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照光法師: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 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基礎學之佛學問答(2)

釋照光法師

問:在念佛堂誦經時,有人不誦經了能否隨意走動?若誦經開始了,來晚的居士能否再進入?對誦經的居士或者看不到的眾生有影響嗎?是否有過失?

答:大眾在一起共修或者誦經時,都要遵守道場的規矩。在誦經或是念佛打坐開始後,就不可以隨意走動了。若是隨意走動就會擾亂大家,令大家心神不安。俗話說:‘寧攪三江水,不動道人心。’若因自己隨意亂動而擾亂了其他同修的心境,這樣有很大的過失。

大眾共修之時,都要遵守時間,不可在共修開始後再進入道場。因為自己此時再進入共修之道場時,很容易干擾其他同修。

 

問:有精神問題或業力病現前,不能控制,有時能念佛,有時哭鬧,有時亂走動,這樣的居士能否在念佛堂參予共修?而別人應對此事報以什麼樣的心態?

答:在共修道場中是不允許這樣的人參加的。因為這種有病的人他(她)會干擾其他同修的心境,所以是絕對不允許參加共修的。

有人以為佛家是以慈悲為懷的,所以就不能把這樣的人拒之於門外。這種認為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有病之人參加共修的目的,是想通過共修而令自己的病好。但若是因自己的過錯擾亂其他同修的心境,這樣不僅不會令自己的病好,而且還會造下惡業。

 

問:有位居士曾發心出家,但因有別的因緣相纏,沒有能出家,這樣是否為打妄語呢?有罪過嗎?

答:若自己曾經發心出家,但是因為有特殊因緣未能滿願,這樣沒有罪過。但若是已經受了大乘菩薩戒或者是密宗三昧耶戒的行者,若因對世間生起貪愛而退失自己先前所發的願心,如此是有罪過的。因為在大乘戒律中有失毀誓言罪。

 

問:經忏是一種忏悔的法,有人病得很重,經過念誦《地藏經》或者其它經典會很快好起來。請問師父,這是否是冤親債主聽到後受益了嗎?

答:是的。念誦經典有很大的功德。若給身體有病者發心念誦,則會令病者的業障減輕,身體很快康復。若是所得之病為冤親債主纏繞,則為其誦經可令冤親債主獲得誦經之功德而離開彼病人。

 

問:有時看到一些事情後心中生起煩惱,但想到說出來後就會犯口業,可心裡很不痛快,這是否算伏煩惱?

答:這種不能算是伏住煩惱,只是一種強烈抑制而已。

所謂伏煩惱者,即是當自己心中有煩惱生起時,即刻用禅定或是用智慧抉擇後將其滅去,然後能安住於自心清淨的境界而不再為八風動搖,如是才算是伏煩惱。

 

問:印刷紙佛像與塑佛像的功德是否一樣?刻弘揚佛法的光盤與印經書的功德是否一樣?

答:不管什麼樣的佛像,只要能起到廣泛接引眾生的作用,其功德就非常大。同理,若是在寺院道場裡塑造佛像,其功德就要比在個人家裡塑造佛像的功德大,因為在寺院道場裡所造之佛像能起到廣泛利益眾生的作用。

造佛像必須要遵守佛陀所留下來的量度,若是隨意亂造,也不能得到那麼多的功德。這在《造像量度經》裡有嚴格的要求。

至於刻光盤與印刷經書的問題是這樣的,一般來說我們所刻之光盤都是一些講法的光盤,這和佛陀金口所講的經典還是有區別的。佛陀所講之法語乃是由自性流露之金剛語,具足無邊的加持力,故凡有經典之處皆有龍天護法護持,因此印刷佛經和刻錄一些講法的光盤還是有一點差別的。即使是刻錄一些讀誦原經的光盤也和印刷經典有差別,因為有哪一個容易讓人得到利益的問題,還有保持時間越長的功德越大。

 

問:怎麼樣能確切地判斷一個命終的人有沒有往生?

答:若是一個人命終八個小時後,將手放在亡者頭頂佛穴上空半寸之處能感覺到有熱氣,這就可以證明亡者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這是淨土宗一般的認為。若是在亡者命終時見到佛菩薩等來接引,這也是往生之瑞相。在火葬後見到有捨利子等,也是往生的跡象。但有些人是在中陰身時往生,這就很難在外表上看出往生的跡象,這就需要用《地藏木輪相法》或者是《妙吉祥占卜法》及《觀音占卜法》等占卜法來占察了,或者用祈夢法也可以得知。

還有一些臨終者出現的瑞祥是否是真正的瑞祥,這也要通過一些具有修證的大德觀察才能值得相信,所以對於如何觀察亡者有沒有往生,最好還是經過成就者的證明比較好一些。

 

問:亡者臨終時一般都神識顛倒,助念還有益否?亡者是否可以獲得利益?

答:為臨終的人助念是有必要的,正因為臨終的人都很顛倒,我們才要為他(她)助念,以我們的助念幫他(她)提起正念。但是助念是有一定要求的,助念的人戒律一定要清淨,若是助念團中有破根本重戒之人,就會障礙亡者往生。助念的人必須要懂得如何對亡者進行開示,若助念之人只知道一味地念佛,而不懂得如何為亡者開示中陰之境界,這樣的助念雖然有一點功德,但對亡者來說利益不是很大。

亡者死後要經歷法性中陰、生死中陰等境界,在這些境界中亡者往往會被迷惑,而淪落於輪回之中。因此就要靠助念之人給予開示,令亡者在中陰中能正確地選擇投生的道路。

但是現在有很多居士或是出家人不懂得中陰中所生之各種境界,而為亡者亂作開示,這樣不僅不能利益亡者,而且還會使亡者更加迷惑,以至於令亡者墮落輪回,這樣的助念不僅沒有功德而且有很大的罪過。若是亡者因此淪落於鬼道,必定會以嗔心對那個令自己顛倒墮落鬼道的人進行報復。若是自己實在不會為亡者做開示,倒不如實實在在地為亡者多念幾句佛號的好。

 

問:中陰身境界中見到非常明亮的光都是魔道之光,見到柔和暗淡的光都是佛光,是這樣的嗎?

答:不是的。在中陰中見到非常強烈耀眼的光明都是佛菩薩放出來的光,若是見到旁邊出現柔和暗淡的光則是魔王和惡道的光明。欲詳知中陰之現象請閱讀《中有救度解倒懸》一書。

 

問:出家師父送給在家居士東西,此居士是否可以接受?

答:一般來說,僧眾的東西,在家人是不可以享受的,所以在家人最好不接受。若是師父非給不可,又很難推脫,這時可以接受,但是自己還要對師父做供養,不能白拿出家人的東西。

若出家人所給之物不是屬於他自己的私物,而是常住物則最好不要,否則會成全了這個出家人犯盜戒。

 

問:發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什麼差別?

答:行者若在因地中發心廣大,將來證果亦是很大。同理,若是發心較小,所證之果也必然不大。如阿羅漢只發起出離心,無有發起菩提心,故只能證羅漢之果位。《佛說演道俗業經》雲:‘畏無量生死,周旋之艱難,心已懷恐懼,唯欲求自安,坐禅而數息,專精志安般,觀身中惡露,不淨有若干,棄捐三界色,斷欲得自安,不能修大慈,唯志樂泥洹。’辟支佛在因地中雖發起了菩提心,但其發心乃是有求之發心,非是菩薩無漏之發心,故所證果位仍然屬於小乘果位。《佛說演道俗業經》雲:‘本發菩薩意,志慕大乘業,但欲著佛身,不了無適莫。’

再者發心大的行者,因其發心之故,可快速圓成佛道,而發心小者成佛就比較慢了。在因地中因發心廣大,將來成佛以後度化眾生的事業也非常廣大。

 

問:弟子常在佛前發願成佛,要學習地藏菩薩一樣救渡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自己現在自渡尚且不能,何以渡眾生出苦海呢?象我這樣是否發的是空願呢?屬不屬於欺騙佛陀?

答:行者在修行中必須要發起廣大的願心來,雖然自己不能一時間圓滿所發之願,但是要盡力照著自己的志向去做,這樣就不屬於是空願,也不屬於欺騙佛陀。如《楞嚴經》卷六雲:‘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修學大乘之行者必須要先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來,然後再依著自己所發的願心一點點地去做,直至成佛。所謂發心度化眾生者,乃是願菩提心。照著自己所發的願心一點點地去做,這種是行菩提心。先有願菩提心才能有後來的行菩提心,這是一個先後順序。以是故知,自己發完願後,沒有完全做到,這並不是空願,也不是欺騙佛陀。

若人能一念間發起菩提心,其功德不可思議,不可稱記。龍樹菩薩說:‘若其功德有果色,盡虛空界不能容。’

 

問:密宗的行人持戒有無大小差別之分?

答:這要看自己所受的是什麼戒了。在密宗裡除了共同的金剛三昧耶戒外,還有所受的小乘戒律。例如:金剛阿阇黎和瑜伽士的戒律就和一般人的戒律有很大的區別。如,在家人的戒律和出家人的戒律就不同了,雖然在金剛乘的三昧耶戒上是沒有大小的,但是出家人現僧寶相,守持別解脫之具足戒故,在家人應恭敬之。在共同的金剛三昧耶戒來說是一樣的,沒有大小之分。但是若從個別所受的戒律來說是有差別的。

密宗雖然是無上金剛乘,但所守的根本戒律,仍然是以小乘別解脫戒和大乘菩薩戒為主。

 

問:密宗的供品裡有用海螺供佛者,不知是何理由?

答:密宗供右旋式的海螺是延續印度的習俗。右旋式的海螺在藏地來說是吉祥物,故藏族人就將海螺供佛了。據說古印度之人也認為右旋式海螺乃是吉祥物,故以此做供佛之物。海螺代表音樂,所以是音樂供養之意。再往深了說,海螺代表空性的意趣。

 

問:供養諸佛菩薩,是否要供品豐富,功德才會很大。

答:若是自己有能力做供養,供品當然要豐富了。但是若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只要盡自己心就可以了。

供養佛菩薩的功德大小,最主要是要看自己的心夠不夠虔誠。若自己沒有恭敬心,就算是供品再豐富,也沒有多少功德。若是自己有能力做豐富的供養,但因為自己悭貪不捨,而不做豐富供養,這樣所得功德就不大了。若自己是以菩提心攝持而供養佛菩薩的,那麼無論供養的豐富與否都會有很大的功德,因此修學大乘教法的行者當以菩提心攝持而行一切修持。

 

問:在不潔淨處,持佛號或是密咒是否有罪過?

答:在不潔淨處可以默念佛號或是咒語,但不可以出聲念誦,如廁所等處。另外,有沒有罪過,這要觀待你自己是以什麼樣的發心在不淨處念佛或是持咒的。

 

問:善人求佛有感應,不知惡人求佛有感應否?

答:惡人若是以清淨忏悔心求佛消除罪業,亦是可以與佛相應的。若是發惡心或是貪嗔等心求佛,不僅不會相應而且還會遭到護法的嚴懲。

 

問:諸佛有求必應。如有所求之事,又同時與某人所求之事正好相反,不知所求之事,能否各滿其願?

