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本法師:見性成佛 第七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七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如本常說一句話,你要修行就要論及「見性」,如果修道人遠離見性,而能成佛的話,皆為魔說。所以無論是任何一宗一派,都必須以「見性」為要旨,哪怕只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西方淨土,終歸是要以見性為宗。因為見性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必然要經過的階段。也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各個皆以見性而成佛。

所以你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修行未開悟證果,未見性,縱然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老人家也會勸你要見性成佛。諸位,若是如此,那見性重不重要呢?非常重要。而且這是在你修行的過程中,不能不經過的一關。所以如本千說萬說都苦勸你要見性成佛,道理在此。我引用一位開悟證果的聖僧,所開悟證果的法語。他說:

「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

只為眾生被業系,四聖六凡油然生。」

好莊嚴的四句偈頌。前二句他告訴你「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就是說見性以後,心裡完全遠離一切法,萬法不立,一塵不染的境界。他說「大道從來不言物」以禅宗而言,大道就是見性,當你見性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此情況之下,根本不是用嘴說說而已。你開悟證果,明心見性以後,如果還能用語言去說,用文字去表達,即不能言之為大道從來不言物。所以大道從來不言物,就是指稱你的佛性,不能說性是黑的、紅的、青的、白的、四方形、三角形、長方形,都不能用任何一個物品來安立,來表達、來形容的。如果說性是一種東西,是黑的紅的,可見你未悟性,因為「性」是從來不言物啊!開悟聖僧六祖說:「說似一物即不中。」說似一物即不中的意思,是說你若說性是一種東西,並未說中,沒有說中佛性。因為,既然性不是黑的、紅的、青的、白的,若說性是一樣東西,即不名為大道。大道是指性而言,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如來藏性、一真法界、大圓鏡智、妙覺。

實相無相無無相。所謂「實相」就是「佛性」,無法用語言文字去形容,若用語言文字去形容去表述的話,這是方便再方便之下下策。開悟證果的聖者,你問他:「請問聖僧,開悟證果以後意境如何?」他會說:「把嘴巴掛在牆上,不可言宣啊!」佛性長得什麼樣子?意境如何?說來聽聽!他默然無語啊!一句話也不說,因為性是大道從來不言物啊!

接著又說「何有十界依正名」既然佛性是光明解脫,不可言宣的,哪裡還有十界和依正?十界就是十法界,四聖加六凡,四聖就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加上六道眾生,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牲、餓鬼,四聖六凡加起來剛好是十法界。我們有開悟也好,未開悟也好,有證果也好,未證果也好,是凡夫也好、聖人也好,加起來都不出於此十法界,這十法界就是業報。既然業因都淨化了,達到究竟的果地,遠離絕待的境界,入大光明藏了。所以十法界在他心目中已經不存在,心如虛空,不可言說,大道從來不言物了,哪還有十界不十界的道理呢?

接著又說,沒有依正之名,依報和正報完全不存在於他心中,如果仍有依報和正報,那麼此人尚未見性。所以開悟證果的人,心裡沒所謂淨土或是穢土。乃至諸佛菩薩也不會執著法塵、執著名相。因為性本來是方便而言,既然是方便來說,無非是要你契會而已,若見性以後,還有佛相、菩薩相的話,則不能名為見性之人。所以依報也好、正報也好,開悟聖者也好,這些都是假名施設,一個假相而已,都是佛為方便度眾生所安立的。成佛後並無佛相,成佛後並無佛味,成佛後並無佛這個形態存在,如果仍有形態形相,有佛味佛相的話,那你並未見性。所以開悟聖僧才說「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道理在此。

他又說「只為眾生被業系,四聖六凡油然生。」好莊嚴啊!論莊嚴這兩句就表示出來了。前二句是指一個有見性的人說:「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後二句是指眾生因為未見性,被貪、瞋、癡無明煩惱之業綁住。因此才有四聖六凡的名稱存在,所以達到成佛之時,連佛這個名相都不存在,但不存在並非意味無佛,是假名施設。

