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蔡惠明居士:西藏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西藏行

蔡惠明

今年九月七日至十一日,我有幸隨上海佛教參觀團到西藏訪問。朝拜了拉薩市的大昭、色拉、哲蚌三大寺和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參訪了西藏佛學院、比丘尼庵和藏醫院,游覽了羅布林卡、八角街等。受到好客的西藏佛教兄弟的熱情接待。共同的信仰,使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就雙方關心的護持三寶,培育僧材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取得見和同解。通過這次訪問,增進了漢藏兩族佛教徒之間深厚的友誼與互相了解。藏傳佛教獨特的藝術,格魯派的顯密雙修、嚴持戒律的淨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這裡,謹就見聞所及,向“內明”讀者作介紹:

1,藏傅佛教的源流

佛教在公元四世紀時傳入吐蕃。七世紀中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在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的影響下信奉佛教。八世紀時,天竺僧人寂護、蓮華生等到西藏弘傳顯、密兩教。十三世紀後期,在青海湟中出生的宗喀巴大師入藏,以噶當派教義為立說之本,針對藏傳佛教當時腐敗情況進行了改革,提倡僧人嚴守戒律,規定學經次第,嚴密寺院組織。明永樂七年(一四O九年),西藏山南闡化王扎巴堅參資助他創辦並主持大祈願會(即傳召大會)於拉薩,還為他興建甘丹寺,從而形成了格魯派,就是俗稱的黃教。後來這一派在西藏漸成為執政教派。我們朝拜的大昭、色拉、哲蚌三大寺都屬於格魯派,保存了大量的唐代風格的佛像、壁畫等文物,有力證明藏傳佛教與內地的大乘佛教屬於同一源流。

格魯派的教義,認為釋迦如來一代正法,不外教、證兩種,而一切“教”的正法,又攝在經、律、論三藏之中。一切“證”的正法,攝在戒、定、慧三學之中。因此三藏不可偏廢,必須全修才能領會其義。當時西藏有些佛弟子不很注意全修,甚至譏誹三藏多聞者分別師是戲論者,以為修學一門簡暑的法門,便能得到解脫。格魯派極力主張對經藏多聞深思,在大小乘的三學上,認真修習。對於律藏也努力聞恩,以成辦戒定二學。至於論藏的聞思修也不能放松,在如實通達諸法性相後,成就慧學。同時認為正法是否清淨,在於能否實踐見,修、行三種離垢而定;能否實踐見、修、行三種離垢,又依他們本身是否能夠隨順解脫為尺度。

宗喀巴大師對於西藏佛教中流行的各種異說,也在他的主要著作中給予批判,提出了一整套佛教理論、修行的方法。格魯派兼具西藏各派教義之長,還具備五明學(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內明),以及文法、歷算等世學。

二、大昭、色拉、哲蚌三大寺

大昭寺在拉薩市中心。建於公元七世紀中葉,俊經歷代修建增建,形成了龐大的建築群。坐東向西,殿高四層,上覆金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風格,也吸收了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特色。寺中正中有大木柱二十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天鵝、大象、鳥獸。主殿二三層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獸和獅身人面泥質半圓塑雕。四周走廊和殿堂滿布藏式壁畫,描寫歷史人物事跡和佛教經變故事,長近千米,色彩艷麗,形象逼真。大殿正中供奉唐文成公主當年由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時等身鍍金像,儀態生動大方。寺內還保存著公主柳和唐蕃會盟碑等古跡。公主柳亦稱唐柳,在大昭寺前,相傳為唐文成公主在大昭寺建成後親手所植。唐蕃會盟碑也在大昭寺前。唐長慶三年(公元八二三年,吐蕃彝泰九年),吐蕃贊普赤砠德贊為紀念唐朝和吐蕃最後一次會盟而建。碑身呈方柱形,高四·七六米,寬九十五厘米,厚五十厘米。碑面及兩側以漢藏兩種文字刻載唐蕃友好關系歷史和此次會盟的經過及意義·它是千余年來漢藏人民團結友好的歷史物證,也是研究吐蕃歷史的重要文物。現保存完好,碑文絕大部份清晰可辨。

