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的現代意義
黃夏年
內容提要:宗教的現代意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本文以中國佛教禅宗的宗經《壇經》為中心,探討了《壇經》裡面所蘊含的豐富的現代意義思想。全文共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宗教現代意義的定義,指出所謂的宗教現代意義就是置於動態之下的一種對社會與人類歷史的觀察,每個社會和每一個歷史階段也有著自己的現代意義。第二部分討論了《壇經》的現代意義定義,認為由於它契機各個時代,其理論充滿了與時俱進的思想,所以它才得到人們的重視並且被奉為宗經,這就是其現代意義的表現。第三部分指出了《壇經》中所蘊含的佛性平等一如思想的現代意義,強調人人皆可成佛之性的思想,使它具有超越常與不常的時空,成為每個社會與人類的永恆話題,具備當時當下的現代意義。第四部分分析了明心見性思想,認為這個思想契合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抓住了人類精神生活的要害,因之能夠將現代意義突顯在每個社會裡面。最後一部分是結語,表明《壇經》的現代意義仍然會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慧能對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關鍵詞:《壇經》慧能現代意義佛性平等明心見性
宗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活動,也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個積澱,佛教則是世界人類宗教歷史長卷中最有影響,而且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文明活動。在佛教之前或之後產生過不少的宗教,但是能夠像佛教這樣一直流傳,而且不斷地發生影響的宗教則不多矣。為什麼佛教能夠這樣長期流傳不絕,而且能夠在亞洲—…些國家傳播,對各國的民族文化與人民的精神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與佛教歷史文化中所蘊含的現代意義有著重要關系。本文即研究蘊藏在佛教中的現代意義,特別以在中國歷史上產生最重要影響的《壇經》為例,以此來說明中國佛教是如何體現其中現代意義的情況。
一、宗教的現代意義
何謂現代意義?這是一個很現實又很難說透的話題。關於現代意義的界定,在網上檢索,沒有見到任何一家做過確切的定義,因為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思想,每個時代和每個人或者每個宗教與每個組織都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現代化社會中基督教的現代意義就在於基督教作為一種信仰體系、價值體系和思想文化體系,對世界文明進程有著多層次、全方位的影響,其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意義自然也是多方面的。從宗教和哲學的研究角度來看,側重於基督教的價值層面和精神意義,關注基督教精神、價值體系中比較獨特、突出和值得弘揚的基本因素,它們能給現代中國人帶來清新的感覺和全然不同的啟示,從而構成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一些獨有意義。而對儒家的現代意義,有人認為,山於近百年來知識界在思想上的紛歧,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一直沒有機會獲得有系統、有意識的現代清理。情緒糾結掩蓋了理性的思考:不是主張“西方文化”來打倒“中國傳統”,便是“中國傳統”來抗拒“西方文化”。所以中國的基本價值雖然存在,卻始終出於“日用而不知”的情況之中。價值系統不經過自覺的反省與檢討不可能與時代俱新,獲得現代意義亦發揮創造的力量。一言譬之,所謂的儒家文化的現代意義是通過反省與檢討而得到的。
上面介紹的有關現代意義討論,都是把所討論的對象放在了某一參照背景下而進行的,其最主要的背景就是中國文化這個大框架。其次它指出了現代意義所要具有的兩個必要的因素,一個現代化,一個是傳統。特別是只有在這兩個要素之下,比照所參照的背景與體系,方能顯示出現代意義的真正含義。
我們在這裡所要說明的現代意義,一方面沿續了已有的框架和要素定義,同時又強調要將現代意義置於整個動態的歷史之中,因為沒有歷史就無法比照出這個現代最重要的顯著特征,就此而論,所謂的現代意義就是置於動態之下的一種對社會與人類歷史的觀察,也就是說每個社會都有其現代意義,每一個歷史階段也有著自己的現代意義。在對比過去的同時,才能體現出它的現代意義,這個現代意義被賦予了現代性的內容,是通過現代性這個特有的名詞或概念而表達出來的,所以宗教的現代意義是一個特指的歷史思想文化概念,具體地說,就是在當時當地所產生的一種具有指導意義的宗教與現代社會相結合的現代性表現,它一方面契合了當下的社會與人類的需求,同時又含有與社會同步或為社會所需的思想,其結果就是表現出適應社會思潮的方向,對人類社會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提供借鑒,把與時俱進的思想完全地展現出來,並且適應了歷史背景與社會發展的運動規律。
