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印證點評
禅宗—千七百則公案,一一歸宗,學人悟後,不妨印心歸宗。以下錄《指月錄》有關悟入及悟後真修的公案十三則,使初悟之人可反省而自察,並借茲言句示現,以印證自心,肯定本來,從此保任自在,隨緣而行矣
!
一、 左丞范沖致虛居士
公由翰苑守豫章,過圓通,谒旻禅師,茶罷,曰:“某行將老矣,墮在金紫行中,去此事稍遠。” 評曰:此事豈有老矣?一靈常住,呼之便出!
通曰:“內翰!”公應諾。
通曰;“何遠之有 ? ” 評:正可反思。
公躍然曰:“乞師垂指示。”
通曰:“此去洪都有四程。”公伫思。 評:無義味中思無可思。
通曰:“見即便見,擬思即差”公豁然有省。 評:頓然現成,一把擒。
士與圓通擁爐次,公問“諸家因緣,不勞拈出,直截一句,請師指示” 評:好一個直截一句!
通厲聲指曰:“看火” 評曰:即相即性,更復轉身矣!
公急撥衣,忽大悟,謝曰:“灼然佛法無多子。” 評:大悟現前,佛法無剩余。
通喝曰:“放下著 ! ”公應諾諾。
士問圓通曰:“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如何湊泊 ? 評:猶帶意解,去盡思量心。
通曰:全身入火聚。 評:般若直照,全體是火。
公曰:畢竟如何會?
通曰:蓦直去。公沉吟。 評:如今罕遇直心道人。
通曰:“可更吃茶麼 ? ”
公曰:“不必。”
通曰:“何不恁麼會 ? ”
公契旨曰:“原來太近。” 評:多般鉗錘,原來太近。
通曰:“十萬八千”公占偈曰:不可思議,是大火聚。便恁麼去,不離當處。”
通曰:咦,猶有這個在。 評:好一個猶有這個在!
公曰:乞師再垂示。
通曰:便恁麼去,铛是鐵鑄。公頓首謝之。 評:是真現成!
二、 虎丘紹隆禅師
師初谒長蘆信禅師,得其大略。有傳圓悟至者,師讀之,歎曰:“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第恨末成年人聆謦劾耳!”
遂由寶峰依湛堂,客黃龍,扣死心禅師,次谒圓悟。
一日,入堂,悟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曰:“還見麼 ? ”
師曰:“見”
悟曰,“頭上安頭。”師聞,脫然契證。
悟叱曰:“見個什麼 ? ”
師曰:“竹密不防流水過。”悟然之。 評:此段領過,不妨自在。
尋俾掌藏教,有問悟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 ? ”
悟曰:“瞌睡虎耳。” 評:醒後如何?超然不被當年拘也
三、龍圖王蕭居士
居士字觀復,留昭覺日,聞開靜板聲,有省,問南堂曰;“某有個見處,才被人問,卻開口不得,未審過在甚處 ? ”
南堂曰:“過在有個見處。”南堂卻問;“朝旆幾時到任 ? ”
公曰:“去年八月四日。”
南堂曰:“自按察幾時離衙 ? ”
公曰:“前月二十。”
南堂曰,“為什麼開口不得 ? ”公乃契悟。 評:一切從胸襟流出。
四、 台安和尚
因僧問:“寂寂無依時如何 ? ”
曰:“寂寂底呢 ? ”因有頌曰: 評:知寂寂的無知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除忘想,都緣無事可思量
五、 開先智和尚
示眾曰:“宗之與教權道,佛之與祖強名。受教傳心,俱為虛妄:求真覓實,轉更參差。若取自己自心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作對治。
時有僧問:“如何則是 ? ”
曰:“是則有非” 評:天下有一般人總自是者,豈知正非耶?
雲曰:“如何得入 ? ”
曰:“汝何劫在外頭 ? ”
問:“如何是佛 ? ”
曰:“汝喚哪個作眾生 ? ”
雲:“與麼則無佛無眾生也 評:太冤也。
曰:“這眾生。”
問:“如何是平常心 ? ”
曰:“蜂虿狼貪。”
雲:“與麼則全眾生心也 ?
曰:“你道哪個是平常心 ?
雲:“不會。”
曰:“汝他後會去在。” 評:會去時卻無平常心。
問:“四大何緣有形 ? ”
曰:“你道虛空何緣無像?
雲:“到這裡卻不會。”
曰:“我也不會。”又曰:“汝道汝不會與我不會,是一是二?”
雲:“乞和尚慈悲。”
曰:“我早晚曾罵辱汝 ? 評:又有這個在!
問:“如何是大道 ?
曰:“我無小徑。”
雲:“如何是小徑 ?
