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往生論注講解 第三十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十三集

原文:

雨天樂、天華、天衣、天香,以巧妙辯辭,供養贊歎諸佛功德。”

雖歎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歎淨土如來無量莊嚴,不見佛土有清淨相。何以故?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若於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是故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無量壽經優婆提捨願生偈》論注的學習我們今天繼續進行。學習淨土法門實在是諸佛菩薩三寶加持,來催化、成熟我們的善根,當然要是我們沒有這種善根的根本機制的依止,我們也不能有成熟的現緣。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具足,這是諸佛出世所宣化的一個根本緣起教言,以令眾生回觀所謂的現前的業緣、煩惱,就路還家,於一切無自性煩惱、一切無自性業緣中以解脫、智慧、方便,利益現前有緣有情,而不是相互地逼迫、蒙蔽、惑亂。

所以我們遇到淨土教言乃至佛陀教言,每個人都有大福德因緣的成熟才有這樣的機會。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聞這樣的教法,聽聞這樣的教法,來實踐這樣的教法。許多人讀《阿彌陀經》,在這段文字的認識上,往往對“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疑惑,什麼叫多善根福德?無造無作徹底圓成,勿假於修持之法性的真實坦露,那麼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阿彌陀佛的報德回施通過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真正證實了這個本具的功德。我們能聽聞、能實踐、能守護,那麼這樣就是多善根福德。多善根福德的現前就能得生阿彌陀佛的報土,乃至隨順法性,安住無疑。

現前安住無疑,捨報必然任運往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阿彌陀佛所修持的、建立的、所設立的極樂世界,依願力所純熟的極樂世界是決定順性的,是徹底順性的這樣一個清淨國土。那我們能隨順法性觀察世間,運用自己的生命,往生彼國是必然。現前順應法性清淨守護,所以色身未捨報之時已安住於彌陀的清淨國土,何以故呢?心智無動搖故,生者遠離生滅心智故,身心世界一時安住在無生無滅的生生滅滅之剎那因緣中,遠離造作與困惑,遠離顛倒與妄想。

那我們遇到這樣的學佛的機制,運用佛法的機制,往生大利一時現前。這個往生大利實非生滅、實非來去。若不假來去來表達,我們怎麼來認知運用它呢?這就是個特別大的問題。所以說諸佛如來順應眾生有之所執、混濁顛倒之所執,建立清淨平等的國土,遠離顛倒、遠離這種所謂的生滅偏執心智,往生廣大清淨國土,在無生無滅中游歷自在。

一般我們談到極樂世界、涅槃,談到佛法的寂滅為樂。今天上午有一個外地的人來,說關於佛教的事情,談論“寂滅”二字,當時我說,“寂”是究竟廣大義、平等圓滿守護義、無來無去真實義。他說這個“寂”不是寂寞嗎?那我們對佛教寂滅為樂的認識往往會墮入一個黑洞,墮入一個迷執的妄想之中,就會推測佛法。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法性之樂,莊嚴清淨,無所染著,廣大游歷自在,無有沉重負擔。我們這個負擔太重了,就是我、我所、我能……,我們很少透視這一點,說我越強大越好,實際不如是。諸佛如來徹底破除了我執,走出了自我,在十法界海中游歷自在,度脫眾生,隨機感應,現種種身,以種種相,饒益有情,不失時機。那我們所謂的“我”都是虛妄之強執,現前以自大為我,以知見為我,以六根六塵所謂的見聞覺知性為我,不知無常性、無我性,不能順谛觀察,墮入凡夫知見——妄想執著之知見。曠劫以來大家就認此為真,認此為有。

極樂世界的設立就是順應眾生執著為有、做這樣一個法則,才來給我們設立清淨的極樂世界。我們學習淨土要知道淨土的設立。有人問極樂世界怎麼能算有呢?一切國土亂起亂滅無有實質,那極樂世界有實質嗎?這是順性說,但實際安立海中決不允許此說,此說就成惑亂說了。順應法性來建立種種國土,若濁若淨,因緣而起。這個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不可生斷滅見,不可於法性中生頑固見、斷滅見,若於此處此人為邪見者。

二谛融通即真俗二谛,各住安立海,因果相,是謂順性觀察世間,俗谛之相;無一法可得,畢竟無我,這是順應世俗觀察真谛之相。了無所相,即見如來,二谛融通,能於法得自在力,所以入種種正受等受之善巧。往往我們對立二元世界的有情有一個毛病,把什麼東西都矛盾化、對立化,一個東西一旦升起,一個感知一旦建立,隨之而來的就是二元,就是兩個對待、就是矛盾、就是取捨、就是善惡。

極樂世界實在是一個順性的絕待之土,無生無滅清淨之土,具足一切莊嚴福德之土,所以不壞於因果,順應於法性,不相矛盾。這裡我們要善思維、正思維,以正見思維,人的一切對待矛盾心智就會消融,就會升起智慧無染之心智。凡夫心智是對待染著矛盾心智,就是顛倒心智、染污染著心智,不是無障礙心智,所以我們說轉識成智實在是無所轉,只是運用的方法問題。

好,我們接著昨天的文字。接觸文字之前,提示這段話,也是希望大家把散雜的思想收回到阿彌陀佛的教言中來,我們還是順著這個教言來觀察世間,觀察我們的生命。

昨天我們學習到“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這段文字昙鸾法師的注解。

“雨天樂、天華、天衣、天香,以巧妙辯辭,供養贊歎諸佛功德。

雖歎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雖歎淨土如來無量功德莊嚴,不見佛土有清淨相。何以故?