佛說一切諸佛無佛可得,無佛可得之得才是真正的大得特得。眾生就是被業綁住了,被貪瞋癡綁住,被嫉妒心綁住,被吃醋之心綁住了,會起貪心,會起忿怒心,起惡毒心,因此被業所系縛,才做標准的凡夫眾生。如果沒有這些種種不平衡的心態,這些妄想意識的心都淨化了,哪裡還有所謂的六凡呢?當下就不見蹤影了。正所謂「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而不再是「只為眾生被業系,四聖六凡油然生。」所以我們要聽,就要聽這種了義之法,要依法不依人啊!所以開悟聖僧開悟以後,說出了這麼莊嚴解脫,了義圓滿的見性成佛之道。我們應該在空閒時多思惟,想想這個問題,怎麼可以再散漫無事呢?這四句偈語,平時就要背起來,重復念、多參究,參久了總有見性的時候啊!所以如本將這四句開悟證果成佛的偈語再念一遍,常常去參悟,參久了就會悟入自性,最後開悟證果成佛者非你莫屬啊!

「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

只為眾生被業系,四聖六凡油然生。」

我苦口婆心的勸大家,閒暇時要參悟本性,性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是存在。雖然不能說性是幾斤重幾兩重,但仍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為你服務,和你擦身而過卻沒看見。所以你閒暇時要參悟本性,無性誰能講話?無性誰能比手劃腳?無性誰能夠看?無性誰能聽聲音?要參究這個道理,要回光返照,照見本性,若無自性的話,誰能施為動作?若無自性時,請問是誰在吃飯?誰在講話?心要收回來參悟本性,不要心外求法,心不要總是觀看一切外在的人事物,那些和你見性都了無關系。

所以「見性法門」是要回光返照見自性,否則,你若不參悟自性,開悟本性的話,則會隨業投胎轉世輪回生死。因此見性之人是「無事道人」,沒有見性的人事情可多了,被業所牽引東南西北、縱貫線跑來跑去,迷妄沒有人生的方向,可憐度過一生,何況歲月不留人人自老。

最近我有一個機會和二、三十年不曾見面的親戚、朋友見面,一見面大家很傷感,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郁悶心酸,說不出的人生無常,歲月不留人的感慨。看到三十年前的朋友,在印象中仍停留在他年輕時,那樣的青春貌美,莊嚴英俊,三十年後見面已經呈現出老人的面容,稍微有皺紋了,真是感觸萬千哪!感傷再感傷,非常感歎和傷心。但是感歎傷心又能如何呢?真是無奈再無奈,無奈最無情哪!所以人生無常、國土危脆實在有道理。我看到三十年前的親戚朋友,各個都漸漸呈現老人的面貌,在還未見面時,仍停頓在三十年前的印象,朋友是那麼的青春貌美可愛,經過三十年歲月的洗禮再度見面,一見之下不知要哭還是要笑,一切人事物變化那麼大,他的臉龐漸漸呈現出一副苦命人的臉,一副老人的臉,乍看之下哭不出來,也笑不出來,人生無常啊!在他的臉龐看出了他的人生充滿著喜怒哀樂,充滿了情緒化,歷盡滄桑,吃盡苦楚,感觸真是無量無邊,真是無常,無常最無奈,無奈又能如何?要起來跳腳嗎?看到三十年前的親朋好友,內心一股沖動和感慨。三十年沒見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看到三十年前的親戚朋友難道沒有感慨?沒有感觸嗎?老人面貌了。讓我聯想到善導大師,他是一位開悟證果的聖僧,他告訴你:若未開悟證果,可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所以善導大師普勸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偈頌,我一看之下覺得很親切,北京語叫做「非常貼切」:

