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獨示一願四義之門第十九
或有問曰:念佛勸發之書吾於古人見之多矣,雖唱和相尋,言有同異,成義豈有異哉!若此集者,除述依正明觀慧分折攝顯眾義等,余如斥妄顯真之類,余若未之聞也。雖古至人,尚未肯盡,如有所待,況某於此焉敢輕視哉?余雖不能入直指之道,而亦獲新聞之益,敢問何謂而作也?答曰:噫余傷世之不軌道也,而悉逐塊陷邪,故為之說,豈余之好辯哉!蓋出乎不得已也。
晨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 的聲音,洞鑒於世弊而欲濟世者,豈無新的聲音?匯前人的至理,觀眾生的需求,發妙極的智言,正是一代大師的作為。
又問:此三昧說既詳且明,或謂難至,還可以一句而盡其義乎?答:何必一句,亦可以一言而盡。何謂一言?所謂願也;何謂一句?所謂戒解行向也。然此一部之義不出戒解行向一句。戒解行向一句必從願起,乃可以一言盡也。或廣或略卷舒自由,豈復滯於一隅者哉!何謂為戒?行人既修三昧,若持戒,雖有信心,為彼世間惡緣雜染相侵相奪,塵勞難遣,毀壞法身,令解入邪不得往生。經雲:若一日夜持沙彌戒持具足戒,即得往生。故必當持戒也。何謂為解?行人修此三昧求生極樂,若不以此深慧妙解知淨穢兩土東西敵立真實不謬,又知即此淨穢兩土全具我心不離當念,從何法修可得生彼。經雲:讀誦大乘解第一義乃得往生。故必當正解也。何謂為行?行求生淨土,慧解既正則必依解立行,六時行道三業無虧,直進不退,決期生彼。經雲:修行六念回向發願,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故必當立行也。何謂為向?行人欲必往生,於如中解行得所生功德,及今一切時處,與無始來大小善根,一一回向淨土,臨終乃得決生。經雲: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譬如辦事於家歸家得用。故必當發回向也。此四大法門一句之義能攝一切善法。譬如四時成實榖果各得其要,失一不成,此四法門亦復如是,若失其一,三昧不成,是故須當四義具修乃滿一願也。
晨語:一言“願”字,赅括了所有的發心的動力;一句戒解行向,圓成了所有的行證功德。能於此中領悟,一生修行可謂完備了。
問:只此一句還成多句,答:多句即一句,一句即多句,多句一句攝義皆盡,不可謂多義詳而一句義阙也。問:若是何不但說一句,答:多句廣說,一句略言,廣略雖殊,蓋各為其機皆能顯道,豈可但一句說而廢廣說也。
晨語:多句與一句的分辨。
又問:彼三家村裡匹夫匹婦行公行婆,東西不辨,菽麥不分,此持戒等一言四義懵然無知,或唯一心稱名,或但專勤禮拜而得往生,臨終微驗昭著何也?答:此一心中何法不具,既從慧解信有二土,發行稱名回向求生,豈更破乎佛戒。如是四義既具,諸行不立而成,遂得往生成其初願,豈可名為菽麥東西不分不辨者哉?
晨語:一心圓具一切,例證行公行婆也能往生的道理。
問:若爾行者但當一心諸行自具,更不必立四義等也?答:若先知四義而一心者,如以基地堅牢故則永無退轉,若先一心而具四義者,雖得往生,於中忽遇偏惡邪黨,則多有退轉,是知還以四義為優也。
晨語:立四義的道理。
繼時問眾將散,忽有承上問意復作問曰:我聞淨土勸修之書自古及今作者多矣,其辭義純善,悉應機宜將遍於人間世,又依教得生者已廣,可謂義無余蘊矣,雲何於今更有所作,使學者有異解耶?今詳此集,義若述古,古人已明,不須更說。義若別立,今人莫解,恐成臆見。若不出二句而說,不知為名耶?為利耶?願聞其要。答:噫陋矣,子之難誨難明也。吾聞古人立言必祖佛經,既祖佛經,雖一句義,假使大千世界塵數眾生皆如普賢,經劫而談,理趣猶尚不盡,豈古人已說今人不可言哉?豈先佛已說古人不可言哉?不知今人不述古人之言,古人之言行不顯,古人不垂今人之誡,今人之志慮無憑。又義雖述古,意趣不重;語雖別立,理不異古。但以世去人逝所解異端,雖決甲疑,復增乙病。乙病既復,丙疾又生,展轉多岐流於岐見。又彼聖賢之書雖則山高海積,泯滅者多,後學機遲,卒難尋究,是故於彼廣文中,摘其精華簡要之義,急欲解當世之惑,集以成帙,盡壬癸之沈疴,豈為利名乎哉?子之所問慚且愧矣!譬如大海添流,海豈厭其深廣,巍山如土,山奚惡其崇高。又今人之疑古所未聞,古人之偏今人莫至,去聖既遠,故當依經辨明今人之疑也。又如滿室並金之藥雖貴,若不診其疾而擇其對者用之,非但疾之弗瘳,命亦難保。又經中一義萬解萬明,何厭乎言之再聞,何憚乎言之未聞也。子當以此三昧披究詳明,立大願行,直進於道求生淨土,慎毋更待臨行決別之際,愛境惜身,如生龜脫彀,萬苦攢心而自悔焉!
晨語:立論的根本意趣,閱之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