諸佛徹底了解一切諸相其本質,所以以本質觀察覺了世間,以本質心順性得見世間,此見實無見見,了了分明,無著無染。並不是說世間斷滅,也不是世間空泛,實在是了了,了了於其自性,了了於本源,於萬物萬事中妙用無窮而無染著,無以強制。我們會強制善惡、得失、凡聖、淨濁。凡執一切相,那麼是世間有情。

我們很多人都讀過密勒日巴的故事。密勒日巴證得空性可以入室無礙,行空猶如大地,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過去的比丘由於對四大的修持是周遍的修持,都有這種通力善巧的。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雜緣熾盛、煩惱熾盛,心不寂滅,順性觀察極少,所以這種無礙力現前的人越來越少。在這個世俗的沉淪中基本上沒有機會,要用對待的心是曠劫不能見知的,在同一世界中都不能見知。

猶如世尊在經典裡舉的例子是一樣的:阿羅漢見釋迦牟尼佛是丈六金身,法身大士見釋迦佛是千丈的盧捨那身,一般比丘看到世尊就是八尺的個子,罪惡有情看世尊是五尺的黃臉比丘,再罪惡深厚的人看世尊猶如黑炭、猶如墨聚,再罪惡的有情見世尊不知道變成什麼磚石瓦塊了。所以我們眼中處處世尊不見世尊啊,因為不尊故,顛倒故,扭曲故,雖然本質處處放光,處處圓滿,時時清淨,不見不聞啊。我們看到是什麼呢?外面這個像噴上金粉可能就是金身了吧?噴個銅粉是銅身了吧?沒有澆鑄前可能就是一堆銅鐵吧?我們這個所見之相實在是沒有自性的,就像外面這尊佛像一樣,沒有澆鑄之前是個什麼啊?他們抬過來是一塊塊銅背上來了,但要是往那兒一坐,那就是莊嚴像了。以前沒有澆鑄,經過一塊一塊的澆鑄、焊接、打磨,上來是一塊一塊的,我們看著不好,又經過打磨,噴上銀粉,哎,再一看就很莊嚴了。這好壞有什麼差別呀?就是人心在調整、調整……,調整的過程中感知在變化、變化……,但本質有什麼變化呢?本質一點變化都沒有!什麼也沒有變,還是這一堆銅,還是這一些油漆、銀粉,但是經過人打磨、塑造、澆鑄,就成這個樣子了。人說哎呀,很莊嚴,很好。我拿塊銅你說莊嚴嗎?給你抓把銀粉你說莊嚴嗎?你給它磕頭嗎?能折服你的驕慢嗎?所以佛以妙相度化眾生,實際妙相實在是無相啊!把它放到鋼鐵爐子裡還有相啊?就融化成法性之水了,對不對?你上哪裡找相呀?

……

佛是一個圓滿的標相、威武的標相、具足的標相讓我們來禮敬來贊美。那你要是見諸相是相,你著染於這個相,我們說殿堂有佛,舉個例子,有人到殿堂去,不講衛生了,就有出家師父呵斥說“你在殿堂裡、佛前,怎麼敢胡鬧不講規矩呢?”這個菩薩就問“這兒有佛,哪兒沒有佛呢?你讓我到哪兒吐唾沫呢?”他們是這樣說。實際是殿堂不能吐,哪兒都不能吐,拿個衛生紙吐就對了,不講衛生。這個例子說哪個地方沒有佛,我們誰敢說哪個地方沒有佛?你能指出一個沒有佛的地方嗎?

我們為什麼要樹立個殿堂呢?也就是泯滅我們的執著呀,對相的執著。我經常問他們,你們有的人怎麼不喜歡去殿堂?可能是讀啊、讀啊,他不歡喜,讀啊、讀啊,累了,哎呀,找個地方去休息,趕緊躲到房間裡去,干什麼?睡覺呗,放逸呗,喜歡去房間,不喜歡去殿堂。實際就是破你的相,破你什麼相?對相的執著。諸佛如來的妙相也是為了破你的相的。我們要是能見阿彌陀佛的報德相、應化身相、法身相,能不能破你妄想呢?我告訴你,你善根成熟的時候,你一見如來,你一切染著心、執著心一時就蕩盡了。何以故?此相是無礙光具足福德所成熟,你若有所見,你那個所謂的執著心、對待心、愛憎心、凡聖心一時消融在這個光明無對待的這種印契中了,那你的善根就成熟了。善根不成熟我們見到的相就是對待的相,這個像好,那個像不好,這個像不莊嚴,那個像莊嚴。

在印度我請了一尊像,我所有的感覺他都是隨心變化。心情好,他就胖胖的,很歡喜;心情不好時就瘦瘦的,看著不好看,反正隨你的心情。外面所有的相都在隨我們的心,清晰不清晰。鏡子是最好的景色,人都好照鏡子,能了解自己,一照,今天的臉色怎麼這麼不好?實際是心境、業緣不同;今天很高興啊,氣色很好,鏡子一照,感覺鏡子裡面的人很好,實際是什麼好啊?感知好啊。那麼感知好也好、壞也好,的確沒有一個定性;若有定性,你感知怎麼會變化呢?所以感知是無常無我的。我們一定要觀察到這一點。

這個地方說“以巧妙言辭供養贊歎諸佛功德,看穢土如來大慈謙忍,不見佛土有雜穢相”。像我們這個堪忍界釋迦牟尼如來見種種雜穢有情濁惡世間,依五百願力堪忍於此界,強忍於此界,就像水乳不相溶一樣,但他跟我們溶為一體了,水乳相溶。諸佛如來所證功德與這個穢濁之土不相溶的,所以以大慈悲的謙下忍耐的心來包容這個濁惡的世間有情,以五百大願度脫我們。因為人壽百歲呀,無以忍耐之時示現成佛。

這裡面要有宿命智的人,你以前要是在忉利天活過,要在人壽六萬歲、五萬歲、四萬歲活過,你還記得,沒有忘記在迦葉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或者過去劫中,哪一個世尊,你記得,或者在哪一個天,或者地獄惡鬼畜生哪一道你記得,你不遺忘之時,你就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麼濁惡了,你就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麼大的變化了,你就知道這個世界所有的變化實在是沒有變化,只是業力相續罷了,實在無一物可得,但是業力在相續。無一物可得中,為什麼有業力相續呢?因為建立世界海故,什麼建立?因緣建立呀。

我們讀到世尊在了義教中說:“我法非因果法,非修修而得”,我們一到這個教言中就會去墮到一個泛空斷滅那種所謂的無我中。實際佛所講的教言不是這樣的,是泯除眾生之強執、我見、我、我所而設立的清淨教言,是治療眾生執著之病故,說法性無我,說法無自性;若因緣中,說一切法依因緣而現。我們要不識破這一點,你於因果法不能抉擇相信,那你就會僥幸於善惡之中,果報自受。所以種種世界剎海了無自性,一時因緣因果清淨建立。深信因果者,必了達自性,了達自性者,必然深信因果。世俗之人把二者對立起來,智者、智慧之人運用因果,出入二世——出世間入世間皆無染著,所以不出世不入世,不入生死,不住涅槃,了無所住,運用一切妙果,運用一切妙德,運用一切善巧,游歷一切世間,廣施教化。而我們是到哪個世間就沉淪哪個世間。

