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護分稱贊功德品第八
法本來具足,無需我等加飾,通過一個法會,只是將其實際內容之一份、少份表現出來,欲使我等現前有緣有情假於一個機制而成熟自己的善根,於此三昧得以修證,乃至成就。
般舟三昧一法的修持,欲得“十方諸佛悉皆現前”這樣的三昧,實在不難,難在發心,難在如實地了解這個法的整體機制,難在一個決定的誓願守護!世上本來沒有難易二法、難易二事,但看資糧具與不具、法緣足與不足。種種事皆因緣所具,難易是一個相對之語,實在是沒有什麼能障礙我們於這樣的三昧得以親證的機會,我們有學習、重視它的機會,也就必然有成就它的機會,一切現前大眾對此勿有疑慮。諸佛是誠實語者、真實語者,我們能如理如法地來學習、認識這個法則,認清發心,那麼與“十方諸佛悉皆現前”三昧的功德、真實利益,實在不遠。遠者,只是用心之區別、業相之感知。若我們走出自己無始以來所強執的業相,真正了解萬法唯識的法則,了解性空緣起的真實教義,再來看這個法,實在是猶如掌中之物。實踐佛法,最主要是在發心上,其最初因緣在於發心,後面的相續性就是發心的證實與確立。
現在是在安居期間,今年是潤七月,可以是三月安居,也可以是四月安居,放光寺的住眾一致要求作四月安居,而我們為什麼在潤七月後一月來學習這個法呢?最主要是為了使大家在安居結束之後有一個法的相續,有一個法的實踐,因為安居一旦結束,每個人對法的依止與認識可能是千差萬別,而我們學習以後,剛好各個根據因緣來實踐這個法則,深入這個法則,乃至成就三昧的真實利益。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卷第四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岌多等譯
賢護分稱贊功德品第八
爾時賢護菩薩。及寶德離車子。善商主長者。伽诃岌多居士子。那羅達多摩納。水天長者與五百徒眾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即以五百上衣服。奉覆世尊。復以多種供具。供養世尊。心樂法故。
“心樂法故”,這四個字來展示五百徒眾等人以五百上衣服奉事世尊,以表達心對法之樂,表達歡喜踴躍之內心的喜悅。
“多種供具”者,莫不是供養者所喜、所尊重、所愛樂的一些用具。印度的風俗習慣是這樣的,為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尊重的心情,就用自己尊重、喜悅的一些物品來作為表達方式。我們中國的佛牙捨利、骨捨利經常出國巡展,尤其到緬、泰等國家,彩車經過之處,人們就把自己認為貴重的東西投到車上,守護彩車的法師們的衣服都會被壓得很沉,這是他們的一種風俗習慣。中國人若是尊重一個東西,可能就贊歎幾句、說一些很喜歡的話就可以了,“點到為止”,肯定不會把貴重東西往那兒拋的,沒有這個習慣,沒有這個風俗,而在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就表現得比較充分。
各以己身奉承如來。
即禮拜、贊歎、隨順祖師之教,如千二百五十比丘常隨世尊游化,也就是以身心來供養世尊,以莊嚴佛的眷屬功德。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是賢護菩薩。常於彼等五百徒眾。而作義師。
“義師”者,作發心的引導、法則的引導,乃至修法成就、確定的引導。
說諸法要。教化慰喻。
諸善知識者常作喻說,欲令眾生於法向往,於法的難緣之中有出離增上之機。有時候我們修法會遇到種種阻礙,資糧不足,乃至會產生畏懼、退墮之心,所以一切菩薩善知識皆作慰喻,增長、成熟彼人之善根,令其進趣菩提。
令彼歡喜。以歡喜故。彼輩即得隨順之心。真實之心。清淨之心。離欲之心。除諸煩惱。無復蓋纏。
“即得”之得,就是得以成就。我們在學習般舟教言的過程中,若能經常於此法生喜悅,歡喜供養法則,乃至禮拜經典、贊歎行法者、供養行法者、守護行法道場,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佛法利益,乃至成就信順、隨順此法則的利益。
“無復蓋纏”,蓋纏二法是眾生業相,在此我們不妨作一個提示。蓋障二法是凡夫所具足。“蓋”者,分五蓋,過去人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財、色、名、食、睡,也有人說是貪欲之蓋、嗔恚之蓋、掉舉之蓋、睡眠之蓋、疑蓋。蓋者,令眾生不得見智慧之天日,不得以智慧之方便,心中幽暗,多不具有善巧。五蓋覆蔽心識,令正法埋沒,令心智埋沒,所以不能於出世入世中得諸善巧。
纏者,有十纏,煩惱入心,所以令行人不得自在力,是名為纏。前面的“蓋”是所謂的粗重煩惱,後面的“纏”就是隨煩惱,十纏在現代人中最普遍。十種纏包括:一者無慚,二者無愧,無慚無愧之人是無以進趣法則的,多墮於平庸,自以為滿足,少得為足,世尊在講《法華經》之時,有五千眾退席,世尊講此類增上慢人退席是有意義的,何以故呢?少得為足啊,自以為是故。三睡,四悔,五悭,六嫉,七掉,八眠,九忿,十覆。這十纏法,是眾生業份所現,現在如果我們不用般舟行法,欲對十纏、五蓋,幾乎是沒有辦法的,很難對其有直接的認知,或來調整它,而般舟行法很容易消除我們這些蓋與纏縛。
對於十纏中的“三睡”,應該提示一下,一般我們認為閉上眼睛就是睡了,睡者,能障眼、耳、鼻、舌、身、意之自在力之使用,即五根閉塞是為睡。有人修過夢修法,此人不名為睡,因為什麼呢?他在修法。若是我們知道佛法的法則,卻還放逸無度、貪於睡眠,是會後悔的,後悔什麼呢?空過一夜、空過一日,日復一日地就這樣空過過去了。我們人生中,一半時間在睡,實際就是說在不自主的狀態下。晝日,太陽出來時,我們視之為光明相,整個人類都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而比較有精神,種種作為可以比較清晰、自主,當日輪降下、夜幕來臨時就容易昏睡,失去自主心智,這是一個共業表相。在這個共業表相中,我們會感覺得到,也會看得到:睡之時,我們自主的力就喪失在一種業的被迫、感知的被迫、無明的被迫、不得力的被迫之中了,所以睡夢中多不得自主。夜者,是蒙蔽之意。其實,我們白日中自主嗎?是不是常被貪嗔癡慢疑邪見所驅役呢?若是這樣,那我們在白日和夢中的自主都是做不得的,結果就是一個常昏睡之人。
“四悔”,悔者,我們在佛教中一般有忏悔之說,無有後悔之緣。後悔者,多是因為達到的結果與自己所期盼的因緣不相應而產生的一種煩惱相,所以稱為“纏”,也稱為“隨煩惱”。後悔的人,經常會說,哎呀,我不該做這個事,我不能做這個事……,這樣的人一生無有所成。而那些智慧的人早已知道緣起、過程與結果,清晰地抉擇這樣的法則,絕對不會受自己的蒙蔽,也不會受事相的蒙蔽,更不會受得失的蒙蔽。
“五悭”的悭,就是捨不得諸物啊,於財物自身尚不受用,況予他人呢?在末法之時的有情,自私、吝啬還是很嚴重的。
“六嫉”,不欲他勝,是為嫉,故好勝之心多有嫉妒。嫉妒的人要多行隨喜之法,常行隨喜之法,以令自己心智光明,安住廣大利益,視他人成就如自身成就,這樣就會善緣具足、自身安樂。我們這個時代,攀比、好強之心比較多,所以是斗爭堅固的時代,嫉妒心十分普遍,我們應善自思維,從自己的業相中來消除它,用隨喜、贊歎的心智來隨喜他人的功德與善緣,隨喜他人的福報與成就,這樣我們會得廣大的安樂,因為你在隨喜他人的成就中,若他人成就,亦如己得,這樣就會生發喜悅與安樂,就會活得十分平和、廣大,遠離心中逼迫之惱。多諸有情久欲勝他,永遠想站在一個比別人尊勝的狀態下,這就是修羅心智,這樣的心智結果是生命不止、斗爭不休,那就太困難、太苦了,這樣一生就比較逼迫。
“七掉”,掉舉者是那些心智浮躁、善根比較薄少、妄取妄捨之人,很難有沉靜平和的心智,心智不安,無所守護,於諸境界不得安樂,所謂不能得“止”,即奢摩他之修持難以成就。昏沉、掉舉,是一對法啊,末世有情若未得禅定見,多是不昏沉者就會墮於掉舉,不掉舉者就必落於昏沉,沒有出路,沒有第三條路走。而這第三條路,就是止觀成就,得以三昧之樂。
“八眠”,睡眠是對昏沉的一種延續,不能自制。
“九忿”,因為心不相應,不生其利,而生嗔恨,過去人說“忿忿不平”,雖然沒有嗔恨激烈,但也是一種惱相,所以說忿為惱患。
“十覆”,於自身所作過失常做覆藏,欲自圓其說,恐失聲譽故。聲譽,實是虛假啊,但很多人為了虛假的聲譽,不惜覆藏。我們末世之人業緣熾盛、雜緣熾盛、交往頻繁,一生勤於諸過,即犯過失的機會多,只要發露即得安樂,猶如丟掉垃圾一樣方便,但若是把過失覆藏起來,就如把垃圾珍藏起來一樣!有的菩薩就一生中勤於收集垃圾,多欲自說自圓,總想把自己裝扮得很圓滿、很善良、很真實的樣子,結果於自身的受用堆滿了不如實的過失。因為過失沒有自性,所以忏悔即安樂。