答:若是所求均為善願,則必定各滿其願。若是所求是不利眾生之事,則不能滿願。

在此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傳說,在東海邊上有一個土地神,他每天都埋怨自己的福報不如東海龍王。因為在東海邊上的人們對龍王是情有獨鐘,所以信仰龍王的人就超過信仰其它諸神,因此每逢節日都要給龍王上供,而很少有人能想起給土地神上供品。土地神雖然是一方神靈,但是經常得不到好的供品。他經常去東海龍宮和龍王聊天,每每看到龍王享受大批的供品,自己心裡總不是滋味。

這一天,土地神又來龍宮作客,在談話中就說起了各自的感受。

龍王說:“我每天都忙死了,當這個龍王真麻煩,我真不想當龍王了!看您老兄多麼自在啊!”

土地神聽完後說道:“您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每天有這麼多的人都供奉您,而且還能享受數不盡的美味供品,這樣的生活多麼美好啊!您還說當龍王麻煩,真想不通您怎麼會這樣想?要是換成我的話,高興還來不及呢?”

龍王一聽土地神之言,忽然心中靈機一動說道:“既然您感覺當龍王好,我們不如暫時換一下位置如何?您來替我當幾天龍王,我去替您當幾天土地神,不知您意下如何?”

土地神聞言十分歡喜地答道:“如此甚好!”

二位神仙就這樣達成了私下調換幾天職位的協議。龍王到土地廟當土地神,土地神則留在龍宮代替龍王。

土地神初當龍王,看到眼前數不盡的美味供品,心中十分高興,當下就准備享用。正在這時,他從龍宮的一面寶鏡中看到一個農夫模樣打扮的人走進了龍王廟,上了一大堆的水果供品,這時土地神心想看來今天我能享用更多的供品了。他剛想到這裡,就聽那個農夫在龍王像前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大慈大悲的龍王啊!祈求您這幾天能給下一場雨,我們的莊稼快要旱死了,求求您發發慈悲吧!’農夫一邊說著一邊虔誠地磕著頭……

農夫走後,土地神心想‘這有什麼為難的,不就是下一點雨嗎?這事兒好辦!呆會兒我就讓蝦兵蟹將去降雨。’想到這裡,就准備吃飽喝足了去降雨。哪曾想剛剛准備吃供品時,從寶鏡裡又看到一個村婦模樣的女人走進了龍王廟,也如前一樣上了很多供品。土地神心想‘不知她又是為何事?’村婦上完供後就對著龍王像祈禱:‘大慈大悲的龍王啊!小婦人今誠心祈禱您,在這幾天晚上千萬不要下雨,因為我們家是種姜的,這幾天剛把姜從地理挖出來,晚上需要涼姜。希望您能保佑小婦人,不要下雨。’土地神聽後就感覺有點為難,一個要求下雨,一個不讓下雨,這真是不好辦。

正當土地神為難之際,在寶鏡中又看到一個人走進了龍王廟。原來這個人是一個果農,果園中的果實都成熟了,但在未賣之前最怕刮風,若是刮起大風的話,滿園的果子都會掉下來而爛掉。所以他今天特來祈禱龍王在這幾天中不要刮風。

果農剛走,接著又進來一個船夫,船夫今天受他人雇用,要隨客商出遠門。但是這幾天一直都是風塵不動,若無有風的話,船夫就很難行船,故船夫特來祈求龍王這幾天給刮一點風。

土地神這時感覺十分為難,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各滿所願。在無有辦法之下,他只好去找龍王。見到龍王後就把事情的始末說了出來。龍王聽後大笑:“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把您難住了呢?”土地神言:“這樣的事情還簡單嗎?我倒是很想聽一下您是怎麼處理類似這些事情的。”龍王說道:“這有何難,您聽著:風從船頭過,繞過果樹園。白天下雨晚上晴,不誤村婦做營生。”土地神聽後,心中十分慚愧,他明白了一切眾生在各自不同的境界中,就有不同的智慧。他從此不再會埋怨自己沒有福報了。

一個龍王尚且有這樣的智慧,那麼身為萬德莊嚴的佛陀難道不能應一切眾生之求而給予救濟嗎?

 

問:諸佛菩薩有求必應,如果在一時中有好幾件事情求佛,不知能否皆得感應?

答:諸佛菩薩皆以大悲心時時觀照著眾生,若有眾生心中對佛生起一念淨信,而希求於佛陀加被,佛即會令此人所求如願。經雲:‘法界中一微塵之變化,佛陀皆悉知悉見。’法界內所有有情眾生心中所生之念亦是悉知悉見,佛陀能於須臾頃應諸所求,滿其心願。

但是若欲與佛菩薩相應者,必須具足以下條件:第一當具足百分之百的虔誠心。第二當具足善心。若具足了此二條件,則所求皆應也。

今見世人求佛者,皆不具足此二條件,故難得佛菩薩之加被也。非是佛菩薩不慈悲不靈驗,而是自己沒有具足相應的條件。

 

問:修顯教淨土宗與修密教淨土宗之功德有無差別?

答:入密乘後再修學淨土宗,其功德要大於在顯教修淨土之功德。因所守持之戒律不同,故功德亦是不同。入了密乘的行者要守持金剛三昧耶戒,此戒超越於顯宗一切的戒律,囊括了佛教所有的戒律。又密乘行者在接受灌頂之剎那,因法力加持之故,消除了無邊的罪業。如在顯宗觸犯了所有淨戒,但事後發起忏悔心而皈投於密乘,在受灌頂之時一切破戒罪皆已消盡。入了密乘之人,若能守持密乘根本重戒不犯,則其人之身等於普賢王如來之身,其人之口等同於普賢王如來之口,其人之意等同於普賢王如來之意。雖身是凡夫,身實則已超越凡夫地。故以守持金剛三昧耶戒而修學淨土,其功德要大於未受持金剛三昧耶戒修學淨土者。

另外,密乘裡還有不共同的往生捷徑法,如:‘破瓦法、系解脫’等諸多方便之法。因此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入了密乘修學淨土要殊勝得多。

 

問:若欲求生淨土,而顯密兼修,如此修學,不知有無妨礙?

答:並無有妨礙。但是應當把自己主要修持和輔助修持之法的次第調整好,如此即無有妨礙。若是無有主次而錯亂修習,則為盲修瞎練也。

 

問:經書上說:‘念佛一心不亂,即能往生極樂世界。’但在家居士因事務繁忙,終日奔波,無暇修行,如未到一心不亂之境界,不知臨命終時能否獲得往生呢?

答:念佛雖未到一心不亂之境界,但已達功夫成片者,在臨命終時亦可獲得往生之成就。若連功夫成片都沒有達到,則往生很難有把握了。但也有人雖在生前未獲得念佛之功夫,但因善根深厚具足往生之因緣故,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開導而十念往生極樂世界。也有人在中陰中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論。不過所說的後者把握不大,故還是需要在生前就具足往生的功夫。

 

問:在修行中拜一位根本上師好,還是多位好呢?

答:首先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是根本上師。所謂根本上師者,即是能令自己了悟以及證悟自性之上師。除此之外,還有灌大圓滿頂的根本上師,傳大幻化網密續傳承根本上師,但令自己了悟自性或證悟的上師為最根本的上師。普通的上師可以有多位,但最根本的上師只局限於能令自己證悟的上師。若在一生中遇到多位為自己開啟自性之上師,則這些均為根本上師。例如:第一位上師令你證悟初地菩薩的境界,第二位上師令你證悟初地以上的境界,那麼這兩位就都是根本上師了。

 

問:一切眾生若見到密宗喇嘛,若生歡喜,其功德如何?若生邪見分別,其果報如何?

答:眾生若能見到僧眾之形象生起歡喜心來,則可種下解脫之因,更何況是修學密宗的喇嘛。若對密宗喇嘛生起歡喜心來,則將來因緣成熟可依密法成就解脫道之修證。

若對僧眾生起邪見分別有無量的過失,若誹謗、欺辱、譏嫌、傷害密乘行者,則必墮金剛地獄。

 

問:密宗的雙運與降伏是什麼意思?

答:關於密宗的雙運與降伏等殊勝之修法是不允許公開講的。現今大概講一下,雙運即是智悲雙運,空樂雙運之意。寂靜之修法是為慈悲善根深厚的眾生設立,而降伏法則是為了度化那些凶惡(如,魔眾。佛陀既然是慈悲一切眾生的,那麼若沒有降伏法就不能利益魔道眾生,所以降伏法的出現是佛陀對魔眾的大悲方便。)而因緣成熟的眾生設立的。對此僅能做如是略說。未有入密乘者不可以聽聞此等法義。雙運及降伏等法非是凡夫能行持的,只有已經具足證悟的瑜伽士才能依此方便道而成佛。那些內心充滿貪染的凡夫是絕對不可以修學此等法門的。

 

問:修法超度亡者時,應該做什麼樣的觀想?對於那些死亡已久,或已轉生它道的亡人,修法超度能否得到利益?

答:超度亡者有很多方法,所以每個修法都有不同的觀想,不能一概而論,愚不知居士所問是哪個超度法,總的來說當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來為亡者念誦經咒或者是佛號亦可,但因每種修法的觀想不同之故,故在此亦不能一一講述。

那些死亡時間已久的亡者,或者轉生它道的亡者,若為其修超度法是可以令彼等亡者得利益的。若所超度的亡者投生在三惡道,則可依超度之力出離惡道之苦。若是投生在三善道中,則可依超度之力令其福德增長。話說回來,能否超度,或者能否令亡者得到功德,這都要看修超度法者,有沒有超度亡者的能力了。

 

問:世人敬神祭祖時,給以往之祖先燒紙錢,不知對鬼神有用否?

答:紙錢對於鬼道眾生來說是有用的,但若非是鬼道眾生就沒有用處了。在六道中只有鬼道才能用上紙錢,其它五道則不用紙錢。

 

問:房屋住宅不吉祥,須修何法方能轉凶為吉?

答:若想轉變風水運數,則可在家中供奉地藏寶瓶、度母寶瓶等,也可以掛一些特定的經幡,抑或是供准提寶鏡皆可。也可以請大成就者做加持。

修持准提法和大悲咒等法都可以,或者每天念誦天地八陽神咒經亦可,若能修學大白傘蓋佛母更好。

 

問:有人先在某位上師名下得受清淨灌頂,後來又向另一位上師求受灌頂,並且將前位上師所傳之法完全放棄,不知犯密乘戒否?所犯之戒是輕是重呢?

答:若先前之上師留有必須要完成的功課,但在後來依止另一位上師後,就將第一位上師所留之功課完全捨棄,這樣是屬於觸犯密乘根本戒的。在密乘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二條是:‘善逝教言明取捨,上師已言自了知,若其輕毀行逆品,則成違教二條也。’此條戒律的意思是說:密乘行者當遵守佛陀一切之教言,若明白教言之取捨開遮,而自己卻以輕慢心而觸犯之,則即為觸犯密乘根本戒。若上師對弟子有所吩咐,弟子當盡力完成。若內心對上師不悅,故而違背上師的吩咐,這樣是屬於觸犯密乘戒的。若上師所吩咐之事情自己實在是做不到,則須向上師老實禀明不能做之緣由,如此不為犯戒。若上師為弟子留有功課,並且說明必須完成,而後這位弟子以輕慢心攝持並沒去做,這樣就觸犯了密乘戒。如果上師所留之功課非常多,自己很難完成,則可以向上師禀明,經上師開許後就不為犯戒了。

若是一個密乘弟子依止後一位上師而捨棄前位上師所傳的一切傳承法要,這樣是屬於犯三種罪,第一捨法罪,第二違背上師教言罪,第三斷傳承之罪。

 

問:聽別人說過,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有一個大願,凡是此生能與法王結緣者,都將被法王接引到極樂世界去,有這種說法嗎?