所以這段文字是以巧妙言辭贊佛。怎麼贊佛呢?諸佛如來在穢土不見穢土之相。若不如是,何以饒益有情呢?所以釋迦牟尼如來世尊在菩提樹下就這樣稱贊我們一切有情: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等等之語,以令眾生覺悟人生,覺悟法性,走出沉淪,走出對待。(編注:釋迦牟尼佛初示成佛,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法本無對待,虛妄安立故,虛妄強執故,建立對待。對待是我們自己建立的,撒手剎那建立不可得,不可覓。你看戰爭來自於對待,一個國家要戰勝另一個國家;家庭來自於對待,男女成立家庭;世界建立對待,有天有地。為什麼戰爭有對待呢?此強彼弱,各有利益之所爭,有所爭還是對待。

所以一切世間安立莫不從對待中流出,種種業緣,種種善惡,種種得失,種種皆因對待而立。這對待誰生起來的呢?濁惡有情強執對待,所以建立濁惡世間。諸佛如來不見於濁相亦不見於淨相。這個不見是不執著見,非是斷滅心,所以了了分明知曉於世間,法界體性智啊,照耀世間。

那這十法界誰來說出來的呢?就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一切諸佛真正看到了,了解到了,認知到了十法界的安立態,怎麼安立。我們看到是什麼?一法界顯,九法界就泯除了、泯滅了,你不能透達無礙。有的聲聞證得聲聞法就取滅了,到聲聞法界去了;有的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我們人類就在人群中生存;地獄惡鬼畜生就在他們的法界中以他們的知見觀望著世間。

對我感觸最大的是畜生,狗咬人是肆無忌憚地往人身上串,馬怕人是看到大人小孩就抽筋,就心裡打顫。同樣是畜生,眼目不一樣,見物有異。來一個人,狗看人是小小的,扁扁的,就咬人了,馬看人高高大大的它就害怕了。同樣一個人過來了,我們看,有的是仇人,有的是親人,有的喜歡此人,有的厭惡彼人,一個人真是千差萬別。一事物升起,各個隨類感受,哪有個見,哪有我呢?沒有一個定性。

諸佛如來親證這種善巧,抉擇這種善巧,所以不見佛土清淨相。何以故?以諸法性等故。我們贊佛說“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所尊”。我們尊重自己的心裡是如來至真等正覺,萬事萬物顯現之時皆是如來德相啊!你是至真的嗎?是等正覺嗎?是如是守護、如是觀察嗎?是我所尊就要用這樣的心智。尊者,自用之守護啊!我們學佛說諸法性等故。我們是照了覺知,萬事萬物,器世間、情世間法性等,你真正地了解嗎?認知了嗎?要真正認知了解了這一點,那你就見“諸相非相”,那你就時時處處得見如來,清淨平等地守護尊重你每一個現緣,愛樂你每一個緣起。

我以前讀到一個道家的參學故事,我感覺有點過,但後來實在認為道家有其道德支持的真實性,所謂真實就是他周遍守護。這個道家的故事記載兩個道人在一個山上修行吐納法,修了一百多年以後,感到心智安樂,但是覺得不能增進了,就參訪問別人哪裡有得道者,他們說在中岳嵩山有一個得道的道人具足大善巧,心智清淨,你們可以去見他。他們走到嵩山見一溪水,問道人在什麼地方,被告知沿溪而上,他們就走啊走,但他們走到半路,倆個人就不去參學,又回來了。後人問他們為什麼千辛萬苦地參學去,走了那麼遠到那個地方了為什麼又不參學了?他說:“此處無道德人。”起因是很小的事情,他怎麼判定這裡無道德人呢?原來他順著溪水快走到溪水的源頭時,就要到修道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了,看到很干淨的青菜葉子被水沖下來了,他們就走下來,不再參學了。以前我對這個公案認為有點過了,後來看一點也不過,要是我遇到這個事情我也不參他的學了。你說這跟有很大的方便、很有道德的人有什麼關系呢?決定有直接的關系。道德之周遍所及之處,乃至細微之相不可疏漏,沒有疏漏的地方。不要說青菜了,再比青菜小的事情都不會出現,這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攝化之地。所以世尊所行之處,天地自然應化,吉祥感征。這實在是一個參學的緣起問題了,心智問題。我們真正在平常的每一時每一刻做事情是不是真正認真呢?猶如見世尊一樣守護呢?

我們看很多經典的文字上有這樣的說法,說“如臨師保,如面佛天”,對待文字如對世尊。你是真那樣子嗎?你看你哪一時是這樣的,真正像對待世尊、觐見世尊是一樣的?如臨師保,就像佛在你面前一樣的。你真有那樣的誦經學習佛法、生命運用的這種感激嗎?你真這樣嚴謹嗎?你要真那樣就不用外在求佛了,你坐在何處,何處就有佛攝化你;你行在何方,何方就有隨護影攝影護你,這是決定不疑的。

你說哪個地方有佛呀?是印度有佛還是雞足山有佛?還是什麼地方有佛?還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佛呀?如果你認不准這個地方,那你就找個有佛的地方去吧。西方有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你要往生彼國。為啥呢?你捨此無佛之濁土,往生彼有佛之淨土啊。你這個大取大捨要干淨,不干淨你就不能見阿彌陀佛。所謂干淨就是要徹底。有人問:佛法說無取無捨,捨此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不是取捨之相嗎?蕅益大師就回答他:取捨於究竟之處實無取捨。你現在能用這樣的心來念阿彌陀佛嗎?要不然我們就在取捨之中浪費自己的生命了。你的取捨不徹底不究竟故,妄取妄捨,不是究竟取捨。我們念阿彌陀佛亦復如是。

你要在這個娑婆世間,在每個現緣中徹底一切對待泯滅之時,無取無捨,那諸佛時時現前,時時饒益於汝,時時汝心是佛,時時覺悟。我們常念“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雖然這樣說,大家還是依聲音求、依身相見。那麼依聲音求、依身相見可不可以呢?徹底地依身相、依音聲可見如來。何以故?徹底之時,自性照耀,究竟無別啊!染著於音聲見我,染著於音聲求我、色相見我,此人生邪見,不能見如來。但我們真正在這兒徹底了,虔誠了,如佛無疑的時間,不見而見了。所以見是相非相,時時見如來,見是相非相,究竟見如來,圓滿見如來,你莫懼怕。實際我們此時不自尊的心理在蒙蔽著我們,我們時時染著的心在蒙蔽著我們。我們有伺機的心,在《瑜伽師地論》有伺機的心。什麼叫伺機呢?就是我要等待著輝煌的那一刻,輝煌的那一刻在哪?什麼時候呢?在你睡好精神好的那一刻;在哪一個時候呢?你設計未來那個狀態的那一刻;在哪一刻呢?你打妄想打到頭的時候就出來了。

