品無明他還剩兩品,等覺剩一品,我們叫中品的寂滅,五忍菩薩裡面中品的。到上品,這就是佛,完全清淨了,淨裡頭一點污染都沒有,所以他的光明是圓滿的,是遍照的。

  ‘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就《仁王經》五忍位菩薩來講,這是上品的寂滅忍,寂滅是屬於上品。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它起的大用就是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如來是光明遍照十方,阿彌陀如來是遍照十方,我們當然都在佛光之中。現在的問題,我們既然在佛光注照之中,為什麼沒有感觸?為什麼沒有見到?這個問題不在佛那一邊,在我們自己這一邊。譬如,我們走到室外,陽光普照,太陽的光明普照,我們偏偏蓋個房子住在裡面不讓它照到,這個不是太陽的事情,不是它的過失,是我們自己找的麻煩,障礙在我們自己這一邊。陽光遍照,我們做的障礙很明顯,這一說我們就明了。佛光上,我們做的障礙是什麼?這個障礙就是不信,經論上講的見思煩惱貪瞋癡慢疑,這是疑在那個地方作祟,我們對佛菩薩所說的懷疑,對於事實真相完全迷惑而不認識。這些大聖大賢給我們介紹的,我們不能接受又不能相信,障礙發生在這個地方;如果我們深信不疑,這個障礙就沒有了。能夠老實念佛,注意“老實”兩個字,老實就是一心念。一心很難,一心就是老實,老實就是一心。能老實念就相應了,相應是佛光遍照、佛力加持,你就感受到,你就接觸到了;前面講與佛的氣分相接觸,真的就接觸到了。

  ‘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一切諸佛,事實上這個名字都可以用,所以阿彌陀,我們本經後面講是諸佛名號,一切諸佛都是無量光,都是無量壽。‘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恆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這是說明一切諸佛都是無量光、無量壽,為什麼我們單單稱西方世界這一尊佛,稱他作無量光佛、無量壽佛?這個從緣上講。理上講是一樁事,但在緣上講,就各個不相同。“因中”,因是沒有成佛以前,像我們現在初聞佛法、發心學佛,我們每個人願望不相同,所以一切諸佛在因地當中願力不一樣。像我們現前,我們學佛,我們為什麼學佛?每一個人學佛的因緣不相同。我們學佛,希望將來得到什麼?我們這個願望也各個不相同。所以到成佛,到這個果地上,果地上雖然智慧、德能完全相同,度眾生的緣不一樣。度眾生的緣,那要靠各個人生生世世修行發的心、發的願,要與那個相應。一切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經上也曾經跟我們說過,我們要給他做一個比較,確實阿彌陀佛在因地裡面發的這個願大,發的這個願非常具體。通常佛教給我們“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也依樣畫葫蘆念一念,有口無心。不像阿彌陀佛,他的願那麼真切、那麼詳細。第一個願是他的世界沒有三惡道,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只含糊籠統一句。確實他的願跟別人的願不一樣,尤其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一般人希望成佛就好了,他不但成佛,還要超過一切諸佛,這個願的確很少見到。成佛還要超過一切諸佛,成佛哪能超過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平等的,怎麼可能超過?根本就沒這個道理。他那個超過,是講度眾生的緣超過,在智慧、德能上,佛與佛決定是平等的。這是一切諸佛因地的願力不同。

  “隨因緣立別名”,我們也明白這樁事實,一切諸佛是這樣的,一切菩薩也是這樣的。所以佛菩薩,說實在話沒有名號,佛菩薩的名號是隨因緣別立的,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如果他的因緣相同,名號就相同,這有一點像我們世間學校教員老師的名號一樣。譬如,在這學校裡面教國文的,我們就叫他國文老師。國文老師不是他專有的名號,是他教國文,我們叫他國文老師;教數學,我們叫他數學老師,是這麼樣建立的。一切諸佛菩薩名號,統統是這樣因緣建立的,因此同名同號的佛菩薩無量無邊,這個要知道。有些人不了解這個事實,我們常常碰到有人問:“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你們說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就如同我們要問你:“你學校教國文的老師是男的、是女的?”就是這個意思。男女老少統統有,統統都是。

  阿彌陀佛所以稱他作阿彌陀,與他因地願行有關系,這個名號從這裡建立的。他因地裡稱作法藏比丘,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知道得很清楚。他所發的願,我們現在也清楚,願是怎麼發的,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都曾經讀到。他四十八願裡頭有“光明遍照”這一願,他成佛了,這一願也兌現了。所以世尊在此地,就用“無量光”來解釋阿彌陀的意思;他願當中也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都是彌陀在因地上的本願。“今果成如願也”,現在他已經成佛,果就是證果,證到究竟圓滿之果,他的願都能夠如願以償,每一個願望統統都兌現了。