答:這種說法的確是真的。在《文殊根本續》中有授記:凡是與法王結緣的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問:法王每年都號召念修佛號,參加念一百萬阿彌陀佛聖號,以及念三十萬阿彌陀佛根本咒,以法王之願力和加持力就能決定獲得上品往生。這種說法是真實不虛的嗎?

答:的確如此。我們要知道佛菩薩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議的,法王如意寶乃是文殊菩薩化身,文殊菩薩是古佛再來。這在《文殊根本續》中都有說明。

五明佛學院每年舉辦極樂法會,參加的人數非常多。若有人能報名參加這個法會,他就可以得到整個法會的功德。例如:這個法會有一百萬人參加,每人念誦一百萬佛號,這樣加起來數量就難以計數了。凡參加法會的人,他們所得之功德不僅是個人念誦一百萬的功德,而且還有整個法會念誦數量的功德,這樣再由法王做大回向,就能使每個人都具足上品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了。所以這是真實不虛的。

如果我們不相信法王如意寶的願力和加持,那麼你會對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加持相信嗎?如果你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也沒有理由不相信法王如意寶,因法王如意寶是經書中授記的佛菩薩再來。

 

問:五明佛學院有一個大幻化網壇城,聽說轉此壇城一千圈可以獲得上品往生,就能不下金剛地獄,這是真的嗎?

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轉繞這個壇城的確有這樣大的功德。

在經中記載:古印度時,有一只狗,一天它叼著一團大便走到一座佛塔前,它就將這團大便放到了佛塔邊上。過了一會兒,它來找這團大便,因找這團大便時,從右繞佛塔轉了一圈。後來這條狗死後,因繞佛塔的功德轉世為人,並且出家為僧,最後獲得了很殊勝的成就;在我們中國也有一樁公案。相傳,在東海普陀洛伽山上有一只螞蟻被沖進水裡,這只螞蟻爬到一個小木棍上,隨著水流繞普陀山轉了好多圈。因此之功德,螞蟻死後就轉世為人,並且也是出家為僧,最後亦獲得了解脫之成就。象這樣的公案很多,在《雜寶藏經》《百喻經》《賢愚經》《百業經》等講述因果的經典中都可以找到。看到這些因果故事,只要稍微做一下比量就不難得出一個正理來。你們對這樣的說法(轉壇城能獲得往生之成就)有懷疑,這就表明你們在聞思上很差勁,而且也不懂得如何用因明的邏輯得出一個正理,這正是你們的缺點,愚僧希望你們要多做聞思。

從上面這兩樁公案,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轉繞佛塔和轉繞聖地的功德。轉繞佛塔一圈就能轉世為人,那麼轉繞具足不共殊勝的大幻化網壇城一千圈也必然能獲得往生了。壇城是聚集諸佛的宮殿,而且是依法身普賢王如來之傳承所建立,加持力更是無與倫比,所以說轉壇城是必然能獲得往生的功德的。

 

問:聽說上根之人學密法三年可以成佛,我有點懷疑。這裡所說的成佛,是否是佛經上所講圓滿的佛果呢?為什麼有人證悟佛果了,而他在娑婆世界還沒有示現成佛之相呢?

答:密宗所說的成佛即是成就圓滿的佛果。要想知道密宗行者成就的‘佛’是否是圓滿的佛果,只要從其所修之法做一下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密宗成就的佛果到底是不是圓滿的佛果。我們先從知見上做一個論斷。在顯宗裡有兩種圓滿的知見,一中觀見,二唯識見。這兩種知見乃是佛陀在二轉*輪和三轉*輪時所傳的教法。中觀是著重講述本體空性(真空)的方面,唯識是著重講述心識本有的方面,此二宗派都是屬於大乘佛法之極說。在大乘顯宗裡說,依此二種知見修學可以成就圓滿的佛果,這種說法也是被人們認可的。既然依此二種知見修學可以證悟佛果,那麼修學密宗也必然可以成就圓滿的佛果,而且所須之時間很短暫,為什麼這樣說呢?因密宗的知見是在中觀和唯識之上,密乘中在中觀和唯識之上還有大手印見、大圓滿見。大手印見、大圓滿見是超越中觀和唯識見的,更圓滿更直接地講述自性境界,能令凡夫眾生在剎那間就契入如來性海,直接在果地上修行。而且再加上密宗特有的殊勝方便的修行方法,所以就非常容易成就。在寧瑪巴大圓滿教法中說:‘上根的人修學大圓滿,在六個月中就可以獲得大圓滿的證悟。’不僅上根的人如此,就是下根的人若具足了堅固的信心和勇猛的精進心,在見性後的七年中成就大圓滿之修證。如《妙法蓮華經》中之龍女因以至誠供佛一顆明珠,蒙佛加持在剎那間頓悟本性而成佛道。龍女是在剎那間成佛的,也沒有經過什麼長時間的修行。龍女剎那證得佛果,也是因為她無始劫的善根福德之成熟,方能剎那成佛。同理,此生有緣能入密乘者,在無始劫來就是法身普賢王如來之眷屬,故在現世中才能對密法生起信心而歸入密乘,因此密乘行者現生之中證悟佛果是無可厚非的。

密宗所說的成佛就是指的圓滿佛果,並不是一些不知教義之人所說的不究竟之果位。如《金剛頂五種密經》中雲:‘於顯教修行,須經三大阿僧祇劫,然後證果……若依密教,則由加持威力故,於須臾頃,當證無量三昧耶,無量陀羅尼門。’顯宗有很多法門中也說能即身成佛,更何況具足諸多殊勝方便的密宗呢?如《摩诃止觀》雲:‘利根者圓教下一生頓超十地。’這裡是局限於惟獨利根者,而密宗即身成佛之法是普對三根的,中下根的人可依密宗諸多方便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成佛法器,最後終能獲得成佛。

一個修行者證悟了佛果,並不見得就要在此世界顯現成佛之相。在他成佛後,雖然外在的色身顯現還是在這個世界,實際上他的化身早已去有緣之地顯現成佛了。修行者成佛後,只有在與自己有緣的世界才化現教主相之佛身。

一般來說,修行者在證悟初地菩薩之境界後,就可以顯現佛身而為眾生說法了。象我們漢地之禅宗六祖大師,他已經獲得了圓滿證悟,但是也沒有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現成佛之形象,難道我們就能以此而懷疑六祖沒有證悟圓滿的境界嗎?

 

問:什麼是金剛誓言?如何守持金剛誓言?

答:金剛誓言即是度眾生究竟成佛的誓言。[金剛]是不退、不動、不變、堅固、能壞他法等意,所以[金剛誓言]就是指堅固不退的菩提心,不捨棄一切眾生,不退失成佛的心。密乘行者是不可以退失菩提心的,若退失就觸犯了三昧耶戒。對正法生起定解,了知眾生和自己無二無別,如是可令菩提心增上而不退轉。

 

問:對於上師的教言,弟子能否隨自之意而行其便?

答:密乘弟子必須要依上師之教言而行持,不可隨自己心而行之。若隨自己心而行之,則為違犯上師之教言,是屬於觸犯密乘根本戒也。若上師交代的事情自己實在是不能做到,則可以慚愧心禀白上師,不得以輕慢心兀自不做。

 

問:上師、本尊、佛,此三者誰的功德最大?

答:這個問題問得十分好笑,首先要弄清楚此三者的關系。上師乃是一切諸佛本尊的總合體,同時上師也是三寶的總合體,此三者乃是無二一體的,又如何來比較誰的功德大呢?不過若是非要比較一下功德大小,就客觀而言,上師的功德大於一切。佛陀曾經在經中說:‘誠心供養善知識者,等於供養三世一切諸佛。’上師的功德要超過諸佛之功德。阿底峽尊者也曾經說過‘上師的竅訣要比佛的教言殊勝。’

   

問:有的人只知求法,但輕視戒律,尤其是對密乘之金剛三昧耶戒,將自己所得密法隨意轉傳講解,這種行為是否贻害無窮?

答:密乘行者在未經過上師開許的情況下,若對他人(未入密乘者)宣講密法,是屬於破密乘三昧耶戒的行為。密乘的內金剛兄弟之間都不可以互相談論深邃的密法,否則就是違犯了三昧耶戒,更何況對不是密乘的人講述密法,此種行為直接違犯了密乘戒。

 

問:修持生圓次第之法,最後是否能證得圓滿之佛果?

答:依生圓次第修學是可以圓滿成佛的。至於為什麼?由於密乘戒的緣故,在此不能公開討論。

 

問:在家居士是否可以念誦《佛教念誦集》裡的早晚課,這樣是否屬於夾雜?

答:這要看居士修持什麼法門了,若是居士修持淨土宗,那麼就要以淨土修法為主,可以將這些經文咒語等做為輔助修法,這樣就不屬於夾雜了。但是需要主輔分明,不可以顛倒主輔之位置。

自己主修之法應當占絕大部分的時間,修念佛法門的人雖然也要聞思教義,但是一天中更多的是要實修念佛。若自心清淨無染,縱然一天念了很多經咒都不是夾雜,若自心顛倒妄想紛飛,縱然自己念了十萬佛號也是夾雜。

 

 問:怎樣尋找自己的根本上師?

 答:欲尋找自己有緣的根本上師,可以通過修夢修法得知,也可以通過妙吉祥占卜法得知,或者發真誠心祈禱佛菩薩夢中告知,也可以通過有修證的成就者觀察而得知。總之有很多方法。

能令自己明悟心性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

 

問:現在有好多人認為,念誦楞嚴咒必須是早上六點前念誦,在其它時間內不可以念誦,不知道這種說法正確否?

答:這都是無稽之談,這種說法十分荒謬。此楞嚴咒是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在此經中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又,宣化上人對此問題也曾經說過:‘念誦楞嚴咒,只要具足虔誠心,什麼時候念誦,什麼時候都是早上六七點。’又專修楞嚴咒者,要求在六時中持誦,六時就是指‘晝三時,夜三時。’所以沒有限定時間的說法。

 

問:在顯宗受五戒、菩薩戒後,若要學密是否需要重新受戒?

答:不需要。戒律有三乘:小乘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密乘三昧耶戒。密乘的戒律是以小、大乘戒律為基礎的。密宗行者也同樣要守持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就此二種戒律而言顯密是一樣的,所以入密乘後不必重新受持五戒、菩薩戒。入密乘後需要守持金剛三昧耶戒,然此三昧耶戒之戒體在灌頂時就已經由金剛上師通過灌頂的方式注入體內了。

若是以前並沒有受過五戒和菩薩戒,後來直接就入了密乘,受了三昧耶戒,如此則亦應當分別將五戒和菩薩戒都受了。因為入了密乘後無論你受沒受過五戒和菩薩戒也都要守持這些戒律的,因密乘戒中包含了這些戒律。所以入密乘後當通過受五戒、菩薩戒獲得這二種戒體,如此是最好的。

    

 問:如何能令附體的鬼神離去?