所以許多人修法學佛,不知道哪一刻能見佛。他認為今天、明天我准備見佛,我拜佛,明天是個好日子啊,好日子才能見佛。哎呀我要多多念佛,多多做善事,捨報的時候就能見佛,佛來接我,經典上這麼說呀,對不對啊?“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來念阿彌陀佛,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其聖眾,垂手現前,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實之語啊!(編注:《佛說阿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關鍵這個臨命終時你要徹底捨棄自己的對待二元心智,阿彌陀佛自然現前了。你要徹底捨棄現在這個現在,關鍵你能不能徹底捨棄?這是一個自問自答的話題了,別人誰也不知,只有自知啊,自知自用。

所以我們念佛的心要在“依諸法等故”,如實地愛樂守護南無阿彌陀佛,如實地愛樂守護現前每一個因緣,時時見世尊之心來念佛,時時當下修,時時常行道,時時當下、當下、當下……那是什麼呢?那你不要見如來,如來常見你。如果你說我這個人不願意見如來,你要見諸相,我要染著諸相,那你就處處見濁土,也行。濁土未離法身佛,未離法性周遍。所以你這個見不過是扭曲的見、執著的見、染著的見、強執之見。因為我們是強執之苦,你一定要記住你那個苦是強執出來的;虛妄之苦,你一定要知道那是虛妄出來的;對待之苦,一定要知道那個苦是對待出來的。這個苦是哪裡來的呢?所以無對待中強執對待,不變形中強執變形,無所得中強執有所得,那你不能得見如來。所以這個地方

依諸法等故,諸如來等

過去祖師說,若人說唯心淨土者,你能否把糞便當作美好飲食一樣愛樂呢?你做不到的時候你就不能說“等”。那我們學佛要“等”,怎麼辦呢?以這樣的如來知見來熏修諸法。你一定不要錯失知見吶!你這個知見要丟了,那你不能見如來。但你要說你證得這個知見了,你要小心了哦。別人會拿個髒東西讓你吃掉的,別人會打殺你的。這個我們要順著如來清淨教言無對待地修持,無對待地熏修自己,了解自心,了解現緣。這樣你要不斷地熏修,漸次地深入。這一點要了解不了,人就產生自我心智矛盾。過去人這樣說:“要是你沒對待了,你會怎麼樣……,你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尤其是批判“唯心淨土”這一說的。要是真心之唯心,實在是唯心;虛妄之唯心實在心不可得呀。你要了解這個。

所以我們在順著佛陀的知見漸次修持之時,正見把持十分重要!在我們的現量之中如實自知十分重要!切莫誇耀,切莫虛诳,切莫自欺。自欺的時候果報就現前了,當你迷惑自己的時候果報亦現前,好比我們迷失正見果報現前,我們執著於如來知見,以為自己所證的時候亦會墮落的,因為你沒有證得這個周遍。所以我們往生彼國,阿彌陀佛國土是必然的,是抉擇的,你任何疑慮也不要有。

現在順應法性,踏踏實實念佛,捨報任運往生彼國。老老實實念佛,自始至終要念佛呀!若不如是,念念分別執著,念念業,念念惡,念念業習,業習增長,妄自流轉,無人替代。我們念念佛,念念覺,念念趣向極樂世界,那你不往生你不成佛誰來成佛?!這是一個轉折的焦點,一個特別轉機的地方。一個是正見修持,一個是莫誇耀現量。你不要誇耀你自己現前這個量,這個量一誇耀,你認為有所得了,已經扭曲了,已經變形了,已經顛倒了,已經成為邪見了,這個十分要注意的。

所以《大般涅槃經》一段文字這樣說的,有人這樣說是妄語者,怎麼說的?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具有佛性,是故我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人是大妄語者;若人作如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妄想業習蒙蔽故,煩惱業障蒙蔽故,通過順應法性修持,安住在自在法性中,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人是正語。一定要小心,不小心我們就會出現大問題。因為這個看著很相似,不恰當一個就是無邊無際的沉淪,一個就是解脫自在成就菩提。學佛一定要在這些細微相似處分別清楚。戒律在這裡剝離得十分清晰,要沒有戒律很難剝離。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此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圓覺經》)

善哉!這兩段文字一個是如來隨順覺性;後面是我們怎麼來運用如來隨順覺性,來觀察萬事萬物,觀察世間,運用世間現緣。實在是念佛最好的指導性的口訣。我們講果地覺因地心來念佛,果地覺從哪兒表述出來呢?這段文字敘述的方式是十分清晰,它是個陀羅尼教,即口訣教,所以《圓覺經》是如來藏性教以口訣形式出現的大陀羅尼門,你要是當口訣來熏修、來運用是十分方便的。

所以我們都是滯留了,到什麼問題都滯留,到善啊、惡啊、得啊、失啊、是啊、非啊、凡啊、聖啊上都滯留一下,染著一下,不干淨。像善導大師舉的例子一樣,黑白道喻,一邊是水一邊是火,就那麼寬一個路,但你要直直地走去,決定成就,回顧落道,畏懼落道。我們在念阿彌陀佛清淨無染的心智、了了分明的心智中直直地走去,你不要畏懼,圓滿究竟,真實不虛。見與不見,得念失念,清淨延續,一定不要畏懼。在此處無造作,他沒有肆無忌憚,因為沒有對待,何以有肆無忌憚呢?所以惡業有情在此有惡業知見了,以為可以肆無忌憚者不是這個法則,不是果地覺為因地心,是虛妄強執性,驕慢性。

有個出家師父給我說“哎呀,阿彌陀佛救度了我,我要救度世間有情。”我說:“你回家睡覺去吧,沒事找事,你救度誰啊你?”就是那種驕慢,他認為救度已經染著了,留住了,邪見已經生起了。怎麼生起呢?阿彌陀佛救度他了,這實在是邪見染著啊。我們要是生不起來這個清淨的心智,即阿彌陀佛已度盡眾生,以這個心智無染、平等、清淨,那麼你這樣念阿彌陀佛就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在現緣中無障礙,心智中無障礙,法性中無障礙,願力透視中無障礙,那是真正的對佛放心,對眾生放心,對自己放心,令眾生得度,令一切有情得度,何以故?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現前親用。要不然我們說:我被得度了,我又度別人去了,這是狂妄語、增上慢語、邪見語、染著語、墮落語。這麼多年我就在這個地方跟他們斗來斗去,一直沒斗出個子丑寅卯。我說你這樣說你是邪見,他說我這怎麼是邪見?阿彌陀佛救度我了,我就要救度別人,我說你回家睡覺去吧,還救度別人呢,你還沒睡醒呢。邪見!