為什麼要提示蓋纏二法呢?這是我們末世人在習法中認識不清的,但又特別重要的一個業相。貪、嗔、癡、慢、疑、不正見,比較粗重,一般我們都看得到,但後面的無慚無愧、昏沉、掉舉、後悔、貪啬、嫉妒,一般人不在意,實際它們一樣可以產生根本煩惱,稍微一加重,就是貪、嗔、癡、慢、疑、不正見,六個根本煩惱就會表現出來。這六個根本煩惱十分粗重!但現在的學佛者,冠以學佛者帽子的多一些,只是戴上這個裝飾,而實際不是的,若不針對自己的貪、嗔、癡、慢、疑、不正見,去消除它、轉化它,則不成為學佛者。不去消除自己的隨煩惱,你學佛干什麼?有什麼意義呢?但現在冠以學佛名稱者多,消除自己的煩惱者少,所以於離苦得樂的份就少!因為煩惱之苦、所知障之苦,不管是粗重煩惱,還是隨煩惱給我們帶來的苦,是很明確的,比如貪、嗔、癡,我們就能直接感知得到它的苦,如果我們通過學習佛法、實踐佛法,對其有一個善調整、善認識,走得出來,那就能離苦得樂,也能令他人離苦得樂,也就是自利利他、自助助他。
這此作一個提示,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學佛貼金者多,把自己裝璜得越來越象,但是內容越來越少,表面上越來越象佛法,內容卻是越來越煩惱,有的人所知障越來越多,有的人煩惱障越來越重,這樣與學佛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多於多聞,增於談資,輕慢於他,熾盛煩惱,造諸惡業,現世苦難,來生應該多是惡性果報,必然墮入不聞三寶名字,何以故呢?虛假不如實地運用佛法故。這樣實在無意義,諸位善知識啊,對此我們一定自身善自觀察!
時五百人。一心合掌。恭敬頂禮。退住一面。爾時賢護即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幾法。而能得此念佛三昧也。
經典中處處來引發大家了解成就此念佛三昧的修持上的基本依止。
爾時世尊。告賢護言。賢護。若菩薩摩诃薩。具足四法。得是三昧。
“具足四法”者,即於四法中得以相應。
何等為四。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語言。
“一切外道語言”,莫外乎是心外求法,妄以增減心智、造作心智,在二元對待中相續延續一些雜緣熾盛的所謂的有漏法則、生滅法則、善惡法則,諸如此類。我們知道,世尊在教言中說誠實言、真實語、無漏語、智慧語、慈悲語、方便語,如是語言皆是證三昧之基礎依止。為什麼許多念佛者或持真言者即使每天念八萬聲佛、六萬聲佛,持真言幾千遍、幾萬遍,但煩惱依舊熾盛呢?最主要就是有一點沒有把握好、沒有認識到,即妄言、绮語未有停息,惡心、虛偽心、慢心未有停息,這樣修持真言不能成就,念佛不能相應。我們若不知道善護於口業,真言是無以成就的;我們若不善護於心智,念佛是無以成就的。所以,作為念佛人也好,持真言的人也好,說誠實言、真實語,心地一如地守護,尤為重要,切莫以妄心、虛假心多造口業,這樣想有所成就,是不相應的。對此我們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視!
二者不樂一切諸愛欲事。
愛欲事,是十分廣泛的。有的人說,在這個欲界,以情相愛,此愛是因為什麼而愛呢?是無明業所催使,不能自制、自已。有的人愛於錢財,有的人愛於勢力,有的人愛於名聞,有的人愛於威德,乃至學佛者愛於“我是個學佛者”,究其實際的因緣、實際的利益,是否有呢?所謂愛欲者,因迷失而建立,因虧欠而建立,是不足、不具、不知本源心智而造成的一種對待法中的折射,這是欲界有情所共有,若是遠離愛欲,諸禅定,即色界善巧,自然現前,生於色界天,或者於人界享受種種色界天之樂。對此我們可以善於觀察。
三者常不遠離頭陀功德。
所謂少欲知足以養活,如實地守護寂靜法則,愛樂阿蘭若處,乃至捨棄心之眾緣、外緣之眾緣,此“捨”就是不攀緣,而如實地入於寂靜守護。
四者常厭三界諸有生處。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說現在修法者多在粗重煩惱,乃至隨煩惱處,不能去消除、轉化自己的煩惱相、煩惱業、煩惱之苦,出三界就根本不要提了,因為這跟出三界絲毫沒有關系。若是我們假於佛法來結一個緣,那也是有意義的。但若是現在遇到佛法而不除自身之煩惱、他人之煩惱,不管是根本煩惱,還是隨煩惱,那我們都應該仔細審視佛法究竟是做什麼的?佛法出世,欲除眾生所知之障、煩惱之障,成就菩提。習法者,若嗔恨心深重、妒忌心深重、煩惱心深重、貪欲心深重,不能自制,乃至說苦不堪言,這時就需要調整,來認識自己及所學的法則,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法則實踐者、應用者、成就者呢?若不如是,那就還是假佛法冠一個虛假的名字,如同持著能促生萬物的摩尼寶者去乞食一樣,用過去最普通的話說,就是“拿著金碗去要飯”。
賢護。是為菩薩摩诃薩具足四法。得此三昧。
我們善於觀察,善於實踐,能相應具足此四法者,必證三昧,不為難事,若不具者,那我們對三昧就不要去談它、涉足它,因為還很遙遠,應該還要放棄很多。
復次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受持是三昧典。或時復能為他解說。現前即獲五種功德。
這是二法,一是在自身讀誦受持此三昧典之時,所獲五種功德利益;二是為他解說之時,現前即獲五種功德。我們可以來驗證這五種功德與利益,因為謗法自有謗法之苦,诋毀自有诋毀之害,行法自有行法之樂,對於樂者,我們可以去如實地觀察。世尊講,持誦這個經典,乃至為他人解說者,有五種功德,我們自己在以後誦經的因緣中,在為他解說交流的因緣中,可以看這五種功德是不是相應?若是相應,那麼佛是誠實言,若不相應,佛怎麼會是不誠實言呢?應該反問自己,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在讀誦這個經典、在為他解說?這樣是真實之行。
何等為五。一者一切眾毒不能損害。
因為行法或誦經的功德故,一切毒不能損害。你說,我有意去找些毒來試一試呢?這種心智是不相應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真正在實踐這個法則,那麼一切無意識的毒害,或他人的毒害對我們是不能有所害的。
二者一切兵仗不能破傷。
不被武力、凶器所傷害。世尊在此處講的是現前利益、現前功德,我們不要害怕利益,也不要貪圖利益,但要如實地面對這個利益。
三者一切諸水不能漂沒。
當然這不是讓我們做試驗,說,我跳到水裡面看怎麼樣?一定不要有這種不相應的心理。世尊說這些法,並不是讓我們去鼓噪這些難緣,而是告訴我們假使這個難緣有現前之時,這個功德的利益就會現前。
四者一切猛火不能焚燒。
五者惡王縣官不能得便。
惡者,非利益現前之心智,此處也就是說不會為掌管重權者所奴役指使。
所以者何。由是三昧慈心力故。
讀誦或為他解說之說,此三昧的慈心之力自然相應,雖然未證三昧,此力已生起。也就是說,雖然是與他人解說,三昧並未有相應,但三昧力已在慈心中生起了種姓的成熟,乃至說機制的完善,因此就會得力,即得力於難緣現前之時。
賢護。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勤求是三昧時。讀誦受持是三昧時。思惟修習是三昧時。為他解釋是三昧時。
這是四類眾生,即用四種方法來接觸此三昧教言的眾生,有的是求此三昧,有的是讀誦、受持此三昧,有的是修習、思維此三昧,有的是為他人解說此三昧,此四類有情所獲功德利益如下。
若有眾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惡王縣官。能傷害者。無有是處。
世尊為什麼這樣來鼓勵我們呢?實際是如實地告訴我們思維此三昧的利益、解說此三昧的利益、勤求此三昧的利益、讀誦受持此三昧的利益,在這四類機制中,利益是一如的。
復次賢護。假使世間壞劫之火。世界焰赫。天地洞然。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設令墮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滅。
世尊在前面作過十分清晰的授記,說在賢劫千佛,乃至盡未來際,有五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八大士等,都守護此三昧善巧,不令其埋沒於世間,多度眾生,多饒益有情,世世這樣延續,並舉了彌勒佛世尊降世之時,此法亦清淨延續,廣傳世間。所以,此三昧力是無有世尊之隔、解說之隔,於十方諸佛處所皆能廣泛傳播,令一切有緣有情得以真實廣大利益。諸位善知識,我們將前面的文字聯系起來,就會對世尊的教言有這樣一個清晰的感知與觀察。