曰:“我不知有大道。” 評:言盡於無言,妙知於非知。
問:“和尚見處如何 ? ”
曰:“非汝境界。”
雲:“學人見處如何 ? ”
曰:“取我處分又爭得 ?
雲:“乞師指授。”
曰:“我長劫來不曾蒙蔽汝。” 評:指示已畢。
六、 空室道人智通
龍圖范殉女也,幼聰慧,厭世相,求父祝發,龍圖難之,遂清修。因看《法界觀》有省,乃連作二偈見意。一曰: 浩浩塵中體一如,縱橫交互印毗廬。
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
二曰:
物我元無異,森羅鏡像同。
明明超主伴,了了徹真空。
一體含多體,交參帝網中.
重重無盡處,動靜悉圓通。
後父母俱亡,兄涓領分寧尉,通偕行,聞死心名重,往谒之。心見知其所得,便問:“常啼菩薩賣卻心肝,教誰學般若:”
通曰:“你若無心我也休”。
又問:“一雨所滋,根苗有異,無陰陽地上生個什麼?”
通曰:“一華五葉”
復問:“十二時中向什麼樣處安身立命 ? ” 評:若有安身立命處,是個人麼?
通曰;“和尚惜取眉毛好 ! ”
心打曰:“這婦女亂作次第。”通禮拜,心然之。 評:打你也無處。
政和間,居金陵,嘗設浴於保寧,揭榜於門曰:“一物也無,洗個什麼 ? 纖塵若有,起自何來 ? 道取一句,乃可入浴。古靈只解揩背,開士何曾明心 ?
欲證高垢地時,須是通身汗出。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 ? 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後為尼,名惟久,掛錫姑蘇之西竺。
七、 尊勝有朋講師
師嘗疏《楞嚴》、《維摩》等經,學者宗之,每疑祖師直指之道,故多與禅枘游。一日,谒開元,跡未及阃,心忽領悟,開元出,遂問;“座主來作什麼 ? ”
師曰:“不敢貴耳賤日。”
開元曰:“老老大大,何必如是。”
師曰:“自是者不長。”
開元曰,“朝看《華嚴》夜讀《般若》則不問,如何是當今一句 ? ” 評:一句何當?
師曰;“日輪下當午。”
開元曰:“閒言語,更道來。”
師曰:“下生仗忠信,今日任風波。然雖如是,只如和尚恁麼道,有甚交涉?須要新戒草鞋穿。”
開元曰:“這裡且放你過,忽遇達摩問你,作麼生道 ? ”師便喝。
開元曰:“這座主今日見老僧氣沖牛斗。”
師曰:“再犯不容。”開元拊掌大笑。 評:是知作家風范。
八、智海逸覺禅師
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師曰:青青河畔草 評:采一大把也無用
曰:磨後如何?
師曰:“郁郁園中柳。” 評:臨風自婆娑。
曰:“磨與未磨,是同是別 ? ”
師曰:“同別且置,還我鏡來.”僧擬議,師便喝。 評:此話當真?還我鏡來!
道士問:“如何是道 ? ”
師曰:“龍吟金鼎,虎嘯丹田。”
曰:“如何是道中人 ? ”
師曰:“吐古納新.”
曰:“道與道中人相去多少 ? ”
師曰:“ [四 /( 鵑 - 鳥 ) ] 鶴顛崖上,沖天昧米民。” 評:常道不道, 真會無會。
九、鏡清付順德禅師
師谒雪峰,峰問:“甚處人 ? ”
曰:“溫州人。”
峰曰:“恁麼則與一宿覺是鄉人也 ? ”
曰:“只如一宿覺是什麼處人 ? ” 評:管他甚處人,只是無可比
峰曰“好吃一頓棒,且放過。”
一日,師問:“只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
峰曰“兼不立文字語句。”
峰曰“更問我一轉豈不好 ? ”
師曰“只如不立文字語句,師如何傳 ? 峰良久,師謝禮。 評,良久處珍重!
師曰“就和尚請一轉問頭。”
峰曰“只恁麼,為別有商量 ?
師曰“和尚恁麼即得。”
峰曰“於汝作麼生 ? ”
師曰,辜負殺人! 評,試刀在君手
雪峰謂眾曰:“堂堂密密 ? ”
師出問:“是什麼堂堂密密 ? ”
峰起立曰;“道什麼 ? ”師退步而立。
雪峰垂語曰:“此事得恁麼尊貴,得恁麼綿密” 評:真大悲語也。
師曰:“道付自到來數年,不聞和尚恁麼示誨。”
峰曰:“我向前雖無,如今已有,莫有所妨麼 ? ”
曰:“不敢 ! 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峰曰:“致使我如此。”師從此信入.