所以我們要真正的知道自身被阿彌陀佛光明照耀,身心柔軟,自然向善,三垢消除,三垢消除自然得無礙智,所謂的無礙智就是了知一切眾生皆已被度脫。若有人未聽得度之教言者予以度脫,那是平等回施啊!所以菩薩四種正修行後面就有“何方世界無,佛法功德寶”,就講到這一塊。

我們在學習淨土法門沒有一個選取,這十多年我感到這個選取了。以前我念佛是一路暢順,因為啥呢?因為依止蕅益大師持戒念佛這個方法特別簡單,因為環境好——念佛堂;環境好,大家都在加持你,要求你;環境好,感覺到自己對不起家人社會,慚愧心剛好生起,又那麼一絲的慚愧,開始念佛,用戒律套住自己,用還不起債套住自己,念佛一下就契入進去,有好的感覺。

但後來遇到很多念佛人就見到很多陷阱,最大的陷阱就是認為我被救度了,我要去救度別人,這是最大的陷阱,這地方誤人是最多的;再一個就是念佛的人說臨終往生,這個十念就能往生,我老了八十歲再學阿彌陀佛才好呀,現在就在社會上混吧,到最後不行了再念阿彌陀佛十聲、一聲就行了,這也是陷阱,使你愚癡,被貪嗔癡慢疑所牽制,愚癡墮落,浪費生命,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對不起自己,對不起佛法的得益,這是個陷阱;再一個陷阱就是說念佛不到一心不亂、不到功夫成片不能往生,還是一個陷阱——功夫上的陷阱;再一類就是說惡性當機,惡人才能往生,惡人才知道苦,這又是一個陷阱,因為凡聖同修故,等蒙攝受故,你怎麼能說惡性當機呢?有人說九法界是惡機,他這樣找到理論依據了,但要是強制這個地方就會縱容惡習,放逸無度,那就會做世間之罪人,現世苦難世間增加苦難,這也是個陷阱;再一類就是所謂的善人往生,這也是個陷阱,誓與惡人不共那個樣子,一個善人的樣子、善人的面孔,培育這種虛假,而不是清淨平等、直透法性廣大究竟圓滿,所以在清淨平等覺中染污自己、矯飾自己、強化自己,這也是個陷阱。

所以淨土法門中啊本來沒有陷阱,金光大道,光明普照,普攝一切,結果被人的虛妄搞得一個又一個陷阱,到處是荊棘,到處是自己布的荊棘,自己挖的陷阱。我們要在這幾個地方看得清了,隨順佛願,隨順佛力最為方便。你善也不管,惡也不管,功夫也不管了,一路走去,金光大道;得也不染,失也不染,一路走去,光明一片;你知也不染,不知也不染,一路念去,光明普照。那真是念佛人吶。

你說念佛那麼多坎坎坷坷,誰制造出來的呢?功夫人制造出來的,善人制造出來的,惡人制造出來的,自以為是制造出來的,以為有所得之人制造出來的,增上慢人制造出來的。這麼多人制造,不如隨順佛力,安心放心,任運往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凡聖同修等蒙攝受,鹹得往生無一疏漏。你怕什麼呀?佛力住持故。你怕什麼?你要是依自己的業力,一想我一會好了一會壞了,一會高興了,一會不高興了,千變萬化不離其中,正是念佛;千變萬化染染著著就是眾生,你墮入眾生了。

所以這個地方“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

這一段文字十分重要,能使我們遠離世間假學淨土的人——不是真正學淨土的人所設立的這些荊棘、這些陷阱、這些彎路,我們都一路走出,不要在這裡磕磕碰碰,耽誤時間,耽誤自己修行、學習佛法的真正機會,不要贻誤自己,贻誤他人。贻誤自己尚有方便忏悔,轉化方便;贻誤他人甚為難度啊!難以忏悔。你要是誤導了他人,別人離開了咋辦?你說我成就以後再去度他,那你是很了不起,你要是不成就怎麼辦?那你就是無底的深淵了,償還這樣的宿債啊。一日損人眼目,日日損人眼目,一日百千,要是時間久了怎麼辦?

所以這個法則我們一定要依傳承,依經典,依歷代祖師清淨教言守護。真實實踐成就守護,莫依妄想,莫依善,莫依惡,莫依凡,莫依聖,莫依得、不得。你要依這些東西都是你見聞覺知性所自己設立的,虛妄設立的,實無有實法,你虛設一法,妄受其輪回。

所以在傳承法則中無法可得,洗滌眾生心垢,在種種法則中予一切眾生除疑,何以故?實無一法可得,你莫去覓尋!所以清淨安住、無染安住、平等安住、真實安住、無畏安住、信順安住,一時度脫。

我們剛才讀的如來隨順覺性,一切業一切時處現前之時無畏無懼,清淨延續,南無阿彌陀佛,皆是覺性顯現,無掛無礙。那我們所有的知見困惑,煩惱業習困惑一時散壞於世間,你再也不去沉淪了。沉淪是苦啊!所知障苦,煩惱業習苦,業力的強制苦,欲斷業力的強制亦是苦,欲成聖心苦,欲成善苦,欲成惡也是苦,苦上加苦罷了。所以凡有所求皆是苦。

在阿彌陀佛的教言中,一切所求歸結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圓滿報德回施之中了,清淨安住,這是大求。所以無所希求圓滿求,就是順性發心,但依法性。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

若於佛土起優劣心,假使供養如來,非法供養也。

這是十分清晰的。所以很多人說我不尊重供養此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我只供養阿彌陀佛,我誰都不念只念阿彌陀佛了。我說你要是強制心中這樣說,“我只是為了鼓勵自己念阿彌陀佛”,了不起!但你要是強制分別心中說,你是罪惡!釋迦不予你施教,你怎麼能聞彌陀?善知識不廣泛傳播,你怎麼能聞淨土教言?你怎麼出離生死苦海?這裡我們看還是發心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對五濁惡世中釋迦牟尼佛推薦極樂世界以令我們圓滿成就菩提,在細微塵染中親近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威神照耀,直顯我們徹底的法性,來真正回歸到大圓滿中。我們娑婆世界世尊乃至十方諸佛亦贊歎此娑婆世界。你說贊歎娑婆世界我就不離開娑婆世界了,你真要有這樣本事也行。所以世尊說在此娑婆世界修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國修道百年是真實之語。在此娑婆世界道業進趣最為殊勝、最為真實,不可思議。所以十方不退轉菩薩皆於此娑婆世界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大威德守護於世間。