  ‘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道同。’從這個理,這些事實上來講,一切諸佛平等無二。“法身”就是真心本性,是一切法的理體,是一切法的理性。他的智慧、光明是本來具足的,這不是修的。無量無邊,這叫“無分際”,際是邊際,分是分別,沒有分別、沒有邊際。“報身光明稱真性”,報身是自受用身。成佛之後,自己受用的身,自受用身確實是無量壽、無量光,稱性的起用,完全跟真如本性一樣,這是自受用。這是“佛佛道同”。佛教我們修行證果,沒有別的事情,無非是恢復性德本具的受用而已。所以諸佛菩薩並沒有東西給我們,也不可能有什麼給我們,完全是恢復自己的性德而已,這個我們要知道。

  講到應化身,應化身是他受用身,那是一切諸佛都不一樣,就不相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這是講一切諸佛應化身的差別,差別大小懸殊太多了,沒有法子計算。這些光明大小完全是緣,不是諸佛如來他的能力有大小,不是的,是緣。譬如一個智慧圓滿的人,學問、智慧、修養圓滿的人,他要遇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孩,他收他做學生教他,那只好用很初級的東西來教;換句話說,我們看他是一個小學老師,教小朋友。他如果在大學裡面教這些大學生,他是大學教授。大學教授比小學老師,那個學問、智慧應該高很多。他可以教大學,也可以教小學。他所以能夠發揮出來的,不是他自己,是看外面的對象。外面緣要是劣一點,他現的光就小;緣要是殊勝,他現的光就大。從他受用身來講,這就是無量的差別。小,有照一由旬的,這大概是度一、兩個眾生,有一、兩位眾生緣成熟了,他不能不照顧。所以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機緣成熟了,佛一定也要度他。

  ……

  ‘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唯獨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的這個願、結的緣,跟一切諸佛如來不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所看到的,佛在《無量壽經》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曾經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二百一十億是密宗裡面表法的名稱,它不是數字,它是圓滿的意思。像《彌陀經》用“七”表法;《華嚴經》用“十”表法,都是代表圓滿,不是數字。密宗表法通常用十六、二十一。那就是說彌陀在因中跟眾生結的緣,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處他沒有結到,他的緣結得這麼廣。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跟他講經說法,將十方諸佛剎土裡面依正莊嚴、善惡因果都跟他說了;不但跟他說,而且以佛的神力,將一切諸佛剎土變現在他的面前,讓他統統見到,所以這個緣就結得深、結得廣。他成佛之後,他的教區就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是阿彌陀佛的教區。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因中的願不同,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不是阿彌陀佛有什麼特別之處,比諸佛高明,不是這個意思;那我們又在打妄想,又錯了,是因地當中發的願不一樣,每個人的願望不相同,是這麼一回事情。故別名無量光。

  ‘然三身不一不異,為令眾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別耳。’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實在講是一而三,三而一,三身是一體的。一體為什麼要說三身?這個說法,才能把事實真相圓圓滿滿的說出來。法身是本體,報身是自受用,應身是他受用(就是幫助別人的),這樣才能講得圓滿,把這個事實真相敘述出來,是這麼一回事情。“為令眾生得四益”,四益是前面所講的四悉檀的利益;歡喜的利益、生善的利益、破惡的利益、入理的利益,入理就是契入。為令眾生得這四種利益,故作此分別;說三身,裡面有這一個意思。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這是說明佛的光明無礙。現代的科技使我們知道,這個光確實有許許多多種,我們稱它作光波。我們眼的能力所能夠見到的光是很有限的,比這個波度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波度短的我們也見不到,所以眼的能力非常有限,在無數光波裡面只能接收到這一小段。像無線電電波一樣,我們這個機器不太靈光,只能收一個頻道,其它頻道都收不到,這個現象確實是如此。佛的光是圓滿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在任何一個頻道裡面都能夠收到,這個光叫做圓光,才叫做無障礙。

  “約人民言”,這是對我們來講。“由眾生與佛緣深”,眾生接觸到佛光,佛光是遍照。佛門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所以佛法對這個“緣”字看得很重,一定要有緣,緣深的人這一生就得度,緣淺的人這一生不能得度。但是佛的本願是要度一切眾生,緣深的,這一生幫他成就;緣淺的,幫他再加深;沒有緣的,要跟他結緣。佛用這種方法,叫普度眾生。沒有緣的人,這一生當中偶爾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這就結上緣,生生世世希望把這個緣給他加深,一直到他成熟,緣成熟了,那一生就得度了。我們跟阿彌陀佛,可以說無始劫以來所結的緣,到今天也有相當的深度,這個深度是不是到了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難講了。如果要在這一生成熟,我們必須在緣上特別加強,用什麼方式加強?“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努力加強,這一生當中很可能就圓滿,就成功了。

 

上一篇:淨空法師:什麼叫“機緣成熟”?
下一篇:淨空法師:應身壽命亦是無量之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