普請次,雪峰舉:“沩山道:‘見色便見心’汝道還有過也無。
師曰:“古人為什麼事 ? ”
峰曰:“雖然如此,要共汝開商量。
師曰,“恁麼則不如道付鋤地去。” 班次,只是常無商量。
師再參雪峰,峰問,甚處來。
師曰‘嶺外來。’
峰曰,“什麼處逢見達摩 ?
師曰:更在什麼處 評:好一個‘更在’
峰曰:“末信汝在。”
師曰:“和尚莫恁麼粘膩好’峰更休。
問:“學人啐,請師啄。”
師曰:“還得活也無 ? ”
曰,若不活,遭人怪笑。
師曰,也是草裡漢。 評:落!
師—日於僧堂自擊鐘,曰:“玄沙道底,玄沙道底”
僧問:“玄沙道什麼 ? ”師乃畫一圓相。
僧曰:“若不久參,爭知與麼 ? ”
師曰:“失錢遭罪。”
問:“學人未達其源,請師方便。”
師曰“是什麼源 ? ”
曰:“其源。”
師曰:“若是其源,爭受方便 ? ”僧禮拜退。 評,時人還住方便也無?
侍者問:“和尚適來莫是成褫伊麼 ? ”
師曰:“無。”
曰:“莫是不成褫伊麼 ?
師曰:“無。”
曰:“未審意旨如何 ? ”
師曰: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評:活!
普請鋤草次,浴頭請師浴,師不顧。如是三請,師清舉 钅矍 作打勢,頭便走,師召曰:
“來 ! 來 ! ”頭回首.
師曰:“向後遇作家,分明舉似。”
頭後到保福,舉前語未了,福以手掩其口。頭卻回,舉似師,師曰:“饒你恁麼,也未作家。” 評:要作家干麼?
十、雲巖昙晟禅師
師少出家於石門,參百丈海禅師,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 , 山問:“甚處來?” 評: 漫漫二十年可醒時人夢 !
曰:“百丈來,”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 ”
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鹹則鹹味,淡同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麼生是百味具足的句?”師無對。
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 ? ”
師曰:“目前無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時 ? ”
師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什麼法 ? ”
師曰:“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見會取。”
山曰:“三千裡外且喜沒交涉。”山又問;“更說什麼法 ? ”
師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柱杖一時趁散;復召大眾,眾回首,丈曰:“是什麼 ? ”
山曰:“何不早恁麼道 ? 今日因子得見海兄。”師於言下頓省 ,便禮拜。 評:誰人不醒?
師煎茶次,道吾問:“煎與阿誰 ?
師曰:“有一人要。”
問:“何不教伊自煎 ? ”
師曰:“幸有某甲在。”
師問石霜;“什麼處來 ? ”
曰:“沩山來。”
師曰:“在彼中得不到多少時 ? ”
曰:“粗經冬夏。”
師曰:“若恁麼,即成山長也。’
曰:“雖在彼中卻不知。”
師曰;“他家亦非知非識。”石霜無對。 評:大地起舞!
僧問:“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時如何 ? ”
師曰:“汝因什麼卻從佛界來 ? ”僧無對。 評:均殺
師曰:“會麼 ? ”
曰:“不會。”
師曰:“莫道體不得.設使體得,也只是左之右之. 評:何處不逢源。
裴大夫問僧:“供養佛,佛還吃否 ? ”
僧曰;“如大夫祭家神。”
大夫舉似師,師曰:“有幾般飯食,但一時下來”
師卻問神山:“一時下來後作麼生 ? “
神山曰:“合取缽盂。”師然之。 評:灼然作用。
師一日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學人乞師眼睛,提麼?”
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 ? ”
曰:“良價無。”
師曰“設有,汝向什麼處著 ? ”洞山無語
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 ”
洞山曰:“非眼。”師便喝出。 評:不離離。
尼僧禮拜,師問:“汝爺在否 ? ”
曰:“在”
師曰:“年多少。”
曰:“年八十。”
師曰:“汝有個爺,不年八十,還知否?”
曰;“莫是恁麼來者 ? ”
師曰:“恁麼來者,猶是兒孫。” 評:生死之祖。
一日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什麼處來 ?
師曰“曾到廣南來。”
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 ? ”
“非但州主,阖國人移亦不動。”
十一、汾州無業禅師
師谒馬祖,睹狀貌奇偉,語言如鐘,乃曰:巍巍堂堂,其中無師禮跪而問曰:“三乘文字,粗窮其旨,常聞禅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
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無別物。” 評,直接痛快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 ? ”
祖曰:“大德正鬧在,且去 ! 別時來。” 評:鬧時不在嗎 ?
