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鄭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圓滿禅修營講詞 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二年大圓滿禅修營講詞(十)
  鄭振煌 主講 / 陳淑蓉 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講於花蓮力行禅寺
  不動如山 深廣如海
  正知見就能穿透幻相,雲彩就是幻相,煩惱就是幻相,分別心就是幻相,戲論就是虛妄的,我們的計度、二元概念,所有一切名相、假名統統都是妄想。我們能夠穿透妄想,堅定的安住在空性裡,即使有任何煩惱、任何烏雲閃過來都不動搖。我們對於心性的見地要安住、要有所體會。我們對於心性的見地要不動如山,對心性的體會要深廣如海,不被任何煩惱、世間法所左右。世間法一起來,我們知道它是緣起、無常的、假的、虛幻的,它總是會過去的,我們要不動如山,深廣如海,“深廣如海”就是擴大我們的心胸,擴大我們的視野。什麼叫做“擴大視野”?比方說在這小杯蓋上面有一個圖畫,當我們不管圖畫,只觀想、擴大小杯蓋,雖然這個圖畫依然是那麼大,但在比例上它就已經縮小了。杯蓋小,圖案就顯得相當醒目,當我們觀想擴大杯蓋,即擴大心胸,深廣如海,這個圖案在比例上就愈來愈小,就愈不會引起注意,等到我們的心性擴大到無邊無際的虛空般,這個圖案便近似消失了,更何況這種圖案,任何緣起的現象,都是剎那生滅、迅速在改變的。
  修行一定要把“無二離戲”的見地拿來運用,無論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外境為何,即使你見到的虛空有浮雲飄過來,你要知道浮雲不離空性,即使有飛機、鵬鳥飛過來,要知道飛機、鵬鳥也是空性。高山、樹木、虛空、所有一切都是空性,你要有不動如山、深廣如海、擴大心胸的見地,如此有了經驗以後,你就能把禅修當中所得到的體悟、空性穩固、擴大,妄念就慢慢減少。減少要靠自己去訓練,如何訓練?烏雲來了不把它當烏雲對待,你還是安住在空性裡面;飛機來了不隨飛機的來去帶動你的視野;聲音來了不隨著聲音的撥弄而心情起伏,有任何現象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之上呈現時,不被那出現的“相”影響你對空性的安住,因為我們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會被現象所左右,是我們的業力所使然。
  我們有過去的業力,我們有見分,染污的成見和自我中心影響我們對事物實相的認知。一切萬法都是緣起無自性,一切萬法都是無二、都是假名,龍樹菩薩說:“亦為是假名。”緣起即是性空,性空即是緣起,世間法的一切名相都是假名。所謂“假名”,因為它只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是假的,所謂符號是假的就是符號不是真的,它只是在有限的時空下有效,是有局限性的,它適用范圍很小,不能適用在一切情況裡頭,我們稱這為桌子,這只不過是在我們有共業的一群人裡面認為是桌子。我們說它是桌子,不能適用於一切的人類,如果他是不懂中文的人,他不可能稱呼為桌子,所以我們稱它為桌子、花、草等等,那只不過是一個假名,那只不過是懂中文的一群人共業所感。
  假名不能適用到所有人類,也不能適用到六道眾生,更不能適用到出世間的聖人身上。在不同業力影響之下,眾生對不同法會有不同的假名,那種假名是不可靠的。所謂不可靠就是說要超越它,不要被假名所迷惑了,如此對生活、工作幫助非常大。當我們面臨困境、面臨不喜歡的人、事、物時,要知道這是“假名”,我們為了讓自己有智慧、能解決問題、能隨緣安住,立刻提起這是緣起無自性的假名(假相),所有境界我們都能“隨緣安住”,不僅僅自己安住,對方也安住,因果鎖煉就此停止,那就是“涅槃”。
  我們提過所謂“業力”,它包含:(一)起心動念的動機。(二)一定要有所造作。(三)要對所造作的行為、語言感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之下,業才會產生,所以我們能夠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夠在“無二離戲”的清淨心性當中,從事任何語言、行為,我們就沒有造業,沒有造業,因果輪回的鎖煉就停止了,那時候我們雖然照樣吃飯、睡覺、有人際來往、有語言、有行為,但我們是在涅槃之中,我們是在寂靜之中,輪回不會持續轉下去,輪回當下息滅,當下證得涅槃,那就是佛的境界。
