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心理導引——喜(11~1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喜 ⑾
傅味琴

對業障一不怕二明白,三消除

業不牽你,你也會朝這條路走

如果你不學佛法,不修行,業是很難擺脫的。沒有鎖鏈沒有繩子,它不牽你走,你也會朝這條路走。所以業障的來龍去脈,要講清楚。你講不清楚,人們會問,我今世沒有做過壞事,你怎麼知道我是業障?“前世業障啊。”那你有沒有他心通?“沒有。”你有沒有宿命通?“沒有。”沒有宿命通、他心通,你怎麼知道我前世的事情?他回答不出來。一代又一代,不斷地制造愚的佛弟子。

用佛的話去衡量修行人

釋迦佛講法,來龍去脈都講清楚,什麼原因要墮三惡道,三惡道的眾生過去是什麼惡業。既貪又小氣的人,不肯供養布施,貪得無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這種人死了以後要下餓鬼道。一個人不懂佛法,愚癡得很,沒有佛法的智慧,下畜生道。瞋恨心,火氣特別大,喜歡斗爭、傷害、吵架、冒火,這種人死了下地獄道。佛非但講清楚,而且還講出道理來。你可以用佛的話去衡量修行人。

對業障一不怕二明白,三消除

對於業障,第一不要害怕,第二要弄弄清楚,第三,努力去消除它。這樣才是積極的態度、明智的態度。

佛法的覺悟水平看苦樂

釋迦佛說過,人生半苦半樂,做人有快樂也有痛苦,半苦半樂,一般人聽了聽得進去。如果你是修行人,釋迦佛就說另外一句:苦多樂少。如果你修行修得好,覺悟高了,對人世間看穿了,釋迦佛又說:人生全是苦。這是釋迦佛對機說法,這三句話都不同,每句都不錯。

佛法要照佛所說,就不會錯

你照佛的話說,有時說半苦半樂,你也沒錯;有時說苦多樂少,也沒錯;有時說全是苦,也沒錯。你不照釋迦佛的話去說,那就錯了。如果說,人生全是快樂啊,你錯了。你去年還死了媽,是快樂的事情嗎?沒有一個人說,媽死了我才痛快,再不死,我就把她憋死。那簡直不是人啦,簡直是個惡鬼啦。

佛法裡本來就是法無定法,對機說法,只有照釋迦佛的話去說,才不會錯;不照釋迦佛的話說,離經一字啊,就是魔說。哪可以隨你自己講一套算佛法的?

沉溺福樂,出不了智慧

吃喝玩樂的快樂,享受福氣的快樂,愚癡顛倒的快樂,如果太強調了,這個人出不了智慧的。我跟大家講喜,是能出智慧的快樂,因為我是照釋迦佛的話說的。

智慧往往從苦難中出生

人在快樂時,會使你的腦子靈活一點,所以有人說,福至心靈,那是有限度的。智慧往往是從苦難中出生的。快樂的時候看問題總是帶著片面的,從好的方面去看,認為自己有福氣。知識分子會傲慢地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意思他是一個能掌握命運的人。整天吃喝玩樂的人也說了一句話:“人生幾何,要及時行樂啊。”迷迷惘惘。

太講苦,沒樂趣,想早死

也不能太講苦,講得生活都沒有樂趣了。受苦的人,不管年輕年老,都說同樣一句話,我恨不得早一點死啊。人生沒有樂趣沒有希望,恨不得早點死。

我六歲死了父親,幾個兄弟全靠父親的朋友照顧,我念書的時候就住在父親朋友家裡。後來他們一家人搬到上海來住,我也三十來歲啦,常常去看他們。有一天老人家中風了,長病無孝子,家人難免對他照顧不到了,所以他很苦,話又講不清楚,躺在床上爬不起來,大便小便就拉在床上。有時候把床上的大便抓在手裡,家人討厭他。有一天跟我說,我聽不清楚,家人告訴我,他問我有沒有毒藥,意思他想死。所以人不能夠太苦啊。

 

消業實是轉業

太苦了看不到自己前途

修外道的人不怕苦,越苦越好,堅固心不動,佛就不主張。佛要走中道,不能太苦,太苦的人會看不到自己前途,總覺得人生苦難重重。

人世間的苦與樂都要放下

所以享樂和受苦這兩種都不對,人世間的快樂,咱們不要貪,人世間的痛苦咱們不要難受,不要消極,這是佛教導我們的話。苦和樂,全要放下。

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循環

宇宙的真理,一切都在循環,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循環。一個人出生到死亡,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快樂的;也沒有一輩子全是痛苦的。天氣也不可能一年到頭開太陽,也不可能一年到頭下雨,總是一時晴來一時雨。人生也是這樣,一時樂來一時苦。那些算命的人,當然咱們是不主張算命的,但不能說他一點也沒道理,咱們不信他就是。有了佛法了,佛法就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還去信他干什麼?那麼舉舉例子可以,算命總是說:十五、六歲的時候,你處境很不好,你很苦惱,二十一、二歲有一件很歡喜的事情,你想對呀。不管對不對,算命都是這麼算的,皇帝還要吊死煤山,人生就是這麼回事情。

熱是冷來了,冷是熱來了

在春季說熱天要來了,沒有說徹底,佛說眾生大顛倒,如果你把這個倒過來說就對了。在夏天如果有人說冷空氣已經來了,別人說你是胡說八道,冷和熱都搞不清楚。我們說的是現象,他說的是科學,天怎麼會熱的?是冷空氣來了,在上面把熱空氣壓下來的,成了熱天。冷天也是這樣,是熱空氣來了,把冷空氣壓下來了。

苦在樂後,樂在苦後

人的苦樂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極其快樂的時候,別忘記苦就要來了,排在後面。古人都懂:在你平安的時候可別忘記了危險。當你非常痛苦的時候,你也別苦得這樣,愁得這樣,傷心得這樣,你的快樂快要來喽,或者說已經來了,這種道理有幾個人懂啊?就算說冷空氣把熱空氣壓下來,也只有科學家能懂。一個人在苦惱的時候,處境很壞,有誰能夠懂得苦完了就是快樂?