師才出,祖召曰:“大德 ! ”師回首。
祖曰:“是什麼 ? ”師便領悟,乃禮拜。
祖曰:“這鈍漢 ! 禮拜作麼 ! ”
師既住後,凡學者致問,多答之曰:“莫妄想。” 評:只管聽,其中真音唯自明!
師曰:“諸佛不曾出世,亦無一法與人,但隨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將蜜果換苦葫蘆,淘汝諸人業根。”
又雲:“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後,茅茨石室,向折腳铛中煮飯吃過,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我輩貪名愛利,汩沒世塗,如短販人。”
評:悟後德行,搡然有素。
十二、大珠慧海禅師
道光座主問曰:“禅師用何心修道 ? ”
師曰:“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雲何每日聚眾,勸人學禅學道” 評,好一個問端。
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眾來?老僧尚無舌,何曾勸人來?”
曰:“禅師對面妄語。”
師曰:“老僧尚無舌勸人,焉解妄語 ?
曰:“某甲卻不會禅師語論也。“
師曰:“老僧自亦不會。 評:正不會處,遍知普會也!
維摩座主問:“經雲:‘諸菩薩各入不二法門,維摩默然。’是究竟否 ? ”
師曰:“未是究竟。聖意若盡,第三卷更說何事 ? ”
座主良久曰:“請禅師為說未究竟之意。”
師曰:“如經第一卷,是引眾呵十大弟子住心。第二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以言顯於無言。文殊以無言顯於無言,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收前言語故,第三卷從默然起說,又顧神通作用。座主會麼
? ”
曰:“奇怪如是。”
師曰:“亦未如是。”
曰;“何故未是 ? ”
師曰:“且破人執情,作如此說.若據經意,只說色心空寂,令見本性,教捨偽行,入真行,莫向言語、紙墨上討意度,但會淨名兩字便得。淨者,本體也;名者,跡用也。從本體起跡用,從跡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跡非殊。所以古人道:‘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一亦非一,若識淨名兩字假號,更說什麼究竟與不究竟。無前無後、非本非末、非淨非名,只示眾生本性不思議解脫。若不見性人,終身不見此理。”
評:透得此理,何處不圓。
華嚴座主問:“禅師信無情是佛否 ? ”
師曰;“不信。若無情是佛者,活人應不如死人,死驢、死狗亦勝於活人。經雲:佛身者即法身也,從戒定慧生,從三明六通生,從開發善法生。若說無情是佛,大德如今便死,應作佛去。”
曰:“如何得作佛 ? ”
師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曰:“眾生入地獄,佛性入否 ? ”
師曰:“如今正作惡時,更有善否 ? ”
曰:“無。”
師曰:“眾生入地獄,佛性亦如是。” 評:用中佛性,相裡真身。
三藏法師問“真如有變易否 ? ”
師曰:“有變易。”
藏曰:“禅師錯也。”
師卻問三藏:“有真如否 ? ”
曰:“有。”
師曰:“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為大智真如。若無變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評:妙用活潑。
藏曰:“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也。”
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
曰:“禅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如何即是的當 ? ”
師曰:“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易,便作了變易解會,說不變易,便作不變易解會。”
評:意藏妙化,非知不知。
藏曰:“固知南宗實不可測。”
問:“三教同異 ? ”
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
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 ”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 ”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眠。” 評:此真用功也,了佛了魔歸平真!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 ”
師曰;“不同 ? ”
曰:“何故不同 ? ”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十三、懶殘大士
師有歌曰: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 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過去已過去,未來猶莫算。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 ?
向外覓功夫,總是癡頑漢。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啖。
世間多事人,相趁渾不及。我不樂天生,亦不愛福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癡鈍,本體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身披一破衲,腳著娘生褲。
多言復多語,由來反相誤。若欲度眾生,無過且自度。
莫謾求真佛,真佛不可見。妙性及靈台,何須受薰煉 ?
心是無事心,面是娘生面。劫石可移動,個中無改變。
無事本無事,何須讀文字 ? 削除人我本,冥合個中意。
種種勞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舉頭見日高,吃飯從頭聿。
將功用功,展轉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巧說不得,只用心傳。
更有一語,無過直與,細如毫末,大無方所。本自圓成,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山雲當幕,夜月為鉤。
臥籐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候 ? 生死無慮,更復何憂 ?
水月無影,我常只寧。萬法皆爾,本自無生。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古人公案所示機緣,本無定則,隨各人份上活潑拈提,舉揚不二,別無奇妙,只是就自性之用而用之,所以印證公案,唯就自心顯發,不求另有所得,如於此中透得目前,則如鳥過虛空.潭不留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