答:有鬼神附體者,可通過如法地受持三皈依或是五戒,可以使鬼神離體。我們在受皈依時,若能如法地觀想而得到三皈之戒體,即會有三十六位護戒之善神前來守護,由此之故,那些附在身體裡的鬼神不得不離去。又,在如法受戒皈依時,可以得諸佛之加持令鬼神離體,但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從內心中要捨離這些鬼神才行。佛世之時,有一個受了皈依戒的居士,一次因出遠門,晚上在路途中的橋底下休息,當時有一群鬼正要從橋上經過,但彼等觀察到一個皈依三寶的人在橋下,這些鬼最後都從別的地方繞著走了,不敢從皈依弟子的頭上經過。

有些居士雖然皈依佛門了,可是身體上所附的鬼神依然沒有離去,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自己受皈依或受戒時根本沒有得到戒體,若得到了戒體,那些附體的鬼神必然會離去。因此應重新學習戒律,發起出離心重新受三皈五戒,一旦得到戒體,那些鬼神就會離去了。

想讓附體的鬼神離去,也可以用密宗的符咒令其離去,或者通過有修證之人的加持令鬼神離去。亦可以猛厲地念誦大悲咒,祈禱觀音菩薩加持令這些鬼神離去。智者大師說‘可以誦自己所持的戒法,令附體鬼神離去。’

 

問:身上有附體的東西,能否修成?能否將大仙和佛像供在一起?

答:身上有附體的人很難修成,因為附體的這些靈鬼,經常會擾亂這個人的修行。有時因附體的靈鬼擾亂而破毀淨戒,有時又會錯將靈鬼所現之幻境執著為真實,或執著為自己成就了,依此即會走火入魔。

有附體的人就連最基本的皈依戒體都沒有,又如何能成就呢?這些被附體者命終之後都會隨這些靈鬼而墮入鬼道。這在《楞嚴經》和智者大師的《摩诃止觀》中都可以找到教證。智者大師說‘被附體的人死後會墮入鬼道,無量劫不得聽聞三寶名字。’連三寶的名字都聽聞不到,如何能成就呢?

皈依三寶的人是絕對不可以供奉這些鬼神的,若皈依三寶後還供養這些鬼神,即為破三皈戒,破三皈戒罪過很大。供奉都不可以,更何況和佛像供在一起!

 

問:當前有很多修行者追求神通和開悟,究竟什麼是‘神通’?什麼是‘開悟’?修到什麼境界算是開悟?神通與外道有什麼差別?真正開悟就一定能往生或者成佛嗎?

答:神通是一種超越世間一切眾生的一種難以思議的力量。這種力量共有六種:(一)神足通,又稱為神境智證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據《大智度論》卷五和卷二十八所載:神足通有三種,一為隨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飛行),一為隨意改變相狀之轉變(變化),另一為隨意轉變外界對境(六境)之聖如意(隨意自在)。其中,後者之‘聖如意通’乃唯佛所獨具者;(二)天眼通,又稱天眼智證通、天眼智通。即是看透世間所有遠近、苦樂、粗細等之作用。獲得此通可以無距離地看到一切想看的地方。不僅如此,而且獲得此通還可以看透世間一切苦樂諸事。又,獲得此通可以看到肉眼以及再先進的儀器都探測不到的東西;(三)天耳通,又稱天耳智證通、天耳智通。即悉聞世間一切音聲之作用;(四)他心通,又稱他心智證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種善惡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徹鑒力);(五)宿命通,又稱宿住隨念智證通、宿住智通、識宿命通。即悉知自他過去世等各種生存狀態之作用力;(六)漏盡通,又稱漏盡智證通。即斷盡煩惱,永不再生於迷界之悟力;此中,前五通乃依四根本靜慮而起,故外道諸仙、聲聞及菩薩皆可得之。至於漏盡通,則僅有達小乘之無學位或大乘之等覺位者始能獲得。

神通又有幾種差別,如《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亦舉報得、修得、變化等三種通力;又,《宗鏡錄》卷十五雲:‘一切通力有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妖通五類。’(一)道通者,即是依道術之修煉而得之通力;(二)神通者,即是依禅定力獲得;(三)依通者,即是所依之身本具之功能,如火鼠能生活在火裡的這種超常的能力;(四)報通者,既是依夙世善業所感之通力,如有人能記得前世的事情,或者一生出來就有透視眼的功能等。有的人具有過目不忘的功能,這也是一種果報所感的神通;(五)妖通者,既是動物修煉成妖而生之通力。

佛教修行者所證之神通是依禅定而開發出來的,依四禅所生之神通是為有漏的神通,這種神通外道也能證得。佛教中之第六通‘漏盡通’是外道不能證得的,這種神通只有超越三界生死輪回的聖人才能證得。又,阿羅漢所證的漏盡通與菩薩和佛所證的漏盡通還有差別,阿羅漢所證得的漏盡通境界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不再漏失於見思惑中,斷除了我執。而未斷除由法執所生之塵沙惑。菩薩雖斷除了塵沙惑,但沒有究竟地斷除無明惑,只有佛才將無明惑徹底斷盡了。

佛教之聖者所證之神通,乃是由自性本心所生之無為神通,故與外道仙人所得之神通有很大的區別。當然也有一些佛教之行者依四禅八定,而證得有為之神通。修行者不可以執著心追求神通,隨著自己修行的境界增長,自然而然就會有神通出現,但是不可以執著,也不可以隨意顯現。若對其生起了執著就會障礙自己的修行。若能對其不起執著,即可依神通之方便調化有緣之眾生。

關於‘開悟’亦有多種,如:比量通達了自性法義是一種開悟,而行者現量親見自性也稱為開悟。在諸多經中說,能看破世間五欲而發心修道,也是一種開悟。但一般人們所指的開悟,即是指明心見性之開悟。

修行者獲得明心見性之開悟後,就會對佛陀所說一切教法生起定解,而且也知道了如何去走成佛之路了,也就是說開悟了以後,就懂得如何去修了,修行起來也不會再走彎路了。開悟了以後若能精進修持,則很快即能成佛。開悟並不是證得果位,開悟後還需要去修行,但是修行起來就要比一般行者快得多,因為已經見到自性之故,所以即能時時刻刻緣自性而起修,一切所修不會落於妄心之中。故開悟者若念佛則會很快證得一心不亂之境界。

開悟之人一定能成佛,若今生在開悟後精進禅修保任自性境界,則即身便可獲得成就。若開悟後此生不精進保任自性,則亦不能獲得成就,若惡業湧現還會退失開悟的境界。《法華經》雲:‘一句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既然念一句佛號最終都能成佛,更何況是開悟呢?所以若問在今生能否即身成佛,這就要看這個開悟者是否精進了。

 

問:什麼是心?什麼是性?什麼是明心見性?

答:所謂‘心’者,有妄心、真心、肉團心之差別,不知居士所問是哪一個心。

妄心者,即是隨一切境相能攀緣能分別之心念思維。若詳細分別之,此妄心有六十種,在此不做贅述。

真心者,即一切眾生所依之不動本體,眾生之形象雖生滅不定,但眾生之身中卻有永恆不動之本性,此真心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縱你墮落輪回此心不滅不垢,假使成佛也不會增長或更清淨。此真心恆時覺照一切諸法,而又不為諸法幻相所動。此真心生起一切諸法,而又不染諸法之相。此真心空而孕育諸法,明而覺照一切,於覺空之中一切法圓融一體無礙。此真心又被稱為自性、佛性、真如、一真法界、如來藏等名稱。

肉團心者,即眾生現前之肉質之心髒。

性者,即是上述之真心。因真心乃為萬法所依之本性,故真心已成為本性自性等。所謂明心見性者,即明見真心本性之意也。行者親自見到自己之天真佛性,即是屬於見性也。

 

問:是否待習氣除盡才能獲得見性之境界?還是見性後再消除習氣呢?

答:在習氣未消除清淨時,只要因緣成熟也可以見到自性。如:有的行者依禅定力久久修學,使自心歸於寂靜,達極靜之時即可見到自性。有者是借助外緣而得見性,禅宗裡就有很多禅師都是依外緣而見性的。虛雲老和尚就是看到杯子打碎而見性的,他說:‘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雲:‘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祖元禅師是看到師父剔燈,火苗一亮,因此而見性。隨即說道:‘剔起燈來是火,無始無明照破,回頭撞見個聖僧,險些當面錯過,不錯過是什麼,十五年來尋覓,原來還是這個。’有的是依師父之拳打棒喝而見性,此種事例非常多,故不贅述。

在密宗裡很多修行者雖然沒有完全消除習氣業障,但善根成熟時經上師之加持即可見到本性。禅宗六祖慧能禅師見到自性後,還經過十五年的磨煉,才徹底證悟了。修行者都是由初步見性,然後繼續修行,最後將習氣斷盡而成佛。

但若在未有見性前先修學一切忏悔法,通過修忏悔法消除業障,這樣也可以增加自己明心見性的幾率。

 

問:打坐入定是否是見性?

答:“打坐入定是否是見性”,這句話問得沒頭沒腦,入定是入的哪一種呢?定有好多種,到底所問是指四禅八定呢?還是指聲聞緣覺之滅盡定呢?抑或是地上菩薩的大定呢?若是普通的打坐入定,則不能稱為是見性。一般的打坐入定都在四禅八定的范疇中,故不是見性。如果所入乃是菩薩之大定,必然是見性的境界了,地上菩薩所修之定即是自性禅定。即使入的是阿羅漢一樣的禅定,也不能名為是大乘之見性,只能是滅盡定而已。

 

問:念佛或是持咒,到什麼程度才能見性?

答:念佛持咒到一心不亂之時,若能豁然回光返照能念之人以及所念之法是否實有,若能覺其二者皆非實有,當即放捨照與不照之心,如是即可窮盡本元,而見到自性。

 

問:怎麼樣才能明心見性?

答:若想明心見性,首要具足的條件就是對佛法的信心,若具足了堅固的信心,可以通過精進修持禅定令自己明心見性,也可以通過聞思教義而大開圓解獲得明心見性之境界,在密宗裡可以通過上師的加持而明心見性。

其實每一個眾生皆具圓滿性德,只要能不隨外境起迷執,令妄動之心息滅,真心自然明朗顯現,當下認知承當,無修無做即是修行也。

 

問:什麼是法身佛,什麼是空性,什麼是自性?

答:法身佛即是宇宙無際之本體,人人本具之圓滿性德,此性德不生不滅,無相而顯一切相。因無一切相,不染一切法,故稱為空性。因不離自心自覺自明,恆時長存,故稱為自性。另外,應身、報身佛也都是與法身一體,所謂三身無別。

 

問:什麼是圓融無礙?如何能做到圓融無礙?

答:居士這裡講的‘圓融無礙’不知所指何處?在佛教裡‘圓融無礙’這個詞用的地方很多。如:理事圓融無礙,性相圓融無礙,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等。

若單說‘圓融無礙’之意:即是指諸法圓滿融通無隔閡,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入一法,融融無礙。天台宗的圓融三谛、圓融三觀,華嚴宗的事事無礙、六相圓融,皆是圓融的教義。又,圓者乃是周遍之義,融者融通融和之義,若就分別妄執之見言之,則萬差之諸法盡事事差別,就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則事理之萬法遍為融通無礙,無二無別,猶如水波,謂為圓融。所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眾生即本覺,娑婆即寂光,’皆是圓融之理趣。此法門為性宗之樞機,實大乘之極談。

但若想做到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的話,那就必須要證悟空性法身才能做到。只有徹底地證悟才能達到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的境界。不悟萬法實相則不知如何與一切法相應融合,圓悟萬法性相不二之意趣,則即能做到圓融無礙。

 

問:修學淨土宗,但在早晚課誦中還修密,這樣算不算夾雜?