當代中國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結構,一方面作為傳統的儒釋道文化是主要結構的文化形態,一直在社會上產生重要影響;另一方面,近現代西方傳入的各種價值觀與科學技術也在影響現實的中國社會,使中國民眾生活在一個古代與現代,傳統與外來相互相結合碰撞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的宗教發生了多元性結構的變化,除了傳統的佛道兩家宗教文化形態之外,外來的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同樣已經成為社會最有影響力的宗教之一。這就使我們對當代中國宗教現代意義的觀察,必定要結合社會存在這個現實,在社會運動發展規律下,找出它與社會相結合的切入點,特別是找出它對人們精神所產生的影響力所在,以此來重新闡釋宗教思想的張力,使之更加符合當下社會的表達與人們的精神需求。
二、為什麼要說《壇經》的現代意義
中國一直有著自己的宗教傳統與特色的宗教文化現象。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就一直具有鮮明的現代意義,並且在這個精神的指導下,最終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佛教的現代意義非常顯明,主要表現在它始終貫穿了與時俱進和契理契機的思想,始終與社會發生相適應的運動,並且成為中國佛教發展中最顯著現象。中國佛教徒在接受與改造外來佛教時,一直注意佛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相結合,用佛教的根本思想來契合中國社會的現實,最終全面影響了中國傳統社會,進而創造了中國佛教文化的輝煌。例如佛教初傳時,印度佛教的般若學與中國魏晉時期的玄學相結合,提升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這就是當時中國佛教的現代意義。中國佛教徒在宋代以前的大規模翻譯活動,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容,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佛教徒撰寫大量佛教典籍,使中國佛教文化的現代意義在整個社會被全面突顯出來,為中國人自創宗派,建立學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中國佛教不同時期的現代意義活動中,《壇經》的出現,無疑是中國佛教歷史上最具典型,也最有影響的一件大事。
前面已經說過,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多元宗教文化並存的時代,不僅世界上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形態,就是中國也存在著多種宗教與文化的形態。隨著世界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整個世界也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改進與交通的發達,整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人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中,彼此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相互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強勢國家的觀念與價值觀勢必影響到弱勢的國家與種族的身上,各種傳統面臨不斷地被消解的情況,同時不同的種族和國家之間也在不斷地發生沖突,文化的競爭與沖突也在不斷地升級,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與傳統,各國與各民族之間都在努力重視傳統文化的闡揚,努力從各自的傳統宗教文化中尋找與現代社會和現代思潮相契合的因子,試圖將傳統宗教與文化中的現代意義發掘出來,《壇經}恰恰就是現代中國社會裡面可以值得充分重視與努力挖掘的傳統文化資源之一。(壇經》是唐代慧能禅師口述的一部中國禅宗南宗的宗經。在佛教裡面,只有印度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所說的經典被稱為“經”,但在中國佛教裡面,由於慧能對禅宗做過卓越的貢獻,因此他所講的經被中國佛教徒奉為唯一的一部“經”,與佛祖地位等齊,由此說明了《壇經》在中國佛教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時代意義。《壇經》自創生以後,就被收入歷代藏經,而對此研習的人歷代不絕,先後出現了數個版本,特別是到了近現代以後,(壇經》引起了學者的重視,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佛教學研究的一個亮點,影響了整個佛教研究的過程。
《壇經》只有三萬字,其內容不過就是講述了慧能的生平與他本人所說的法語。中國佛教的大藏經汗牛充棟,上百萬字的經典俯拾即是,但是偏偏這部三萬字的“小經”卻引起了歷代佛教徒的重視,又弓I起了學者不斷地研習,究其實質,還是要從這部經典的本身內容去尋找它的存在價值。筆者認為,《壇經》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多人的注目,其關鍵還是在於它的思想性,也就是說,《壇經》的思想對中國佛教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因此才引起了如此眾多人的注意,而這個“思想”其實就是《壇經》裡面所蘊含的“現代意義”,它成為每個時代佛教徒的思想指南,在佛教界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功用。它契機各個時代,其理論充滿了與時俱進的思想,所以它才會得到人們的重視並且被奉為宗經。
三、《壇經》的佛性與當代人性平等思想
