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不隔而隔,法照拜文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不隔而隔”,這個現象在《高僧傳》裡面、《居士傳》裡面有不少,我們可以得到見證。像淨土宗四祖法照禅師,五會念佛就是他傳的。他住在四川,有一天早晨,早粥,這個寺院叢林裡面早飯都是稀飯,吃粥,稀飯很稀,都是用缽。有一天早齋的時候,供養咒念完之後就要吃飯,眼睛往缽裡面一看,這個缽裡頭現出一個境界出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早齋完之後,他就把看到的這個境界跟他的同參道友說。他的同參告訴他,你講的這個境界,好像是五台山,你不妨到五台去看一看。他真的就發心去朝五台山。到五台之後,看到那個山水、道路跟缽裡頭顯的完全一樣。他也記得很清楚,所以沒有迷路,就見到大聖竹林寺,見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普賢兩位菩薩升座在那裡講經說法,有一萬多人在聽,他去參加了這一會,歡喜得不得了!聽完經之後,他走到文殊菩薩面前,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的眾生,根性很劣,比不上從前人,修哪一個法門比較妥當?文殊菩薩就告訴他,修念佛法門最好。法照禅師就問: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薩就教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文殊菩薩自己念了幾聲給他聽,他學會了,那叫五會念佛。五會念佛這個念法,是文殊菩薩口頭傳給法照的。法照本來是參禅的,離開了五台山,他沿途做記號,准備下一次來的時候不至於迷失路,走了沒多遠,回頭一看,大聖竹林寺沒有了,一片荒山。才曉得菩薩的道場,不是真正有緣的人就在那裡也見不到。所以他回去之後就不參禅了,專門提倡念佛。

  現在有一個五會念佛的錄音帶,那個大概不是法照傳下來的。法照禅師是唐朝時候的人,這個音調,早就失傳了。所以我們有五會念佛這個名詞,但五會念佛的這個聲調、譜沒有,沒有傳下來。現在大家聽的這個錄音帶,跟我也有一點緣分。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楞嚴經》,那次去的時間長,在香港住了四個月,我在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有這個五會念佛的簡譜,我看到很喜歡。這個本子很舊了,是民國二十一、二年的時候編出來的,也是從前一個法師懂得音樂,他編的。我把這個本子帶回台灣,怕它失傳,所以在台灣就印了好幾千本,這樣就流通開了。我有個戒兄,就是我們一起出家受戒的,他喜歡音樂,學過音樂的,法振法師,他年歲比我大幾歲。他在中坜圓光佛學院教書,就讓佛學院的學生用這個譜來練習,練了之後就錄成一個帶子,我聽了一聽是很歡喜,但是我想它不是法照傳的,什麼原因?這個聲調我們用來念佛,心不能定。法照傳的這個念下來,心一定會得定。那才能成就“念佛三昧”。它這個念得很好聽,很熱鬧,所以我覺得它這個去演奏、表演很好,交響樂一樣,演奏表演很好,接引初機很好。真正念佛人,用這個還是有問題。所以這個譜子諸位可以聽,但是真正要念,一定要曉得,念到自己心清淨,念到自己能夠得定,那個聲調才真的有用。所以我用這個聲調不行,我聽台中這個念佛的音調,心比較能清淨。法照禅師完全回歸到淨土,提倡念佛,成為淨土宗第四代的祖師。

  這就是說明我們這裡凡聖同居土,文殊菩薩是聖人,我們是凡夫,跟我們“不隔而隔”,像西方淨土一樣。

 

上一篇:印光法師:《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20】
下一篇:淨空法師:娑婆極樂,不隔而隔,隔而不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