善導大師普勸念佛偈雲:「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直饒金玉滿堂,豈免殘衰老病;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真的感觸良多,善導大師告訴你經過歲月的洗禮,無情的光陰流逝,漸漸剝奪了你的生命。二十年未見、三十年未見甚至四十年未見,你已經雞皮鶴發,你也知道雞皮是皺巴巴的,充滿了縱橫的皺紋,你看臉上已出現有橫的、有直的皺紋。鶴發是指頭發變白了,鶴的羽毛是雪白的,表示此人已經漸漸老了,五六十歲、六七十歲、八九十歲了,皮膚也不像年輕時那麼漂亮,白裡透紅可愛動人了,然後老人的皮膚像雞皮窊皺,而須發像白鶴的羽毛般的雪白了。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貼切。三十年未見的親戚一見面乍看之下驚呼:你怎麼變得那麼老?臉上流露出一副苦命人的模樣,漸漸老了,不論你如何裝飾,如何打扮都無法掩飾你一生的滄桑。他才說:「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人一老什麼都不行啰!走起路來跛跛顛顛不會平穩,看看行步龍鐘啊!

他又說:「直饒金玉滿堂,豈免殘衰老病。」縱然一輩子打拚,為了要光宗耀祖,對祖先有交代,對父母有交代,在台灣闖出一片天,在世界有一片天,國際上有一片天,你又能奈何老嗎?打拚了一輩子擁有一片江山,哪怕名聞利養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黃金、鑽石、瑪瑙、寶玉充滿整屋,你能奈何老化嗎?能奈何光陰的逝去嗎?能奈何無常的歲月嗎?能奈何你的臉漸漸呈現出老人面貌嗎?百病叢生病魔纏身?這些話是針對較憂愁,較不如意的來說。後面的二句是指較稱心如意、較快樂的事,他說「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哪怕你非常快樂,哪怕是稱心如意,哪怕是天下江山都是你的,無常終是到來啊!

人生無常不是佛陀申請的專利品,是世間的真相,你快樂,世間是無常;你悲哀痛苦,每天悶悶不樂,世間也無常,因為無常是世間的真相,無常終會到來啊!所以善導大師大慈大悲教大家「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好慈悲的一位大師,他說:諸位啊!諸位!不論你和我是否認識,這是所有普天之下的人都要了解的,無常終會到來。唯有不二法門,唯一的途徑,你要好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絕對錯不了,最後往生淨土,親近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身邊,精進修行,最後轉凡入聖,開悟證果成佛就非你莫屬。

就前兩天,我看見多年未見的親戚朋友,突然見面後,真是感慨無量無邊啊!說不盡講不完,他的面容在我印象中,還停頓在三十年前那麼年輕,那麼英俊挺拔,如今卻變成老人臉了,感觸非常多啊!這才讓我聯想到善導大師所說的這些話,將這公式套用進去,剛剛好不增不減非常貼切。再念一遍記下來,我相信你會有所感應,有所契會,相信你的感觸會比我還多。可能在你心裡會想:「如本法師你讓我講幾句話好嗎?」你一講就說得淋漓盡致,說到骨髓裡去了,非常貼切啊!確實如此,和如本法師的感觸一樣。三十年前的親戚朋友突然見面,不知要哭還是要笑,變成「這樣啊!」這一句「這樣啊!」包含的意義很廣,有的是變成老人臉,變成苦命臉,變成富貴臉,本來年輕現在變老了,變成中年人了比較成熟,總是變化多端呀!再念一次:

善導大師普勸念佛偈雲:「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直饒金玉滿堂,豈免殘衰老病;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所以如本常說,要聽就聽和我們修行有關系的,要用功就要依這種了義、不啰嗦,每一句話講出來都針對我們心裡的需要,和我們修行有關系的才不會浪費光陰啊!在旁邊有一位開悟聖僧有話要說了:「如本法師啊!你不要顧此失彼,要有平等心,一樣是聖僧,那一尊講完了,換我講幾句話?」好啊!好事情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請聖僧道出法語:

「有是如幻有,空是畢竟空,

空有俱不著,入大光明藏。」

諸位看到了嗎?我們要聽,就要聽這個道理。要看,就要看這了義的法語。他說「有是如幻有」百分之百正確,佛陀說盡了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說盡一切空門的道理,說盡一切有門的道理。有是如幻有,沒有一切法不是如幻的有,有是因緣和合,和合的因緣全都是空幻不實的。何況空是建立在萬有的一切法說空,離開萬有,一切法不能存在,諸位了解嗎?法者因緣法,因緣法者是無常空性,沒有自性的,所以若了解「空、有」的實相是不二法時,當下俱不著,離開空並無有;離開有並無空,空和有是一體兩面之說而已。

