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大陸佛學研究的難點與對策
黃夏年
一
如今佛教學術研究事業正在方興未艾,佛教研究組織、人才和刊物不斷增多,已經出版的有關佛教書籍數千冊,論文之多,難以統計。佛教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保持了傳統的佛教史、佛教哲學、教義、經典、宗派、寺院建築和人物等領域。另一方面又擴大到佛教心理學、倫理學、政治、經濟、醫學、語言學、雕刻、藝術、音樂、教育、文獻學、美學等新的領域,所以不論在觀念上抑或在研究方法上,以及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特別是在短短的十多年裡,佛教研究有了實質性和突破性的進展,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其成果也受到海內外的重視,這是我們應當看到的事實。
但是,我們還要看到,佛教研究所取得的這些成果是遠遠不夠的,也是有限的。佛教在中國已經流傳了近2000年的歷史,僅一部《大藏經》就2億字,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歷史思想文化的百科全書,它給我們提供了用之不盡的豐富資料。當前我國的佛教研究以漢地佛教成果最多,藏傳佛教次之,印度佛教再次之,雲南上座部佛教最差。研究的熱點,就漢傳佛教而言,是禅宗的研究;就藏傳佛教而言,是格魯派;就印度佛教而言,是中觀派。雲南上座部佛教至今還沒有形成研究氣候,看不出熱點所在。佛教研究之所以形成了這些熱點,仍是和我國過去的研究情況有密切的關系,例如,禅宗研究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重心之一,即使在“文革”前,學者們在這方面也發表了有關論文50余篇,占當時整個佛教研究論文總數的十分之一,所研究的范圍,有人物、宗派、歷史、經典、教義、公案等等。這些研究重點突出,質量精到,缺陷是研究方法上比較陳舊,但是它們無疑給後人打下了基礎,影響了後人的研究。又如,印度佛教的研究一直是我國傳統研究的主要課題,歷代僧人和學者撰述了大量的著作,所以這個傳統被繼承下來。再如,格魯派的研究,實際上是反映的西藏中心地帶的佛教,幾十年來學者們一直是以此為中心從事調查和學術研究,所以對這個教派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成為熱點;另一方面,這些熱點又反映了國內近年來出現的思潮熱或與國外研究接軌的問題。例如禅宗熱是與80年代中期的文化熱的討論和國外興起的禅宗研究熱有關。格魯派的研究也與文化熱和國際藏學熱有關。而印度佛教熱則與中外文化交流的討論及敦煌學熱有關;第三,當今的熱點又與當前強調的市場經濟有關,例如,由於禅宗在我國影響最大,因此這一類讀物有市場,出版社也有利潤。格魯派的研究有國家補貼,適合了國家的需要,因之也能熱下去。相比之下,印度佛教因隨著文化熱的降溫,已經開始萎縮,不再成為熱點了。而由於隨著人們對近代中國走過的坎坷道路進行反思,於是近現代中國佛教的研究正在悄然興起,並且有可能成為新的熱點。
在現有的研究中,又以歷史的研究為最突出,許多有影響的研究都表現在這個方面,相比之下,對教義的研究卻正在萎縮,尤其是這幾年裡在佛學理論方面還沒有影響較大的成果出現。又由於教義的研究不深入,使一些其它研究也受到了影響,甚至出現不懂教義的人去寫評論佛教的書評,不具備大藏經版本知識的人,卻以佛教文獻學家自居,由是寫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還有人連原書都沒有見過,就向讀書推薦書的情況。同時,由於教義研究受到影響,還存在著綜合研究的水平提不高的情況。
由此可以得知,從現階段研究成果來看,大陸的佛教研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尤其是與市場經濟關系不大的課題就成為當今佛教研究的難題了。一個學科的研究是否完整,這反映了國家的整體學術研究水平,而佛教研究是一種歷史文化的研究,有的課題從佛學上來講有著重大的意義,但對我國經濟建設和市場卻沒有直接的聯系,於是造成沒有投入,使一些課題的研究也就受到了影響。例如,佛教的唯識學,一直是印度和中國佛學的重要內容。本世紀初出於救國的需要,法相唯識學說曾經一度興盛,以後又衰落。現在這個課題極少有人去深入研究,但不去研究,就講不好中國的佛學理論,同樣也不能深入各個宗派的研究,因之佛教研究也就不能全面發展,體現不了完整性,從某種程度來講,就是中國的佛學水平正在下降,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一個難題。