佛法使你放下痛苦的包袱

挽救人最好的辦法是佛的智慧,別的都不是好辦法,包括神通在內,也不是好辦法。比如有人痛苦得要跳江自殺,你去開導他:“你怎麼要自殺啊?”“我苦啊。”“別苦,來來來,我唱一個歌給你聽聽。”他生活都沒有樂趣了,還聽你的歌?就算你學會少林拳,有什麼作用呢?如果你去表演,賣幾張門票,人家把你當猴子看,有什麼意義?說我有武功可以救人。你說:你別跳江,我打一套少林拳給你看看。他要看嗎?你即使是氣功大師,會發功,他說:“我活都不想活了,還看你這一套。”即使你有神通,他要跳江,你用神通把他攝住,但是他等會兒又想跳,怎麼又起來了?唉,他想今天日子不對,我死都死不成,今天算了,明天再來跳。你能夠跟在他屁股後面天天盯著他?如果你能夠使他接受佛法的智慧,覺悟了,知道這種死啊,白死了,死了以後又沒得個完,仍然流轉生死,這種死真是輕如鴻毛,還不如好好修行,看破紅塵。所以只有以佛法救人才能使你跳出快樂的迷網,也使你放下痛苦的包袱。

吃喝玩樂,無非造業

吃喝玩樂的人天天高興,乃至打牌,無非造業。你打牌贏了高興,別人輸了就是難受。吃喝玩樂你吃掉了多少東西,說句笑話,玩的地方太多了,走啊走啊走,你踩死了多少螞蟻?當然這是打打比方。

受報的人個個苦,也可轉變啊

人如果一直在苦裡邊跳不出來,這是在受報,受報的人個個苦。佛是無所不知,法是法力無邊。如果肯信佛學法,這個苦惱的報,即使因果難逃,也會往後移。比如你們沒有聽我心理課之前,跟聽了我心理課之後,你們是不是苦惱少了?快樂多了?受報也可以轉變的呀,你原來煩惱,自己把自己鬧得很苦,現在呢?高興了,有智慧了,氣惱也少了,樣樣不計較了,苦惱也沒有什麼了,那不是轉了嗎?

消業實是轉業

佛弟子應該要相信佛的智慧,得不到佛的智慧力量的好處,信佛白信了。應該要相信法力無邊,一切都可以轉。用什麼辦法去消除業障?我年輕時候到福州,有個居士跟我說,他從前磕一百個頭,後來增加到三百,現在一天能磕五百個頭。我想他可能為了消除業障,他指指額角頭,紗布包得很緊,說:“你看看,我就是磕到快五百的時候昏倒了,頭撞在屋柱上。”那你豈不更是業障受報了嗎?還有人想出點錢,叫人家給他消消業障。消業障能用錢消嗎?佛教是因果不差,可沒有將功折罪的。福報管福報,業障管業障,要使你現在不受報,業報往後移,那就要靠自己的修行,佛菩薩的加被。等你以後證果了再受報,就沒有痛苦,這個辦法是有的。能海上師說過一句話:“所謂消業實際上是轉業”,把自己的業報轉一轉。

智慧能使不快樂變成快樂

用什麼方法轉?你用世間上這一套轉,越轉業障越重,越轉越苦。今天抽煙沒錢買,去偷,造惡業。煙是抽到了,偷成習慣了,公安局抓得去就判刑。你總不見得和公安局講條件,要把我關起來,可以,你每天供應我兩包煙,誰理你?所以圖一時的快樂,將來的果報更厲害,只有用佛法來轉。原來你們沒有這麼快樂,聽聽我講課,快樂了。我講的都是佛法的智慧,只有智慧才能使你不快樂變成快樂。不快樂是受報,快樂是轉變了。
                           (2001.3.21 第三講完)

 

人生猶如調色,平衡最好

首先要調動大家歡喜的心情

今天繼續講喜。我主張首先要調動大家歡喜的心情,人一歡喜,干起事情就起勁了,學習起來也快了,所以情緒因素是很重要的。我雖然沒有常跟大家講課,可是在平常的日子裡,我覺得你們還是可以。所以我講這個喜也有點擔心啊,不要歡喜得太過分了,那就不太好。

歡喜成了浮躁就不好了

歡喜得太過分了,會失去平衡,容易變成浮躁,浮躁就不好了。躁是急躁,高血壓的病人一著急容易中風。有時候很奇怪,昨天晚上人還好好的,早晨家裡人一看,已經死了,據說是半夜裡死的。這種死不會無緣無故的,大多數是因為急躁的關系,或許半夜裡醒來,家裡人沒有把他照顧好,一著急,血管就爆破了。這個浮呢,也很不好,浮裡浮氣的。你們現在不是少年嗎?所以,要學會少年老成。

要學會少年老成,能干大事

古今中外干大事的人一般不根據年齡的。有說年老的人經驗豐富,能干出一番事業來,其實我們中國,年輕人干出大事情的多得很。中國古代,一個孩子照樣能做官,除了他們有智慧外,還有一個特點:少年老成。如果人家了解你是有智慧,但你沒有少年老成的樣子,人家還是看不起你,不相信你:聰明是聰明,不過是一個孩子呀,事情別給他搞壞喽,他心裡仍不放心。我看你們還是可以,女眾的煩惱重,所以男眾具足戒受250條,女眾要受348條。為什麼份量加重了?女眾病重,為什麼條文增多啊?女眾病多。你們男眾呢,我觀察下來,在生活舉止上還難免有一點沒有學好。要學會少年老成,將來能夠干大事情。

極度悲哀和歡喜,有害身體

我雖然在給大家講喜的心理,調動大家熱情高漲,歡歡喜喜,但不要喜得太過分了,浮躁了就不好。你們知道極度的悲哀對身體有傷害,但極度的歡喜對身體也是有傷害,凡事不能太過分。

送終還有什麼好福氣

從前有個皇帝到民間去走走,因為皇帝的生活並沒有像人們描寫的那麼舒服,一直在皇宮裡也悶死了。開始做皇帝還蠻得意,傲慢貢高,挺新鮮的,日子久了就沒味道了。文武百官朝拜喊萬歲萬歲萬萬歲,天天喊就煩死了。所以有的皇帝一到內宮,常說免禮免禮,不要來煩我了。在皇宮裡,你是皇上,尊貴得很,不能到處跑。真的要出來,還得小心刺客。所以一旦皇帝出去游玩,常打扮得像老百姓一樣。有一次這個皇帝到民間去,看見門口坐著個老人在曬太陽,便問:“老先生,你今年多大了?”“我,剛過一百歲。”說:“老先生,你府上還有什麼人啊?”“還有我爸爸。”說“你還有爸爸?”“哎。”“我可以進去看看你爸爸嗎?”“可以,他就在裡邊。”看到裡邊他的爸爸,說“老先生,你多大了?”“哎呀,我記不得了,你到裡邊去問我爸爸吧。”(眾笑)說你還有爸爸?結果問了兩三個爸爸,最老的一個爸爸就請皇帝吃飯。皇帝很羨慕他,說你真是好福氣啊,意思是說你的孫子的孫子已經100歲了,這個最老的爸爸也看出這個人是皇帝,一聽到皇帝稱贊他,他高興得哈哈大笑,一笑死掉了(眾笑)。笑死人,就是這個意思。民間就說這個老人好福氣,皇帝送終,其實送終還有什麼好福氣。

人生猶如調色,平衡最好

人生猶如畫家調顏色。拿油畫來說,名畫不光是他畫得好,還有個重要的關鍵:會調色。畫的技術再好,顏色不好,也不會成名畫。人生就是調色,哪邊太過分了,稍微減少一點,要達到平衡狀態。我們修行人也就是要達到一個平衡,平衡最安全,平衡最舒適。所謂要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是叫你達到一個平衡。  