賢護。又如罂水能滅小火。如是賢護。假使持經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隨滅。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我們一般凡夫不能覺見劫火,若劫火一來,生命無所依從,這裡則給我們舉出劫火之時,能滅劫火之大功德相。世尊是所有誠實言者,欲令眾生真實認識此佛法法則的利益,乃至三昧的利益。
復次賢護。若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經時。若彼惡王。若惡縣官。若劫賊。若師子。若虎狼。若毒蛇。若能作障礙者。無有是處。
不僅劫火不壞,諸惡緣亦不能成就,亦無有是處。
又設彼等行是經時。若被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鸠槃茶。若毗捨阇。乃至一切非人。能為障礙。亦無有是處。
前面說世間侵害是沒有用的,此處說鬼神之侵害也是沒有用的。
又若彼男子女人讀誦經時。正思惟時。為他說時。入三昧時。
在這四類機制中,若讀誦時、為他說時、思維時、入三昧時,利益是一樣的。不是說證得三昧才有這樣的利益,讀誦時利益一如,思維時利益一如,為他說時利益一如,入三昧時利益一如,若在因地,若剛剛向往,若有所接觸,乃至一念隨喜,亦得其不可思議的利益,這樣我們就會愛樂這個法則,接觸此三昧就會發起廣大、清淨、真實的緣起,即所謂利益世間、自他二利的緣起。
行梵行時。若失衣若失缽。乃至有諸障礙事者。無有是處。
世尊把這個法則的功德利益說到極細微處,乃至生活的細節,如失衣失缽這樣的細節,都能給我們提示得到,告訴我們因為行此法,不會有這樣的障礙。以前我在一些地方住山的時候,經常有人問,住山吃什麼啊?用什麼啊?其實若我們真正依從釋迦世尊的教誨,不管住再偏僻的地方,是不會為衣食所用有疑慮的,你可以去做試驗,你如法地行持、如法地讀誦、如法地深入法則、正思維地觀察這個法則,你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的。以前,我的皈依師父剛剛接觸佛法時,經常在山裡住,每天凌晨兩點他就起來到山上去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修持,有時候會到一些很偏僻、無人煙的地方去實踐法則,經常沒有飯吃,不是自己沒飯吃,是他經常沒有做飯的意識,一到肚子有饑餓感之時,就會有人來送吃的,他遇到很多這樣的事情。後來我在住山中,這樣的體會也是很多的,不光是自身吃、用,乃至法則,乃至其他一些因緣中,都有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善知識來威神攝護,令你的現緣迅速轉化。你信不信呢?要實踐,不實踐不行。
你說,這麼多利益是真的嗎?你慢慢地在走般舟的過程中去觀察、實踐,不為利益而行走,但你要去觀察這個事情,要細微地觀察,不觀察這些利益,你就不能了解般舟。你說,我是剛剛發心求此三昧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利益呢?是有的。你說,我剛剛讀誦這個經典,有沒有這樣的利益呢?是有的。你說,我剛剛與人解說,自己沒有證得這樣的三昧,有沒有這樣的利益呢?是有的。如果已經證得這樣的三昧,則對其利益就絲毫不會懷疑了,自然有廣大善巧。
所以,此四類機制中,利益是一如的,只是有主動、被動之說,比如證得三昧者,他是主動的;又如我們向往這個法則,也是主動的,只是這個主動有量上的差別。雖然如是,就這個主動行法的機制來說,利益是一如的。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這個法是沒有不愛樂、不傳播、不實踐的,遇此珍寶,我們是不會丟失的,尤其是此法可行、可知,有經典可依,有法可以實踐。
唯除宿殃不可轉者。
對這句話,有些菩薩可能會產生疑慮。如何來提示這一點呢?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人的福德因緣已經到極致了,即所謂的業已盡處,定業已現,本來就應該活到六十歲,你說,行般舟吧,能再活到一百二十歲。這可能是不太相應的一個說法,因為業報處所有定業,如我們這個色身必死之定業,因為我們是分段死,生下來那天就標志著這個色身必然要死亡,這是個定業處,除此之類的業緣,其他的障緣是可以消除的。你說,我走般舟是不是可以活到萬萬歲?你的色身是不行的,但你的善緣是可以相續的。不能說是“我”在延續,,那不成了常法了嗎?是業相續,不是我相續。
有的有情執於“有我”這個法則,“我”能活多久,或者說“我”未來怎麼樣,這都是一個假設說,因為這個“我”是以什麼為標志呢?有人說以四大為標志,那人死了,這個“我”怎麼安立呢?有人說以意識為“我”,那意識變異了,“我”何以安存呢?實際在佛法中,很透徹、真實地觀察到——法是無我的,人也是無我的,物、意識,乃至一切種種,皆是無自性的,我們要如實地觀察。色身、意識的表現只是一個因緣表現罷了,因緣相續、業相續勉強說是個“我”。很多人說,藏傳佛教中有這個人轉世多少世、那個人轉世多少世,那不是“我”嗎?不是,它是一個誓願、業相的相續罷了,若真正是個“我”,那不名為“活佛”,他也活不起來,也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是在無我的業的延續中,在無我的因緣的相續中,看到一個個法則的相續罷了。
談到“無我”,不要生畏懼,要敢於觀察,因為在世尊的教言中,法無我,法無常,是必須要認識的,你若不了解,想要逃避這一點,你就會產生許多畏懼、恐懼,乃至說不敢涉足的一些事情,那就不得究竟的佛法利益,不得究竟解脫、智慧、方便。對此,我們一定要善思維、觀察。
所以,“唯除宿殃不可轉化”,就是所謂的相續異緣成熟,即他的命到這個地方了,這是宿命論嗎?不是,只不過就是它的因緣成熟了,如是成熟。那我們要改變什麼呢?實際就是除煩惱、除障礙、離種種後患之苦,也就是說,不再造作後有之苦,是為佛法現世之善巧,如果你想把以前的苦也止住,那就有未來心、過去心、現在心,若把這三心強執安立,這樣的人會輪回不休的,因為這種對待心中必然有輪回業相。
復次賢護。若彼受持三昧經典。諸善男子善女人輩。若患眼。若患耳。若患鼻。若患舌。若患身。若患心。復有諸余種種患難。乃至命難梵行難者。亦無是處。復次賢護。若彼男子女人。於此經中。得如是聞。得如是見。得如是知。如是具足已。若不值佛。若謗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無是處。
這段文字,一是從身體諸患難中說無諸患難,一是從法緣難處、善法難處說無諸患難,即身體的種種病難得以免除,梵行的種種命難也得以免除,因為三昧力故。
“若不值佛,無有是處”,即說一定會值佛,何以故呢?“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三昧的修持,若得與不得,因已種啊,果成者,即三昧現前,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得以得見、得以運用;不現前者,其因亦真實不虛,未來則必至於此果。如果你說,我不求於未來,就求於當下,行不行呢?那你就去親證這個三昧,去得見諸佛,親臨尊教。
“若謗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無有是處”,我們真正依這樣的教典,若謗法、破和合僧,背於菩提,是無有是處的。不要小看現在這個社會狀態,現在的壞僧法者、壞佛菩提法者、誹謗正法者,在學佛人中往往是熾盛的,而外道是不能破的,所以說獅子一王,外獸不能侵擾,唯有內中所生之蟲,會使它的骨質散壞、色身散壞,佛法亦復如是。佛法雖然已經是末世之相了,此獅子身相甚為威猛,外道還是不敢侵擾的,而波旬所立之誓願,我們亦不能忘,所謂從佛法內部來敗滅於佛法,毀滅於寺院,毀滅於道場。有的人就喜於令修法場所不得安樂、不得寧靜、大家習法無有秩序,對這樣的破滅道場者,我們應該用波旬誓願來提醒他,令他捨棄波旬眷屬的惡緣。這是惡緣啊,你若不提及這個事情,有的人就到寺院來禍害你的寺廟、破壞你的建設。