有的佛教課題過去就不大有人去做,其原因多種,或許是難度太大,或許是投入太多,或許是有風險,但是這些課題確實很有意義,不做太可惜。例如,淨土宗是我國影響最大的一支派別,在宋代以後,它與禅宗並立在中國大地。可是由於淨土宗的研究不大好做,一般認為研究者要有一定的修持更好,因此至今也無人寫出這方面的專著。又如雲南上座部佛教,過去由於少有人去作這方面的研究,現在雖然有人在作,但是由於各種困難,效果並不理想,可以這樣說,至今仍在外圍打轉,還沒有深入其裡。所以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二個難題。
佛教研究是一項連續不斷地工作,要不斷地積累才有發展。積累就要有人去做,就要著重培養專門人材,但是現今學科的配置並不十分合理,主要是受到市場和學術熱點、職稱評定、經濟效益等功利思想的影響,造成人材大量集中在某一學科的研究,其它學科無人問津,於是處於熱的越熱,冷的越冷的惡性循環之中,同時也造成了人才積壓和浪費,重復課題研究的情況。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三個難題。
佛教研究是世界性的事情,不少國家都有這方面的研究。當今世界正處於信息交流的時代。中國的佛教研究要在世界占有一席地位,就要始終與世界學術界進行不斷的交流,掌握世界學術發展的動態,站在世界學術的前沿,這就要求與世界各國學者進行密切地聯系,購買最新的學術資料。佛教是一種世界性的宗教,在現代國際社會和政治活動中存在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世界佛教的活動也要追蹤了解,掌握世界佛教的發展動態和未來趨勢,但是限於經費的原因,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困難。這是佛教研究碰到的第四個難題。
現代的佛教研究是一個人際交流、學術交流和信息交流的系統工程。雖然這些年來,國內經常召開各種會議,學者經常在一起切磋交流。但是由於觀念、條件的限制,這些交流還沒有完善,主要表現在沒有達到全面的交流。例如,一些單位專門從事追蹤調查,但整理的材料除了有關職能部門翻閱之外,從事研究的學者卻不能充分利用,物盡其用。又如,由於信息不通,在法門寺地宮曼陀羅會上,很多學者以為中國無人研究密教,而實際情況卻是這一課題的專著已經寫出。這是第五個難題。
學術著作出版難,高質量的學術著作得不到出版,一些學術性不強的普通讀物卻大量出版,嚴重地挫傷了學者的積極性,這是第六個難題。
二
現在我國的佛教研究從寫作形式上看,形成了學術專題和普及知識兩個寫作系統;從地理區域來看,可以分為南方和北方二大群體;從信仰上可以分為學術界和佛教界二個部分;從職業上看,可以分為專職和業余二種。其中主要以社科院系統、佛教協會系統、大學系統、文物系統之四大系統的人員組成。在現有的研究人員中,有博士、碩士、學士、教授、副教授、講師、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等,老中青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這個組合應該說是比較合理的。經常發表佛教文章的人達百人以上,與國外的研究力量相比,這個力量也是不弱的了。這是我國在研究人數上的一大優勢。
我國佛教研究的長處還在於:
1.大多數專業學者的基本功扎實,由於是母體文化的地域關系,故對佛教的理解和表達及經典的閱讀,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在教理上的研究有自己的特點,有鮮明的觀點,能夠實事求是地說話,不唯迷信,不受信仰的干擾,綜合研究能力較強,擅長於宏觀的研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風和學術特點。很多大陸學者的佛學專著都在香港、台灣及世界其它地區和國家出版。
2.在資料的占有上,特別是佛教的實物和實體形態都在大陸,而且不斷地有新的資料發現,它為大陸學者提供了發表最新成果的有利條件。例如最近法門寺的地宮研究就是一個明證。
