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關、物欲
剛剛出家的時候,我們可能在物質方面比較放不下,如飲食、錢財和一些現代通訊工具,象手機、電腦、電視等。現在社會物質豐富,到處泛濫著享樂至上的觀念以引導消費,我們在世間所受的熏染更是根深蒂固,要一下子放下,的確不是那麼容易的。這些已經對很多寺院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和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先要有良好的修行環境,然後逐漸習慣簡樸的寺院修行生活,心才能慢慢安住在學佛上。
第二關、情執
情執主要指對情欲的貪愛。情執是輪回的根本因,是出離生死最直接的障礙。許多人退心還俗,就是因為這一關過不去。《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說:“然心行微細,粗情不覺,縱知違戒,制御猶難,豈況悠悠終無清脫。請臨現境,自審狂心:或宛轉回頭,或殷勤舉眼,或聞聲對語,或吸氣緣根、雖未交身、已成穢業。”所以我們最好在沒有一定的修行之前,對在家眾,甚至自己的父母親人,都以遠離為宜。能海法師的女兒來告貧,侍者因親生女兒來談家常,不便旁聽,中途悄然離去。事後能海法師嚴責之,出其三過:一者不大開房門;二者不高卷門簾;三者不應離時、不別而去。以能海法師的修為,尚且如此示現,這並非執著於戒相,而是對戒的一種尊重,和對YIN戒的特別重視、謹慎。其持戒嚴謹的態度,值得我們效學。
第三關、名利
在出家一段時間後,有可能會承擔常住的一些職事,或者登台講法,與外面接觸的機會多起來,會得到同修和居士們的稱譽、恭敬甚至利養。這時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這是我努力修行得到的,不知不覺就會增長了慢心,甚至會以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得到更多的名聞利養。我們往往成了世間八風的俘虜還不知道,因為這是比較細微的心相。“慢如高山,法水不入”,一旦有了名利心,就不容易提得起恭敬心、謙下心來求法了,這樣就會修成三世怨。其對治是常修無常和業果,以及苦谛中“數數高下過患”之理,根本還是要與出離心相應。
以上三關都是與貪相應的,一關比一關深細和難對治,但真正最難的還是第四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
第四關、邪見
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誤解:戒是重行持,解意是次要的。其實不然,解為目,行如足,解和行要以解為先。我們往往在還沒有正確了解之前,就急急忙忙去做,執非為是,執是為非,執著於行相。有的法師行持方面並不一定做得很圓滿,乃至於有相當的欠缺,而對戒律的精神、內涵卻十分了解,照樣可以為弘護正法、續佛慧命,這是正見。就如有人知道哪裡有寶藏,也知道去取寶的方法,但他暫時還沒有能力做到;當別人按他說的去做,結果得到了寶藏,是一樣的道理。
知見正確了,對我們的無限生命來說是極端重要之因。《菩提道次第廣論》上關於“業增長廣大”中,講到屍羅、軌則、淨命、正見四項中,前三個未能圓滿清淨、稍有虧損,而正見未壞者,生於龍中;從龍中沒,當生人天;除諸趣入大乘者,由正見增上得緣故,一切悉皆於此賢劫諸佛教中,而般涅槃。可見正見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不要急於從相上去持,要先依止善知識、同行善友,依止多聞,依止經論,了解戒律的內涵,把握住根本精神。持戒是對自己的生命最負責的態度,而且不光是為了自己解脫,還要不損惱有情,更要饒益有情,宗旨是為了成佛。經論上說我們在末法時代持一戒的功德,比正法時代圓滿持戒的功德還要大,況且持好一戒就是解脫一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