說到《壇經》的現代意義,就必須要與現代思潮相聯系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壇經》中的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掛上鉤,才能看出《壇經》裡面所擁有的永久生命力。近幾十年來,由於整個世界的格局發生變化,現代思潮也相應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當前,中國社會最能夠喚起人們認同的流行思潮,主要反映在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特點,在與時俱進指導下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和人性平等的思想等等,而這些思想,都可以在《壇經》裡面表現出來,因之使這部短小的經典更具有現代意義。
《壇經》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就是佛教所說的佛性理論,這也是《壇經》裡面最根本的思想之一。眾所周知,六祖慧能是因聞聽《金剛經》而悟道的,這個悟道就是“即得見性直了成佛”的思想。六祖前往黃梅見五祖弘忍時,五祖斥責六祖:“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猖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猖獠”是當時中原地區對嶺南地區人士的貶稱,中原自認文化先進,有優越感,因之對尚沒有開發的瘴氣地區懷有某種偏見。慧能雖然出身於內地范陽(今河北地區),但是自從父親到了嶺南之後,家道衰落,到了慧能時,已經靠賣柴謀生,不再具有優越感了。五祖對慧能的斥問,包含了某種偏見在內,但是很快就被慧能給化解了。慧能從佛性平等或佛性一如的角度,對眾生能否成佛的問答做了鮮明的回答,指出成佛不在於地位的高低和文化的高低,以及地區的不同,因為人人都有佛性,貓猿身與和尚身在佛性面前都是平等的,只要虔心事佛,獦獠身同樣也可以成佛。
慧能的“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的平等成佛的思想,強調了人性的平等性,在當時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裡,無疑是具有前瞻意義的表達。佛教之所以能夠獲得很多人的崇奉,也與其所提倡的平等思想有重要的關系。慧能提出了“佛性無南北”的平等一如的成佛思想,在整個社會上也就具有了現代意義,正如慧能回答印宗法師時所說:“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佛性超越了一般時空關系,也超越了善與不善的世俗認識,它是更高的一個境界的表達。在這個意義上,人都是處在平等一如的平台,沒有善惡之分,不管是什麼人,哪怕是不能得到解脫的一闡提人,也有可以獲得成佛的可能性。這就較好地解決了人們成佛的問題,給任何人都提供了成佛理論的支持。
《壇經》說“(佛)法即一種,見有遲疾。見遲即漸,見疾即頓,法無漸頓,人有利鈍,故名漸頓。”這就是說,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佛法是沒有區別的,只是人們的見解造成了佛法的區別。用這個視角來解釋世界與人類,也是合適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但是因為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種原因,使整個世界與人類的生活充滿了斗爭與矛盾,以及不平等現象。相較過去,現在的世界與慧能生活的時代已經較以往進步很多,人們不管在物質上或精神上都進入了遠非過去可比的時代。慧能賣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如今人們只要一動開關,就能夠把能源引入灶前。現代交通工具的改善,從嶺南到黃梅當天就可以到達,不必再依靠兩條腿或牲口代步行進。在精神生活的層面,我們不僅擁有清晰的彩電和發達的網絡,瞬間之內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大事,而且以人為本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整個社會正在進入有序的階段。但是物質生活的改善與精神生活的充實,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整個世界仍然充滿各種矛盾的情況,特別是由於經濟技術和財富的差異,世界各國的貧富差別不斷加大,富國對窮國的掠奪,從根本上影響了窮國的發展,造成了窮國經濟惡性循環的現象。一些國家與一些民族之間也因為各種原因,不斷發生沖突,種族仇殺活動演烈。還有由於腐敗而引起社會不公正的現象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固疾,嚴重地打亂了社會正常發展的井然秩序,也就加劇了社會的動亂,與人們的不滿。國與國不平等和人與人不平等事實依然存在於整個世界與人類生活之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構建仍然需要有待於人們的努力。究其原因,還在於欲望與偏見作崇,人們頭腦中缺少對人和生命的平等尊重,慧能的平等一如的佛性理論仍然是我們這個世界和人類社會所需要提倡的思想,人類只有全面接受了“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的觀念,取消不同的見解,整個世界才會真正進入和諧世界,人類才會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和諧社會之中。