3.研究學科齊全,各種文字、各個學科、從地方到中央都有研究力量,實力雄厚。
4.能夠團結,有凝聚力,可以承擔大型的、多學科的研究項目或課題。
以上幾個長處,決定了我國佛教研究能夠繼續發展,並以中國特色而表現在:學術性強、理論性強、質量精到、資料豐富,而走在世界學術界的前列。
我國佛教研究的短處則在於:
1.微觀研究不夠,主要表現在資料的整理、注釋方面。
2.對世界的學術成果不能及時得到反饋。
3.始終受到研究經費的制約。
4.學術課題與現實社會聯系不夠。這尤其在現今市場上表現出來。例如,現在圖書市場賣的很熱的禅文化叢書,是由中國青年出版社購買台灣版權而出版的。這套書嚴格地說不能算學術著作,但由於內容與生活貼近,文筆清新,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而台灣圖書出版界卻到大陸找學術精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
鑒於以上的簡單評論,我們對未來的佛教研究發展有如下建議:
1.在資料上要繼續進行系統的整理分類,許多重要的佛教典籍和史料要進行校勘、標點和專門研究,這是佛教研究的基礎工程。尤其是藏文、傣文等佛典的研究。
2.對許多歷史上做過貢獻的佛教僧人和學者,除了撰寫論文之外,還應該給他們立傳,寫出一些有份量的傳記,給予他們正確的評價。對一些於佛教深有研究心得的學者,應該組織編輯出版他們的論文集,肯定他們的歷史作用,保存這方面的資料。這種作法,一是將已有的研究精品匯總,避免像古代曾出現的那種《成實論》研究的資料全部佚失的情況;二是總結現有的學術成果,避免在今後的學術研究中再出現重復勞動情況,並提供一個正確的學術研究指南。
3.在宗派研究方面,除了禅宗、格魯派以外,其它淨土、天台、法相、密、華嚴等各宗也應有深入的研究;藏傳佛教和雲南上座部佛教各宗派更是必不可少,爭取全面開花,體現出中國佛學研究的整體性。
4.佛教史的研究,重點應放在唐代以後,對宋、元、明、清等各朝的佛教多做一些研究。
5.加強一些專題或綜合的研究,改變現存的薄弱環節。如一些佛教重要名詞的系統研究。一些地方佛教研究也要加強,特別是佛教的幾大名山和重要的寺院更應注意。還要努力開發佛教民間化、佛教美術、音樂、文學和倫理等方面的研究,對曾經影響了自然科學發展的佛教醫學、生理學、心理學、天文學、化學等課題給予充分注意。藏傳佛教要注意西藏以外藏區佛教及其影響。雲南上座部佛教的研究現今可以寺院和人物為研究重點,走出開拓性的道路。同時還要注意三大教之間的比較研究,以經典、僧制的研究為契機。
6.新的綜合辭書的編纂應暫緩,鼓勵編纂專科辭書。但是在編輯辭書時要超過台灣的《佛光大辭典》。
7.現在編纂佛教寺志叢書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組織力量編寫。在全國各省的宗教志基礎上,新編《中華佛教志》的條件也已成熟。
8.社會主義時期的佛教等課題是亟待探討的內容,為重點的重點。當前不管是佛教界還是職能部門及學術界,都面對著處理佛教與現代社會的協調問題,它關系到未來中國佛教的運轉和發展,事關重大。當代佛學研究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9.世界佛教的研究應該也納入日程,目前可以編寫出各國佛教的斷代史或各國佛教概論。如《近代世界佛教史》、《古代世界佛教史》、《世界禅宗史》等等。對我國周邊國家的佛教也應加強研究,如越南佛教的研究是當務之急。
10.加強對世界佛教現狀的研究。
筆者對當前我國佛教研究存在的難點與解決的對策作了一些描述,旨在引起學術界人士和與之有關部門的注意。佛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之一,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佛學研究也是我國傳統的治學內容之一,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不少優秀的學者和重要的佛學名著。放眼21世紀,佛教仍然會繼續存在下去,佛學研究只會越來越繁榮,有份量的學術著作將會不斷的湧現。最後筆者還要說,佛學研究決不只是學術界的事情,佛教界也是一個重要的力量,國家有關部門有義務支持這項工作,有了他們的支持,下個世紀的佛教研究一定能夠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