  “如其所是,隨緣安住”就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是大圓滿,任何情況之下都是在修行,無所謂修行不修行;無所謂在禅堂是修行,離開禅堂是不修行;無所謂打坐是修行,吃飯是不修行,把“無二離戲”的見地延長,擴大到一切時空裡,這就是大圓滿修行的精神要領。
  我們盡管接受不同的經論、不同的師父教法、不同的法門,一定要知道所有的法門都是方法而已。方法就是戲論,就不是真的,意思不是說這些法門不要修,而是說我們不拒絕修這些法門,但當下不執著。換言之,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處於“無二離戲”的見地,因為即使法門也是戲論,即使佛法也是戲論,佛法之所以產生,是為了對治我們的無明、煩惱。佛陀、歷代大師只不過是因緣施教,一切教法都是權教。天台宗││《法華經》就說:“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權”就是權教,權教就是“法門”,開無數的法門,目的只是為了顯示、表現那個“實教”,實教就是“涅槃”,就是成佛的境界,就是本覺的境界,就是“無為法”,就是“無二離戲”的境界。所有的法門都是權教。佛陀、歷代大師、師父們所教導的都是開權,但開權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在顯實,是在真實義,就是勝義谛,也就是無二離戲的本覺狀態。
  結 論
  大圓滿的修行是不拒絕任何法門,同時也把任何法門運用到任何時間、空間,雖然沒有修行的姿勢(樣子),但實際上是在修行之中,可是要提醒自己:如果我的心是妄想紛飛,卻說是在修大圓滿,那就錯了,我們的心思在亂跑、在分別、在妄想當中,那絕對不是大圓滿境界。大圓滿境界是什麼?是“無二離戲”的境界,妄想紛飛絕對不是大圓滿修行,一下子想這、想那,已經有很多的分別,怎麼會是大圓滿“無二離戲”的見地呢!
  大圓滿的見地是一切恆常,處於一種本覺、寂靜涅槃的佛性裡頭,所以大圓滿的修並不是要我們隨便或妄想紛飛,沒有修而稱之為修,不是如此!大圓滿的修是把修的姿勢、方法運用到一切時空裡,是把有所修延長、擴大到不是在修的時間、不是在修的姿勢、不是在修的課程當中,那才算是大圓滿的修。
  大圓滿的修行是“無二”、“離戲”,所謂“離戲”是說你不是有法門才算修,離開了法門還是在修。換言之,跟師父喝茶也在修,下課也是在修。
  我們透過根,也就是基,也就是見地的了解,利用一切方法來修。我們的根就是“無二離戲,自性圓滿”,我們以此見地為基礎,時時刻刻來修,修的時候所抱持的精神是“如其所是,隨緣安住”。隨緣安住的心情不是在禅堂才安住,離開禅堂也要安住;不是跟師父在一起心才會安,離開師父也會安;不是在佛前才會安,魔的前面也會安;不是說白天有光線才會安,連晚上看到樹影或看到稻草人、看到人家、物體,心也都會安。“隨緣安住”、“無二離戲”的心地建立在這種見地之上,在一切時空裡面“隨緣安住”。“如其所是,隨緣安住”,久了就熟能生巧,你保持這種心、這種見地,之後,得道的果(由根到果),就是所謂的“見、修、行”。大圓滿就是講“見、修、行”,見就是見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根,大圓滿的根是“無二離戲,自性圓滿”,大圓滿的道就是自解脫道,自解脫的道就是非常自然,赤裸裸的,“如其所是,隨緣安住”,不刻意擺起某個姿勢才是在修,而是任何一個姿勢都是在修,任何一個情況都是在道場裡面,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道場,任何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師父或善知識,任何一個音聲都是佛的咒語或名號。你們要如此“觀”,即使有人罵你壞蛋,你們要把這音聲,認知是空性,認知是忿怒尊,這樣就是“自解脫”了。
  大圓滿的道就是自解脫道,大圓滿的修就是把“無二離戲”安住下來,不動如山,深廣如海,在一切時空都恆常處於“無二離戲”境界,久了熟能生巧,就能達到果。我們講“見、修、行”,行的目的也就是“果”,透過根或見地的了解,修行自我解脫道,到最後就會有果出現了,因為佛法不離因果。這種果用八個字來形容,這八個字是“明空任運,寂照解脫”。
  明空任運
  何謂“明空任運”?“明空”就是“明相”,我們講成就者的清淨明相,以見地為基礎來修,所得到的結果要應用到日常生活裡,我們就可以“明空任運”。明是清淨的明相,時時刻刻都能夠提起這種觀照的智慧,時時刻刻都能體證到這種實相的般若,時時刻刻都處在明覺之中,再也不是像過去的無明。過去的無明是什麼?這是花、這是桌子、這是人、這是菩薩、這是凡夫。但我們現在有另一種認知,花、桌子、凡夫、佛,這是世俗谛的假名,不是勝義谛的真實義。世俗谛的假名有它的功用,但有它的局限性,只能夠解決世間法的問題,如果想要覺悟成道、證得真理,我們必須由世俗谛的當下去體會,契入勝義谛,所以當我們說這是桌子的時候,當下就要曉得這桌子是緣起無自性、是空性;說這是花的時候,要曉得花是假名。
