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龔隽教授:禅學的生命智慧 一、禅的宗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學的生命智慧

龔隽   
 
    時間:2011年4月30日上午  地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主講人: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龔隽
    
    陳實:各位街坊,各位聽眾,親愛的朋友們,“嶺南大講壇·文化論壇”第七十九講現在開始!今天的主講嘉賓是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龔隽教授,他演講的題目是《禅學的生命智慧》。佛教是我國三大宗教之一,禅學正在成為佛學研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領域。廣東又是禅學研究的一個重鎮,新興的國恩寺、韶關的南華寺、廣州的光孝寺、乳源的雲門寺、肇慶的梅庵、懷集的六祖禅院,四會的六祖寺,這些地方都留下過六祖慧能的蹤跡。
    在今天這一講中,龔隽教授將告訴我們禅學的宗旨是什麼,禅學的傳承如何從拈花微笑到西天二十八祖,又如何從東土六祖到一花五葉,就是禅學的五派:沩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他還將告訴我們中國禅門的七大旨趣,包括禅修和觀心,怎麼習禅和讀經,坐禅和念佛,什麼是平常心,什麼叫做“游戲三昧”,一會大家都可以領略到他的精彩演講。
    龔隽教授是“60後”,上海華東師大哲學碩士,他是武漢大學的學士以及哲學系的博士,1993年到了廣東,在華師大,2002年到了中大。他是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中大的博士生導師,在南方的禅學和佛學領域,我認為他是一個靈魂性的人物。人大、復旦、南京大學、中國人大、四川大學、中大對中國禅學與佛學的研究都很具代表性,其中南京大學比較擅長於佛學的理論,人大偏向於傳統的佛學史,川大偏向於佛學與心理,中大是以龔隽教授為代表,他擅長於學術的國際交流,利用國際的資源來推動中國佛教的研究和發展。
    龔隽教授在治學方面,我的評價是莊重嚴肅,不苟言笑,他用淺顯的和藹做深深的學問。我們可以慢慢聽講,有請龔隽教授!
    
    龔隽:首先感謝“嶺南大講壇·文化論壇”給我這個演講機會。平時我比較多的是在大學,或者在一些比較小型的學術會議上來講禅學,偶爾也會應一些朋友的邀請和社會各界的朋友交換一些對佛教,特別是中國佛教以及禅宗史的一些看法。今天我想跟大家討論的,主要是關於禅宗的話題。禅宗這個名字,只要大家對佛教、對中國佛教有一點興趣,或者對整個中國文化有一點興趣的人都會耳熟能詳。我今天主要把禅宗和生命的智慧,以及當中關於人生的教義,這方面的東西講得多一些。
    
    一、禅的宗旨
    
    禅宗的宗旨一般來講,有幾句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心傳心、直指心性,見性成佛。這幾句話講出來很簡單,其實要真正理解又好像不太簡單,以前有一個學者就說過禅宗的宗旨看起來很平常,但在平常當中有深邃。禅宗講究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個“教”有人說是指佛教的經典,也有人講是佛教的儀式。在中國,禅宗和一般佛教中的其他宗派確實有很大不同,至少從形式上講有不同。
    禅宗特別強調心法。禅宗認為佛教真正的精髓是怎樣將其融入到你的生命當中,對人的本心做一番洗心革面。所以,禅宗對於外在的宗教儀式、形式,甚至很多佛教的經典,都認為不是最重要的,不是第一義的。所以,禅是教之外另外傳的,不是一定要讀教理、教義。禅宗認為,真正的經教不是在書本上,而是在你的心裡,要找到你心裡的傳統本性。這是禅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不立文字。所以,實際上真正的禅是沒辦法講的,我們在這裡講禅學,也是一件有點荒謬,有點悖論的事情。本來禅是不能講,但我們又在這裡花上一定的時間去講禅,這本身就和禅的精神有點相違背。這個講座只是讓我們通過語言去了解一下禅宗背後的精神是什麼,但是禅宗絕對不是可以用語言很清楚地、很明確去定義的一些東西。
    學術界有一個很著名的公案,胡適與日本非常出名的禅宗學者鈴木大拙有一場爭論,話題是關於禅學史可不可以研究。胡適是一個單純的學者,一個歷史學家,他不相信佛教講的那一套生命價值,他認為科學昌明之後,宗教都是胡說八道,要把宗教打翻掉。而鈴木大拙是一個現代學者,但同時也是一個禅師,他與胡適在當時就如何研究禅宗有過很激烈的爭論。鈴木大拙講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說其實我們兩個在這裡討論禅宗,都是要挨棒喝的。禅學實際上是不立文字的,我們在這裡討論也是要挨棒喝的。我們還是退而求其次,可以從一個基本的思想來體會禅宗背後的精神。
    禅的宗旨是以心傳心,直指心性。禅宗所有的佛法精神,都歸在我們的自心上,在每個人的心裡。所以,禅宗認為你要真正了解禅,了解佛法,必須靜下來傾聽內在心靈的聲音。那麼以心傳心,從現在學術討論來看似乎有點神秘主義,禅宗認為禅法是師徒之間的心法傳承,即所謂的“傳心印”。比如從釋迦牟尼佛到摩柯迦葉,從達摩到六祖慧能,一直到後來的花開五葉,都是一代一代靠心法傳承下來的。禅宗互相認可的標准是看你有沒有一個真正得到心法的師父,也就是一般所說的禅宗系譜。譬如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寺廟,說自己是臨濟宗的多少多少代,或者是曹洞宗多少多少代,這個多少代,就是表明了是這個法門的傳承。但這個傳承並不是說,我讀華嚴經就是華嚴宗的傳統,我讀法華經就是天台宗的傳承,禅宗傳承講究的是心靈之間的感應溝通和傳遞。所以從現代人的角度,或者西方人的角度來看,禅宗有點神秘主義的色彩。心怎麼傳?而且傳了幾千年。所以,禅宗對於佛教的那些經典並不反對,但認為那些絕對不是最重要的。
    禅宗認為真正的佛法精神是直指心性,直接指往我們的本心,如果能看見自己的本心,那你就是佛了。所以從禅宗的角度看,佛不只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佛實際上什麼時候都有。佛也不像基督教那樣人格上只有一個上帝,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見到我們自己的本心,或者是佛學上說的佛性,那麼你就成就了。因此禅宗基本的精神都是從這個方面來展開的,禅宗可以說是佛教中最講究心法,它解釋任何的經典,也是從心法上理解的,不一定單一從文字的角度來理解。 
 

 

上一篇:明證法師:我的學佛經歷
下一篇:明證法師:基礎佛法修學的次第與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