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許智銘居士:談佛說的入邪道行與入正道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談佛說的入邪道行與入正道行

智  銘

佛陀在“八正道經”中告訴弟子們,不要行八邪道,要行八正道。佛陀所說的八邪道是:

一、不谛見:所謂“谛”,就是真實不虛的意思,“不谛見”就是所見不真實。不真實之見,即是虛見,邪見,妄見。凡行虛、邪、妄之見者,必造罪業。

二、不谛念:不谛念就是不真實之念,不真實之念,即是虛念、邪念、妄念,凡行虛、邪、妄念者,必造罪業。

三、不谛語:不谛語者即是不真實之語,不真實之語必是虛語、邪語、妄語,凡行虛、邪、妄語者,必造罪業。

四、不谛冶:不谛治者就是對自己的身心,不能作真實的治理,任六根著於六塵而起六欲,有欲則造罪業。

五、不谛求:不谛求就是不真實地求,這可分為二方面說:其一是不真實的求佛法,求佛法若不真實,無論如何精進,亦不能成就道業。其二是不真實求世法,世法分善與惡,若求世善法即是谛求,若求惡法即是不谛求。凡於佛法與世善法不谛求,必造罪業。

六、不谛行:不谛行就是所行不真實,這也可分二方面說:其一是行修佛法不真實。其二是行世善法不真實,於佛法及世善法所行不真實,即不能成就福慧而必造罪業。

七、不谛慧:不谛慧者即是立意不真實,修學佛法立意不真實,即不能得法益;行世善法立意不真實,即善業不能成就。無法益又無善業,必造罪業。

八、不谛定:不谛定就是不真實之定,不真實之定即是邪定,凡行邪定者即具邪見和邪思惟。具邪見,邪思惟者,即不能成就真智。

以上是佛說的八邪道行,凡行這八邪道行者,就不是佛弟子。佛弟子必須行八正道行,所謂八正道行者,即:

l、谛見:谛見就是真實之見,見什麼呢?就信布施、信禮、信祠、信善惡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凡行這些“信”者,就是谛見。凡具谛見者,今世後世必得聰明智慧,而且得證自成,能互相勸進砥磡,共成慧業,這就是谛見。

以上列具的九信,佛陀分別解釋了其意義:

信布施:凡信布施者,就會行布施,能行布施者,雖無施者、受者及所施財物,三輪體空,但後世必得福德。

信禮:信禮就是看見了沙門或修正道的道人,要行禮恭敬。凡敬禮佛、法、僧及修正道的道人者,可以造福而得福。

信嗣:信祠者,就是向供奉佛、法、僧三寶之處的祠、寺等處,供養、供給缯蓋、燒香、散華、燃燈,凡行這些供給、供養者,後必得福。

信善惡:凡信善惡者,即行十善而不行十惡,行十善者,必得自然福,不行十惡者,則身心清淨。身心清淨者即是道。

信父母:信父母者必然對父母行孝道。凡行孝道者必無忤逆,無忤逆者即無罪業而有福業。

信天下道人:所謂天下道人,是指修學佛法的沙門而言。凡信奉道人必能從其聽聞經法,凡能聽聞經法者必受法益。

信求道者:凡求道者必已發菩提心,是未來的菩薩,所以信求道者,必成為道友,凡是道友必相成相長,故能得法益。

信谛行:信谛行者即所行皆善而斷惡行,有善行無惡行者即是福。

信谛受:凡信谛受者即不犯戒,不犯戒即身、口、意三業清淨,三業清淨即是解脫。

佛陀認為凡能修谛見中的九信者,必然“今世後世自黠、為得黠。”這“黠”是聰明的意思,聰明即是智慧,這就是說:凡修谛見九信者,就能得智慧。修具了智慧者,除了自己能得證以外,同時還能教人得證;自能成就道業外,亦能使人成就道業。凡成就了道業的人,必能一一相告相說,使更多的人得道成就。所以修谛見的人,能自解脫生死,亦能脫他人生死。

二、谛念:谛念就是真實之念,也就是正念。凡正念一起,其他不真實的妄念即行消失。如原來一意留戀家庭之樂者,就會覺得家庭非樂而是苦患、是蓋纏,即能棄家而出家修道;原來喜歡瞋恚的人,因有正念而不再瞋恚,不瞋恚即是忍辱;原來想一意侵害他人者,自此得正憊而不侵害他人。

三、谛語:谛語者就是行真實之語,也就是行正譜。凡行正語者,絕不會以惡語罵人,不再犯口業四過。口業四過者,就是兩舌,惡口、绮語、妄語,但對人說至誠的道品谛理。

四、谛行:谛行者即是真實之行,也就是正行。凡行正行者即不再造身業,如殺、盜、YIN等惡行,從此不犯,但行慈、悲、喜、捨的四無量行。

五、谛不墮貪:貪與墮是相隨的,凡有貪者必然得墮,凡墮者必然已生貪。佛弟子既要去貪,更要不墮,所以貪欲必須斷除,但求一衣、一食,不求多物,知足常樂,不落貪墮。

六、谛治:谛冶者就是以正業來對冶邪業。要修正業,就必須趣向三十七品。三十七品者,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支,合起來就是三十七品,也即是三十七助道法,以這三十七助道法修學,必能成就菩提。

七、谛念:谛念者就是真實之念,也就是正念。就是對三十七助道法的正念,要日復一日地增加,而沒有剎那之間的離念,念不離於三十七助道法,則道業精進,必有所成。

八、谛止:谛止者就是一切惡業能止而不起,不起惡業,首先就要了知因緣法。因為一切的惡業,都由因緣而起,若無因緣則一切惡業不起,所以因緣很可怕,修佛法的行者,不可一日或忘。凡惡業能止,即是解脫。

佛陀以正、反相比較的方法,說明八邪道行與八正道行的關系,由這比較,即使是鈍根人,也能知道要去八邪道行,而修八正道行。

摘自《內明》199期

 

 

上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七品、無得無說分
下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