我們都知道,菩薩戒中處處都提示我等,對於建立塔廟、樹立佛像,令眾生有修法、習法、聞法、交流佛法之所,這樣的福德因緣,我等皆應該做。諸位僧眾應該守護寺院,守護道場,於道場中勤習諸法,傳播諸法,乃至成就諸法。菩薩眾與聲聞眾雖然有受持、傳播的差別,但不論出家、在家,要愛護道場、實踐法則、尊重和合、不違菩提,這是必然的正路,是有意義的。對於背失者,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及他人莫墮波旬眷屬,壞於道場、毀於佛法、令道場建設多有違緣乃至不能成就,那這樣你就是搭如來的衣、壞如來的法,吃如來的飯、滅如來的教,就是所謂的波旬弟子,因為波旬立了這樣的誓願,他於世尊欲滅之時,在世尊所發此惡言:“世尊,汝取滅後,我令我眷屬搭汝衣、吃汝飯、住汝寺、壞汝法”。我們在寺廟中如何來提醒自己、提醒他人呢?若遇到壞法者、毀滅和合者,令寺院建設不相應者、诋毀僧眾者、诋毀佛法者,應該提示他勿落波旬眷屬,勿作波旬眷屬,這是有利的、有意義的、有出處的,而我們若在真正行三昧法則的過程中,就不會行這些法則的,若真正愛樂三昧法則,就沒有機會作此類業緣的,所以說“無有是處”。
賢護。當知即彼持經男子女人。如上諸事莫能為礙。唯除宿殃不能轉耳。
有些菩薩雖然來習法了,但心智不相應,或者說從心裡不接受,對此世尊在大乘中授記是很令人歡欣鼓舞的,波旬發如上惡誓之後,世尊以廣大光明心智對波旬及波旬子授記說:“善哉,汝發之惡願,但以佛法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故,汝眷屬因搭如來衣、吃如來飯、行如來法、住如來寺故,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我們也應該提醒,比如有人多做違緣,危害僧眾,危害道場,危害和合,危害他人學佛法則,世尊此授記也可以提醒他如此來信順佛教、守護世尊教言,一樣可以出離生死。所以,世尊教言中有廣大善巧處,乃至令種種有情,若有緣於佛法,必得成就。
復次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經者。常為一切諸天稱贊。
世尊後面告訴我們,行此法則,為一切世間有情所稱贊、所敬愛、所守護、所欲見、所關照,即從種種角度來提示此法則的殊勝功德、不可思議功德、廣大究竟圓滿之功德。此處是從“稱贊”來說。
亦為一切諸龍稱贊。又為一切夜叉稱贊。又為一切乾闼婆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阿修羅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迦樓羅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緊那羅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摩睺羅伽之所稱贊。又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稱贊。又為一切四大天王之所稱贊。又為一切帝利天王之所稱贊。又為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稱贊。如是乃至常為一切諸佛世尊之所稱贊也。
從稱贊這個角度來說,為一切世間有情,乃至諸佛菩薩所稱贊,世尊用這樣的大威德善巧來激勵我等愛樂、讀誦、實踐、傳播、解說、親證這個法則。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經者。常為一切諸天愛敬。如是乃至常為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之所愛敬。又為一切四天大王之所愛敬。如是常為一切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之所愛敬。如是常為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之所愛念也。
以上從贊歎、愛敬二法來圓滿地告訴我們,如是般舟三昧法的求授者、讀誦者、解說者、親證者所獲的廣大、究竟、不可思議之功德相。能為一切世間有情所愛敬,乃至為諸佛菩薩所愛念,這實在是不可思議之事。如果諸佛菩薩在愛念一個人、愛念一個法則,會有什麼樣的利益呢?你的心智就同手機一樣,裡面裝滿了佛菩薩的號碼,你隨便撥一個,都是佛菩薩給你的智慧的祝福、吉祥的祝福、健康的祝福、威德的祝福,無盡的法則的祝福與加持,因此你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而有的人是被羅剎攝、惡鬼攝,比如人行貪、嗔、癡、慢、疑、邪見之時,就是被六道的惡性所攝,表現出來的就是粗重煩惱。我們這個色身,若無善、惡所攝,皆是空立之相啊,就如一個缽,裡面什麼也不裝,就是空的,一旦這個色身業報盡時,即善神、惡神都捨棄了,身體空立,人會死掉。所以,不要認為這個色身是個什麼“我”,要把它裝扮成什麼,你裝扮不了幾十年,它就沒啦,不管你再怎麼裝扮,它就散壞啦,它不會真正有個什麼永恆的,也不會有個“我”不壞,我們要如實地認識這個無常性。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以經力故。常為一切諸天守護。
前面是稱贊、愛敬,此處談到了守護。
如是常為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非人之所守護。又為一切四天大王如是帝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之所守護。如是常為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悉皆覆護。
前面說“守護”,為什麼到諸佛菩薩處就改說“覆護”呢?如果還說“守護”就不相應,令眾生得增上慢心故,所以就改了一個詞,說“覆護”,指諸佛菩薩以大威德真實成就、無有自取之相而來覆護。除佛菩薩之外,一切大梵天王、帝利天、四天王,乃至從乾闼婆、阿修羅、諸龍、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這些都是念佛的利益對象,所以說他們來守護你,何以故呢?念佛可以予他等真實利益,所以說他們會來稱贊,來愛敬,乃至來守護。在此,諸佛世尊會有如實的稱贊,會來愛念、覆護,諸菩薩亦復如是。對此,我感覺大家去實踐還是最為方便,我們各自真正地去實踐這個法則時,其真實利益會透過我們的生命,在生命的延續中如實地、貼切地讓我們感知得到,運用得出來。
十方世界無量阿僧祇世界中。現持法者。
十方諸佛菩薩覆護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的現持法者。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以經威力故。
我們一定要注意一點:你所得到的覆護、愛念、稱贊,皆來自於經典與三昧力的讀誦、求授,乃至解說、親證,才有此相應的利益,我們一定不要丟棄其根源——“以經威力故”。以經力故,每段都有這樣的言詞來提示我們,如果不依此法則,不依此經典,不受持此經典,不解說、傳達、實踐此經典,不守護此三昧,那這些利益可能都是不會相應的。
有的人會因為自己稍微地實踐了一個法則,得到相似的一點利益,就把經典、法則丟到一邊,以貪圖自己的威德,認為自己有威德了,這樣的人要受惡性果報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我們坐在裝甲車裡面,一般槍都打不中我們了,於是我們說:“哎呀,我真有威德了,槍打不中我了”!然後就從裝甲車裡走出來,結果一槍就一個洞。我們不要假善法之威德來表達自己的虛妄業緣。有的人可能穿了件防彈背心,被人打了一槍,就說:“你看,我中彈不亡了”,但如果他把防彈背心一脫,一槍就會被打死的。我們所得到的種種福德因緣,皆是仗借這個三昧力,仗借這個經典力,仗借讀誦、傳達、向往、乃至成就這個法則而得到的真實利益,此處不可泛說,不可假诩!許多人在佛法中得不到利益,就是因為這個假诩,也就是拿一個“我學佛了”的假象,欲得到其實質內涵,而實際並沒有真正實踐佛法,所以利益不相應。許多人到佛法中來學習,他不去實踐法則,只盜其名詞,盜其言說,然後就去與人說,行不行呢?在與人說之時,得到了利益,但是以虛假之心,欲自身占有此利益之時,就丟棄了經典與法則,那就會受傷害的。我們可以善觀察,要如實地認知這個法的相續性。
一切諸天皆欲見之。
這裡又用“欲見”一法來告訴我們此三昧法則廣大、真實的光明功德、莊嚴功德。所謂真實利益,就是在一切世間所安立,不論是色界、欲界,乃至說聲聞、緣覺、菩薩界、諸佛界,行法者的利益都是直接與此表達相契合的,這是如實廣大究竟之利益、圓滿真實之安住,是真實不虛的!