佛弟子是幸福的王子
釋迦佛稱“法王”

釋迦佛稱“法王”

下講:“佛弟子是幸福的王子”,佛經上常有法王子這句話。其實釋迦佛本身就是一個王子,他是淨飯王的兒子,假如不出家他將來就能繼承王位,而且看相的阿私陀仙人說,如果不出家,他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能統理四天下。可是釋迦太子這個王子位子不要了,出家修行,還是登上了王位,叫法王,佛稱法王。這些名稱你們要懂,法王是佛,是釋迦佛。假如有人稱法王呢,可是他並沒有成佛,這僅是贊歎話。

有些人未老,竟然也被人稱老

比如他姓黃,就稱他“黃老”,加一個老字表示尊稱,帶一點恭敬、贊歎的意思。比如說80歲,稱“黃老”,70歲,“李老”,50歲,並不怎麼老,有人也稱“陳老”,這樣全變了老了。有的人喜歡拍馬屁,這個人40歲還不到,“季老”,這往往是客氣話,不要以為他真的老了。再舉一個例子,“你”是個人稱,想對他恭敬一點,就加上一個心,“您”,表示恭敬。

名稱不要過大化、世俗化

如今佛門裡名稱紊亂,有些人就利用這些名稱來抬高某一個人,乃至抬高自己。比如“法師”是很受大眾尊敬的,法師講經,大和尚——方丈都要坐在法師座下聽經,法師法座要高,因為他是代如來說法,這個名稱已經夠高的啦。凡是佛弟子,哪怕忙中忙的大和尚,至少也要聽一天,頭一天一定要來聽,或者再加圓滿的這一天。可是現在稱法師的很少了,都改了。法師本人倒並沒有這個意思,大都被別人改的。嫌法師還不夠大,再大一點,所以叫大師。大師是誰啦?(下答:釋迦佛)對,大師是佛。所以咱們只能對某些不妥當的稱呼理解成是贊歎的話,可不能夠真的以為稱大師的就是佛、稱法王的就是佛,現在有許多名稱都搞錯了。又如出家人,男眾受了具足戒,應該是比丘僧,現在稱和尚。和尚裡邊又分了大和尚小和尚,搞錯了。一個寺院和尚只有一個,哪有這麼多和尚?大寺院的領導才叫和尚,客氣一點,尊稱叫大和尚,至少沒有小和尚,和尚還有小嗎?我從前在佛學院,開會的地方發來請帖,都把佛學院的學生稱某某法師。他來學法的,還是學生呀!怎麼稱法師呢?太誇大了就失去了真實。還有,比丘,男的;比丘尼,加一個“尼”,就是女的,比丘尼也是出家離開了世俗。佛教在中國民間花樣多了,民間在尼後又加了個姑字,稱“尼姑”(笑聲),比丘尼跟姑有什麼關系呢?有的人把師父的師父稱師爹,有些地方干脆稱“阿爹”(眾笑),連稱呼都是這樣世俗氣,而且特別喜歡大,大居士,大護法,這樣發展下去全是大了。

象身大,喜歡人在它身上拍三下

外道氣功個個稱大氣功師,沒有一個小氣功師。眾生裡身體最大的是象,象的身體可比人要大幾倍,身體越大越傲慢。你去印度旅游,去騎象,象只要身子一抖,就把你抖下來,因為它不願意給你騎。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你只要在象背上拍三下,它就願意給你騎。拍三下的意思就是“你最大”,“你最大”,“你最大”。它高興了:“我最大”(眾笑)。這個象愚蠢,即使最大了,你還是給人騎呀。

不懂佛法哪能稱“大”

佛門裡最犯忌的就是傲慢貢高,好誇張,好虛名,這都是不清淨的!1956年我剛剛開始講心理治療課。中間休息時有個病人叫我:“傅老師,來、來、來。”我過去說:“啥事啊?”他從皮夾子裡拿出一張小紙條:“你看看。”我看了紙上寫的話:“我最偉大的丈夫某某人。”“我太太寫給我的,她說我最偉大,稱我偉大的丈夫”(眾笑)。他還作解說:“老師啊!現在就要大、大、大,現在到處都講大。”後來才明白他有精神病(眾笑)。我不是說笑話,是真的精神病,所以他太太安慰他,讓他高興高興。

你再大,也大不過法,你別一天到晚想大大大,不懂佛法,大什麼呀?一切都有邊,法力才無邊,不懂佛法還稱大啦?!

皈依法的佛弟子只跟法走

之所以會引起這樣的混亂,是由於末法時期眾生的心態喜歡崇拜,誰的帽子越高,誰的名稱越大,就越崇拜誰,這叫盲目崇拜,個人迷信。我們皈依法的人,我們只崇拜法,我們只跟法走,不要跟一頂高帽子走。

釋迦佛說法從未離開戒定慧原則

釋迦佛之偉大,他不做人間的君王,而要成佛做徹底覺悟的法王。法王的意思,於法自在,也就是他的智慧的法極其圓滿,他講經說法非常自在。釋迦佛49年說法,初中後一貫,開頭說的,中間說的,後面說的,都沒有矛盾,像一根線那樣穿通的。釋迦佛對機說法,方便善巧,但從未離開過戒定慧,這麼說也好,那麼說也好,無論從哪個角度說,無論對什麼人說什麼法,都沒有離開過戒定慧原則。

文殊菩薩稱“法王子”

經書裡有個名詞,叫“法王子”,法王子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在一切菩薩中為上首,釋迦佛講法時,文殊菩薩總是坐在上首。其實呢,文殊師利菩薩早就成佛了,因為釋迦佛成佛了,他發心來輔助釋迦佛,廣度眾生,所以到娑婆世界來化現成菩薩。一般大菩薩都是已成佛的,人們稱他們是倒駕慈航。我們今天稱“佛子”,法王是佛,從廣義來講,我們也能算法王子。

經書裡講的法王子是文殊師利菩薩,因為文殊師利菩薩具足成佛的智慧,文殊菩薩又是七佛之師。也就是說,如果你要成佛,必須以文殊菩薩的智慧才能成就。彌勒菩薩現在是最後一生,這一生完了,他就要從兜率天下生到娑婆世界來成佛了,現在誰是他老師呢?就是文殊菩薩。

喜 ⑿
傅味琴

顯密二教,先顯後密

本次提要:

  ■ 顯密二教,先顯後密
  ■ 不能不按水平亂教
  ■ 不能隨隨便便當金剛上師
  ■ 金剛比喻能破一切煩惱的智慧
  ■ 不可能有個搗亂佛
  ■ 般若劍象征以般若智慧斷煩惱快
  ■ 將來決定成佛的人