去年二月十七日至廿六日,在拉薩恢復被“文革”沖擊中斷了二十年的傳召大會。大昭寺內干盞供燈長明,法號嗚嗚,經聲不絕。一千多名喇嘛按照古規舉行了各種佛事活動。八角街頭人山人海,經幡飄動,香煙缭繞,朝拜和布施的香客絡繹不絕,途為之塞。誦經、辯經、講經、花燈會、民間歌舞、瞻仰強巴佛……內容豐富多彩,一派升平氣象。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班禅額爾德尼·卻吉堅贊趕來主持法會。在大昭寺前還舉行答辯考試,參加的格西們來自各大寺,他們視一切喧染為雜念而捨離。以極清苦的生活,認真鑽研和勤學苦練,獲得格西學位,並通過預考才有資格坐在傳召大會的應考席上,由家多的著名高僧提問。在答辯中,他們以自己淵博的佛學知識,口若懸河,引經據典,辯論各種疑難問題。經侍讀經師等監考人員考核,成績卓著的授予藏傳佛教的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去年答辯中,色拉寺麥扎倉(經學院)的格西益西旺久榮獲桂冠。

色拉寺在拉薩北郊三公裡的山麓下。明永樂十六年(一四一八年)由宗喀巴的大弟子绛欽卻傑(曾受明朝封為大慈法王)興建。全寺分結巴、滿巴、阿巴三個扎倉。當時喇嘛定額為五千五百人。寺內存有大慈法王自北京帶間的金寫藏文大藏經,我們有幸獲得瞻仰,上有“永樂大帝御賜”六個大字。還有旃檀木雕十六尊者像一套、明代內地織的大慈法王缂絲像一幅。這些文物,都是漢藏佛教徒友好交往的實物見證。

哲蚌寺位於拉薩西北五公裡的半山坡上。明永樂十四年(一四二八年)由宗喀巴另一大弟子绛央卻傑發心建造。殿宇連接,規模宏大,層次錯落有致,具有藏族佛教建築藝術的特色。全寺分果芒、羅色林、德央、阿巴四個扎倉。當時的喇嘛定額為七千七百人,是藏傳佛教的最大寺院。主要建築“大經堂”,雄偉壯觀,雕柱精美,可容八千人修法誦經。寺西南方的甘丹頗章(宮),建於明嘉靖九年(一五三O年),為達賴二世至五世居住的地方·歷世達賴都以此寺為租庭。寺內收藏的歷史文物、佛教經典及工藝美術品十分豐富。

我們朝禮三大寺時,法號長鳴,兩序喇嘛列隊歡迎,主持喇嘛向參觀團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師敬獻哈達,並互僧禮品。在大經堂釋迦牟尼佛像前,我們頂禮膜拜並誦“心經乙。舉行座談中,我們對拉薩三大寺在寺廟管理、保護文物、教理研究等方面的寶貴工作經驗尤其感到興趣。虔誠忠貞的老喇嘛們在“文革”的大風湏中,挺身而出,無畏地保衛寺院和文物,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我們謹致以崇高的敬意,並對這些無名護法的勇猛形象,留下了美好的憶念。