  “明空任運”,“明”是指世間法的當體即有清淨明相生起,“空”是指一切法的不二性相,“明空雙運”的“雙運”就是“明不離空,空不離明”。換言之,雖然我們有空性的體認,但我們不會世俗化,雖然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平等,可是我們對三寶非常恭敬,對於煩惱知道要捨離,對於清淨知道要趨向,因為我們知道在空性之中自有因果,因果就是空性的顯相。我們提起清淨的明相,清淨的明相是相對於世間法的認知,清淨的明相跟“空”是雙運的,“明不離空,空不離明”。我們講佛性、心性、本覺的特色──它的“體、相、用”。體就是“空”;相就是“明”;用就是“樂”。這個樂不是與苦相對的樂,而是一種安穩、一種吉祥、一種寂靜涅槃,所以透過見地的認知,時時刻刻去修──“不動如山,深廣如海”的“如其所是,隨緣安住”。
  修了以後所得到的結果就可以“明空任運”。“明空任運”就是自由自在的運作,自由自在的發揮功能。什麼叫自由自在的發揮功能?就是說我們能夠有清淨的明相。清淨明相是什麼意思?當一個境界來了,我們知道一切境界都是緣起無自性,一切境界統統是空性,但是在緣起無自性的當下就是空性,因此我們有煩惱、有挫折、有過去。在不好的東西呈現時,我們要提起這種認知,要照見它的本來面目。但是當我們在空性之中,我們要深信因果。所謂“空性之中深信因果”就是我們不可隨便,我們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趨向解脫道,因空性不離因果,這叫做“明空雙運”。明空雙運拿捏好,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在任何時空下都維持中道,不落二邊的中道,維持一種最圓滿的見地。
  寂照解脫
  緊接著「寂照解脫”,寂是它的體性,照是它的功能,我們不可以永遠處在寂靜之中,如果我們永遠處在寂靜之中,對不起!社會不需要太多這種人,因為社會需要有人去清理水溝、有人去典座、有人去開車、有人去當媽媽、當老師、當工友、當學生,我們整個社會、宇宙的運轉,必須要有人動,因為動就是能量的顯現,所以寂之中有照,但是照之中一定要有寂。換言之,當我們在打籃球時,必須維持寂靜,打籃球時,心不受情緒左右,這樣籃球一定會打得很好。即使沒有進籃,心也不浮躁、不懊惱,即使輸了球,也不懊惱,我們永遠都在空性之中,永遠都在感恩之中,永遠都在本覺之中,在一種赤裸裸、一種自然、一種大圓滿的境界裡。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體不離用,用不離體。這樣體用合一,這樣對人生、社會、眾生才真的有幫助。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讓一切眾生都有智慧、都能成佛。當然我們讓眾生成佛,讓眾生修行、有智慧,目的是要“解脫”。解脫並不是逃避我們的責任,而是解脫束縛,解脫限制,解脫局限性,解脫二元思維,解脫我們意識作用,解脫我們的見分。當我們的見分解脫掉,我們的業力淨化掉,那會是什麼情況呢?好像《壇經》所說:“千年暗室一燈明。”即使我們無始以來都在六道輪回、在六道痛苦,一旦點亮智慧明燈,一千年、一萬年,無始以來的黑暗,只要現在一個燈火出現,黑暗立刻消失了。千萬不要懊惱而覺得我好可憐,為什麼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輪回?為什麼?
  你只要當下智慧明燈一點起,千年暗室就立刻明亮了,也就解脫了一切的限制,解脫了一切的掛礙,解脫了一切的不安,解脫了一切的恐懼和遠離顛倒夢想,遠離了一切心裡上的掛礙。也許過去掛礙色、聲、香、味、觸、法,也許貪著於世間的五欲,為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所束縛、所限制,為我們過去的業力所限制,只要智慧一開──統統放下,那時候就是完全解脫,自由自在。“自由自在”就是說心的光明、智慧全能展現。我們佛性的真正顯現才是真的自由自在,那時就能運用我們的智慧、慈悲在這所謂法界不法界、六道即非六道之中來發揮我們的功能。
  我們有一個小時的生命,就發揮一個小時的功能,來利益眾生,來幫助社會;我們能活一年就利用一年,我們能挑起一斤重的擔子,我們就挑一斤重的擔子;我們能挑十斤、五十斤的擔子,我們就挑十斤、五十斤的擔子;我們在什麼樣的崗位、角色,我們就扮演那個角色,發揮我們智慧、慈悲的功能,讓眾生離苦得樂,讓眾生都永遠處在大圓滿、自然解脫的境界裡面。(全文完)
 

上一篇:果煜法師:天心明月 1.禅的藝術
下一篇:果煜法師:天心明月 2.幸福貼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