如是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非人等。皆思欲見。
何以故呢?善巧回施故,以經威德力故,與一切眾生作方便故,開一切眾生大寶藏故,與一切眾生作真實回施故,所謂“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念佛者,不論是凡身、聖身,愚癡身、顛倒身,但依佛名號,可普利十方九界有情,令善道有情善業熾盛,令聖道有情圓滿成就,令愚癡罪惡有情出離幽冥傷害,這是真實不可思議的,不是隨口、無意義的言說,或者無意義的誇張,此法則是真實普利十方九界有情,如實廣大功德安住於世間的,所以是大福德、勝威德所成熟!我們不可以因為遇到了,而輕易地輕視它、放棄它,更不能因為我們遇到了,以為不實,而貪婪於其他法則,那實在是一切人天所悲戚,所痛苦,因為世間丟失此珍寶故。如果我們丟失了此利益一切世間之摩尼珍寶,諸天鬼神,乃至諸佛菩薩皆會為我們哀歎的!此處應如實地來審視這個法則。
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如是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皆思欲見。如是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各欲見之。
此處的份量是很重的,說一切世間有情,聖者、凡者、智者、愚者,以及一切諸佛,皆欲見之。因為般舟三昧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十方諸佛悉皆現前”,怎麼現前呢?若不欲見你,你怎能得見啊?所以,“得見”是因為諸佛威神加被,以此因緣而產生的善巧。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以經威故。一切諸天。常至其所。親見其形。令彼觀睹。
此處個份量就更大一些了。我們看到“欲見”也好,“贊歎”也好,乃至“愛念”也好,尚有距離之感,世尊在此直接告訴我們:“以經威故,一切諸天,常至其所”。其所為何所呢?即諸行法者、愛法者、欲求此法者、讀誦經典者、與人解說者、親證三昧者,如是之人之所。
祜巴尊者來的時候[1],給我提了很多次,說我們這個地方聚集了很多天,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因為正如經典所說,這是很如實、很貼切、很真實的一個事情,我深信經教,也信這些智者的眼目。當然大家說:“我怎麼見不到呢”?那你就慢慢來吧,你若有諸天眼、法眼、慧眼善巧,此亦不難;若是依經典,也是甚方便感知得見的,因為這個地方大家念佛、行般舟,一年多來日夜沒有間斷,是很感動世間人的。我們在念佛聲中,在道場中,泛起種種惡性種子、善性種子、好因緣、壞因緣,但一定是不可思議的因緣,何以故呢?道業、道場會轉化此類因緣,比如諸天、鬼神來給我等作證之時,來給我們直接作增上善巧加持時,那麼惡緣是會消除的。
如是一切諸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見其形。隨宜利益。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等。皆親臨視。
善知識們啊,這個話有很重的份量!它一點點地引導我們,怕我們害怕啊。哪一天你若是真的看到了,不要害怕。有的人突然見到大身會生害怕的,因為諸天細微身都很高大,或者很光明、很莊嚴、很威德的,又如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天龍八部之類,多有人看到會害怕、畏懼的。這一類的菩薩皆是善根純熟者,或者很多都是十地、八地的菩薩,以如此因緣親臨我等,加持守護這個道場的道業,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也是行法利益的回施者、互利者,這樣我們慢慢也就能習慣了,就不會有畏懼。
如是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非但晝日。或於夢中。為現形像。自稱名號。摩頂慰安。稱揚勸發也。
對於這段文字,我們應該十分細致地去讀誦、去了解,向往此法則、求此法則、讀誦此經典、為他人解說、親證三昧,乃至同此法、此經典有接觸、守護者,如經典的攜帶者,都會得到這樣不可思議的愛念、守護、覆護,乃至親臨,種種功德,我等一定要清晰地認識、細細地思維,這樣我們在境相面前看到鬼啊、神啊、天啊、菩薩啊、佛啊,不以為驚駭,不以為恐怖,不至於埋沒、染著於這個因緣上,而能住安樂住,能見佛問法,直趣親證三昧,即“十方諸佛悉皆現前”三昧。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雖未曾聞諸余經典。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自然有人來至其所。乃至夢中。為其宣說。令彼得聞憶持不失也。
世尊說三藏十二部,若顯說,若密說,種種教言,因此三昧力威神故,對於未聞此法、未習經典者,令其聞持不忘。
淨土一法,本來就是密護三乘、密行於三乘的法則,因為阿彌陀佛世尊因地以其大種子陀羅尼誓願力故,令一切眾生得無礙力,於一切法得自在。往往我們認為念佛一法僅是一個簡單的持佛名號,其實不是,因為以此種子善巧故,能令一切眾生入四種無礙力心智,於一切法則得自在,能廣大行護一切法、親證一切法。因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實是囊括一切諸佛清淨教言的真實本義,為一切諸佛如實宣化,能展開一切如來教言的細分、微細分、最勝分、差別分,如是不可思議力,非凡情可揣度,若於此法則能得深入,那麼於無量法門皆得自在善巧,入於無礙自在力中。這是阿彌陀佛世尊因地所發誓願,而世尊在《無量壽經》及《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品中,對阿逸多菩薩也有諸多授記,如有諸眾生,於此法門生起信心,行持守護者,會生起廣大方便威德,於無量法門得自在抉擇力,因此這裡有授記、誓願、熏修機制的內涵。
在我們中國現實所傳播的淨土教言中,多有菩薩傳播阿彌陀佛專修專念法則,實是欲令迷失有情、散亂有情、多疑有情、自視卑劣及善根不成熟有情於一法門得以隨順自在、隨順契入,於一法門得以深入成就的鼓勵、教化因緣。但多有誤解有情,或者說愚癡迷倒有情,強執一法,故而遮覆,甚至滅法、謗法、毀法之過激教言常有產生,這是這個時代造成的一種法則上的不相應的宣化。若是對末世無力修持之有情、善根不成熟有情、多疑慮有情、不善實踐法則之有情,引導此類有情一門深入,甚為善巧,有抉擇意義。多有有情,以貪心、雜亂心、驕慢心、邪見心欲修法成就的,那是不能成就、不能深入、不能得以抉擇的,所以世尊,乃至後世傳法善知識,以種種善巧,欲誘導我等能一門深入而成就一切法之抉擇,乃至於一生中成就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實無有定法,亦無有誹謗他緣之法、阻礙他緣之法的真正的言說,如此是一時的遮護方便。現在我們在世間多聽到以一法而滅諸法這樣不相應的傳播佛法、實施教言的過激言說,與淨土教言的廣大、三根普被、饒益一切有情的實質內涵是相違背的。就淨土教言的真實內涵來說,實是不捨一切法,廣含一切法,具足一切法之真實內容,能饒益一切法界有情,這是淨土一法的真實功德內涵,般舟三昧的功德利益,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我若說彼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暫持三昧微妙經典。所得功德。設經劫數。終不能盡。我之智辯。雖復無窮。亦不能說。何況彼輩。聞此三昧。依教修行如法而住也。