很多的佛都到這個娑婆世間來示現威德守護。你說我怎麼不見呢?你睜開你的佛眼就見了。要睜開我們這個濁眼、罪惡眼、對待眼、煩惱增上慢眼,你上哪兒見呢?見的都是顛倒妄想罷了。他們在下面讀《大方廣如來藏經》那個經典上就是舉的這個例子,大家看到蓮花中各個如來都在放光動地,每個有情都在放光動地,但為什麼花會枯萎呢?要小心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枯萎像,外面都是惡聚像,都是弊帛像,都是濁染之像。所以在九種欲中,我們見的都是表相,沒有見其內涵。所以剝脫不了表相,見不到其本質。你了解自己的本質了,如來藏性一時打開,所以“為眾開法藏”,開誰的法藏?各個具有。這個要真實細微地觀察,善自運用。所以你們在下面讀這個經典實在是不可思議,是念佛之清淨增上緣。我們讀一讀、再念念佛,那真是清晰、安樂、喜悅、無畏,你不會再疑惑了。要不然還是會疑惑,這樣念真行嗎?這能不能得到利益?那我們在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國行道百年之功德,這我們以前折算過,你在此好好念佛比你在極樂世間念佛方便得多。那你說我生報土,我才不來這一套呢?那行!生報土是另外一說。

是故言:“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我們通過這樣的法則來泯平自己的分別對待罷了。通過這樣的普等供養來贊一切諸佛,生大威德善巧,純熟真實廣大善根。有時候我們的分別心會閉塞我們的善根,閉塞我們的善路,閉塞我們的善法,閉塞我們的善趣之門,那就打開了地獄之門、惡道之門了,那是惡性的。那我們“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來通過這樣的平等供養,清淨供養,如法念佛的修行供養,如法讀經的清淨平等的供養,如法禮拜贊歎地清淨供養,發起廣大成熟善根,運用廣大成熟善根,利益一切世間有情。這一段文字跟《普賢行願品》的內容是最相應的,與十大願王的教言是最相應的,真是不可思議。

若如是行者,受一切人天供養無有畏懼;如是行者,是一切世人所頂戴者,是一切諸佛所守護者;若能如是行者,於無上菩提決定得不退轉。那是真實不虛的。何以故?功德具足周遍故,功德無增無減故,功德非造作故,清淨順性故,此功德無可毀壞。

我們要求於回報,這個功德就一點點。回報來了,回報沒來,那就是生死可取業,生死對待業,有對比的,有量,不是沒量大人所行,不是沒量心智所行,不是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之所行,還是有對待所行。所以這段文字希望善知識們不要輕易帶過,要如是思維,如是觀察,如是運用,如是實踐。

那你說我們講一段文字就說我們不要輕易帶過,是啊,我們時時刻刻要尊重、愛樂、守護,每個當念、每個事相都要認認真真,不要自輕,不要自賤,每一時每一刻一定不要自輕自賤把它浪費掉,我們的生命太短促了,輪回太苦太難,輪回的業相實在是太苦。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寫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多苦,人的殺業多麼惡劣啊,人受苦有多少難緣啊,在六道輪回都是什麼樣……地獄是多麼苦啊,看了覺得是這樣的,大家都應該看。我們讀《地藏經》,特別是不明因果、不信因果者讀讀《地藏經》,讓他有個自我的反省罷了。要是你不信因果讀讀《地藏經》能喚醒你對因果的重視。我們真正深信因果了,無染無著了,那你是個覺悟者,是個世間的利益者。因為深信因果能利益世間,不沉淪於苦海了,行於諸善無染無著故;遠離諸惡,利益世間故。利益世間的人會不做諸惡的。所以做諸惡皆因為染污世間,毀滅世間,傷害世間的心,實際就是自己的貪心、欲心、嗔心、慢心,此心尚未改啊!還在蒙蔽意識,還是那樣的。

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很短很短的,一晃就過了。我一閉上眼睛經常會想到很小很小一個娃娃,一摸頭發都白掉了。的確我經常感覺到我很小很小孩提時代的生活意識,但是一轉身就這個樣子了,他們說頭發都白了,我說不白才出鬼了,你看現在小孩子都長成了,一轉眼就老了。我們今天坐著講,可能下去以後,火葬場一送就一把灰了,你還認為是什麼呢?你們不知道啊,就那樣短促,不過是成熟的早晚,就那一把灰,但這把灰延續的業是什麼?延續的識是什麼?延續的願是什麼呀?沒有斷滅,也斷滅不掉的,我告訴你!沒有一個能斷滅者,也沒有一個能相續者。你認為我相續,你認為你能相續,不過是業在相續,各個受業之相續呀!無能分擔,能分擔一點也好啊。別人說我們替他誦經,替他拜佛,他看得到起作用,看不到一樣受沉淪。要看到起個佐緣,佐緣罷了。看太陽出來了,尤其出關的時候,走在走啊,看到太陽出來了,天亮了,心裡高興了,沒有事了,不累了。太陽不過是個外緣罷了,累不累還是你自己,所以業為自己承擔,外緣只是感召,外緣是個促進罷了,你渴望天亮的時間太陽就是你的救星啊!人餓的時候一個饅頭就很好啊!但真要給你一大堆饅頭你還煩呢,對不對?讓你背著走你看你煩不煩?人心渴望的種子成熟了,見到這個東西就覺得這個東西是最好的。實際沒有什麼,都是沒有自性的。我不知道大地土好不好,它天天載負著你呀!安穩啊!要讓你背著土,天天給你加點土,你背得動背不動?你不干吧?都是好東西,就怕你背不起呀。所以凡夫的我、我所的占有心是背包袱,背包袱,最後不能等了,背著背著就會趴下去了,死亡了,業力成熟了,侵害到自己。

所以這段文字昙鸾法師借用天親菩薩的四句話,一首偈子來揭示我們的平等性,讓我們無分別的心智真正生起來,來供養諸佛,做廣大善根成熟之機,做廣大善巧,廣泛供養諸佛,供養一一塵剎一切諸佛,過現未來,無有疲厭,贊佛甚深功德海,以無盡美妙的舌根音聲,無盡妙言辭來贊佛,無有休息,你切莫休息!怎麼不休息呢?清淨守護,平等愛樂就是在贊美,就是沒有休息。我們隨順自己的業力了那就間斷了贊佛的功德,沉淪於虛妄的業流之中。這個地方諸位善知識要善於觀察。