三,雄偉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在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布達拉,或譯“普陀”,梵語慧為“佛教聖地”。公元七世紀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朝聯婚,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宮廷,後世屢有修建。至十七世紀中葉,達賴五世受清朝冊封後,又由他的總管第巴·桑結嘉錯主持擴建重修工程,歷時近五十年,始具今日規模。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宮體主樓十三層,高一百十三米,東西長四百余米,建築面積十三萬平方米,全部為石木結構。內有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靈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築依山勢參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族建築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我們被允許進入達賴十三世的靈塔瞻仰致敬,塔身以金皮包裡,寶玉鑲嵌,輝煌壯觀。各殿堂牆壁繪有題材豐富、絢麗多姿的壁畫,工筆細膩,線條流暢。宮內還保存有大量珍貴文物,如明清兩代皇帝封賜西藏官員的诏書,封诰、印鑒、禮品和精雕細镂的工藝珍玩,罕見的經文典籍,以及各類佛像、唐卡(卷軸佛畫,另作專門介紹)、法器、供器等。我們朝拜的是西白宮和正中的紅宮。紅宮的主體建築是達賴的靈塔和各類佛堂。宮內共有靈塔殿八座,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殿堂三層,塔高十四點八五米,分塔座,塔體、塔頂三部份。經過處理的五世達賴的遺體就安放在塔體之內。塔身為金皮包裡,珠玉鑲嵌,僅包金就耗費黃金十一萬雨。西大殿是靈塔殿的享堂,具有五十根大柱,面積約六百八十余平方米,為紅宮最大的殿堂。殿內高懸乾隆二十五年御賜“湧遵初地”區額,中間是達賴寶座,四壁是他一生的傳記壁畫。東壁突出地繪有二八五二年時,達賴五世到北京觐見清朝順洽皇帝時的情景。殿內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賜大型錦繡幔帳一對,為達賴坐床和親政大典時應用,實為布達拉宮的稀世珍品。據說康熙為織造這對幔帳,專門建造廠房,費時一年才織成,並派欽差大臣專送給達賴五世。享堂四周還修有“仁燴拉康”等佛堂作為廂殿,裡面藏有精刻的“甘珠爾”等藏文大藏經。由此西大殿上樓為畫廊,再拾級而上便是松贊干布的修法洞,裡邊保存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等的塑像,是吐蕃時期的優秀雕塑品。   

令人感興趣的是:三年前布達拉宮強巴佛殿的一場火災,促使這座古老的宮殿引進了現代技術密閉式的配電系統。我們發現昏暗的酥油燈後,原來幽深莫測的雕塑群現已通明透亮,卻不見電燈。據介紹,這是工人們采用折射反光原理和布光方法,將燈安裝在隱蔽之處。如原來黑洞洞的時輪殿,現在亮得可數清“壇城”上鑲嵌的珍珠。這裹利用低壓冷光源,既達到照明目的,又防止輻射文物,真是一舉兩得。還有過去為達賴喇嘛坐床理政的東、西日光殿,現裝上了三·五米長的桶幡燈,與兩側等高的絲織經幡相得益彰。上飾珠光寶氣的玻璃花球,使殿堂更加富麗堂皇。事實證明,全面改裝配電和照明系統不僅保證安全,有利於保護文物,而且收到美化環境的效果,使這座古老的宮殿煥發青春。

四、西藏佛畢院和藏醫院

西藏的寺廟不僅是宗教活動的道場,也是進行文化教育的場所。僧人落發入寺之後,便開始學習藏文、背誦經典,經過一定時期的學習,再進扎倉(經學院)學經。要想取得“格西”學位,還得精通“大般若經”、“中觀”、“戒”,“實相”等因明著作,並研讀內明、工巧明、聲明和醫方明。我們在色拉寺看到一個僧伽培訓班,屬於預科班性質,結業後升入西藏佛學院的正科班深造。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七日至廿六日在大昭寺前恢復舉行的傳召大會上,曾舉行“格西拉讓巴”的答辯考試。應考的都是自幼剃度出家,具有二、三十年以上僧臘的格西。他們在各大寺院裡,視一切喧染為雜念而捨離。以極清苦的生活,專心鑽研和勤學苦練,獲得格西學位,並通過預考,才能坐在答辯行列中。由為數眾多的高僧提問,內容涉及“俱捨論”、“律藏”、“因明學”等。在答辯中,他們口若懸河,引經據典,辯駁各種疑難問題。經侍讀經師等監考人員審核,成績卓著的授予藏傳佛教的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的桂冠。在這次答辯考試中,色拉寺麥扎倉的格西益西旺久榮獲特等第一名,拉讓巴貢覺丹增、土登白瑪、根頓嘉措、強巴釋迦等分別獲得第一、二、三、四名格西拉讓巴學位。