我常說拳頭是空性的,空性未離開拳頭,拳頭當下是假相,這假相又是空性的,空有不二。所以有是如幻有,空是畢竟空,空有當下非兩極化而是同時存在的。所以我們自然就不會對一切法產生執著。

「空有俱不著,入大光明藏。」說空只是道出一切法本來的面目而已,並非頑空斷滅空,是教你頓斷對一切法的執著,只是說出世間法的真相。空的本意就是如此,說空不是一時興起、說著玩的、說學術化的,空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當了解諸法是空性後,自然不會對法執著,若不執著,你的心就會慢慢淨化,不會愛染,不會留戀,漸漸入大光明藏,自性解脫,佛性顯露了,入大光明藏見性的時候了,空有俱不著。

所以龍樹菩薩才說:「破二不著一。」我們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空有都不執著,漸漸進入大光明藏。二就是指「空、有」這兩個法門,說空不執著;說有也不執著,難道還有一個可得、不二法門可得、實相可得嗎?實相不可得,不二法門不可得,中道也不可得。得那種不可得的東西,得那種住無所住的東西,那種看不到、聽不到的深深意境,不可思議的佛性,這才是大得特得啊!空有俱不著啊!入大光明藏,這樣才有見性可言。

你不用因緣觀去透視一切萬法,就不能了解諸法的本來面目,這讓我聯想到【大智度論】龍樹菩薩他老人家也有話要講了。

【大智度論】雲:「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他說「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不論法便罷,法者因緣法,離開因緣一切法不能誕生。所以如來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千言萬語,正說反說,都說因緣法,離開因緣法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論法者,法者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法法皆空,沒有一法不空的,不空不是諸法本來面目,不空不是因緣法,凡所有法皆是因緣法,因緣法者沒有一法是不空的,這才是講入佛法了。

「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這是加重語氣,是肯定的話。若說這個法不是空性,這樣很抱歉,不從因緣有。因為論法,法法皆是因緣法,既然此法不空,不是無常的,不是因緣法,說它不空的話,可見不是因緣所生。不論色法是因緣和合,乃至構成起心動念的法,這些看不見的精神界,唯心的東西也是因緣和合,構成緣起。既然構成緣起,緣起的一切法全都是空幻不實,當下是空性的。

而龍樹菩薩這些話,說出了佛陀講經四十九年的精髓。所以如本說:「因緣法就是佛法的大本營,法法皆是因緣法。」離開因緣法並無佛法,在這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說一切法是因緣法,縱然他方無量世界以外還有一法的存在,那個法也是因緣法,因為離開因緣法並無佛法,法者皆是因緣所生。所以世間找不到一樣東西,說此物不是因緣和合,若不是因緣法,是找不到的。

你說這間房屋,房屋也是因緣所生啊!日光燈也是因緣所生,這些莊嚴的花朵也是因緣所生,我的身體也是因緣和合的,地球也是地水火風所和合,他方世界的日月星也是因緣和合的。所以不論法便罷,法者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法法皆空,法法皆是假有的,即空、即假、即中是諸法的本來面目。如本說得如此深刻,你想開悟要經過這一關。現在再念一次【大智度論】這句話:

【大智度論】雲:「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好莊嚴啊!過去所有諸佛示現人間講經說法度眾生,令眾生轉凡入聖,令眾生開悟證果,都要說諸法空性,未來一切諸佛要令眾生轉凡入聖關鍵所在,必然要說諸法空性,因為諸法空性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同時十方三世所有諸佛也是要經過空性的洗禮,才有辦法入大光明藏,見到佛性。

所以論空不要觀念硬邦邦,以為是頑空、斷滅空,別誤會了,越空越有,空是講出一切法的本來面目,無自性,無自性不是否認佛性的存在,不要變成了外道,那樣就成為可憐愍者,諸佛菩薩會對你搖頭說無藥可救了。這樣並不能了解「空」的真正意義了,越空越有,空掉一切無明煩惱,其本質是空性的,不是意味沒有佛性了。空是一切起心動念當下無我,在無我的當下頓斷無明煩惱,這樣諸位了解嗎?越空越有;不空就不有。說到這裡,我們來印證「空」就是轉凡入聖成佛必然經過的階段。【大般若經】釋迦佛陀這麼說:

