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楊雲唐居士:薪火無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薪火無盡 
楊雲唐 
                     
在沈居士的遺體前,我誠敬地三作禮,一感念他的恩德,二願他乘願再來,三祈後繼有人。
沈居士的一生,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憑著他對佛教與眾生的貢獻,我們對他生後的祝願大概只是錦上添花,對他乘願再來的期望,也是多此一舉。所以能參加他的告別式,除了表達晚輩的敬意,再度的作禮外,只願佛教代代有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地把眾生運往彼岸。
 
美國的中國佛教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可以說大半都與沈居士有關。沒有他,就沒有美國佛教會,也沒有這麼多人學佛。就以我常參加的麻州佛教會而言,也是受了美國佛教會的數位大德多面協助,所有的會員都感恩美國佛教會的照顧,大家對沈居士無不感念於心。從這次告別式看來,雖然當日天氣非常寒冷,還是有各社團上千人士前來表達敬意。
孔子認為「立德、立功、立言」為人生的三不朽,對生命的看法則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佛陀說「五分法身是不隨色身消逝」,對佛子則強調「若人活百歲,不如一日聞生滅法」。「有生必有滅」,這是必然的,即使具三十二相的佛陀也不例外。沈居士雖未能位列聖人之俦,卻也有幾分氣味了。只是「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可歎的是祖師大德的遺風,還是隨著時間淡然,一切終究還是不離無常,現今不但聖人難逢,賢德之人如沈居士者,也是少見了。
人生所有的苦都可能過去,唯有「死」就這麼一次,一次「過去」,此生就無法再有機會。若人不會死,而任何變化遲早都會過去,那麼所有的苦也都可接受。可是也因人的會死,世間才有意義的產生,而且所有的苦才變得像一種劫難,因而大家都想在此生多樂少苦,快樂成為此生訴求的生活內容。超越苦難是眾生的共願,若能讓眾生都離苦,這就是菩薩的發心。把握此生,做最有利眾生的事情,這是有智慧的人。
 
然而一個人能做多少事,首先要看他的福報與發心,再則要靠他的才智與心量。沈居士在這幾方面可說是福慧兼具,佛教界能出一名如此人物,很是難得,而可貴的是,他能把大部分的錢財用在眾生的慧命上,又能遠離名利,不會因為出錢興寺,就將佛教會視為「私有」。尤其更令人佩服的是,位居大居士的他,對出家人—即使是默默無名的,依然能伏首禮拜。平常在自修上,日日能依法增上,即使體衰歲晚之際,仍還讀誦經典不辍,可以說是居士的榜樣了。在我們敬仰他、懷念他之余,更重要而有意義的,應該是繼承他的大願,效法他的精神,努力為教與為眾生好自修行,讓古來的聖燈,薪火無盡。
 
聖哲們對生死的態度,一向是平常以對,珍惜生命卻不貪愛。生命的可貴在放光放熱,令更多眾生一起來認清生命,超越苦難,體會「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不再虛妄生死。先聖先賢是如此,未來的聖賢也是如此,而我們凡夫的立志也該如此。
 
正如印順法師所言:「我像一片葉子,在水上漂著,有天終會沉到水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如此,只是長短不同而已,在長短中所發揮的內涵與明暗,就是一個人一生的光景,成為留給世人的印象。佛陀走了,玄奘走了,印老也走了,明天、明年、下世紀…,一浪接一浪地煙滅。可是人類還會繼續流轉著,將來可能沒人知道玄奘是誰,沒人記得印老,也沒人聽過沈居士的名字,但燈燈相續的光明,還需要在人間煥亮,這一直是這些聖賢出現世間的目的。我們能做的是接續燈火,迎接再來的深心大願菩薩們,有一天我們必將迎接到彌勒的下生。
 
 

上一篇:如本法師:見性成佛 第三十五天
下一篇:如本法師:見性成佛 第三十六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