世尊以多劫、無窮劫,贊莫能盡,況且一切菩薩輩、聲聞輩、獨覺輩,乃至一切凡夫輩,何以能贊盡呢?暫聞功德,乃至暫持此經典,所獲功德,佛尚不能贊盡,況且如是修持此法、深入實踐呢?世尊作了這樣一個對比、一個勸說,來稱揚、贊歎此法的功德與利益,欲一切有緣眾生真正地了解此法的真實功德與利益,即所謂“十方諸佛悉皆現前”三昧這個大功德相,乃至不可思議的究竟利益。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曰
重宣受持、求授、解說,乃至親證般舟三昧之功德。
若人有能解釋斯 諸佛大寂勝三昧
假令我今說功德 猶彼恆河取一沙
若能為他說三昧 水不能溺火不燒
刀杖毒害所不傷 王賊惡官不得便
若能讀誦三昧經 不畏一切恐怖事
如彼大蛇諸大毒 此等經力能滅除
若有受持是經典 不畏一切諸惡人
夜叉羅剎及諸龍 彼徒終無得其便
若常守護供養者 便在蘭若為朋類
師子虎狼諸獸等 犀牛豺豹及野牛
若能護持此三昧 彼有威力不可當
遠離一切惡心人 及諸夜叉啖精氣
“遠離一切惡心人”,實在是因三昧力故,能令其惡心轉善,這是真實不虛的,前面提到的犀牛、豺豹、虎狼、諸獸等,亦是因此三昧力令其猛烈的惡心得以停止造作,乃至轉而守護這樣的行法者。許多行法者在行法過程中見到種種生命、種種境相、種種感知,人類、非人類、獸類、非獸類、天、非天類、諸賢聖菩薩之類的,各有所見,但都不是染著,因為什麼呢?這是緣三昧力所照見。對此也不應該有所畏懼,因為猶如幻力故,如鏡照物,如露電,如夢幻,無有實質,若行法者在此抉擇,那就會一路走去,無有回頭,於諸法益得以法益之勝樂,畢竟安住這樣的法則。
我們在座的菩薩中,對此法則有的行得深一點,有的行得淺一點,有的時間久一點,有的剛剛接觸,有的甚至沒有接觸,有的只是聽聞、愛樂這樣的法則,其功德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此功德初具、中具、後亦具,發心求授、讀誦經典,不可思議;為人解說、宣化此經典,不可思議;親證三昧,不可思議。
“及諸夜叉啖精氣”,這是與我們世間眾生相隨之惡鬼神,這一類啖精鬼是奪人命的,奪人心智、奪人色身,尤其現在人飲酒、抽煙、吃蔥蒜葷腥,由於五葷令人身體揮發惡性氣體,於是這類啖精鬼就常伴相隨。諸多有情有昏沉、無記等病,多是這樣引起的,即惡鬼神庇護,使心神無力,這就是啖精鬼所造成的一些惡性難緣,而當你心智清淨、雜緣減弱,尤其是不食、不用葷腥等因緣後,相續一久,昏沉就會快速地減少。那出家人、修法人,修法一久,為什麼昏沉多呢?就是因為過去這類種子最容易翻出來。
我們這個色身沒有要昏睡、不要昏睡的力,皆是因善神、惡神相伴,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二神相聚,即二天神伴隨,從生到泯,伴此終生,若二神捨離,身體也就消亡了。有人到醫院看過植物人,身體還活著,但沒有意識感覺,即身體是空立之相,一般情況下,身體空立則不容易支撐生命,但有的病人靠注射營養液等東西來延續生命,而感知已經沒了,就是因為善惡二神皆已捨離。惡神支使者,人現凶惡之相,行凶惡之意,乃至做諸惡緣之事、惡相之事;若善神守護,則人行諸善巧,作種種善緣,說種種柔軟語,行種種調柔事、利益事。對此世尊在經典上給我們有所提示,而你若是真正得清淨的菩提心智,遠離三界,就不受此困擾,不在此類。
一般在這兒聽課坐十五分鐘以後,人的種子就翻出來了,越是行法久,到邊緣之時,就越會有這樣的情況,若提示一下也就好了,若不提示,人很快就睡下去了,尤其是所謂修法得一點安穩的人。認為外緣安穩的人就會放逸,一放逸,睡眠就會隨之而來,來者,最主要就表現在修法之時,平時在五欲之中,或者在種種行業之中沒有昏沉,因為人在行業中,身心安樂,思議故,而在行法之時反有遮蔽。此遮蔽,多是惡鬼神遮蔽,越是自認為自己行法得力者、有好受用者,越是多被遮蔽,種子翻起、慢心生起故,就會遮蔽了。有時看打七之類行法,尤其到內堂口,睡倒一片,若是有眼目者,就會大喝一聲,即驅趕此類惡性有情。是誰來召喚這些惡性有情呢?就是昏沉有情召喚的,他在養育它們,用自己的生命來養育。抽煙的人、吃蔥蒜的人,有時離很遠就讓人感到有惡臭味,或者說令人有不喜的感知,實際就是被惡性鬼神所相侵。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種不相應的語言,但佛在經典中、修持的教言中、儀軌中,都是嚴格要求的,對掉舉、昏沉之類要诃,痛诃啊。現在所謂的修法者,尤其是自以為得意者,即認為自己修法有成就的人,昏沉是最多的,我們只要稍微一評判,十有八九在昏沉處!以前我在社會上,遇到一些人說某某很有修行啊,某某很有善巧啊,我說暫不要說,坐一坐就知道了,比如兩個小時一座,一座下來,五十分鐘在昏沉,二十分鐘在掉舉,那其他時候就不能說如實啊,若真正能清淨地坐得下來,身心輕安,內發自輕安、寂靜輕安者,那是佛法的正修行者,否則就是昏沉者,坐那兒干什麼呢?受十方供養,自己昏沉,一時、一時就浪費了。初發心者,精進勇猛,多能遠離此患,“老道”之修行者,反而深深陷入此中,這在出家、在家眾中都是可見的。般舟一法,若是發勇猛心,此因緣可以避開,因為除非靠在某一地方了,而只要是行走中,一昏沉就會摔倒,或者說你想用昏沉這個方法去自欺,那是不可能的,一下就會趔出去的,因此這個方法十分不可思議。
若能解說此三昧 彼無諸病及障災
所生報眼終不衰 言詞清妙有大辯
“所生報眼終不衰”,行般舟的人,有人說長時間不睡覺,怕眼睛會壞掉,不會這樣的,真正行般舟的人,眼睛是不會有麻煩的,一般眼睛都很亮。但現在之人深信此法的少,疑慮者多,因為用凡情一加辨識,就遮蔽了,很難隨順三昧力、佛願力、佛不可思議的通力的加持、乃至說不共福德的加持,不能相隨,而隨順自己的業緣,墮於自己的現緣之中,不能自拔。
若人證知深寂禅 身體雄健無眾病
一生永絕諸惡色 後終不畏地獄道
我們在此當下修持中,會生起無畏抉擇,既然當下是無畏的,又怎麼會畏懼於地獄呢?乃至於六道皆無畏懼,何以故?此人已當下抉擇。此一念抉擇,彼一念抉擇,念念總是要抉擇的,每一個當下修、當念修,所謂常行道者,故無所畏懼於六道。善知識們,我們若真正依法修持、依法而行,依教修持、依教而行,於三昧能向往、隨順,欲以每一當下作為清淨緣起、平和緣起、圓滿緣起、無礙緣起、真實緣起、無畏緣起,如佛一樣的清淨慈悲的緣起、智慧的緣起,那你每個緣起中都是當下修,所謂緣起中若能相續,無造無作,此人與三昧決定相應,所以親證三昧不難。
若有能讀三昧典 諸天守護及龍神
夜叉羅剎與怨仇 彼雖惡臨不驚懼
若能為他說斯經 天龍夜叉皆歡喜