好,我們看看菩薩最後一種行法的法則。

4、遍示三寶德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願?見有軟心菩薩,但樂有佛國土修行,無慈悲堅牢心。是故興願:“願我成佛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處不斷。”是故言:“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觀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訖之於上。

這是第四種正修行功德,第四種莊嚴相。我感到這個時代特別需要這種心的修持。於無佛法中來弘揚、傳達佛法的功德寶藏,接濟眾生之貧瘠、畏懼,令眾生得真實安樂,做一個真正的布施者,猶如阿彌陀佛一樣“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誓不成等覺”,以此願為自命、為自心,延續於無盡剎土中,於現緣中宏傳佛法,利益有情,無畏無懼。皆仗借佛力故,你有什麼可畏懼的呢?皆回施阿彌陀佛的報德故,你有什麼畏懼呢?你不要畏懼。如此熏習能真正地來念佛憶佛,現前同享佛威德,捨報同生彼極樂。

我們看這四句話,昙鸾法師解釋得比較明快、簡單。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願?

佛都是為有情啊!沒有說我要干什麼,我認為什麼,我想什麼,處處都是為了世間有情,為了無盡剎土中的種種沉淪有情、不圓滿有情,欲令其究竟圓滿。所以他這個立願是我們要學習觀察的。我們要隨順這個願來觀察自己的願、自己的心,觀察自己心願所依從、所表達。

見有軟心菩薩

“軟心菩薩”,在印度這些善知識們最早把佛教傳到中國的時間,翻譯最多的是“軟心菩薩”,這個名字聽著特別有意思,也有翻譯是“初發意菩薩”,就是心志未堅,未得不退,即未得阿毗跋至,於種種行法中多有退緣。因為七地以還都有退緣,何以故?有作意故,造作分沒有停止,於不退轉法則中尚不能真正抉擇,對法性的徹底守護隨順還沒真正地、徹底地建立。

軟心菩薩,

但樂有佛國土修行

我們現在可能是大部分愛樂有佛國土,現在要是釋迦牟尼佛在這我們就太幸福了,我們要有問題了我們就直接找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你給我說法吧,你一定要了我的生死,斷我的煩惱。”世尊說:“快來吧,來問吧。”世尊就給我們解決了,作願即成,決不流轉。除非善星,提婆達多這一類的逆行者,他們是佐佛圓滿,他們還是圓滿的,只是佐佛圓滿罷了,那多好啊。佛前、佛後是八難之中啊,我們現在是八難之中啊,菩薩,虧得有遺教,八難之中尚有遺教得度。我們慶幸這一點,要不然在佛前佛後八難之中太苦了。沒有佛出世之時眾生最為苦難,我們不能得聞佛法是最苦了,迷失者無以度脫。所以“但樂有佛國土修行”。

現在我們是樂了你就念佛吧,不樂你就沉淪吧。現在我們想樂,咋個樂法呢?有時候會樂不好。

無慈悲堅牢心

現在許許多多阿羅漢聖果的親證者他們都願意取滅了。我們接觸一些善知識,問他們,基本上慈悲心的熏習在這個時代的確是薄少的,像南傳祜巴尊者他這樣慈悲心的熏習者很少了,很少見了,處處廣利有緣,只要有緣的地方他一定會走去的,不捨宿緣,游化於世間。

我以前的心就特別像那樣,現在也經常會生起來:找一個閒靜的地方自己念念佛打打坐,不要管閒事什麼的,這就是所謂的墮落知見,焦芽敗種。此在大乘教言中此人為墮落者,聲聞墮。龍樹菩薩發的這樣的願:寧墮地獄不取聲聞中,就是寧願墮地獄也不要做聲聞。惡得很哦,龍樹菩薩很惡的。我們都知道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的一代先河啊,大乘佛教廣傳之時是龍樹菩薩建立的。他這個話說得很惡道的。因為什麼呢?那個時間的阿羅漢很容易證啊,他在呵阿羅漢呢。阿羅漢一聽,這人這麼厲害,觀察觀察,他有八萬大劫的宿命嘛,看這個人是什麼?原來是佛呀,也就不誹謗他了,就回小向大了。他要是一觀察是個魔鬼是個墮落者,那肯定不行的。象阿羅漢八萬大劫是可以觀察到子丑寅卯的。

我們看,看不到三天,知,知不到三年,什麼本事呀你?眼無透紙之力,拿一張紙就擋住你了,你還有什麼本事呀?不是嗎?真是這樣子的,有時候感覺到自己很有本事,我拿一張紙眼前一擋就看不過去了。我說哎呀,眼有礙,心有礙,事事有礙啊!華嚴境界是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智慧無染中自由蕩漾。我們是理有礙,事有礙,事事有礙,哪兒沒有礙啊?你有啥本事,誰有啥本事?我們不信試試,給你制造一點難題你就苦難不堪。真是苦難,我們末世之人障礙太多了。

那麼這個軟心菩薩在這個無佛世界多生畏懼,恐於退墮於惡道,退失於佛法。所以有兩種畏懼,一個怕再輪回,再一個就是怕在佛法中退失增上利益,那八地菩薩就不擔這個心了。那麼你說為什麼龍樹菩薩入歡喜地還要立誓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呢?在昙鸾法師念佛拜佛之時,他就來示現說:“我久居淨土,汝是我同志,我來見汝。”昙鸾法師感恩戴德地說:“那淨土見吧。”他為什麼要導歸淨土呢?象現在我們看到不管是教內教外的善知識遇到佛法,不管你是什麼修持的,你終有所歸呀,你要有個終處啊,起碼捨身之相業處歸向啊,你得有個終處。

所以徹悟禅師的兩句話特別感人,我們到紅螺寺拜徹悟禅師的捨利時我升起了極大的敬仰之心,因為從他的報德之處,他燒出來的捨利與阿羅漢、與佛的晶瑩捨利是相同的、一如的,阿羅漢的捨利就有晶瑩體。那是大善知識應世啊,決定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一般的修持者,他有兩句話十分感人。“百年如寄,終有所歸”,遇到阿彌陀佛也是百年如寄終有所歸。我們都知道徹悟禅師於紅螺寺證得心智脫落,一時無礙,攝化無量的宗下善知識,雲集紅螺寺,開始標立建立淨土道場,設立淨土修行,說誰敢毀我教義非我弟子。他在北京的時間是很忙的,一天接待一柱香,其它時間精進念佛。我們沒法跟他比,但他的確是悟後弘揚淨土,與永明延壽大師是一樣的,不廢萬行,普利十方。他是悟後專行念佛,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稱他為淨土第十二祖師,他這兩句話十分感人——“百年如寄,終有所歸”。你問問你自己這一百年要干什麼?是不是暫寄娑婆,極樂本家啊?要不然你沒有所歸。你這一百年以後要給自己打個問號,你搞什麼名堂?你要沒有一個問號,你不知道自己要搞什麼,很難說清楚。所以“無慈悲堅牢心”。

