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大德已去風范長存(接受台灣法鼓山張光斗居士一行采訪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德已去風范長存

師父接受台灣法鼓山張光斗居士一行采訪錄

  2009年12月8日14:00,學誠法師在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北京廣濟寺接受了台灣法鼓山資深的節目制作人張光斗居士一行五人的采訪。據悉,法鼓山正在籌劃攝制紀念聖嚴法師圓寂一周年專題片《他的身影》,張居士此行是來大陸采訪包括佛教大德在內的一些知名人士對於聖嚴法師的評價。
  張光斗:您跟(聖嚴)師父結緣的經過,能不能幫我們介紹一下?
  學誠法師:聖嚴法師與我的因緣很深,1988年,我在中國佛學院上學的時候,就聆聽過他的開示,那個時候是4月11日。當時在中國佛學院開示的時候,聖嚴法師勉勵佛學院的學僧們要遵循戒定慧的修學次第,健全僧格。1998年7月,兩岸首屆佛教教育座談會,由中國佛教協會與台灣中華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台灣共同主辦,我在會上又聽到了聖嚴法師的開示。對於兩岸佛教的教育,他一直非常關切,並且在思考怎樣互相借鑒、互相促進,設身處地考慮兩岸佛教教育怎樣往前推進。2002年,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召開,9月底選舉之後,我們邀請聖嚴法師帶領500人到大陸6個省的27座寺廟進行佛教聖跡的參訪,這也是我到中國佛教協會上班之後辦的第一件事情,非常有意義,我還回到福建莆田廣化寺接待了聖嚴法師。這次活動結束以後,聖嚴法師出了一本書——《五百菩薩走江湖》,裡面還有一張我和聖嚴法師的巨幅照片,印象很深。2003年9月8日,第二屆兩岸佛教教育座談會在北京中國佛學院召開,聖嚴法師也來參加,在會上我又聽到了聖嚴法師的開示,他說我們出家的法師不僅僅是一個法師,還應當成為“宗教師”。然後,他還說漢傳佛教的完整性、漢傳佛教的系統性、漢傳佛教的多元化是未來整個世界佛教文化的領頭羊,也就是說,今後漢傳佛教的責任非常重大,它的教理非常豐富,那天晚上我們還一起用了餐。2005年4月,在海南三亞,舉辦了海峽兩岸四地佛教圓桌會議,聖嚴法師也過來參加,他說兩岸佛教界法緣、血緣極其地深厚,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大家聽了這些話以後,非常感配佩。去年汶川地震時,聖嚴法師第一時間派他的弟子們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的種種活動,捐款捐物,我們非常感動。今年2月,聖嚴法師功德圓滿圓寂,法鼓山住持果東法師打電話告訴我這個消息後,我就與當時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一起前往法鼓山為聖嚴法師送上最後一程。聖嚴法師的遺囑中,對於自己圓寂以後的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並且跟別人不同,完全體現了他的心靈環保的理念,這種心靈環保和自然環保非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聖嚴法師把自己的後事也當作教育來辦,從這也可以看出一位大德不共的功德。
  你們今天來采訪,我想起了這些事情,在海內外的各個宗教會議上,我常常遇到聖嚴法師,並向他請教如何使漢傳佛教參與國際各種宗教交流對話活動中,把漢傳佛教介紹到國際上,往往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感觸。
   張光斗:您的記憶力非常明晰,每個時間都記得這麼准,讓我們非常感佩。您把我們想問的問題一起都給回答了,我們非常非常的感謝。不過我想說,因為(聖嚴)師父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有好幾種身份,他既是道場的創辦人,他又是學者,他又是作家,又是一位社會關懷者,如果從您的角度看的話,就聖嚴師父他的身影來講,您覺得他最特別的特色在哪裡?
  學誠法師父:我覺得,他(聖嚴法師)既是一位有修行的佛教領袖,又是一位傑出的文化行者,他在佛教文化方面的成就,在佛教文化的普及與傳播方面功不可沒。他對中國佛教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所做的工作,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他是日本立正大學的文學博士,他把禅帶到了西方,西方人在中國比丘的身上學到了禅法,聖嚴法師在這方面的成就非常了不起。同時他又能夠同世界上面不同宗教的領袖進行宗教對話,也辦過諸如此類的宗教對話會議,在這些方面,可以說得上是開先河的。
