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嘎希美女—六國爭娶 毅然出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時,佛在捨衛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國王—梵施國王。他在位期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林園果囿、牛肥馬壯,整個國家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景象。梵施國王如理如法地掌管著這個國家,人們過著祥和的生活。不久,王妃懷孕,十月後生下一個美麗端莊的女孩,宮庭內外為她舉行一個隆重的賀生儀式,准備給她取名時,因為王家種姓是嘎希,而她又天生麗質,秀美非凡,故取名嘎希美女。國王特地為她請了八位姨母,八位姨母分門別類,從吃喝拉撒睡到玩耍戲樂無不精心地照顧喂養她,她如海中的蓮花很快地成長。自幼她便學習各種文武理數、經史詩賦等,並對釋迦牟尼佛有無比信心,還經常藉父母之力供養三寶。時嘎希美女青春芳齡,窈窕賢淑,其貌美麗質堪稱世間第一,無與倫比,以至於六國的國王無不知曉,均欲據為己有。六國各派信使往印度梵施王那裡希求通婚。梵施國王聽後心裡很是不安。心想:我僅有一女,若答應其中一位,則其他五國必定挑戰,將危及到舉國臣民。他有些擔憂,故未答應任何一位國王。六位國王都按捺不住內心的不悅,各自統帥四大軍隊向鹿野苑進軍,准備搶人。


一天早上,梵施國王登上鹿野苑的城牆時,出現在眼前的竟然是六國的軍隊。突然,他覺得一切都完了,內心萬分焦急,拖著沉重的步子無精打采地回到房頂上,托腮凝思。這時,嘎希美女來到梵施國王身邊,見父王滿面愁容,忙問:「父王為何心事重重?」王曰:「為你」。「為我,莫非是我貌不夠美?」梵施國王苦笑著說:「不是因為不美,而是因為你太美了,六國競相爭娶,我一一回絕,以至今日六國兵臨城下,這可如何是好?」嘎希美女略作思索便問:「父王,女人有沒有自己選擇婚姻的權力?」國王痛快地回答:「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嘎希美女得到開許後,對父王寬慰道:「父王,請不要擔憂,您告訴六位國王,我將親自挑選他們。」國王聽完這些話,心裡輕松了許多,便派了六個信使將此事告訴六位國王,請他們收兵稍候幾天,准備參加候選。六個國王這時都驕傲地認為嘎希美女一定會選中自己,因此,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答應退兵了。信使把情況如實地禀白了國王,國王心想,女兒肯定要出嫁作王妃了,但不管怎樣,只要國泰民安,吾心足矣。他的心漸漸平靜下來了。


那六位候選的國王各自興修宮殿,身著各種寶飾,帶上大象財寶及眷屬,幾乎是傾其所有,准時來到了鹿野苑。他們各自為陣,坐在獅子座上,等候著嘎希美女的到來。嘎希美女著妙衣寶飾,騎著大象,徐徐從每一位國王面前走過,最後真誠地告訴他們:「我不願與任何人過世間真真假假的生活,我願意禮拜釋迦牟尼佛!」說畢離去。六位國王及眷屬都看著她姗姗遠去的背影,都深感失望,但又覺稀有:這位美麗的女子,卻不貪戀世間的生活,又不願享受人生的榮華富貴,居然情願皈依佛陀。梵施國王及眷屬們也目睹了嘎希美女此舉,他們半信半疑地尾隨著嘎希美女觀其真相。 嘎希美女路途中能騎則騎,不能騎則徒步前行,一路風塵僕僕,終於到了佛陀聖居。見到佛陀後,她於佛足下合掌,恭敬頂禮,祈求:「世尊,我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淨戒,唯願恩准!」佛陀欣然應允,叫來眾生主母,親自交予。(眾生主母乃眾比丘尼之首。)眾生主母給她剃度出家,授具足戒,傳授佛法。她積累資糧精進修持,斷盡了三界輪回的根本,證得了聖者羅漢的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無有賢劣),手掌與虛空無別(顯空無二)。諸天贊歡。尾隨的人們見嘎希美女真的出了家並證得果位,覺得非常稀有。嘎希美女又去佛前禮謝,世尊也對尾隨而來的人們傳了法。


時眾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嘎希美女生帝王之家?以何因緣,相好莊嚴?以何因緣於如來教法生大信心?以何因緣速證聖果?」佛言:「這是她往昔的願力。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鹿野苑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施主家的兒媳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她長大後,對迦葉佛生起極大信心。借父母的力量,她修建了一座經堂,供佛及僧。經父母同意,她得以出家,一生中她嚴守淨戒,精進聞思修行。臨終前,她發願:願我今生中,布施、供養、持戒、聞思等功德,能於生生世世中,生於富貴家,相貌莊嚴,並於釋迦世尊教法中出家,證羅漢果。這位發願的比丘尼即嘎希美女,以其往昔的願力成熟,今生於富貴之家,相好莊嚴,對我生起信心,得出家為尼,證得聖果。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不如法或是證悟相,評價別人一定要慎口
下一篇:你越在乎什麼,邪YIN的果報就在那上面體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