顯密二教,先顯後密

佛教有顯、密二教,佛弟子不學顯教,密教安立不上去。現在有個風氣,一開始就想學密教,學得上去嗎?如果不需要顯教的話,佛為什麼要講四十九年法呢?比如一部《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些文字意思很明顯,叫顯,可以公開講。密是秘密法,密教不能輕易顯露。如《心經》的最後幾句,“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這是密教的咒,一般人不懂什麼意思。如果學密教不用先學顯教,那麼《心經》何必從“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開始?很明顯,顯教在前面,密教在後面,顯教學好了,最後才是“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不能不按水平亂教

有的人想,我好不容易得到密教的法,我就先學密教,學完密教我再學顯教。這等於說拖鼻涕的小孩跑到大學裡不肯出來,要先上大學再上小學,社會上的大學根本不會收你,但如今佛門卻常不按學生水平亂教。

不能隨隨便便當金剛上師

密教上師具足金剛智慧,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金剛上師的。寺院裡放焰口大都采用密教儀軌,可是主持焰口的只會唱念,也不懂怎麼觀想,號稱金剛上師的只會舉杵搖鈴。密教沒有那麼簡單,鈴杵只是法器。如果自身沒有修持,戒律也不清淨,一坐上這個金剛上師的座位,聽說就有昏倒的。還有放焰口,要打開地獄的門,如果你度不了亡人,等於在騙人,你打不開地獄門也是在騙人,這個罪很重!死了得下金剛地獄。度亡人,至少你要在定中能觀想出亡人,觀不出來就度不了。

金剛比喻能破一切煩惱的智慧

真正的金剛上師顯密圓滿,顯教密教均成就,遵守密乘戒,具足成佛智慧。如今我們修的《文殊法》,金剛上師就是文殊菩薩,金剛是譬喻堅固鋒利,能破一切煩惱,而不被一切煩惱所敗。要具足這樣的水平,要你的上師認可,要有傳承。

不可能有個搗亂佛

有人聽別人介紹,就跑來了。來了一問,這兒不教密宗,嫌顯教沒水平,跑掉了,說要去學“無上密”。還沒走就搗亂,想學無上密快快成佛,卻盡搗亂,豈不成個“搗亂佛”?(眾笑)像這樣的人非但密教不能給她,煩惱這麼重,連修顯教還要先好好教育!

般若劍象征以般若智慧斷煩惱快

修文殊法是修智慧辯才,所以能開智慧斷煩惱。文殊菩薩手中握的寶劍是般若劍,象征般若智慧,斷起煩惱特別快。

將來決定成佛的人

作為一個佛弟子,廣義來講都是法王子,我們將來都要成佛,都要具足文殊菩薩的智慧。我們應該感到很幸福,應該稱為是“幸福的王子”。能學到決定成佛的法,那當然是夠幸福的了。

喜 ⒀
傅味琴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

本次提要: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
  ■修行人最要緊的是離欲
  ■貪名大,不等於修得好
  ■瘦和尚變了胖和尚
  ■好睡的人,不知道自己睡在哪裡

放下欲望就是幸福

84年我去呼和浩特,有我59年的學生請我去她家,有請就得去啊。她問我:“人什麼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那個年代,很多報紙都在討論“幸福”,一篇又一篇,也得不出一個結論。她以為我會跟她長篇大論地講,所以准備錄音,誰知我幾句話就講完了,我說:“放下欲望,這就是幸福。”作為一個修行人,佛弟子,最幸福了,因為釋迦佛教導我們:“要放下欲望。”

修行人最要緊的是離欲

修行人最要緊的是離欲,離開人間財、色、名、食、睡的貪欲。釋迦佛說:“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五欲人人喜愛,誰不喜歡鈔票?愛財;誰不喜歡花花綠綠的東西?愛色;誰不喜歡戴高帽子?貪名。我講個小插曲,天太冷、身體不好、頭有病,可以戴帽子,冷啊!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出家人不要戴帽子,出家為了解脫啊!光頭上什麼都沒有,戴了一頂帽子,變有了嘛。“光頭”應該解說為“光榮的頭”(眾笑)。在家人一看見出家人光頭,馬上起恭敬心,光榮啊!戴了帽子就把光榮壓住了。出家人要染衣捨俗,出家人衣服都要染成壞色,不能穿白衣白鞋白襪,裡外都不能穿白的,這是釋迦佛規定的。從前能海上師在四川近慈寺,看見一個掛單的和尚戴了一頂帽子也跟著去上供,就跟侍者說:“叫他走。”這麼嚴格!所以出家要具足僧相,具足如來相。

不要貪名。有本佛教刊物,報導某寺舉行隆重儀式,還有剪彩照片。偏偏巧得很,女眾學生前幾天交來的修行日記,說某某寺最腐敗啦!而這個寺裡的人就是照片上這個人。貪虛名可沒意思,不好好修行,名再大,照樣下地獄。而且名大,連地獄的小鬼都知道你的名字,找起你來容易得很。

貪名大,不等於修得好

有個徒弟看到刊物上這麼一張照片,那麼一張照片,跟師父說:“這個人名望大。”師父說:“他名望大跟你有什麼關系啊?即使他修行修得好,並不是你好啊!又轉不到你身上來。”一個好師父看到徒弟有點好名思想就打棒棒。常有人說:“你知道我師父是誰?我師父是某某人呀!是了不起的大法師啊,你肯定知道的。”修行人貪名望大,根已經扎在地獄裡了。

瘦和尚變了胖和尚

財色名食,如果不是吃得太好,瘦和尚怎會變胖和尚?說不是吃胖的,叫心寬體胖,怎麼心寬?是斷煩惱斷得好,還是名氣大,心寬了,體胖了?拿身體健康來說,佛門裡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情況:身體不好,尤其是女眾,虛弱,病多;另一種情況:很胖。聽說有個女眾佛學苑,幾年前海外來了個胖和尚,大眾迎接他,他邊走邊喘氣,禮佛怎麼也彎不下身,只能合掌問訊,怎麼會胖得這個樣子?有的從不吃肉,也懂得吃素,“它要胖起來我有什麼辦法?”(眾笑)我告訴大家,豆制品吃太多也會發胖。豆制品是黃豆做的,有豆腐衣,還有油面筋,多吃就要胖。胖並不等於身體好,虛胖啦。

我六歲死了父親,我媽苦苦把我們兄妹五人養大,有時候吃不到飯就吃米糠。後來咱們兄弟都工作了,媽恩重如山,給媽吃得很好,結果媽就慢慢胖起來,也是吃胖的。老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原來不胖的,老年了胖起來很危險;原來胖的,老了瘦下去,這倒是好的。我想如果我媽不胖的話,還可能多活十年。

好睡的人,不知道自己睡在哪裡

好睡的人醒不過來,推醒了不到幾秒鐘“呼”又睡著了,即使沒睡著,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睡得糊裡糊塗啦。睡就是大無明,睡得越多越糊塗。一般說,睡到八小時已經足夠了,超過八小時就不正常,睡六小時七小時問題不大。有說,人七天不睡就會死亡,可是在修行人身上就不能這麼說了。修行實踐超出科學家的研究范圍,他自身的變化就符合科學。