答: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學密,若僅是在早晚課中加了一些咒語,就認為這是學密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密宗的修法不僅僅是念一些咒語,咒語雖然在密宗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密宗的修法不是單一局限在念持咒語上的。密宗的修法有很嚴密的體系,如不共五加行,行瑜伽,事瑜伽,無上瑜伽等。並不是念幾句咒語就等於修持密法。密宗主要的修法就是‘加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自圓滿、他圓滿次第)、道果、大手印、大圓滿等法。’不是單一念一個咒語就是修學密宗。

修學淨土宗要以淨土修法為主要所修之法,而可以將聞思等作為輔助,或者可以將五加行做為輔助,就愚僧個人認為這樣不是夾雜。加行是任何修法的基礎,若不能具足這些基礎法要的修持,大乘的不共方便就很難證得。

印光大師每天都要念誦大悲咒,他是淨宗的十三祖,他每天都還念咒語,難道能說夾雜嗎?

 

問:一個修行人接了很多宗派的修法,這樣的話,是否所接的這些法都要修持呢?還是選擇一個就可以了?

答:雖然一個修行人接過很多修法傳承,只要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有信心的法門專一修持下去就可以了,不必要每個都修,但是也絕對不允許發心捨棄任何一個法。密宗的每個宗派都要修學加行的,所以修學密法者必須要修持五加行,從加行入手次第而上就可以了。

不管在修任何一個本尊法時,都應該觀想這個本尊雖然形象和其它本尊不一樣,但他的本性是所有本尊的總合體,他的心咒也是所有本尊的心咒,若能這樣觀修就比較圓滿了,雖然沒有修其它法,但是也沒有間斷那些本尊法的傳承。

 

問:專修大悲咒能否成就?肢體不全能否成就?

答:專修大悲咒是絕對可以獲得成就的,這一點不必懷疑。《大悲心陀羅尼經》雲:‘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三千大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大三千大千世界。幽隱暗處三塗眾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湧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三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

修行成就並不在於你肢體全不全,肢體不全也能修持成就。但若是聾子或者是盲人,這就有點困難。盲人看不到經書,修學觀想也比較困難,所以修起來要吃力一點。聾子在聞法上有困難,故很難通達教義,修起來也有點吃力。除此之外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在修學佛法上並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差別,雖然殘疾人的業障較重,除不可以出家外,修學佛法還是可以的,只要能如法修持就能夠成就佛法的修證。

 

問:佛像開光後有靈驗,不開光就沒有靈驗嗎?

答:給佛像開光就是通過念誦觀修儀規與佛相應,迎請佛陀降臨融入佛像之中。所以如理如法(即是按照經中所講的裝藏開光的儀規)開過光的佛像,也可以說與真佛無別,但若沒有如法裝藏開光,雖然是佛菩薩的形象,也不會具足開過光的佛像的功德。《造像量度經》雲:‘聖像已成,即為人天共仰無上福田矣,而復用安住(即是安像法)者,加被慧尊冥熏之力,神靈功德俱倍恆長焉。’此中所說安像法既是裝藏開光之法。如法的裝藏開光之儀規在《造像量度經》與《如來安像三昧經》中皆能找到。

漢地現在的開光儀規都不如法,也不依經教,胡亂裝藏開光,這樣是很不好的。

 

問:在受菩薩戒時,有得戒體不得戒體之分嗎?如何能得到戒體?得戒體與戒師和戒場有關系嗎?

答:受菩薩戒時,若能發起出離心、菩提心來,亦能隨文入觀,即可獲得菩薩戒清淨戒體。若其受戒師戒律不清淨,受戒者很難得到清淨的戒體。受戒能否得到戒體,最主要是在於受戒者和傳戒師,若傳戒師戒律清淨,受戒者又能具足相應的清淨發心,則必然能得到清淨的戒體。菩薩戒之戒體一旦得到就會永不消失,永不毀壞。

能否得到菩薩戒的戒體,除傳戒師父外,最關鍵的就是求戒的人有沒有真地在受戒的那一剎那生起菩提心。

 

問:居士能給人灌頂和傳密法嗎?

答:能給他人傳灌頂的人,必須是獲得過金剛阿阇黎灌頂的人,也就是受過了上師位,而且還要具足相應的修法儀軌等清淨傳承。密宗裡的上師有兩種,一種是出家的上師,另一種是在家上師。在家上師,即是在家的密宗行者,已獲得了金剛阿阇黎的灌頂,經上師開許可以為人傳法後,他就有了給他人灌頂的權利了。出家上師,即是出家僧眾在獲得了阿阇黎位後,經上師開許就可以為他人傳法灌頂了。

普通的在家密宗弟子是沒有資格為他人傳法的,即使是出家人,在沒有獲得阿阇黎位時,亦無有傳灌頂之資格。

 

問:修行人不皈依,不受戒,能了生死出輪回嗎?

答:有一種人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了生死出輪回,那就是辟支佛。除辟支佛之外,一般的人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了生死出輪回。辟支佛在沒有佛出世的時代中,自己能依諸法變化之十二因緣相而起深觀,最後覺悟生死之道,修逆轉十二因緣之法而出離輪回。

真正發心出離輪回的人又怎麼能不皈依三寶呢?這樣的人(又想了生死,又不想受三皈五戒)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根本不信生死,不信三寶,不信因果,或者可以說他是半信半疑。世間上能令眾生了生死之教法,只有是佛教,而佛教最根本最基礎的修法就是三皈五戒,若連三皈都不受,又如何能修學三皈以上的法要呢?連五戒都不守持,又如何能斷除一切惡趣之過患呢?要知道!一切修法的基礎就是三皈五戒,離了三皈五戒一切修法將無從修起。

修學佛法是要接受法脈傳承的,受三皈依是接受最基本的戒律傳承,若果作為一個想修學佛法的人連皈依都不具足,還如何學佛呢?若這個人真是准備修學佛法,他必然會去皈依的,因為真正想學佛的人必然會奉行釋迦牟尼佛的教言,佛陀在經論中廣泛地宣講了皈依受戒的重要性和功德,那麼作為一個准備做他弟子的人,難道能不聽他的話嗎?

 

問:在漢地有很多吃素多年的老居士,一聞到葷腥的味道就惡心和嘔吐,這樣就是心清淨的表現嗎?

答:因吃素多年而聞到葷腥味惡心嘔吐,這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並不是說明這個人的心就清淨了。若真是心清淨的話,他(她)就不會因見到葷腥而惡心嘔吐了,正因為他(她)的心中有不淨的分別念,才會有惡心嘔吐等現象。

真正具足清淨心的行者,不會對萬法有那麼強烈的分別心,無論最美好和最不好的在面前都無所動搖,如是之人才是獲得了清淨心的境界。

 

問:《楞嚴經》中講:‘性空真色,性色真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您開示?

答:此處之‘色’而稱為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間已發現之色,亦非是指眾生境界中執著之諸相,乃指如來藏中性具之色,真體之色,與空相融相即,色空本屬對待,融之則性具之色,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豈待合空而以成色也。性則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如來藏中圓具一切諸法,無不包容,一切諸法無不歸於如來藏中,所謂空色不二之理也,如《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與‘性空真色,性色真空。’是相同的含義。宇宙一切萬法雖具諸相,但其當體即空,故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非析色見空,而為體達色之當體即空故,空者亦非意味著斷滅,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即為有,故必不異於有,以空即是有,而說空即是色。一切色法在眾生境界中稱為有為假法,但實際上這些有為假法是不離空性的妙色,但因眾生顛倒而惑為因緣以及自然之性,故若得悟諸法真實義之行者,即知道‘不離幻色即妙用,當體無生是真空。’的意趣。

 

問:學密宗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學習密宗需要具備堅固的信心,也就是對密法、對金剛上師要有非常堅固的信心,而且還要有修法不畏艱苦的精進心。具足了此二者就可以學習密法了。

 

問:有一些修行者在入了密乘後,接了某些法的傳承,但因為某些原因,自己未能照上師的吩咐去修,後來將法本以及佛像隨意送給他人,這樣屬不屬於犯密乘根本戒?還有的人入密乘後隨意將自己所修的法告訴未有入密乘的人,這樣是屬於犯密乘戒嗎?

答:修行者入了密乘後,若間斷所接法之傳承,是屬於斷傳承罪。若發心捨棄而不修了,這是捨密法罪,這兩種都屬於破密乘根本戒。若不忏悔必墮金剛地獄。

若密乘弟子向非密乘之人隨意宣說密乘法要,洩漏自己的本尊,或者是上師所傳之竅訣與自己所修之法要,這屬於破密乘根本戒,是洩密罪。

 

問:有人雖然入了密乘也接了灌頂,但是對上師並沒有生起絕對的信心來,能否得到加持力?又能否修學成就?

答:密乘的一切修證以及加持力皆是來源於上師,若對上師沒有信心,那就不可能得到密法的加持力,而且也不可能獲得成就。古德雲:‘上師是一切善法之功德源泉。’上師雖然所現是凡夫相,但是實則是一切諸佛的總合體,故修學密法若對上師沒有信心,就不會得到密法殊勝的加持力。

既然連真實的加持都得不到,又如何能依這個上師成就呢?所以作為密乘行者要務必對自己的上師生起絕對的信心來,一旦當這個絕對的信心生起時,也就是你獲得證悟之時。

 

問:現在有一些修行者分別心非常深重,自己學習淨土宗,就認為見到密宗的師父不用禮拜、不用恭敬。還有一些行者自己學習黃教密法,見到紅教的上師就不理不睬。請問這樣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戒律呢?

答:這樣的行為直接觸犯了三皈戒,在三皈戒中要求佛弟子見到一切僧眾都要恭敬,三皈中並沒有分別出家人的種族和宗派,十方一切僧寶皆是一體的,若因種族和宗派的分別心,而不恭敬僧眾就會觸犯最根本的三皈戒,觸犯三皈戒若不忏悔,必墮地獄。

 

問:現在密法在漢地逐步興起,有很多人也隨著潮流在盲目的情況下進入了密乘,後來又退出了密乘,這樣是否屬於犯戒?

答:一旦獲得密乘灌頂,也就受持了金剛三昧耶戒,也就表示已經進入了密乘,三昧耶戒是不允許捨棄密法的,而且只要是佛法都不得捨棄。若發心捨棄(即是發心絕對不再學習密法了)密法,即觸犯了密乘根本戒,捨密法之罪非常地重,將來要墮入金剛地獄受無量之苦,此地獄的一天相當於人間十億個大劫的時間。在密乘戒中不僅不能捨棄密法,若是發心捨棄顯宗教法,也觸犯密乘根本戒之捨法罪。

不僅在密乘中不允許捨法,在顯宗裡也是嚴格戒除捨法的。若是學習顯宗的行者發起了永遠不修學其它宗派之心,這樣也是觸犯捨法罪。因為行者在皈依時,已經發願皈依佛陀所有教法,在三寶面前已經立下了如此誓言,一旦自己發心永遠捨棄這些教法,即違犯了三皈中皈依法的戒律。一旦毀壞了三皈依之戒體,則其它的戒律也同時毀壞了。

 

問:學習密宗是必須要在生起菩提心之後,才能進入密乘嗎?或者將顯宗完全通達後,才能進入密乘嗎?

答:若能真實地生起菩提心來,已非是凡愚的境界了,就世俗菩提心而言,一般的行者亦很難短暫地生起,更何況是能持之以恆而生起之菩提心呢?若菩提心能持之以恆地生起,則已證初地之果位了,只有初地菩薩才能在心相續中使菩提心不斷生起,這種相續不斷的菩提心稱之為勝義菩提心。若說待菩提心完全生起才能進入密乘則為不應理之說,若能具足相似的世俗菩提心(就是一種能行善法,守持淨戒,利益他人之心)就可以入密乘了,入密乘後依密宗修學菩提心之儀規修學,即可令行者成就菩提心之修學。在顯宗裡修學菩提心的方便法很少,而且也沒有具體的儀規。

入密乘並非是要在完全通達顯宗後才能進入密乘,而是要具足顯宗之基礎,並不是說徹底通達顯宗才能進入密乘,只要具足了顯宗之基礎——出離心、菩提心及正信等,就可以進入密乘修學了。若說待通達顯宗後再學密宗,那麼密宗的不共加行中之皈依和發心等就不需要學了,若真實如此,那麼密宗的加行不就是多此一舉的修法嗎?