所以《壇經》所要表達的人人皆可成佛之性的思想,實際上正是每個社會人性平等的一個永恆追求,在這一點上使它具有了超越常與不常的時空,成為每個社會與人類的永恆的話題,始終突顯了時代意義,具備了當時當下的現代意義。這個理論在今天仍然可以用來解決我們所碰到的社會現象與人類的訴求。
四、《壇經》的心性思想與當代人心的構建
《壇經》的另一個鮮明思想是見性成佛的理論。所謂“見性成佛”,就是“以心傳心”,識心見性,“是故《壇經》之宗,尊其心要也。”北宗神秀應五祖弘忍的要求,作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以修心看淨的思想,來說明心與覺悟的關系。神秀認為,要取得覺悟,就要擁有一顆明心,經常去修煉心,讓它保持長久的明淨,即是獲得覺悟。慧能看了神秀的偈,不滿意神秀的說法,認為這首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薩之自性也。”所以他針對神秀的偈,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所作的偈文,一直在歷史上傳唱,其意非常鮮明,就是要說明成佛覺悟,不在於經常修心看淨,而是在於開發自己的覺悟。因為人們的心識一直受到染污,只的發掘出自己清掙心的一面,識見本性,才能覺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明即漸勸,悟人頓修。識自本是見本性,悟即元無差別,不悟即長劫輪回。”
慧能的頓悟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禅宗的主流思想,影響了一千余年來的中國佛教,乃至世界的佛教。慧能主張的識心見性與見佛成佛的思想,實際上抓住了中國人的尚簡心理,因為從中國思維特點來看,傳統思維主張一針心血,修行捷快,立桿見影。而對那種次第修習,薰習成道的做法,很多中國人是不太適應的。慧能按照傳統思維,提出了見性成佛的思想,把印度佛教的細密次第的修行給予簡化,將印度佛教的思維高度給予降低,使之符合中國社會的現實,在佛教史上無疑是一次禅宗史的革命,所以他被看作是中國佛教中的宗教改革者。慧能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莫定心座即落無既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性含萬法是大,萬法盡是自姓,見一切人及非人惡知與善,惡法善法盡皆不捨,不可染著。由如虛空,名之為大。”這是把“心”的作用提到了至及,指出心大乃容的能量,一切善惡諸法皆由心造,萬法本身是空,盡現萬法即是體空,也就是昭見自性,得到解脫。慧能又說“知如是一切法盡在,自姓(性)常清淨,日月常名(明),只為雲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西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雲霧,萬像參羅,一時皆現。世人性淨,猶如清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惠常名(明),於外看敬,妄念浮雲蓋覆,自姓不能明,故遇善知識開真法吹卻名妄,內外名徹,於自姓(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自在姓(性),名為清淨法身。”大乘佛教講不二法門,強調任何事物都是處在不二關系的過程,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關鍵是我們怎樣去認識與把握事物的實質和轉換思維,“即煩惱是菩提,捉前念迷即凡,後念,悟即佛。”慧能把頓悟成佛的思想精辟地總結出來,強調每個人開發自性的主動性,由是也就將人的煩惱與成佛解脫之間變成了一念之間的事情,使人心的提升變得可加可觸性,為修行獲得解脫增加了效捷的功用,這在中國佛教理論建設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突顯了中國佛教的修行理論的有效性,豐富了中國佛教理論寶庫。
《壇經》強調禅宗的頓見佛性,自性解脫的思想,是佛教思想史上的一次飛躍。把人的主動能力充分發揮出來,“但於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見,煩惱塵勞眾生當時盡悟,猶如大海納於眾流,小水大水合為一體,即是見性。內外不住來去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心修此行,即與《般若波羅蜜經》本無差別,一切經書及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經皆因置。”將自性比作大海,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將世界的一切都放在胸中,使之一顆本來面目的心,成為一切認識的集合處,佛教所有的經典皆從自性流出,擁有了自性,也獲得了自由自在的解脫。所以慧能強調“故知一切萬法盡在自身心中,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姓(性)。”“今學道者頓俉(悟)菩提,各自觀心,令自本性頓悟。若能自悟者,頓覓大善知識,亦道見性。”慧能的明心見性的思想,抓住了宗教解脫的實質,修行者不在於時間的長短和次第的階梯,也不在於外在的形式和修行的環境,關鍵在於自己的自身認識與覺悟程度,所以只要認識與覺悟達到了,就能夠獲得最終意義上的解脫,亦即是做到了“佛是自性作,莫向身求。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悟眾生即是佛。”