喜 ⒁
傅味琴

追求時感到幸福
得到了卻失去幸福

本次提要:

  ■ 有個20年不睡覺的人
  ■ 坐著睡覺的人
  ■ 為誰辛苦為誰忙
  ■ 太湖上的兩條船,一為名,一為利
  ■ 追求時感到幸福,得到了卻失去幸福
  ■ 沒錢想錢,有了錢不知人生啥意義
  ■ 想把錢燒成灰的人
  ■ 追求名利,猶如狗追兔子

有個20年不睡覺的人

講個故事給你們聽,54年我上五台山,廣濟茅篷有個修行人,二十年沒睡過覺,用科學怎麼解釋?咱們都不敢相信啊,還是全山勞動模范。五十年代初期國家號召植樹,五台山是佛教聖地,多植樹也是園林供養,使文殊菩薩道場格外莊嚴。他氣力多大?一棵樹一般是兩個人扛,兩棵樹他兩只手臂一挾就跑(眾笑)。我們很想見一見這位奇人,他住在鐘樓,整個晚上敲鐘。我們進去一看,果然沒有床,整個晚上敲鐘打坐,平時不大說話,出來把草帽一壓,臉都看不見。竟然二十年沒睡覺,這可是真人真事啊!

坐著睡覺的人

所以你們少睡了不要緊張,不要以為少睡了兩個小時就要少活兩年,不要太迷信睡覺;也不要一發心就不倒單,晚上不睡。有的人勇氣很大,剛打坐用功,一會兒就瞌睡了,耷著腦袋往前一沖,一沖醒過來,嗯,重來,(眾笑)又開始打瞌睡,實在太困了,打瞌睡也醒不過來,口水流得這麼長他不知道,(眾笑)等到最後一次醒來已經天快亮了。人家說這個人一晚上沒睡覺,其實沒躺下睡,坐著睡了一個晚上,這樣裝模作樣沒什麼好處。

為誰辛苦為誰忙

財色名食睡,人間妙五欲,哪個眾生不喜歡?可是眾生一貪,地獄就有五條根!所以要離欲。人世間忙忙碌碌,有人說“為誰辛苦為誰忙”?為欲,為欲辛苦為欲忙,全是為了一個貪欲。路上辛苦奔波的人,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所以辛苦是跟錢連在一起的。

太湖上的兩條船,一為名,一為利

乾隆皇帝下江南,老和尚陪著他,上山時,皇帝問:“老師父,現在叫什麼?”老和尚回答:“步步登高”,就是皇上步步登高。“說得好”,皇上高興。下山時,皇帝又問:“老師父,現在怎麼說?”可不能說步步往下,豈不叫皇帝下馬?老和尚回答說:“皇上的後面比前面更高!”哈!全是好話。皇帝指著一只燈籠,又問:“老師父,燈籠用什麼做的?”民間叫“篾青、篾黃”,竹外面是青色,裡面是黃色。能不能回答“篾青、篾黃”啊?(下答:不能。)為什麼不能?你回答“篾青、篾黃”就得砍頭了,因為蔑青帶有滅掉清朝,篾黃帶有滅掉皇帝之嫌,歷史上的“文字獄”多得很。老和尚有智慧,回答說:“是竹皮竹肉做的。”皇帝欽佩不已。山前太湖上的船只很多,皇帝又出題目,可厲害:“請問老師父,現在太湖上有幾條船?”老和尚回答:“只有兩條船。”皇帝奇怪:“太湖船只這麼多,為何說只有兩條?”老和尚解釋說:“皇上,船只雖很多,歸納起來只有兩條,一條為名,一條為利,官船為名,商船為利。”

現時代的人也是這樣,忙忙碌碌一為名,一為利。不放下欲望的人是沒有幸福的!

追求時感到幸福,得到了卻失去幸福

有人說過:“人在追求的時候,會感到快樂,一旦得到了就沒什麼快樂。”這句話很有智慧。世間上都是這樣,男的追求女的,女朋友一封來信,高興得會輕飄飄。一等到這個女的做他老婆了,也就沒勁了,天天吵架怎麼會維持得下去呢?老思想的人還會想:“結婚也結了,算了,算了。”現在老思想的人不多了,一沒勁就離婚。

沒錢想錢,有了錢不知人生啥意義

有位“五四”時期的新女性,解放後安排她在文史館。有一次在她家裡她告訴我:當年提倡買中國貨,丈夫把日本的玻璃杯買回來,她氣得把玻璃杯都摔碎,“離婚!”新時代女姓離婚又結婚,她一共離了五次,說:“我再也不結婚了,真沒意思。”現實生活告訴我們,欲望在追求的時候興致勃勃,欲望一達到就沒勁了。上海有個老板,他開了好幾家服裝店,十個指頭全戴戒指,表示富有。他說了一句話:“唉,沒錢的時候想錢,有了錢我也不知道人生有啥個意義。”

想把錢燒成灰的人

欲望會使你辛苦一輩子,結果卻得不到幸福。做生意的人開頭要求不高,心想如果能賺十萬塊錢,老了就有保障了。結果賺了十萬又想二十萬了,起早摸黑拼命地干啊!二十萬賺到了,說“你有二十萬了,可以學法修行了,”“二十萬算啥呀,現在人家都是百萬富翁啦。”又要百萬了。(眾笑)也不照照鏡子,頭發一根根在白,辛苦得氣喘病發作。古人說“欲海難填”,欲像海那樣永遠填不滿,把人生珍貴的時光都花在這上面,結果到老死沒有一點佛法的智慧,所謂“十萬、二十萬”,死了能帶走嗎?有人想死後燒成灰就可以帶走(眾笑),不見得,到那個時候兒女搶鈔票還來不及,說“爸瘋啦,蠻好的鈔票叫我們燒掉。”我勸你保險一點,你現在先燒成灰,死的時候拿著灰走。

追求名利,猶如狗追兔子

上海有個文化廣場,解放前是跑狗場,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逸園”,逸就是拼命跑啦。跑狗是賭博,狗都編號,有只兔子往前跑,籠子裡的狗一放出,看見兔子就追,誰跑第一,你買它的票,能得到好幾倍的錢。狗總想把兔子追到,結果沒有一只狗追得到,為什麼?那是個電動兔子啦!能夠追得著嗎?這些狗大上當,買狗票的人也大都落空。所以你們不要上當,追求名利猶如狗追兔子,結果一場空。


   喜(15) ~傅味琴

佛教給人類的智慧是幸福

本次提要:
 ·想把錢燒成灰的人
 ·追求名利,猶如狗追兔子
 ·佛教給人類的智慧是幸福
 ·欲望是永遠追求不到的
 ·修行第一步就是離欲
 ·是自己的欲望破壞了家庭幸福