若行者雖然未通達顯宗,但是已具足了正信、出離心、世俗菩提心等就可以入密乘了,在進入密乘後再依密宗不共之方便在短時間內修完顯宗的法要。在密宗裡有很多修學的不共方便,可以令行者短時間內將顯教所要修學的法要修完。如,密乘不共加行之修法,它可以令行者在短暫的時間中,將顯宗所要積累的資糧圓滿,不必象顯宗要經歷很長時間積累資糧。

 

問:什麼是破瓦法?有人說修破瓦法死得快,是否屬實?還有說修破瓦法能夠獲得往生的成就,根據是什麼?

答:頗瓦法是往生捷徑法,這個修法是密乘不共的往生法,它不需要長期修學,只要在七日中精進勇猛地修學獲得驗相後,就可以不用每天修持了。這種修法是通過上師的加持力和彌陀的願力,還有修法者的信力和念力,依此強力打通佛穴。此法即是將精神集中在三脈之結節點──頭頂上,讓意識自此遷出往生佛國,此修法即為頗瓦法。頗瓦法既是令行者在未死之時,即獲得遷識的成就之修法,當到了命終時即可依此而往生極樂世界。

在顯宗裡也承認神識在臨命終時從頭頂出去,即是往生的征象。頗瓦法成就的外在驗相即是:頭頂能插入吉祥草、或出水、出血、頭發脫落、起包、腫脹、劇烈疼痛等。有了這些驗相後就不必再長期修學了,不過最好要隔幾天就修學一下,這樣在命終時才能有把握。若是一生專修此法也可以的,但每座修完必須要修學長壽法,不然即會減短壽命,若每座修完都能如法修學長壽法,則不會減短壽命。

頗瓦法有上中下三種修法:(1)上等轉識成就法性身者,即初期中陰際,證入淨光明境。(2)中等轉識成就淨報身者,即中期中陰境,證入聖空悲合成體。(3)下等轉識成就勝化身者,即取獲於勝善轉生身。

頗瓦法乃是阿彌陀佛傳給觀音菩薩的,觀音菩薩見娑婆眾生壽命短促,雖然遇到了佛法但因為無常之故,在沒有得到念佛一心不亂之時即已死去,不能出離輪回,故菩薩發起了悲心在阿彌陀佛座前痛哭七天,因此緣起之成熟,阿彌陀佛即傳了比念佛更方便的頗瓦法,翻譯漢意為:往生淨土捷徑法。

所以,修學破瓦法的人可以在生前就將神識遷轉至極樂世界,但若修法後不修長壽佛的修法就會減短壽命,但若修了長壽佛之法,則不會減短壽命。但修此法者最好是超過二十五歲之人。

 

問:顯宗持戒與密宗持戒有無差別?

答:顯宗行者所守持的戒律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兩種,而密宗行者是在此二種的基礎上還要守持金剛乘三昧耶戒,所以顯密二宗的持戒還是有差別的。若就基礎戒律來說,顯密都是以別解脫戒和菩薩淨戒為根本的。

若想守持三昧耶戒不犯的話,只有獲得圓滿的證悟才能守住三昧耶戒不犯。一般的凡夫行者只要能守住其中的十四條根本重戒不犯就可以。或者雖有觸犯但若能在四個小時內猛力修法忏悔,亦可以令罪業清淨。

 

問:近幾年藏地的上師來漢地傳法的很多,那麼其中也不乏有些是渾水摸魚的人(假活佛),如何才能辨別真假?如果拜錯了上師,其危害有多大?能否得到利益?

答:的確這幾年中來漢地的上師活佛很多,確實有極個別的是假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真的。我們不能因為發現幾個假冒的活佛就去懷疑所有來漢地的弘法活佛,現在有很多人就犯這個錯誤。要想辨別真假上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從佛法的角度上多方面地觀察,不難辨別出來。第一應該從佛教教義來觀察,可以在其名下請問法義,令其做答。第二可以從有無慈悲心上來看。第三從戒律來觀察等。第四要詢問其傳承,是否具足真正清淨的傳承。通過這些仔細觀察,是真是假不難辨別。

如果拜錯了上師,自己一直未能覺醒,其危害很大,能導致修行者一生無有成就。若是自己能覺醒了,可以再去依止真正如法的上師。如果你拜的上師不是假的,但是卻不是很如法的,若你是密乘弟子,雖然前面拜錯了上師,但也不能發心捨棄,只能做到敬而遠之即可。拜了假的上師那還能有什麼利益呢?一點利益都不會有的,不僅如此,若不能及時醒悟還會產生諸多過患。

 

問:在現在這個末法年代中,到底修什麼法才是成佛的方便呢?

答:這個問題學佛的人都很想知道,很想弄明白。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成佛之方便法,佛門中每個修法都是應眾生根基而建立的,不管哪個教法,只要你對它具足非常堅固不共的信心,那麼,這個法就是你成佛之方便法。

這是就個人而言,若回到各個法門客觀上的差別來說,那麼密宗的確是成佛最殊勝方便的法門。大家都知道,密宗是即身成佛的法門,在密宗裡除了殊勝究竟的無上成佛之法要外,還有諸多救渡眾生出離苦海的方便法門。顯宗沒有的,密宗都有,如:頗瓦法、大圓滿系解脫等法,都是救渡眾生的方便法要。這些方便法要不需要長時間修持即可方便出離輪回。如大圓滿系解脫,只要行者得到系解脫灌頂後,恆時將系解脫掛在身上,守好自己的根本戒,臨命終時就可以獲得往生之成就。

其實,最方便的成佛之法就是能令我們此生圓滿佛道的修法,很多人認為即身成佛的法很難修,只有上根的人才能修學。實際上並非如此,究竟的成佛之法是三根普被利鈍齊收的,因為根基是可以逐步打造的,沒有一個人是固定不變的下根之人,也沒有一個人是固定不變的上根之人,這都取決於你如何修學。若能按照次第精進地修學,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成佛的上根法器。再者,我們每個人都具足了圓滿的佛性,只要能回過頭來認知這圓滿的佛性,依此佛性起無修之修,便可很快成就佛道。如《楞嚴經》雲:‘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禅宗的祖師說過:‘若能識得自性,只需當下承當,無須別覓方便。’

 

問:寺院裡供奉鬼神不知如法不如法?

答:佛教寺院裡是不可以供奉鬼神的,在家人受持了三皈就不可以皈依和供奉鬼神之像了,更何況寺院?但若是屬於佛教之天龍八部護法則例外。

 

問:有一些老居士故去後,因兒女不信佛,就把佛像、香爐、經書等送到了寺院裡,寺院裡又把這些結緣出去,不知有過失嗎?

答:這是沒有過失的。亡者去世後,其家產由兒女繼承作主,所以兒女有權利將這些佛像等送到寺院,送到寺院後,寺院有權利將這些物品結緣給其他人。若施主發心是給他人結緣,而寺院卻將這些物品賣掉了,則做主賣掉之人有很大罪過。

 

問:修學淨土宗的行者接受了頗瓦法是否是雜修?

答:不管哪個宗派修學頗瓦法都不算是雜修。因為頗瓦法不用長期修學,若經過七天修學完畢,而且有了明顯的驗相,這樣就不必長時間修持了。可以隔一段時間修幾座就可以了。

頗瓦法是密宗的一種往生捷徑法,這個修法也是提倡求生淨土的,而且修學起來非常簡單容易,又不必長時修學,故修學淨土宗的人更應該修學這個法。把頗瓦法修成之後自己再好好念佛,這樣就更有把握了。

 

問:密宗的加倍咒能代替念佛的數量嗎?

答:加倍咒是度母傳於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的。如果對此咒有懷疑,那麼淨土宗的往生咒也不可靠了。因為往生咒是阿彌陀佛傳給龍樹菩薩的,難道我們都要懷疑嗎?

既然是佛菩薩親口所傳就不會有錯,度母告訴阿底峽尊者說:‘若在一些念誦之前加念此咒,即可令念誦功德增長千萬倍。’度母是阿彌陀佛和觀音慈悲化現的。

你若是有真信心,在念佛前加念此咒,那麼即可以獲得如是千萬倍之功德。在一切念誦前加上此咒,則會有相當於念誦千萬遍的功德,但不等於你念了千萬遍!看此問題,就知道提問之人是比較懶惰和懈怠的人,若是具足正智和精進根的人,遇到如是殊勝的咒語不會有類似這樣的想法,反而會更加發起精進心多念佛號,以期所得的念佛功德更加廣大,不會因此咒之殊勝而念一句妄圖代替念佛的數量。

 

問:東西在被盜之前,我並沒有發心是自己暫用的。但是被偷盜後,由於生起了慈悲心,這時再發願將東西捨棄。這樣偷盜之人是否將來能免受因果之報呢?

答:這樣不能完全免除偷盜者的罪過,若是在其偷盜之前,自己就已經發心捨棄了自己所有的物品,現在只是暫用而已。這樣偷盜者不會有很重的盜罪,但是還有輕微的過失,因盜者執著為有主物而盜,也具足盜之發心故。

若偷盜者是一個學佛的人,雖然不會觸犯根本重罪,但若價值過限,亦有偷蘭遮罪。在戒律中說:若是以盜心,把自己的物品當成他人的物品拿走,價值過限,亦是會有相同的罪過。所以小偷以盜心拿取他人物品,雖然物主已經捨棄彼物,但是小偷有盜心故有如是等罪。

 

問:對於有字之廢紙等物應該如何處理?

答:可以擇一淨處,念緣起咒三遍,將其點燃,再觀想一切文字在火光中化成一個藏文‘??’字,融入自己的心間。燒完後將其灰扔到一清淨之地即可,或者扔到河裡也可以。

 

問:有的寺院成立了念佛點,如果沒有勞保的居士去了不收生活費,不知這樣會不會欠債呢?

 

答:如果確實沒有生活來源的話,這樣是不會欠債的。因為寺院的錢財是來源於十方善信之供養,若有真心修學的居士雖不能交生活費,但也可以去寺院參加念佛。但若自己有錢而不出,如是則會承擔因果的。

 

問:有居士發心刻錄講述佛法的影像光盤,我們發心隨喜給他們義務制作光盤,但是因光盤的質量不好,經常卡碟或者放不出來,因此就有些同修生起了煩惱。請問法師,出了這種情況,布施者和隨喜義務刻錄光盤者,他們的功德還圓滿嗎?

 

答:功德是有,但不是很圓滿。既然,發心做這樣的功德就要買好質量的光盤,而且制作時還要盡力將其做好,否則功德不圓滿。假如,因刻出來的質量不好導致他人不看,或者看不了,這樣功德必定不會圓滿。

 

問:做過人流的居士應該如何忏悔?