“天龍夜叉皆歡喜”,因為我們在念佛之時,身相光明,多有念佛者、行法者,若如實行者,走出後色身是有變化的,若是在般舟道中找機會睡覺,這樣的人走出來後氣色是不會有什麼的,但如果是真正如理如法地在這一日一夜中克期求證,在這一日一夜中愛護、珍惜每一個當下,在這一日一夜中如法修持,則人的色相光焰是不可思議的,能照了法界,所以如前面長行中所舉一樣,因為被諸天鬼神,乃至諸菩薩、諸佛所垂念,所親臨,所愛護,所護念,所覆護,故其光焰不可思議。為什麼有的有情走了般舟之後,反而不相應呢?在般舟道中一定睡覺了,你就不用去檢討他,也不用去過問他,讓他自己去忏悔就對了,這是不能要求的,因為行法全靠自己對法的向往,以及對發心的認識。你若是不去發心,不真正地念佛,那你的氣色、光相就會暗淡;你若是欺騙他人,或在裡面起嗔心、慢心,甚至邪見心、謗法心,那是會受其害的,為什麼呢?龍、天、鬼神、羅剎,乃至怨對親臨其境,你會受到欺辱的,確實是如此不可思議的。若這些惡鬼神,乃至龍、天等、怨親等親臨於前,與其說經,即念佛就可以,並不是要你為他宣化什麼,但以佛號,六字真言中具足一切廣大經教及三藏十二部,就怕你不持念,你若以無污染心來念誦六字真言,總持法門廣利人天,無有虧欠,龍天都會歡喜的。
這個法則是自我勘驗的,不需要他人去糾察什麼,我們自己就可以觀察到自己行法如法不如法、相應不相應、真實不真實?我們的發心絕對與我們的結果是相應的,這是真實不虛的,因為世尊在此處如是說,也有許多人在此不斷地實踐。我接觸的如法行者,從發願,到行法,一直到結束,以及第二天的保任或護持,若不隨意睡覺、說以閒雜語言等,能這樣保持下來的人,相續地行持,人都會面目一新,這是決定無疑的。當然,也有非法行者,比如雖然發心行一天一夜,但多在裡面消沉、妄想,甚至偷懶什麼的,出來以後雜言碎語甚多,妄想紛飛,他人就會誤解這個法則、诋毀這個法則,但這的確是業緣相促成的,非是這個法則帶來的過患,我們一定要認清這一點。
此外,在這個行法中若有所見者、聞者、觸者之時,一定不要畏懼,因為什麼呢?你是緣佛、念佛者,立一念、斷諸想,無所畏懼於現前陰境、光明境,乃至莊嚴境,諸佛現前,亦不應畏懼,但以見佛聞法,別無他作,這樣能令我們直趣菩提、無有退轉。在這個修行次第中,現在被陰境打敗的是有一部分人,實際是發心不明,就是說剛剛出門看到好風光了,就不到目的地去了,說什麼:“哎呀,目的地也沒有什麼,這個地方已經很好了”,這就是被陰境所纏縛,被現緣境相所纏縛,不能逾越,那光明境界、莊嚴境界、諸佛現前境界了不可得,何以故呢?你不進趣於法則故。多有人被陰境所蒙騙,我遇到七天八夜的行法人,一般到光明境,即稍微好一點的境相,就深深地陷在裡面了,走出者甚少;一般在三天以下的行法者中,走出陰境的甚少。而真正發心清晰的人,不著染於境界,當然也有的人沒有境界,因為自制力還夠,就沒有什麼境界,如果真正不染境界、不懼境界,即不向往境界,也不懼於境界,這樣行法最為方便,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見佛不是強求,既然發這樣的願,念佛欲見諸佛聞法,發願就得,不再相續用念頭來困擾自己,但是念佛行法即可,這樣甚為方便,如果念念之中“我要見佛、我要見佛”,行不行呢?怕成負擔,反而被此纏縛,被這種知見纏縛,耽擱在某個狀態中,就會產生不相應的願。對此我們應該提示一下。
諸天晝夜常歌歎 一切世尊愛若子
若人為他常轉讀 一切法中無有疑
“若人為他常轉讀。一切法中無有疑”,不僅是自己行這個法則,若能為他人傳達,乃至說轉相地引導有情去學習、實踐、讀誦這樣的經典,則於一切法中是無有疑、無有礙的,不會有這樣的心智與機遇。
對《般舟三昧》這個經典、這個法寶、這個法則,我們學了以後,我看棄之者多,珍貴之者少之又少,也就是說把這個法寶當自己的眼目一樣的人少。其實這比眼目重要得多,因為眼目可生可滅,可好可壞,百年之中也就結束了,但此法寶呢?盡未來際廣延於世間,饒益無量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對這個法寶真象珍寶一樣愛護嗎?對此我們是需要自省觀察的。你自己尚不珍貴、珍惜它,還能說與人宣化、傳達這個經典嗎?我第一次遇到《般舟三昧經》時,十分震撼!因為行般舟中的諸多疑難問題這裡面都提及到了,也都解決到了,所以很激動地就把這個經從東北帶過來,希望我們能有這樣的學習機遇。當時我學習的還不是這個經本,而是當作參考,因為這個教言甚為細膩、清淨、周全,解決了我們現在行般舟的疑難,任何問題都無有遺漏!你可以經常讀一讀,尤其是常行般舟者,可以真正地讀一讀,很多問題根本不需問他人了,但只需問經典就可以解決。
彼諸容色無等倫 豈於菩提有退減
若能轉教諸眾生 遭值惡王人民亂
時年亢旱谷價貴 終無受弊及饑荒
“時年亢旱谷價貴。終無受弊及饑荒”,到饑荒之年,乃至說旱澇災害、谷價貴等等,我們都不會遇到這樣的危害。可能人類面臨的問題,人類不知,如果知道了,就能把它解決了,就如我們現在行般舟法中面臨的問題,我們如果真知道、真了解了,也就不成問題了,最主要是我們面臨著問題而不知問題的時候,是無明,是最危險的時候。
現在,在我們人類生存的這個地球空間,我們有可知的災難、不可知的災難。可知的災難,可以預防;不可知的災難,在我們生命意識中的醞釀是極為不可思議的。我不想說任何給大家帶來不安的東西,但是我們人類總體的心靈深處的不安穩因緣,乃至說極端自私、罪惡、邪見的惡性因緣,後面帶來的果報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我經歷了中國近代比較大的幾次災難因緣,如大的水災、地震、非典等。非典最猛烈的時候是在廣州,我直接到廣州,當時也是廣州最亂的時候,人們對SARS的畏懼已經到了極致,當廣州的因緣減下去以後,北京正開始嚴重,我到了北京。當人類面臨未知災難時的恐怖,實在是很可憐的,為什麼呢?因為未知故。我說,我拿生命來體驗一下這個SARS究竟是什麼呢?後來我說SARS是條蛇,見者必亡。當時很多人問我,我都這樣說。為什麼見者必亡?人多畏懼於此,而不知於此啊。
畏懼,我感到是生命中一個最大的東西了,對無明的畏懼,對業報的畏懼,如我們走般舟,很容易遇到前所未有之因緣,前所未知之境相,那麼邪見有情就染著,在此處說高說低,說恐懼、說不恐懼;若智者,當這只是一路風光,隨緣所見,了不相干,所以清淨安住,於人回施清淨教言,令眾生直趣菩提,得見諸佛清淨施教,這是不可思議的法則!非典在我們中國比較猖獗的時候,我真是體會到愚癡人類對無明十分畏懼的這種心理,當然有少部分、極少部分人對此沒有畏懼,但大部分人心靈深處的畏懼是不能抑止的,那種畏懼是不能言狀的,其實實在是沒有什麼,主要是心智中的畏懼、無明帶來了這種魔難,大部分人與這個東西是沒有緣的,但他害怕。
在我們人類以後將面臨的業緣中,SARS比起來可能是最弱的了,那就象一陣風一樣吹拂著這個熱惱的世間,不過這個風是黑色的風罷了,跟任何人可能都有關系,可能都沒關系,如果人躲在自己健康、調柔、不殺生的房間裡,可能這個黑風吹不著你,但如果人在殺業、惡業、無明業熾盛的無遮無蓋的業緣中,很難不被傷害的。對於未來世的果報,許多人在預測這個事情,這也不需要預測,這是我們人類面臨的因緣,需要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每個現世的人,於自己心靈深處要善觀察,是健康、不健康?是調理、不調理?是慈悲、智慧,還是無明、顛倒?是悲憫世間、愛樂世間、布施世間,還是侵害世間、擾亂世間、困惑世間?各位善知識啊,善自觀察,善自思維,莫聽他言,別人說壞說好沒有用。例如雞足山上已有三次大的災難風暴了,有人給我們這兒買了帳篷、氣墊皮筏子,但這實在是與我們不相干的事情,別人預報災難,跟你本來不相干,何以故呢?共業中尚有別業,你若憶佛、念佛,有何畏懼呢?你能拿大米抵擋災難嗎?你能拿皮筏子抵擋劫水嗎?你能拿帳篷抵擋住無所住所嗎?這實在是心智被晃動的一種很可憐的境相,但這個世間就是很猛利地傳播著怖畏。