想把錢燒成灰的人

欲望會使你辛苦一輩子,結果卻得不到幸福。做生意的人開頭要求不高,心想如果能賺十萬塊錢,老了就有保障了。結果賺了十萬又想二十萬了,起早摸黑拼命地干啊!朝著二十萬目標前進。二十萬賺到了,說“你有二十萬了,可以學法修行了,”“二十萬算啥呀,現在人家都是百萬富翁啦。”又要百萬了(眾笑)。也不照照鏡子,頭發一根根在白,辛苦得氣喘病發作。古人說“欲海難填”,欲像海那樣永遠填不滿,把人生珍貴的時光都花在這上面,結果到老死沒有一點佛法的智慧,所謂“十萬、二十萬”,死了能帶走嗎?有人想死後燒成灰就可以帶走(眾笑),不見得,到那個時候兒女搶鈔票還來不及。說“爸瘋啦,蠻好的鈔票叫我們燒掉。”我勸你保險一點,你現在先燒成灰,死的時候拿著灰走。

追求名利,猶如狗追兔子

上海有個文化廣場,解放前是跑狗場,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逸園”,逸就是拼命跑啦。跑狗是賭博,狗都編號,有只兔子往前跑,籠子裡的狗一放出,看見兔子就追,誰跑第一,你買它的票,能得到好幾倍的錢。狗總想把兔子追到,結果沒有一只狗追得到,為什麼?那是個電動兔子啦!能夠追得著嗎?這些狗大上當,買狗票的人也大都落空。所以你們不要上當,追求名利猶如狗追兔子啊,結果一場空。(2001.4.18 第五講完)

佛教給人類的智慧是幸福

佛教給人類的智慧是幸福,你想幸福不一定幸福會來。過去我聽有人唱“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光是求佛菩薩保佑,佛教的偉大體現在哪裡呢?一個佛弟子光知道求佛菩薩保佑幸福,那是佛教的悲哀。佛教要使你懂得幸福的來源,痛苦的來源,佛教講的是智慧,愚癡使人痛苦,智慧使人幸福。愚癡的人是追求一個永遠追求不到的幸福,那叫“欲望”。

欲望是永遠追求不到的

欲望是永遠追求不到的。從前人住茅草屋,也不見得全是苦;現在人住高樓大廈,也不見得能滿足。從前人說他偷錢是不得已的,因為貧窮;現在搶錢的人是錢多了還要多。由此可見,世間人在某一個時期,從某種現象來看,好像沒錯,在另一個時候來看就有了漏洞。跟佛的智慧相比,一個叫有漏法,一個叫無漏法,世人看法有漏洞,佛的看法沒有漏洞。

修行第一步就是離欲

修行第一步修什麼?修離欲,離開自己的貪欲,因為貪欲只會導致人生的痛苦,而不會導致人生的幸福。人為什麼會迷這個貪欲?由於貪欲會給人一時的痛快,卻埋藏著長期的痛苦。拿今天的生活水平來說,照我的看法,個人財富有十萬塊錢,足夠你生活一輩子了,你夠幸福的了。我們佛協文教部對小住人員的生活費,每月收150塊,10萬元可以用五十年,你盡管可以修行一輩子。可是現在有十萬塊錢存款的人幸福嗎?有的錢還來得不道德,還造惡業。他似乎要一百萬才滿意,可是有了一百萬的人要一千萬,一等到他有了,也許要斷氣了,就這麼樣過一輩子。為誰辛苦為誰忙?就是為了一個欲望,貪五欲,財色名食睡,貪財第一。

是自己的欲望破壞了家庭幸福

古人說:欲壑難填,你想在欲望中得到滿足,是不可能的,不滿足就不幸福;滿足了你欲望又提高了,又不滿足。舉個例子說,在家人總希望家庭美滿,生活幸福,那是嘴巴上說說,即使得到美滿了,最後仍然痛苦,為什麼?別人不破壞,你自己也會破壞,怎麼破壞呢?因為你沒有智慧,愚蠢,自私,欲望不斷地提高,別人是眾生,你也是眾生。眾生都有這樣的一種心態:得寸進尺。封建社會是用不平等的壓迫來保持家庭的安寧,也就是說做一個女的要順從丈夫,孩子的辛苦都要你挑起來,就會受人贊歎,稱為賢妻良母。

 喜(16) ~傅味琴

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為他有欲望

本次提要:
 ·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為他有欲望
 ·知足常樂,易養易滿就少煩惱了
 ·供養僧,最好符合出家的立場
 ·睡就是大無明
 ·八戒是清淨修行的基礎
 ·“三寶歌”能不能唱,根據戒律

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為他有欲望

即使得到一個賢妻良母,有人還會去破壞家庭的幸福,為什麼?到後來你對自己的賢妻也不滿意了。當妻子對丈夫的墮落好言相勸時,丈夫就覺得討厭,妻子好是好,竟然管起我的事情來了。要求又提高了,以“你別管我”為他滿意的標准。這樣無限度地自私,無限度地對對方提高要求,豈不是自己在破壞幸福嗎?不合理的事他做了,因為他有欲望。說句笑話,如果他認為日本女人比中國的好,好在哪裡?看見丈夫要跪下來。所以欲望是永遠滿足不了的,因為人心裡的自私這個煩惱魔沒有消滅掉。常聽人說:“跟這個人沒什麼好說的,你還是算了吧,他是一個得寸進尺的人,滿足了他現在的要求,他又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來。”

滿足不了你會痛苦,你想滿足而去辛苦追求的時候,也存在著苦。如果你不想痛苦,那麼首先放下欲望。

 

知足常樂,易養易滿就少煩惱了

出家人稱為沙門,有十七種莊嚴,其中有要少欲,要知足常樂。“易養”,對生活上的要求欲望要低,容易養活自己。“易滿”,容易滿足,對所得到的都歡歡喜喜,那麼你就少煩惱了。記得84年,我在內蒙古包頭,有學生問我:“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幸福?”我回答說:“人類到放下欲望的時候就幸福了。”怎樣修行能獲得幸福快樂,就是放下欲望。

 

供養僧,最好符合出家的立場

可是自古以來有多少人肯放下欲望?不好錢就好名,名也是欲望。財色名食睡,“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這是佛經上的話。現時代特別講究吃,你真的全吃光倒也罷了,可是浪費多少啊?對於出家人的供養,最好符合出家人的身份。出家人是離欲的,最好供養羅漢菜。像辦酒席那樣隆重,我看用不著。

 