答:要想忏悔打胎的罪業,應當念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或者多多印刷這本經典也可以忏悔這個罪業。抑或是念誦‘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

另外,若是受過五戒以上戒律的居士,在受戒後而行墮胎之事,如是則有兩種罪業。一、破戒之遮罪,二、本具之性罪。破戒罪業可以通過修法忏悔,而性罪不僅要修法忏悔,還必須要通過超度將所殺的眾生超度掉才能忏悔清淨。

 

問:人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自性在支配著,那麼我所造業是不是自性支配的呢?那麼自性造業嗎?我對這個問題不明白,請您開示。

答:‘人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自性在支配著’,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我們一切所作所為皆是妄心在支配,並非是自性在支配你。自性是本來清淨不動的,一切有情眾生依此自性而具足諸覺受等妙用,但起攀緣分別的是妄心,造業的也是妄心,並非是自性支配自己造業。因妄心攀緣諸塵境界,而起能所二取,故而生起喜愛、憎惡等心之差別,由是而起種種心,作種種業,故《楞嚴經》雲:‘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由妄心起故而生種種境相,由境相現起而生眾生攀緣分別。

 

問:寺院打八關齋戒落下幾次,是否用每個月十齋日補上,這樣做是否可以?

答:若自己受持了終身每月守持六日的八關齋戒,在齋日時沒有守持的話,這屬於破八關戒。若自己並沒有受持終身六齋日持八戒的戒律,只是寺院號召大家共修,自己也只是參加而已,如此沒有參加並不犯戒,因無有受戒之故。但若是受了在家菩薩戒的居士每月六齋日不守持齋戒,這就違犯了菩薩戒的輕戒。

 

問:修學佛法的行者是否可以在早晨練太極拳、太極劍,這樣觸犯戒律嗎?

答:修行者為了鍛煉身體是可以練太極拳和太極劍的,這不屬於犯戒。但是不可以練外道之法與氣功等,也不可以練印度瑜伽功等。

 

問:我曾經因無知誹謗過密法,後來一段時間又經常誹謗,以至於最後有了果報,在幾年中突然在口中生起了小白瘡,而且用什麼藥都不見效,連續幾年無比疼痛難忍。念佛也很難靜下心來,我一直不知道這是因何而成,在這幾天中聽您講法才知道這是誹謗密宗的果報。不知道象我這樣連續誹謗密法之人,忏悔還能有救嗎?能否忏悔清淨呢?

答:雖然自己曾經誹謗過密法,而且也已經遭受到了一些花報。但若能發起真誠的忏悔心來,精勤修持忏悔之法,也可以將這種罪業清淨的。若是隔的時間較長才忏悔,恐怕短時間地修忏悔法是不能令罪業清淨的,必須要經過長時間地修忏悔法才能得以清淨。或者自己可以多印刷關於顯密二宗互不相違的經論,如《密宗斷惑論》,這樣自己可以通過印書,令大家都知道顯密共融的道理,遮止了其它人謗密法,以此功德可以令自己將謗密法的罪業忏悔清淨。

若是謗了密法而不知忏悔,將來因謗密法的罪過就會墮入金剛地獄。

 

問:學佛是為了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答:這個問題本來是不必回答的,問這個問題的人,他的目的不是在學習佛法,而是用一個佛都不回答的問題來考愚僧,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有過失。不過愚僧既然碰到這樣的問題就隨緣做答如下:

宇宙之形成乃是由宇宙本體大空所幻化,所謂,無明惑起而生宇宙諸法也。若從勝義谛之境界來說,宇宙萬法從來都沒有真實地產生過,之所以在凡夫眾生面前現起了森羅萬象,這是因為眾生在無明覆蔽之下,產生了顛倒妄執,於本來空寂的宇宙本體中執著有境相,故而因此執著二取產生,才‘生起’了宇宙萬法。所以,宇宙萬法的形成是由眾生迷失自性的那一剎那而現起的,但雖然現起卻非是實有,也本來無生。若非要較真追尋宇宙產生的一個開頭,那就是不可說的了,如《佛教三字經》雲:‘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無明起,惑業生,受輪轉,曰眾生。’宇宙生滅流轉的現象即十二因緣是也,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由此十二因緣形成事物之輪轉遷變,終而復始。

愚僧這樣答復亦是囫囵而答,本來這種問題是可以不回答的。昔日外道問佛,宇宙是怎麼樣形成的,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佛只以默然而對之。如《法苑珠林》雲:‘佛有五不應答,一、試問不答,謂此人心懷輕慢,或先自曉了,而作念言,我且設問,試彼為解不解,若作此試問者,不應為答也;二、無疑問不答,謂凡所演說,為令眾生開其昏迷,解釋疑網。彼既不疑,假設為問者,不應為合也;三、不為悔所犯故問不答,謂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過之心,設為他故而問者,不應為答也;四、不受語故問不答,謂此人先曾為說,彼不聽受,今又故意設為問辭者,不應為答也;五、語難故問不答,謂此人作意而言,此語難曉,他必不解,我且設問,為能答否,如是而故問者,不應為答也。’

從這個問題上也看出了這個居士對佛教基礎知識的了解非常差,若真地了解佛法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了。希望這位居士以後要多做聞思,不然還會犯這樣的過失。

 

問:經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單單業能隨身呢?

答:若是真能做到三心具不可得,就不會有業隨身了。所謂‘三心具不起,當下即涅槃。’若真能如此,則在證悟空性的一剎那,一切業障皆已消除。正因為凡夫妄想分別之心未滅,才是業力延續之因。業力和因果的延續,乃是由妄心遷滅變化為緣而形成的,在妄心的念念生滅中將業因傳遞下去,直至成為果報。故若真能從根本上將妄心滅去,證入自性之清淨境界,一切諸業即會在頃刻間摧毀。

因妄心的相續,而業果才會相續不斷,故生生世世如影隨形。若真了知三心具不可得之意趣,當下令自己取捨分別之心自然滅去,於無取無捨中體認真如自性,於無修無作中成就一切修證,如是則一切業當體空寂而滅盡。

 

問:是不是有多少眾生就會有多少法門呢?

答:是的。因為佛法的出現和建立就是為究竟度化眾生出離輪回的,因此為度不同根器的眾生,佛陀就宣講了無量法門,如四弘誓願中雲:‘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故為度無量眾生而設施無量法門。

 

問:每個人都有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微妙本性,當四大分散之後,這個本性有男女老少之說嗎?

答:眾生的本性是無有任何相的,她雖然無相,但又能顯現宇宙一切諸相。她雖然無形無處,卻又遍宇宙一切處而無所不在。故本性是沒有男女老少之差別的。但人死後在沒有投胎之前,是在一種中陰身的境界中。在這種境界中,會經歷法性中陰和自性中陰、生死中陰等三種境界,前二者出現時,中陰身是沒有實在的身體的,因此也不能說有男女老少的差別。在生死中陰出現後,投胎的因緣業力成熟了,這時就會隨著業力的成熟顯現出差別相來。雖然,中陰身眾生在進入法性和自性中陰時,還會因生前之習氣生起各種執著,但他們並沒有真實的身體。

所以,人死後進入法性中陰的境界,會逐步回歸到法性本體的境界中,見到法性光明本體,但世間凡夫無有智慧定力故不能把持機會,不能在法性中陰中證悟佛果。在自性中陰境界中經歷光明聲音以及文武百尊等境界,但因無知以及業力之故不能把握機會而成就。當轉世投胎的業力成熟時,中陰身就會因業力之牽引而產生所謂的身體相,其身相也會隨成熟各道之業力,而現彼等差別之相。

 

問: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殺死另外一個人,而在法律方面又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將凶手繩之以法,這樣死者會不會超生呢?這個凶手後來知道錯了,發起真心修忏悔法,能否將這樣的罪業消除呢?

答:凶犯會不會被繩之以法,這和死者超生不超生並沒有多大關系。你們認為若凶犯沒有被繩之以法,死者死不瞑目,所以就不會超生。這樣的認為是錯誤的,死者能否超生,這要看他自己的業力如何。若是善業成熟,則可投生於善道中,若是惡業成熟,則必定會墮落惡道。所以與凶手是沒有關系的。

你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了很多世間法的小說故事,故事中往往說一個人若死得很冤屈,就會長時纏繞凶手而不投胎。這種說法是不符合因果法則的,假使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也是這個亡者墮落鬼道的業力成熟了,並不是因為那個凶手沒有被繩之以法而不超生的。

若是那個凶手後來知道錯了,發起精進心而修忏悔法,以自己之修法以及做善事等功德超度亡者,若亡者真實被超度出三界輪回了,那麼殺人者的罪業就清淨了。這種殺人的性罪要想忏悔清淨,就必須要將所殺之眾生徹底度脫,這樣性罪就消除了。其實無論是性罪還是遮罪,只是肯發精進心忏悔,最終都能獲得清淨的。佛經中不是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嗎?這足以證明犯殺者是可以將罪業忏悔清淨的。

 

問:專修淨土宗要如何修才能攝住身心?

答:淨土宗念佛法門乃佛陀為方便度化眾生而設施,修學此法門最當具足的就是信、願、行三資糧,此三資糧缺一不可。當今漢地修學淨土法門之人大約占漢地學佛者之一大半,修學淨土宗者雖然人數非常多,但大多是不得其法,故大多數的淨宗行者雖經久修而無成就。

若能真實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則淨業必成。現今之淨宗行者雖表面上明了三資糧之重要性,可實際上皆沒有真實地認識到此三者之重要,故而彼等念佛者並不在此基礎上下功夫,而是每天進行著盲目的專修,雖然佛號念了很多,但終不能依佛號契入彌陀性海,故不得三昧也。此皆因不具足三資糧之基礎,故縱念佛號不能與彌陀相應。

修學三資糧當先從信入手,所謂信不深則願不切,願不切則行不堅。故淨宗行者應當先從‘信’入手修學,此信乃是指信佛、信法、信因、信果、信娑婆苦、信極樂樂、信彌陀願力不虛。一切皆從堅信佛教教義開始,然欲建立自己對佛法之堅固信念者,當以聞思教義而建立之,若不聞思佛法基本教義,則不可能對佛法生起堅固的信心來。若對佛法無有堅固的信心,必然也不會信因、信果、信娑婆苦、信極樂樂,所以不會發起真心求生極樂世界,故說信乃根本也。如《華嚴經》雲:‘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念是佛法之根本,若對佛法能具足堅固之信念,則堪修一切法門,反之雖終日修行無有是處。現在之淨宗行人在信資糧的修學上非常差勁,因為他們強調不聞思教義,只是一味地一句佛號念到底。殊不知一句佛號念到底的修法,乃是三資糧圓具者方可進行的。若是沒有具足三資糧,盲目地一句佛號念到底是不對的。也就是說,一句佛號念到底是要有基礎的,若對佛法不具足堅固的信心,雖然整天口頭上在念,但因不具足信念之故,就不能做到萬緣放下,心中掛礙的太多,所以很難念到一心不亂。信心不堅固的人,很難生起真實的出離心來,所以念佛時也就無有懇切之心,因此也不能得到一心不亂之境界。行者無有堅固的出離心,必然會對世間五欲諸法貪著不捨,雖形象上修法,但心已背離了正道。不具足出離心自然也不會生起利他之菩提心來,若不具足廣大的菩提心則不能與彌陀相應,亦不會得到彌陀之加持。若淨宗之行者不具足以上之條件,又如何能發起真實念佛之心呢?