【大般若經】雲:「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住十方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用此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佛眼。」

莊嚴嗎?比什麼都莊嚴啊!可貴嗎?比世間一切財物更可貴。所以他告訴你:「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在十方世界為眾生講經說法,除非不論正法、不度眾生就無話說,若要度眾生沒有不說諸法空性的。所以世間法空性,出世間法何曾不是空性;凡夫法是空性,聖人法何曾不是空性。

「無不用此本性空」因為本性空當下就是諸佛之眼,正法眼藏。所以本性空就是佛眼、是如來正法,你欲成佛要經過證悟空性,甚至你成佛以後,為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講經說法、弘法布教,必然要說出諸法本來面目,諸法空性,本性空是諸佛之眼。再念一遍:

【大般若經】雲:「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住十方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用此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佛眼。」

所以我們要聽要看就要看了義之法,欲證入聖人之位,要依此了義之法去下功夫。說到這裡,我再引用【大般若經】佛陀又說話了:

【大般若經】雲:「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聖道得聖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釋迦佛陀說「諸佛」,當然不只一尊佛,最少要二尊、三尊以上才叫做諸佛,諸佛就是指所有的佛。佛陀來人間度化眾生,都說本性空義,法法皆空,所以一切法不空無道無果,佛陀才說若沒有見空,此人無法轉凡入聖,若不悟空無法遠離三界,未證得空不能出離六道,沒有證入空性的道理,想要成佛遙遙無期啊!所以說十方諸佛來人間,都說本性空義。

何謂本性?是指一切法的本來之性。本來面目,以本性空來化導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超凡入聖,得聖道果。所以你要聽佛陀講經說法,就要聽佛陀講本性空義哦!如果有佛來人間說一切法不空,這尊佛是冒牌的;說一切法是實有,這尊佛有可能是魔化身的;說一切法都是永恆不變的,這尊佛可能是天魔外道,化作佛陀的形相來講經說法。任你怎麼聽都無法開悟證果,怎麼修都無法入聖人之流,永遠停頓在天魔外道的思想裡。

所以你要聽佛陀講經說法,就要聽本性空義,因為本性空義,是入聖道、證聖道果之根本,他又說離本性空義,無別方便。所以,說空是方便,說空能令眾生悟入本來面目,如果你離開諸法本來空性,想要開悟證果,沒有其他的方便法門了。

釋迦佛陀來世間講經說法,都是說諸法空性的道理,哪怕無量世界的他方佛講經說法,要令眾生達到轉凡入聖,他必然也要講諸法空性的道理。因為諸法空性是諸法本來的面目,諸法的實相,既然如此,十方三世諸佛皆以悟空來成就佛道,不論是你老人家乃至如本也一樣,以後要成佛必然要經過空的洗禮,也就是證悟諸法空性的道理,才能達到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來無去實相中道的境界。

總而言之,開悟證果後你要怎麼修都可以,但你既然想開悟證果就先要悟空證空,所以【大般若經】的精華,它的精髓、核心,如本把它抄下來,讓你我大家可以分享,要開悟證果這是必經的過程。再念一遍:

【大般若經】雲:「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聖道得聖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我出家前心裡總是存在些無明、不了解、不清楚,但看到這些經文馬上恍然大悟,證入空性,當下就悟入。以後出家遇到境界便能四兩撥千斤,修行不費吹灰之力,悟諸法的空性,悟諸法無我,悟諸法無自性。我們修行就能輕輕松松,不用搞得滿身大汗、汗流浃背,像吃冰淇淋一樣輕松自在,修行不費吹灰之力啊!要悟諸法本性空義。

 

上一篇:洪啟嵩居士:悲心與修行
下一篇:其它:如何修行來化解冤親債主心中的仇怨(張慕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