睡就是大無明

睡得不知道時間,晚起床還可原諒。如果知道起床時間,醒過來不起來,那是你的錯,貪睡。我不知道你們規定午睡多少時候,其實我午睡只有十五分鐘,人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也不必只睡半個小時就起來,集體宿捨要影響別人,不要貪睡就好了。該睡的時候睡,該起的時候起。佛經上說,睡得太多皮膚要粗糙,容易生皮膚病。睡就是大無明,培養好睡的習氣非但對斷煩惱不利,死後會投到好睡的地方去。睡的時間特別長的就是蟒蛇,它一睡六十年,卡車從大蟒蛇身上開過去,它都醒不過來。一個人不休息也是錯,休息過度了也是錯。

八戒是清淨修行的基礎

例如四月初八是釋迦佛生日,早上受八戒,上午浴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下午講法又會供,這樣很有意義地過了初八這一天。受了八條戒,一日一夜不犯就算圓滿了。受了五戒的居士平時斷邪YIN,不斷正YIN,受八戒那天向出家人學習,正YIN也斷,夫妻不能碰。比丘不碰女體,比丘尼不碰男體,居士能學習一天出家人的清淨,果報很大,命終決定升天。如果你想清淨修行了生死,那麼八戒就是一個基礎。

 

“三寶歌”能不能唱,根據戒律

還有三條:不歌舞觀聽,香花鬘塗身。居士平時可以聽音樂,看跳舞,自己也可以歌舞娛樂。但受八戒那一天,必須向出家人學習,要求不高,出家人是一輩子,你只要一天,不得聽歌聲,更不能自己去唱,不能看跳舞,當然更不能自己去跳舞,否則就犯戒了。(有人問:三寶歌能不能唱?)三寶歌是贊歎三寶的,內容很好,用唱歌來贊歎,仍然是唱歌呢!釋迦佛只叫我們贊歎三寶,諷誦可以,在佛菩薩生日那天可以開許。戒可以開,但開是有范圍的。居士在沒有受八戒那天,什麼歌都可以唱,三寶歌當然也能唱,唱三寶歌比唱世間上的歌好得多,但受戒就要根據戒條來遵守。我曾在某地大講堂講佛法,四眾弟子,男女隨便混坐。居士能坐在出家人前面嗎?講法前全體起立唱三寶歌,我不能說三寶歌不能唱,也不能說三寶歌可以唱,看看戒律再說話!


  喜(17)  ~ 傅味琴

竟然把“夫妻雙雙把家還”唱進佛門來

本次提要:
 ·竟然把“夫妻雙雙把家還”唱進佛門來
 ·受了八戒不能歌舞觀聽,香花鬘塗身
 ·不坐高廣大床
 ·不非時飲食
 ·八戒不要加成九條

竟然把“夫妻雙雙把家還”唱進佛門來

既然提到這個問題,我就多說幾句,發展到如今,有些人把佛教的內容配世俗的情愛小調唱起來,誰能聽得清唱的是什麼佛教內容?如從前女歌唱家周璇唱的四季小調,“郎呀郎呀的”,一聽到這個調,就知道是男女情調,心能清淨嗎?我還多次聽到在超度、拜忏時,有用黃梅調唱,據說這個調是“夫妻雙雙把家還。”竟然把“夫妻雙雙把家還”唱進佛門裡來,簡直糟透了。

受了八戒不能歌舞觀聽,香花鬘塗身

我以前在佛學院教學,嚴格規定不准唱濟公歌,因為佛學院的學僧都是出家人,出家人戒律是不准歌舞觀聽的。我在社會上開佛學禅定課,就規定“狼”(郎)跟“狗”(哥)一律不准進課堂。持戒的人要講究持戒清淨。如果你是社會上的歌星,你信佛了,在受八戒這一天也不歌舞觀聽,唱了算犯戒。舞蹈不准看,歌聲不准聽。

有的寺廟裡放起歌曲唱片來了。國家政府憲法規定要尊重、保護宗教,而我們自己卻不尊重自己。出家人能唱流行歌曲嗎?那你何必出家呢?你可以還俗去唱嘛。染污佛門是有罪過的。一個不信宗教的人尚且要尊重宗教,你身在佛門,不尊重佛教,破壞佛教,連一個普通老百姓都不如。

不得香花鬘塗身,一切有香味的東西都不能用來塗身。我年輕時受八戒,香肥皂都不敢用,刷牙用的是一種沒有香氣的牙膏,如果沒有,寧願蘸一點鹽刷牙。不准頭上插花,首飾也不准戴,這是指居士來說。

不坐高廣大床

受八戒這一天,“不坐高廣大床”。你們睡的床都是兩層的鐵床,我看還可以,不算大。我寮房的床是雙人床,這是大床。既然鋪好了我還得睡,我只睡一半,另外一半干什麼?全放東西。受八戒那天不能坐高大的座位。嚴格的來說,出家人不坐沙發,因為太大,太享受。現在時代關系,招待客人,都請客人坐沙發,出家人也陪著坐。你真去端一只小板凳來坐,客人心裡也不好受,那麼只能開許一下。心裡要慚愧,我是不得已而為之,心裡不起舒適感,像在受苦受難。

不非時飲食

“不非時食”,就是過午不食。在家居士這一天就不能吃晚飯,開許一點,喝點流質,薄粥湯還可以。

八戒不要加成九條

八關齋戒一共是八條,沒有第九條。可是現在出現了第九條,說“受八戒這一天要念一天佛號”。我年輕時可沒見過,可能近幾年才出現。念一天傷了氣可不好。我講課講得太多,醫生最多給我補補氣。老醫生對我都這樣說:“如果你不休息,這個藥對你也不起作用。” 念佛是好事,念經也是好事情,勤修諸善根,全好。硬性規定了,在社會上工作的就沒辦法受八戒了,要上班啊,哪有時間念一天佛?這樣會堵塞多少人受八戒的機會。又聽說還要念一個通宵,不睡的人念起佛來打瞌睡,明天一睡就醒不過來,仍然把不睡的時間補上,又何苦呢?

所以,不要貪睡,也要好好保養身體,別把身體拖垮了。身體是修行的工具,你能不愛護嗎?但也不能寵愛、貪愛。好比你給孩子吃點糖,增加點糖份,這沒錯,孩子貪吃糖,你寵愛他,一會給一會給,這孩子一張嘴,牙齒蛀光了,有什麼好?也不莊嚴吧。所以,睡的時候好好養身子,起來精神十足,可不要拖拖拉拉,再打幾個哈欠。我今年72歲了,別人說我年紀大了,午睡起來就工作,完了就講課,我可沒有:“人來齊了嗎?”(有氣無力狀)軍人講軍紀,軍裝一穿,精神抖擻,喊口令“立正”,沒有一個士兵會像左歪右倒似的。

 喜(18) ~傅味琴

放下自私才能令眾生歡喜

本次提要:
 ·放下自私才能令眾生歡喜
 ·大乘佛教,能不為眾生嗎
 ·為名爭地位,為利計得失,日子不好過
 ·不為名利的人修行最堅定
 ·為保名,不敢說;為貪利,不肯變,實是空架子
 ·為了眾生的利益,要糾正錯誤,敢說敢為
 ·我們是培養佛門龍象
 ·修行就是修一個偉大