人類是有思想的動物,有想法就會有煩惱,有看法就會有見解,不得思想上的解脫,就會給自己的身心加重負擔。任何社會,每個時代,人們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精神疾病,會受到種種煩惱困撓。慧能主張自性解脫,要人們意識到“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這就為人們當下的精神生活的改善,提供了一個解脫路徑,指出了一條如何對治煩惱的辦法,也使其主張具有了人類社會普遍性的現代意義。因為人們所有的煩惱和思想不如意,皆是每人自心所造成的,如何去化解煩惱和獲得精神的解脫,獲得本來面目,是每個人都要去面對和去掌握的一種重要方法。修行是一個重要方式,但是轉換思維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方法。“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世界本來就是俱足的,萬事都是無虧無欠的,還事物的本來面目,是最上乘的做法。換位到人類的精神境界思考,人心本來就是清淨的,我們之所以會迷惘,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清淨本性,所以才造成這麼多的顛倒認識,才有了這麼多的精神疾病。因此要想解脫,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認識,就像如鴨飲水,冷暖自知,任何外在的幫助或方法都是有限的,主要的還在於你自己的努力。“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真如”是超越於萬事萬物的最高境界,也是萬法的“實相”,是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還是人的自性本性,是從心中流出的一種認識超越,當你一旦達到這個境界時,世間的所有一切煩惱,萬事萬物所帶來的困撓,頓時將會一掃而光,整個世界將會變得非常狹小,諾大的世界盡在心中,因你的存在,萬法會為你所用,世界將在你的視線之中,心量廣大,成佛指日可成。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禅宗南宗禅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思想的現代意義是顯明的,影響也是廣泛的。因為它契合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抓住了人類精神生活的要害,因之在它出世以後,就受到了整個社會的歡迎,不僅佛教界內部一改風氣,南宗禅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而且在整個社會,特別是在士大夫階層中也引起了反響,同時也影響了後來中國正統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得就益於《壇經》的心性思想。“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的思想是中國佛教禅宗為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思想解放做出的一大貢獻,到了今天仍然具有其重要的價值,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正在構建和諧社會,這是一個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平安相處的理想社會,而要將構建和諧社會的願望實現,人心向善,消除偏見,反求諸身,自我調整是必不可少的。《壇經》所提出的頓見自性,見性成佛的思想,可以讓每一個人自覺心安,去除煩惱,擴大胸量,由迷進覺,得到超越,最終用一個博大的超越精神去坦然面對整個世界和人類,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富有意義,更加圓滿。
五、結語
人類歷史已經走過了數十萬年。在漫長的人類活動歷程中,人們始終在尋找解決人類精神矛盾的方法,付出諸多的努力,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主張。宗教思想則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由於宗教思想裡面包含了一些常態的主張,能夠為社會提供有用的資糧,使之具有存在價值和現代性,因之不為時代所變化而受到影響,這就是宗教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佛教界人士也積極參與了這一歷史上壯觀的活動,同樣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壇經》就是中國佛教徒對世界宗教與世界文化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由於《壇經》包含了豐富的現代性思想,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觀,能夠適應不同時代和不同社會的需求,因此它能夠在創生以後一直流傳下來,受到廣大佛教徒和社會人士的重視與研習,這就是它的現代意義所在。慧能提出的佛性平等的思想和明心見性的主張,契合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對眾生的精神疾病和心理誤區,乃至包括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有指導意義與幫助的作用,直到現在仍然顯示出其生命價值,我們相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壇經》的現代意義仍然會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慧能對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