若欲了知此三資糧如何具足,當依大乘聞、思、修三慧而行之。當先聞思教義,令自己對佛陀之教法生起正知正見與堅固無比的信心來。行者還當在日常生活中反復思維佛陀之教言,以所學之法要攝持身心,令自己身心遠離諸過,守持清淨的戒律,廣行善事。此後當依教義反復觀修無常等法,務必令自己生起出離心來,出離心一旦生起,自己便會對世間諸欲不再貪著。對世間一切欲事無有了貪著,如是念佛才能很快地獲得自心清淨的境界。雖然自己此時已經生起了出離心,但也不應就此滿足,還應該依教義如法觀察一切眾生與自己累劫以來的關系,從而進一步對眾生生起大慈悲心來,隨著自己的因緣而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如此方能稱為是行大乘道者。若具足了以上之資糧,再行一句佛號念到底之專修法,必定會有很殊勝的成就。

當前淨宗行者忽略了修學佛法的次第,不聞思教義盲目而修,以至於修行多年皆是無功之勞。愚僧奉勸修學淨宗之行者,專修固然很好,但是有先決條件的,若先決條件具足了方可行‘一句’專修之道,否則將會白白浪費暇滿的人生。

 

問:大忏悔文中說‘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這句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說阿彌陀佛的法身遍宇宙一切處,無所不在,亦是說阿彌陀佛之法身即是法界本體,法界與阿彌陀佛互融互入而無二。

 

問:我們念佛的目的除了求往生,還有什麼?

答:釋迦牟尼佛勸導眾生修學念佛法門,一方面是為了令眾生方便地出離生死輪回,另一方面則是令眾生明白‘自性彌陀’的道理,如淨宗古德雲:‘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什麼時候能緣自性而起修,才是真正的念佛。

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不是念佛者的終極目的,往生極樂只是一種方便,而念佛者的終極目的是成就圓滿的佛果,而不住涅槃度盡無量眾生。

 

問:如何把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答:我們所修學的一切法門都是為了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的,不過若想究竟快捷地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那就要修學禅宗和密宗了,因為在此二宗之中有非常了義的修法,可以令行者即身成佛。禅宗講:‘放下一切執著,不思善惡,不念過去現在未來,當下之空洞清明之心,便是真如自性,安住於當下,不起一念造作,久之即可轉八識為大圓鏡智。’人人本有圓滿性智,只是眾生以妄心向外攀緣,故使得真心埋沒,未失似失,若能回光返照自心,自心便是佛陀,何必向外追尋?如《楞嚴經》卷六雲:‘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卷四亦雲:‘狂心即歇,歇即菩提。’若我等眾生真能依教言,頓然放下一切執著,當下即可見到那真如佛性,只要無求無作保任下去,即可快速成佛。

[阿賴耶識] 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此外,阿賴耶識亦稱初剎那識、初能變、第一識。因宇宙萬物生成之最初一剎那,唯有此第八識而已,故稱初剎那識。而此識亦為能變現諸境之心識,故亦稱初能變。由本向末數為第一,故稱第一識。由於有阿賴耶識才能變現萬有,故唯識學主張一切萬有皆緣起於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帶一分污染之清淨真心,但由一絲無明惑起而使其成為了現起萬法和輪回的根本,行者若能在八識明現之用顯現的剎那,而心無所取著當下入於無修無整之境界,如此當下即入於本性境界,不離八識當下即轉為覺性智慧了。

 

問:我信佛已經多年了,見到很多居士都能吃淨口素,我很敬佩他們,可是自己怎麼也不能堅持吃淨口素,這是什麼原因?

答:不能吃淨口素的原因,你自己應該很清楚才對,不應該來問他人。自己對佛法的信念不具足,所以對於佛陀所講之法不能如實奉行,這是其一。其二,自己貪圖口福而不願捨棄,故不能吃淨口素。其三,自己不能將一切眾生觀為父母,不能對眾生生起菩提心來,若是自己真地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曾是自己的父母’的話,就不再會以它們的肉來滿足你口頭的欲望了。所以你應該在你自身上找到這些貪著,將這些貪著統統放下即可。其四,若你自己真實地堅信因果,你就能發心吃素,因為自己今生吃眾生肉,來世自己就會被吃的。所以若是真實相信因果的人是不會吃眾生肉的。

 

問:什麼叫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啊?

答:這是佛教中的四依法,是《大涅槃經》中佛陀講的。(1)依法不依人:這是告訴我們聽聞佛法當依佛陀聖教為根本,不應該以感性和崇拜某人不理智的方式聽聞。不管講法者是誰,我們聞法都應當以佛陀聖教為准則。不管說法者是否和我們同一法脈,不管是不是我們有緣或是喜歡的法師,只要他所講的法都是依佛陀教法而說,與佛陀教義不違背,我們就應當心生恭敬而聽聞之。假使,與自己很有緣的法師在講法時,所講的法義於佛陀所講有違背有出入,我們也不應該因法師和自己有緣故,就執著為彼法師講的是正確的。所以聽聞佛法應該依據佛陀的教理而進行聽聞取捨,如理者即聽聞攝取,若所講不如理者,縱然自己與彼很有緣亦不應攝取其所講之法義。總而言之,無論說法之人好壞或是否是自己所喜歡的,都應當依教法為准則來觀待其所講之教理;(2)依義不依語:我們聽聞佛法應該依教法的義理而聽聞,不應該依外表的文詞來判斷講得好壞。佛陀講法有四種含義:即外意、內意、密意、無上密意。若講法者所講之法表面的文詞不是很優美,但所講法義沒有背離佛意,我們就應該如法地聽聞。這就是說聽聞佛法當注重其所講之內意,而不是文辭的優美與否。所以聞思佛法時,當留心參悟其內在含義,不要死在名句相之上;(3)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行者當知佛陀說法無數,其所說法要乃是應眾生之根基而說,故在佛陀教法中就有了義和不了義的差別。不了義的教法是為了方便度化那些根器不成熟的眾生而說,而了義教法乃是佛陀為度化那些具足殊勝根器的眾生而說。佛陀講述不了義的教法,是欲通過方便漸次引導,令那些根器不成熟者,最終能成為聽聞修學了義教法的根器,由是之故宣講不了義法為方便設施。不了義法乃為漸次成就了義法之階梯。所以吾等若遇二法同現之時,當依了義法為所依據的准則。例如:小乘和權教的教義雖然殊勝,但非是佛陀究竟之教,故當依大乘中道之究竟了義的經典為主;(4)依智不依識:聽聞教理之時,當依佛教正觀之心智,不得依世間之情識觀待取捨佛法。例如:有二法師,一為具證悟者,一為凡夫。此二者所教理,當依具證悟者為准,因彼具真實證悟故。又如:取捨佛法當依正理智慧抉擇取捨,不得依自己之世間凡情分別而取捨。所以這一依,即是指聞思取捨佛法當依智慧抉擇,而不是依凡情分別取捨。

 

問:修行出家好還是在家好?

答:我認為出家修是很好的。因為我們凡夫修行出世聖道的解脫之法,先要學會如何遠離世間五欲的誘惑,使自己的心能夠很好地安住在清淨境界當中。而在家人所遇之世俗瑣事的纏繞實在是多得不得了,沒有定力的凡夫在事情繁雜的情況下往往會失去理智的觀察力,不能夠很好地取捨因果諸法,從而使自己造下輪回的業因。《大梵天王所問經》中說:‘大梵,若我贊歎出家,毀譽在家,言滿虛空說猶不盡。’這句話就是佛陀回答大梵天王出家和在家的差別而說。其義為:如果讓我(世尊)來說出家和在家修行的差別的話,可以這樣說,出家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就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縱然以盡未來際的時間用言語來贊歎都是無法說完的。同樣讓我來說在家修行的過失,也同樣如同虛空一樣的多,如果來說在家人的過失,亦如用窮盡未來際的言說也是無法說完的。在家的過失亦是如虛空一樣的無邊無際。文殊菩薩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梵行高。’

從以上的教證我們應該知道,在家人在修行的道路上有著很多的修道違緣。另外佛法是出世之聖法,我們想要成就解脫之道,就要遠離斷除輪回的根本——五欲。在家人每天所遇的都是五欲中事,身為凡夫的我們做不到對境不起心,所以只能先遠離五欲的誘惑,修學好定力後才可以對境不起妄心。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雲:‘在家之人若專勤修道,則世間事業荒廢。若專勤世間事業,則出世道業荒廢。如是可知出家修道易,在家修道難。’而出家者,有著良好的修行環境,所遇的緣也是善緣多惡緣少。當然,在當今的佛教界也有好多的出家人心中五欲橫流,而不守清規戒律,但也不能因此就說出家不好。出家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主要是你這個修行人是用什麼心態出家修行的,這一點是很關鍵重要的,我們若能夠以正念攝持而出家修道,那麼就會很快地圓滿福慧二資糧。

 

問:您雖如是解答,但《維摩诘經》卻說,直心,深心是菩薩淨土?

答:所謂的‘直心’是指菩薩補特迦羅安住般若空性中,以般若智徹見諸法因果而無謬取捨,由於對因果無謬地了知,菩薩面對一切皆以直心觀之對之。此處的‘深心’是指菩薩安住甚深空性起觀照之智,而堪任運之心。所以那是菩薩的境界,非是凡夫的境界。修行者證悟初地後便沒有出家和在家的分別了,初地以上的菩薩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聖賢僧寶。初地菩薩安住於空性之中,任運圓滿一切福德,所以那時就沒有出家、在家的分別。可是我們現在的凡夫以二障所纏,不可能安住空性之中。所以應該出家修道,以離開欲塵而為道之方便,進而修行無上妙法,才可達初地之境界。

 

問:如果發心出家,那生身父母,恩重如山,如何報達?

答:出家修道正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世界上的所有眾生都會死亡而離開這個世界,也會隨自己的業力輪回於六道之中。如果我們只懂得行世間的孝道,在父母身邊供給吃喝,使他們現世之中享受短暫的天倫之福,這種孝心雖然很好,但並不是真正究竟地報父母恩。如,一旦當父母之大限到來時,父母就會隨他們自己的業力而流轉於生死之中,做為凡夫兒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墮入輪回。雖然父母在世之時,我們盡了世間孝道,但是也沒有減輕他們的輪回之苦,因此這樣的孝心只是世間的有為之孝。

做為修學佛法的行者,應該在了知了生死無常的道理之後,捨棄世間之五欲貪著,發心出家修道。以出家修道之清淨功德回向給父母,使父母在現世中健康平安,縱然父母捨報而去時,亦可以自己修行的功德超度父母出離輪回。如:近代禅宗高僧‘虛雲老和尚’為了超度母親,不遠千山萬水三步一磕頭朝拜五台山,最後在定中看到自己的母親騎著一條龍騰空而去。所以說修行成就佛道之人是行的大善大孝。

另外,在我們無始劫的輪回中,六道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六親眷屬。既然你懂得對現在的父母敬孝,那麼那些曾經做過自己父母的六道眾生,我們就不管了嗎?在往昔無量劫中六道眾生也曾象現世的父母一樣養育過我們,對我們有莫大的養育恩德。他們現在隨著業力而受輪回之苦。我們現在得到了圓滿的人生又聽聞到了稀有的佛法,難道說我們就不應該去報答他們的恩德嗎?就不去救度他們嗎?所以修行者應該用現有寶貴的人生去修出世的聖法,發誓度盡如母有情眾生。從究竟義上來說,要究竟度脫歷劫以來的父母師長,只有自己證得聖果時,才可以究竟地救度自己的父母師長。若父母他日西去之時,你沒有救度之能力,你眼看著父母沉淪六道受苦時,你會如何想,難道說為了短暫的天倫之樂,而不管父母後世受苦的事嗎?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如何安住本體用功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從有相到無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