西藏佛學院設在拉薩市西北哲蚌寺的山麓,現有學僧一百三十多人,院長卓密·強巴洛珠現任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副會長,是位學識淵博,精通三藏的老格西。他說,佛學院辦學宗旨是:繼續發展有著一千三百年悠久歷史的藏傳佛教,培養德才兼備、學修並重,懂得現代科學和常識、廣學多聞的僧材。我們去時,學僧們正聚集在院前廣場上復習功課。兩人一組,一個跏趺而坐,提出問題,另一個站立於旁,擊掌回答,生動活潑,但嚴肅認真。我們對前面幾個只有十六、七歲的小學僧最感興趣,問他們為什麼到這裡來學習。他們回答說,家庭世代信奉佛教,是父母送來的。他們受佛教薰陶較深,發心苦讀十年,考取格西學位,為弘傳藏傳佛教而獻身。看到他們天真的表情和誠摯的答覆,我們感到法喜充滿,從心底為藏傳佛教有如此眾多的接班人而高興。

我們來到藏醫院參觀,它的前身為“門孜康”,建於一九一六年,一九五九年以後改為藏醫院,現設有門診部、住院部、藏藥廠,還有專門研究醫學和天文歷算學的重要基地,人們稱贊它為二尚原明珠”。

藏醫、藏藥與佛教也有淵源關系。七世紀時,唐文戍公主入藏,帶來了“洽四百零四種病的醫方,診斷法五種,醫療器械六種,醫學論著四種。八世紀時,盆城公主進藏,又帶來了許多醫藥人員和醫學論著,並把其中一些著作譯成了藏文。藏醫創始人、“四部醫典”作者五妥·元丹貢布(七O八—八三三)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為搜集和研究民間醫方,總結民間醫藥經驗,走遍西藏各地,還多次赴內地五台山及印度、尼泊爾等地。藏醫的診斷,采用“望、聞,問、切”方法,就是繼承漢醫的傳統。過去很多喇嘛掌握了藏醫藥技術為信徒和民家治病,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五、在活佛家中作客

九月九日中午,在參拜布達拉宮後,我們應邀到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副會長生欽·洛桑堅贊家中作客,他是位世襲的活佛。活佛,藏語“朱古”,慧為“化身”。藏傳佛教內依轉世制度而取得地位的高級僧侶的俗稱。其中地位最高的為達賴和班禅;其次為法王,清代給予“呼圖克圖”封號的轉世者(舊有“八大呼圖克圖”等的稱號);再次為一般活佛,原來照宗法制,是父子世襲的。目前西藏政教合一的局面早結束了,但活佛在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中仍有一定的地位,這是最具體、最能體現政策的措施,作用非同小可。

這是一座有東西廂房五間的二層樓現代建築。寬敞的客廳裡擺著雕刻精致圖案的藏式長桌和以西藏氆氇為座墊的凳予。壁上懸掛著色彩鮮艷的酥油壁畫,裝飾櫥中陳列的是精镂雕刻的珍玩和西藏工藝品,展現了民族的特色。好客的主人為我們准備了豐盛的藏菜和點心。為了尊重漢僧的素食習慣,全部是淨素的。酥奶茶、糌粑糕、乳酪湯風味別具,美味可口。藏菜輿川菜類似,以“辣”與“甜”為主,色、香,味、形俱佳,促使食欲大振。雖然僅是一頓飯的時間,但洋溢著親如一家的情誼,信有前緣。生欽活佛還給每人一本拉薩傳召大會的畫冊,“西藏風情”圖片一套,和藏藥健身丹一粒。大家歡喜地接受這些有意義的禮物。

