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依法攝心 以心攝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依法攝心,以心攝法

   今天講的主題是:“依法攝心,以心攝法”。
  什麼叫做“依法攝心”?什麼叫做“以心攝法”?
  比丘,一般來講有三義:乞士、破惡、怖魔。
  乞士,上乞佛法,以資慧命;只有佛法才能夠滋養我們的慧命。下乞飲食,以養色身。飲食,能夠保證我們的色身,活下來。這是一個比丘對於佛法和飲食的基本態度。而不是說我們出家了,住在廟裡頭就有法;或者說坐在齋堂,就有東西吃。如果這樣子的話,希求心就沒有了。
  通過飲食,可以看出我們對佛法的一種態度、一種希求。如果你覺得所有這些,都是自然而然能夠來的,就是“無因生”。若我們延承這種“無因生”,最後就是無因無果,就沒有果報。如果我們能夠思維到,這些飲食來之不易,吃到這些飯菜需要很多的程序,這就是法了,飲食本身就是佛法。根據佛法去作意、思維、觀察、用心,飲食就能夠讓你心攝受住,這就變成“法”,能夠攝受住我們的心。如果不是如此去作意的話,你在那裡天天看:“今天吃什麼?今天吃白菜。有沒有饅頭?有沒有包子?”這些都是在起分別心,都是在打妄想、起煩惱,但可能自己還意識不到。
  法並不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是非常具體的,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行住坐臥、同行之間,都是能夠體現“法”的。法就是規則、法就是有序、法就是規矩,法就是戒律,它是體現一切的。如果不照這個程序做、不照這個規矩做、不照這個辦法做,就會亂,外在的模糊就會導致內在的模糊,使得內在的不能攝持。又比如同學之間,一個同學這麼做,另外一個同學又那麼做,各執一詞,並沒有考慮說:我們兩個人、三個人,或者我們這一個組十個人,應該怎麼做才是恰當的、才是符合這個程序的。如果你認為這麼做才是正確的,他認為那麼做才是正確的,如果大家都認為這麼做才是正確恰當的,這個答案就有了。因為甲方認為要這麼做,乙方認為要那麼做,甲方認為這麼做才是對的,乙方認為那麼做才是對的,這個就是說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的一種主觀,一種煩惱、妄想。只有找到一種方法,引導大家處理事情,首先處理的方法、標准是什麼,答案才會有。如果方法不對頭,無形當中我們就會以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結論去要求別人,別人就不容易接受,我們就更加容易起煩惱。反過來說,我們不能攝心的時候,就沒有法,沒有在用法。沒有用法就是內心當中沒有法,所以心才會亂,才會妄想多、煩惱多。對佛法的希求是時時刻刻要有的,就如我們的身體一樣,每天都必須要吃飯。
  第二,破惡。破惡、修善,斷惡修善。講起來破惡修善很簡單,但實際上,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破惡就是斷煩惱。煩惱起來了不能制止,我們觀過心去不掉,同行之間有業障,互相之間看不慣對方的做法,這個“惡”破不了的。破惡,不僅僅說你去殺人放火,這才叫“惡”。你有障礙這就是惡,惡的因緣,有障礙,這就是業障。修善就更不容易,一般的情況下,我們都沒有信心,有了信心,內心就不會躁動,善心生出來了。如果你能夠生善,你就會很有力量。內心沒有力量,內心疲軟,就是因為善法起不來,不能自然地生出善法。就如我們人的身體一樣,內在的免疫力很差,身體就會有毛病。如果免疫力一點點增強,身體自然就會健康。所以破惡,才能夠生善,我們內心有惡,善法就起不來。有煩惱,所有的善法之門都會關閉,就沒辦法生善。 不能增善,那就會痛苦。
  第三,怖魔。我們出家了,受戒了。從因位來講,是乞士。到果位的阿羅漢,是應供,才有福報,接受人天的供養。在因位是破惡,在果位是殺煩惱。在因位是怖魔,在果位是無生。反過來說,比丘對飲食、對佛法、對斷惡,一天到頭要把這三件事情放在心裡。對於飲食,比較容易作意、用心,是一切時不能離開的。吃飯的時候想到佛法,就是破惡,才能夠生善,這是一種用功的方法。一個人身體有病需要治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增強免疫力,免疫力增強了,自然而然病就退了;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吃藥,吃藥就是破惡,增強免疫力,就是生善。反過來說,我們善生了,惡就去了,惡就破了;善法起不來,惡法就去不掉。這兩個都是相對的。所以要通過外在的法來收攝我們的心,就是依法攝心。
  什麼叫做以心攝法呢?以心就是菩提心,以菩提心來攝持萬法。菩提心是什麼呢?就是覺悟的心。覺悟,首先要有覺照的能力,時時刻刻都要有覺照的能力。覺照的能力現前,萬法都能夠歸一,歸到我們的心,歸到菩提心。如果有菩提心,所有的眾生、所有的業,都會變成善法,就不可能有違緣。這是我們能夠拿佛法去觀照當下,用佛法去觀照一切,觀照自己、他人、眾生。所以,“以心攝法”比“依法攝心”就更難。
  我們通常認為自己能夠用功,就是能夠“以心攝法”,其實根本就做不到,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我們的心,都是妄想心、顛倒心、狂妄心,又怎麼能攝到法?妄想、分別、散亂、狂妄,所有的法到我們的心都變成煩惱,變成煩惱的助伴。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本身有問題,比如碗裡面有了毒藥,飯菜放下去,雖然飯菜是好的、水是干淨的,但是碗裡有毒藥,你吃下去,不死也半活,對身體有很大的損害。我們所談的心,在各個的場合、各個的時候,它的用意是不一樣的。我們常常說發心,發菩提心,實際上我們連善心都發不起來,都不能生善,那怎麼能發菩提心呢?善心都起不來,舉手之勞,很簡單的事情、很容易辦的事情,我們都沒有去護持的心,都不能持續、廣大、任運,菩提心怎麼起得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對佛法的用功,在理論上、在方法上、在實際的下手處,都是有次第步驟的,不是能夠隨便來的。你亂用法,最後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辦。常常自己有很多的困惑,都是對依法攝心、以心攝法這些概念、下手處搞不清楚,所以造成心跟法的對立,自己跟別人的對立,個體跟團隊的對立,現在與未來的對立。這些的對立造成自己不能安住,自己困惑、迷茫,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當下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所以就不容 易進步很快。佛法跟我們的心是時時刻刻相關的,無論是依法攝心也好,還是以心攝法也好,都是跟我們的心有關的。所以只有讓我們的妄想、煩惱、分別、散亂、狂妄的心慢慢靜下來,止息下來,佛法才能慢慢生起。

 

 

上一篇:楊曾文教授:馬祖和洪州宗
下一篇:楊曾文教授:永明延壽及其著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