我們若是行法、護法、依法而行、深入實踐,親證諸佛現前三昧這樣的大功德相,對這些災難是沒有畏懼的,你只能去滅劫火、滅災難、饒益災難有情,無所畏懼,在災難中於眾生作安穩處所,這不是言說啊,實在是應該這樣!這是真實的心地、廣大的心地、安樂心地、抉擇的心地,也就是悲智無畏的心地。我們應該在此處真正地去實踐這個法則,比如別人有災難的時候,世間有危難的時候,我們應該真正站出來,真正地在這個地方修法,在這個地方於眾生施無畏、施安樂,而不是逃避,或者是輕言於災難。
在九年以前,我說我們住的這個地方會逐漸適合於人類生存,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一些體驗了:以前放光寺出家人必到雨季沒有不穿棉袍的,一下雨,其潮濕與寒冷是很難忍受的,而現在基本上都是一件單衣,早上起來再稍微穿厚一點就可以了,再過幾年,我們這個地方就會逐漸地變暖,剛剛適合人生存。但在其他很多地方,人類生存面臨著很大的溫度適應的問題。你說印度、版納這些熱帶地區,很熱很熱,人也生存啊,我們說的是常規狀態下,當然人還不斷地用空調之類來調節生存環境。而我們現在這個環境,如果大家因緣具足了,把前面的放生池修起來,那在這裡生存的人的福德是相當安穩的,我們不假其他調整,就可以正常地、平和地生存。當然我們不是為了生存到這兒來,但這樣的環境對用功辦道就比較適合。這一類的環境在國內是越來越少了,許多地方已經變得十分熱惱,人不要談修持,能保護生命的機制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你能把生命延續下來,不要煩躁,不要掙扎,不要有疾病災難,就算好了。而我們在這樣比較適合、比較寬松的環境中,大家可以誦誦經啊、行行法啊,乃至學習些什麼,也就是說在那些熱惱、逼迫的環境中,或者說已經失去平衡的環境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在這裡可以做得到。
這是一個關於區域的提示。又比如為什麼大家在這裡走般舟?我感覺就是這個地方的福德的護持。在異地走般舟不是不行的,但如果在有些“地薄”的地方走般舟,大地都會震動,鬼神會不安,會擾亂你的。有的人說“這個地方境界這麼多”,比如有的人在終南山住,境界就十分多,在某個地方住,還會有被鬼神抬跑之類的事情,就是因為“地薄”,惡羅剎鬼神所居住。如果你行善法給他們,念佛、誦經、拜忏,回向給他們,他們會歡喜、守護你的,但你若在那兒造惡業,吃喝放逸,玩樂放逸,那你就等著惡性果報,乃至可能被殘害生命。現在多有住寺院者、住山者,因放逸而反受其害的多,因為不如法行故,即不如法供養、守護、回施故,所以多受其害。
我們在這個山林寺院裡住,還是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行法因緣,你若是回家了,我們就不提了,如果在這裡,就珍惜自己的每一天,這實在是有意義的事情!不是說逼迫自己,是要尊重自己的因緣。逼迫自己是沒有意義的,比如說十分不願意做這個事情,那就可以回家休息、療養。但如果是行法,寺院實在是一個合適的場所,是有意義的一個事情。我們恰恰在雲南這個地震帶上,而還有行法安穩的機制,應該珍惜!有的地方走般舟,真是不行的,比如家庭等惡緣機制比較多的地方,走般舟可能需要沖破的阻力就大一些。而在一些比較純淨、簡單的道場,或者簡單、安寧的房捨中走般舟,還是有意義的。如果走般舟的時間比較長,在樓上也不太合適,以前在保安寺走般舟,那個二樓會傾動的,很多人都能體會到象沖船一樣,這是因為其載負機制的問題,保安寺所在的山叫“厝石山”,就一塊石頭,一走,這個山就會晃動,如果我們在那兒睡覺,它不會動的,而我們在念佛行法之時,即是大威德力的傳播,大威德力的延續,大威德力的實質內涵都表現在我們這個念佛行法的過程中。你要細細地觀察,如實地實踐,這樣我們就會契入這個法則的實質內涵,不會與經典脫鉤,不會與這個法則有太大的距離。
若人解說此三昧 所有功德不思議
假雖魔娆諸眾生 不能動斯一毛發
我前說彼持經人 眾患恐怖及煩惱
彼終不能加損害 唯除往業先定殃
“我前說彼持經人。眾患恐怖及煩惱。彼終不能加損害。唯除往業先定殃”,為什麼這麼說呢?多有薄福少德之有情,不能忏悔,不能進趣一法則,多以邪見、慢心、欺心行法,那有些時候還會有一些現前的障緣,若我們有障緣現前,忏悔、念佛,捨棄自己的惡性雜緣,一心念佛、守護這個法則,則一切惡緣終不能加害。的確有薄福有情、惡緣成熟有情、善緣不具有情,遇到這個法會生惱及惡見,反受其害,此害是一時之害,但就究竟來說,還是會與無上菩提結一真實勝緣。
若有護持於此經 是則於吾為長子
世尊一直在淨土教言中說,念佛者非小乘,是我長子。所謂長子,即一尊勝法則。此“一尊勝”非是我們稱的,如果我們這麼稱就出問題了,世尊可以如是宣化。如此寶王三昧含納一切三昧,具足一切三昧,成就一切三昧,因為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故,說盡一切法;因為一切佛為一切法之主,能宣化一切法故,見一切佛就具一切法,所以是為寶王三昧、真實不虛!這是無畏說、真實說,不是為勸誘我等而作的假設說,所以古來以久,《般舟三昧經》是一個不共的法本,為歷代諸大善知識所守護、所實踐、所尊崇。歷代的大成就者都在這個經典中深入實踐、深入觀察,他們是真正的實踐成就、守護者,不管教下、律宗、淨土宗,基本上所有宗的歷代祖師、善知識們,對這個法都多有行持,尤其是律宗的善知識們、淨土宗的善知識們、教下的善知識們,對這個法的行持是比較周遍的,他們基本上到最後都必行此法。所以“是則於吾為長子”,這是釋迦世尊於我等做如實宣化,因為八萬四千法中,此法如大海,一切法皆歸於此法,所謂“淨土為歸”,這是古來以久一切法門的善知識所提出來的一個教言機制,不這樣說,就違背了大乘教言的真實利益,離開了大乘教言的真實機制。世尊在八十一卷“普賢行願品”中,給我們作了這樣一個提示:文殊、普賢之類的法身大士,其歸終結底之要處在於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發什麼願呢?願我臨終無障礙,往生阿彌陀佛無量光佛剎。為什麼要發這樣的誓願呢?法身大士,佛後普賢,乃至早已成佛的文殊師利這樣的大士,也要導歸極樂,欲令一切智慧行者、廣大法益行者一生成佛故。
我已稱贊於彼等 當來之世亦復然
世尊此時稱贊,彼時稱贊,乃至未來佛亦稱贊,何以故?諸佛住世,莫不贊歎此教言,因為欲見佛故,佛贊歎此類有情,畢成佛道,功德不思議。
若能護持如斯法 自應恆發歡喜心
鹹共宣通勿放捨 我今為汝如是說
經典從開始宣化,一直到現在,世尊皆作如是說,勸我等守護、實踐、深入這個法則。諸位善知識,善思維、善觀察!
[1]指祜巴溫忠阿羅漢尊者於2006年4月被邀請到雞足山放光寺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