六、“本教”與藏傳各教派

本教是佛教未傳入西藏前的一種古老宗教,俗稱黑教。它出現過三個派:一、笃本,二、恰本,三、覺本。“笃本”是最原始的教派,沒有什麼經典,主要活動是占卜吉凶,驅役鬼神。以後發展為九乘。恰辛、朗辛、楚辛、斯辛為四因乘,格尼、阿嘎、昌松、耶辛為四果乘,外加之最高一乘,共為九乘。從支弓贊普開始,逐漸形成“恰本”,有一套宗教理論和儀式。到松贊干布時期,佛教開始傳入,再到赤松德贊,干脆下令本教徒改信佛教,違者被誅。從此原始的本教被滅,出現了“覺本”,也就是基本佛教化的本教。它保留了原始本教的內容和儀式,但其主要內容卻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一些說教和儀式。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一詞,最早大約出現在元代,當時寫作“黥馬”,明代沿用,有時亦寫作“黥麻”或“喇嘛”,都是同音異寫。到了清代,喇嘛一詞被廣泛應用於官方文件和個人著作中,流傳至今。它從原來意義上講,是具有褒義的,含有上師、師長的意思。明萬歷六年(一五八O年),土默特蒙古俺答汗,尊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為“聖識一切瓦爾達賴喇嘛”,為有達賴喇嘛之始;清順冶十年(二八五三年)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正式確定了達賴喇嘛的地位。此後,藏傳佛教不僅流傳於西藏地區,我國內蒙古、新強、青海、四川以及錫金、不丹、尼泊爾、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等地都有流傳。信奉藏傳佛教的民族,除藏族外,還有漢、滿、土、蒙古、裕固、納西等族。

藏傳佛教經過長期流傳,形成了各教派。但目前占優勢的是格魯派。格魯,意為“善規”。十五世紀初,宗喀巴大師在噶當派教義基礎上,對其他教派進行改革後所創立。主張以“中觀見”為中心,學行並舉,顯密並重,僧家嚴持戒律,學經遵循次第,加強寺院組織等,又稱新噶當派或甘丹派,俗稱“黃敦”。山於禁止喇嘛娶妻,宗教領袖采取轉世相承的辨法,出現了達辍、班禅兩大系統。我們參拜的布達拉宮、大昭、色拉、哲蚌等三大寺都屬於黃教寺院。內地所建的藏式寺廟,大部份也隸屬烙魯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最早教派,俗稱“紅教”。寧瑪,意為“古舊”。十一世紀時,由索穹巴、卓浦巴兩上師創立,奉八世紀到西藏傳布密教的古印度高儈連華生大師為祖師。因宗信舊密教,與當時奉行“新法”的其他教派對立,故稱:寧瑪派”。西藏的多吉扎、敏珠林和四川西部的竹慶、噶妥等寺為其著名寺廟,內地也有流傳。

薩迦派俗稱“花教”。薩迦,意為“灰白土”。十一世紀時,宮曲贊普從卓密譯師習新密咒,於末熙寧六年(一O七三年)在後藏薩迦地方建寺傳教,創立薩迦派。薩迦寺主由宮曲贊普一家世代相承,在元代盛極一時,第五代祖八思巴曾為元世祖忽必烈灌頂,尊為帚師,並創制蒙古文學,封為“DB法王”,統轄西藏政教大權,為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開始三兀末,其權勢為噶舉派取代,但仍保有薩迦地方的影響。因該派寺院牆上塗有紅、白、灰三種顏色,故稱花教。

噶舉派俗稱“白教”。藏語“噶”,意為口授,“舉”意為傳承。十一世紀時,由瑪爾巴創立。他曾先俊三次赴印度學習密教,自言證得“萬有一味”的境界。後經再傳弟子達薄拉吉融合噶當派教義,成為一個獨立教派。支系眾多,其中帕木竹巴、噶mb等支系的領袖曾受元明兩代王朝的敕封,繼薩迦派執掌西藏地方的政權。清代黃教大興,噶舉派中僅止貢、主巴、噶瑪、達珑四個支系尚保持一定的影響。主寺多在前藏。

願三寶的慈光永遠照耀著幸福、美麗的西藏!

摘自《內明》188期 
 

 

上一篇:法界法師:藥師經釋義 第十二、諸佛甚深行處分
下一篇:法界法師:藥師經釋義 第十三、供佛續命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