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譯主引文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
注 釋:
護法等菩薩:這一句話是譯主玄奘法師的敘述之詞。世親菩薩造論頌之後,先後有親勝、火辯、德慧、安慧、難陀、淨月、勝友、陳那、智月、護法等十大論師各造論文,解釋世親的三十論頌。其中以護法菩薩之論文,最為周詳。
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約,以,按照。造,作,寫作。成唯識,即成唯識論。成,即成就、建立。成唯識論,成就唯識大旨或唯識理論的論文。十大論師雖都是批注世親的唯識三十論頌,但他們在各自的論文中,多少都有一些自己的見地或論點之發揮,因此各師之間,見解多少有些出入。玄奘大師本欲將十大論師之論文,一一譯出,但其弟子窺基法師反對,而建議將十大論師之言,雜揉成一書。奘師欲要不從,又恐其辭職聽說基師曾言,若其師不從,即將辭職,於是即依其言而作:以護法論師之論文為主,雜揉其它九家,成就一書,即名為成唯識論。鄙意以為:若當年玄奘大師能將十大論師之論文,一一譯出,對於佛法,無疑將是一大盛事。又,若大師當年能堅持其本意,直譯十大論師之原作,即使只譯出其中一兩部或三四部也好,以存其原貌;然後大師再以自己的見解,另自作一書,這應是最如法、最圓滿的作法;如此,可讓有志者,自己去奉讀十大論師的原作,自己去抉擇。退而言之,十大論師之說,即使有所差別,也還是依於世親之原論,故應不致有太大偏差、或違於正理之處;若如此,則這一部唯識學中非常重要的論典唯識三十頌,便有許多權威且純正的注釋之論文可供參考,豈不洵美哉?然則玄奘大師的成唯識論仍不失為闡釋唯識三十論頌最豐富、且集大成的一部偉構。
義 貫
護法等十位菩薩,約世親菩薩所造之此三十頌而曾各造成唯識之釋文論文。
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次一行頌,明唯識性,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
注 釋
今略標所以:標,標舉、標示、提出。所以,所從事者。謂現在大略標舉一下本論的內容、或篇章結構。本論即頌文共分為三大部分三章。
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初,最初。明,闡明,顯示。
唯識相,包含
1、三能變(阿賴耶識、末那識及前六識,三者合稱亦即是八識)
2、八識的相應心所(共五一個)
3、三性(依他起性、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4、三無性(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這是本論的第一大部分,共二十四行(每一行即是一個偈子,共有四句)。
次一行頌,明唯識性:一行頌,即四句。唯識性,即真如性;真如性即是唯識實性。這是本論的第二大部分。
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行位,修行之地位。唯識的修行地位共有五位:一、資糧位,二、加行位,三、通達位,四、修習位,五、究竟位。這是本論的第三大部分,也就是最後一部分。
義 貫
今大略標示三十頌內容之所以。謂此三十頌中,最初之二十四行頌即九十六句,用來闡明唯識之四類相。次一行四句頌則闡明唯識之勝性圓成實性,亦即真如性,最後五行頌二十句則闡明依於唯識正理所起的修行之五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