是故興願

因為這樣的因緣來加持這樣的有情。像我們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世尊剛剛取滅,三千來歲,彌勒世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方能降世。在這期間,外道亂善,沒有慈悲心的修持,無有佛力住持,無有佛力加持的修持,不隨順佛力,錯壞因果,種種障礙在我們面前一時湧現之時,佛來加持我們在這個無佛世界利益有情。

佛來加持,加持誰呢?加持念佛人在無佛世界廣傳佛教,做無畏說,這是菩薩現世修持啊!要是說生我國者,我的國土的菩薩才這樣的,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普攝十方有情。那你現在是哪一國?你說吧。你菩薩要安住哪一國?安住娑婆世界還是安住在無量光佛剎,還是安住阿彌陀佛的加持下,還是安住在你的業力中呢?你的業力還在娑婆,你安住在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下,你身在娑婆就是極樂中人。你莫急,你莫疑,你莫迷。你要迷失了,你現前就不用這個法則,你用你的業力、用你的感知、用你的知見。“何方世界無,佛法功德寶”,你就不能如實宣化阿彌陀佛教言,十方諸佛清淨傳播的法則,就會迷失在自己現在的量與業力中。你不能現前行普賢之德,你不能超出常倫,以無畏施安慰世間。你說我是凡夫,我怎麼能無畏施呢?那你就凡夫去吧,實在是沒有辦法。所以依佛願力故,不失時機回施佛法,自他二利,令眾生得大安樂。

這是三種清淨心嘛——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樂清淨心是妙樂勝真心的守護。所以以佛願為己命實不可思議,依佛願為己命弘揚阿彌陀佛清淨教言廣利十方有情,安慰十方有情。要不然我們不依佛的願力我們無法在這個無量光佛剎中孕育自己的道德法身慧命,還在娑婆世界堪忍業流中蕩漾自己的生死,蕩漾自己的業緣,那你沒法守護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加持,所以我們還不是彼國之人,彼國不是我們的本家本國,那你不是客居娑婆世界之人,你是娑婆世界中人,定死你了。你還要求往生呢,慢慢求吧。

所以若是利根善根成熟之有情聞說阿彌陀佛無所障礙之名號,即入無盡剎土、無邊光佛剎土。何以故?心無障礙,一念信,即得隨順彌陀願力。我們能不能隨順彌陀願力呢?你隨順自己業力之時就蒙蔽著彌陀願力的加持。所謂日光無礙,你在黑匣子裡就有障礙。北京有個居士做了一個黑屋子訓練,把自己搞在一個沙漠裡,裡外都是油漆,黑呼呼的,在裡面蹲了七天,最後忍受不了了用斧子把這個東西砸開了。天天出太陽,他天天不見,感覺到熱。熱從哪裡來呀?從太陽光中來。一直沒有見過太陽的人不知這熱從哪裡來。

所以我們的煩惱從哪裡來?從阿彌陀佛光明照耀中來,因為你在黑匣子裝著吶,要不然是帶來生機,是智慧之光。所以業力的黑匣子,太陽光照耀,無礙的東西變成了煩惱、熱惱的東西。因為你自我的強制悶殺了自己,欺辱了自己的心,你不把它砸破?大光無礙,你自己設立了障礙。這個要善思維,要不然你就不是極樂世界本家本國,極樂世間不是你的家,那娑婆世界不是你客居之處,這是十分危險的心理。

萬法唯心,實際現前這一念就是你的心。你不認為呀?真心假心現在一心時時表達,你來自用吧。誰能替你用,你只能自作自受,自用自覺,別人不能覺,別人不能用,要不然佛早替我們用了。再加持你,大光再照耀你,你在黑匣子裡還是苦難不堪。這真是個行為藝術了。

是故興願:願我成佛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淨土,至他方無佛、法、僧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示如有佛,使佛種處處不斷。

這一段文字呢,我希望各位善知識要重重地培養,要時時刻刻串習,多多串習,你才能真正地念佛,憶佛,作佛,成佛,廣利有情。要不然嘴上念佛,心裡打著煩惱業習的妄想,打著佛的旗號,實際是欺辱自己的心智,妄受輪回。

第五念門修持就是這個法門,“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回向為首,成就大悲”,第五念門成就菩薩游戲神通入生死林中至教化地,依本願力故,度化煩惱眾生如獅子搏鹿。何以故?無一眾生可得,要不然我們真認為有眾生,幫別人去了,把自己壓死了,累死了,度一個累一個,度十個自己就壓趴下了,還以為在度眾生呢?實在是妄知妄想。

這段文字是我們這個時代修行淨土最需要修持的,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最缺乏慈悲心。我從我這裡說的,你們都不缺乏,大家都具足慈悲心,經常予人示佛法如佛,經常令一切眾生往生,經常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們都是這樣的大菩薩,現在在座的都是這樣的大菩薩,不過我這個人真是缺乏慈悲心。

在這個法則的修行中人能得到無畏、勇猛、無我、無私。你要是有畏有我、自私之時,無畏的法則你不敢行的,你會畏懼的。你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說“地獄什麼時間空啊?我什麼時候成佛啊?”那你的慈悲心培養不出來,一點都培養不出來。

這一段文字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諸位善知識不要輕輕滑過去。因為這後面的四種菩薩正修行是法性的妙用實踐,實踐妙用,實在是順應法性,順應彌陀報德、順應彌陀願力來利益世間的。就是得力於世間,依佛願力故。

諸位善知識啊,我們得遇這樣的方法就要去實踐它,得遇這樣的教言就要依教奉行,得遇這樣的機會不要失去時機,得遇這樣的大悲心的培養了你一定不要丟失這個因緣,你要丟失了實在應該重新拿起來。

願大家人人示佛法如佛!

明天我們繼續學習,今天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德豫

 

 

上一篇:方立天教授:慧能的性淨頓悟說
下一篇:方立天教授:從達摩到慧能禅法的演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