  張光斗:(聖嚴)師父圓寂以後的植存儀式您也在,(聖嚴)師父讓我們所有人遵守它生前的遺囑,尤其是在生與死的問題上,他做了一個現身說法的示現,把他的骨灰磨碎了放在了法鼓山的生命園區裡面。甚至不分宗教的,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只要贊成(聖嚴)師父的這個理念,都可以葬在那裡。對於植存這件事情,不知道學誠法師您有什麼樣的觀感?
  學誠法師:聖嚴法師的骨灰植存真正體現了他的環保思想,是最生動、最實在的教材。聖嚴法師主張,佛學研究就是自己研究自己的生命,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最後將自己的骨灰回歸大地、回歸自然。現在地球上面環境惡化的問題非常嚴重,聖嚴法師的骨灰植存對於殡葬方面的改革也就有劃時代的意義。所以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乃至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看了聖嚴法師的這種超前的做法,都深受啟發,也非常地尊重。
  張光斗:您也是(聖嚴)師父在菩提道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同行伙伴,雖然他比您年紀大很多。您對(聖嚴)師父和法鼓山都非常地了解,希望您能借這個機會,對法鼓山的僧俗四眾說一些勉勵的話。
   學誠法師:聖嚴法師的一生可以說得上是殚精竭慮地建立法鼓山新型的僧團,我也常常讀聖嚴法師的書,以及他對於僧俗四眾的開示,我感到非常地親切。我在北京龍泉寺也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僧團,此前我在法門寺、廣化寺都擔任住持,從89年開始,已經20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在新的時代,新的時空因緣下,我們怎麼樣來組建僧團,特別是我們出家的比丘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麼樣來紹隆佛種、續佛慧命、成就佛教的事業,這裡面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資訊也這麼發達,出家人的寺廟與外界可以說已經沒有隔離了,寺廟和外在的社會可以說融為一體,就是說社會上的種種的信息不知不覺地就會傳播到寺廟裡來。比方說網絡、收音機、報紙、各種各樣的刊物、各種各樣的活動等等。出家的比丘怎麼樣來鞏固自己的道心,怎麼樣在佛法的聞思修上能夠不斷增長自己內在的功德,內在的力量;同時又有這種能力來回應社會上的各種資訊對我們出家人道心的侵襲?因此既要保證出家人的聞思修不間斷的傳統,同時又要勤修戒定慧,寂靜、安樂;另一方面,又要普度眾生、承擔如來的家業,關心社會、服務眾生、走進人群,所以對現代的出家人來講,挑戰是很大的。只有建立一個清淨和合的僧團,只有把寺廟的各種防范措施做得比較到位,只有寺廟裡面的各種功能比較具足,才能應對這些挑戰。同時,我主張出家人要分工合作,對人才要分門別類地去培養,有些人在學業方面專門做研究,有些人專門從事佛法方面的修行,有些人做佛教的事業,這樣也就是學業、道業、事業都有人去承擔。我們一生以八十歲來算,二十歲出家,二十歲到四十歲以學習為主,這個學習呢,除了經律論以外,還有各種世間的學問,世間的典籍,乃至外語;四十歲到六十歲,以做事為主,是以報恩、承擔、做佛教的事業為主;六十歲以後,以個人修行為主。所以我在龍泉寺對僧眾的一個要求,就是把學業、事業、道業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但是並不是說在學習的時候就不需要修道,在學習的時候就不需要做事,而是每個階段各有所重。
  法鼓山這個道場辦得很有特色,果東法師、惠敏法師、果品法師承擔心都很強,他們對法鼓山的事業的承擔以及聖嚴法師大悲大願的繼承都很盡心。前不久中國佛教協會派出幾位年輕的法師到法鼓山學習,他們回來以後也有很大的受益。今後,中國佛教協會跟過去聖嚴法師在的時候一樣,重視加強發展同法鼓山以及台灣各個道場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兩岸佛教朝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謝謝!

 

 

上一篇:楊曾文教授:永明延壽及其著作
下一篇:楊曾文教授:延壽的禅、教會通思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