放下自私才能令眾生歡喜

佛弟子要為釋迦佛爭光,別給釋迦佛抹黑。現在要見釋迦佛是見不到了,就看你們出家人。財色名食睡要放下,放下五欲的人,放下自私貪愛的人,才能令眾生歡喜。否則自己的貪欲跟眾生的利益發生了沖突,你肯為眾生嗎?還是願意為自己!有些人開始讓你高興,可以給你提供方便,到後來還是為自己。

大乘佛教,能不為眾生嗎

佛弟子只有一個心念:滿胸懷裝的全人類,尤其是修菩薩法。修聲聞乘出離生死的法尚且不能有自私煩惱,何況修大乘佛教,能不為眾生嗎?提高自己的水平叫自利,提高自己水平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眾生,應該這麼理解的。

為名爭地位,為利計得失,日子不好過

為名為利的人日子很難過。為名的人,就怕自己的名望被降低,他受不了,總是考慮“我”,“你給我排在什麼位置?”有顧慮、有保留、心有歪曲,乃至於有陰謀詭計,能全心全意為人類、為眾生嗎?為利的人,計算得失。有人發心供養,接受你供養的人問你:“你有什麼心願?”因為要按照他的願望辦事情啊。他說:“我心願是為了弘揚佛法,辦佛教事業。”這很好。假如另外一個說:“我是為了兒子出國。”兒子沒出國呢?就說閒話了:“師父沒保佑我,菩薩不靈。”那麼兒子出國了呢?從此再也不供養了,因為目的達到了,他有為眾生考慮嗎?

不為名利的人修行最堅定

有句話:無產階級革命最堅定,因為他沒有名可利用,沒有財產可破壞。同樣,沒有名利觀念的人修行最堅定。沒有利,無產階級;沒有名,平易近人,深入群眾。如果你發現有的修行人為名利,要小心,這個修行人不堅定的,他不是向釋迦佛學習,他在向高官學名,在跟大老板學利,能算佛弟子嗎?

為保名,不敢說;為貪利,不肯變,實是空架子

所以有名利思想的人,別看他挺胸凸肚,其實他心裡很虛。有的話他不敢講,一講怕影響自己,怕別人跟他反對,說他閒話,他這個名就受影響了;有的事情他不敢做,這件事一做,我財要損失多少啊!這件事一做,我以後賺錢就困難了。樣子像個大人物,實是空架子,紙老虎。顧慮重重,正法的事情不敢說不敢做,能干大事嗎?

為了眾生的利益,要糾正錯誤,敢說敢為

只有誰敢做?沒有名可以壞,因為本來就不出名;沒有利可以圖,他本來就不准備圖利,而是一心做貢獻的人。像這種人,才有雄心壯志,才有大力,敢說敢為。為了釋迦佛為了眾生,做了再說!你說我閒話,要壞我名,我頭上又沒有高帽子;你要破壞我的利,我本來就一分錢也不拿,你破壞什麼?

我們是培養佛門龍象

我們是培養佛門龍象,是培養佛門的高等人才。如果在成就自己的時候,一有名的思想,又有利的思想,你再也高不了。偉大是心胸偉大,可不是官做得大,也不是錢財多叫偉大。

比如像五台山,十萬個人進去你也看不見,再進去十萬,五台山照樣容納得下。

修行就是修一個偉大

修行就是修一個偉大。在家修偉大,看你胸懷裡裝下幾個人。有人最多裝下五個人,其他人裝不下了,你說偉大不偉大?哪五個?爸爸、媽媽、我、老婆、兒子,五個人。那麼鄰居的兒子你關心不關心?又不是我家的,管我什麼事情?裝不下。有的家庭更小,只裝得下三個人,爸爸媽媽不要了;有的家庭更小了,只裝下一個人,一個人是誰?就是他自己。有人鬧離婚,旁人勸說:“孩子會痛苦,別離婚了。”竟然會說:“自己都管不了,還管兒子呢!”未婚前,一對朋友你照顧我,我照顧你:“哎,這個東西好吃,你吃,你吃。”一成家:“這個東西我最喜歡吃,你這個也給我吃吧。”我不過是舉例啟發啟發。


 喜(19) ~傅味琴

能愛一切眾生的人是聰明人

本次提要:
 ·佛弟子胸懷要寬大,不要搞小團體
 ·有的人信佛,不要眾生只要佛
 ·供眾功德大
 ·供眾要平等,每人有一份
 ·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
 ·釋迦佛愛護娑婆世界眾生,受十方佛贊歎
 ·能愛一切眾生的人是聰明人

佛弟子胸懷要寬大,不要搞小團體

拿你們修行的同學來說,你胸懷裡裝得下幾個人?如果只裝得下兩、三、四個人,叫小團體。胸懷為什麼這麼小呢?所有的同學都是同學,要好大家好,佛弟子胸懷要寬大一點。

有的人信佛,不要眾生只要佛

念經經常念到無量,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不無量,看你胸懷。佛弟子胸懷要裝滿了無量的父母眾生。你能把父母眾生裝在胸懷裡,你就知道關心他,就知道怎麼樣去報恩,你當然能令眾生歡喜。可是有的人信佛信到後來,不要眾生,只要佛。

供眾功德大

供眾的功德最大,一是數量多,二是個個都是未來佛。你能供養他,以後他們都成佛了,整個法界也出現了很多的佛,這個功德可大了。你供佛表示對佛的尊敬,當然也是好,但他又不吃的,遠遠比不上供眾功德大。

供眾要平等,每人有一份

有的人想我供養師父一百塊錢,一百塊錢拿今天來說也不算小數了。供眾,每人分一塊錢算什麼呀?干脆別供了,這是世俗觀念。供眾的時候,平等分,哪怕幾元幾角也可以,這叫散儭。我們每月初八會供時,既供釋迦佛,又供十方佛,又供菩薩,又供眾生,參加的大眾每人都有一份,連門口站著看看的也有一份,一個也不少,平等。

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

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眼睛看著一切眾生,是如來最歡喜的事情。舉個例子說,我的學生對我的身體真是愛護備至。假如那個同學在感冒,那個同學在拉肚子,卻沒人照顧。結果我沒事,我起來又得去照顧這個拉肚子的人。那麼你們照顧好同學,我就放心了嘛。你們把同學照顧好,愛護好,也就減輕了我的負擔,我還會長壽一點。

釋迦佛愛護娑婆世界眾生,受十方佛贊歎

佛弟子要記住佛的話,要有眾生觀念,要有平等觀念。釋迦佛對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愛護關心,特別慈悲有緣,所以受十方如來贊歎:“釋迦牟尼佛能發大願,來娑婆世界度娑婆眾生,難能稀有。”那麼你關心娑婆世界的眾生,釋迦佛首先高興,十方諸佛也贊歎,說這個釋迦佛的弟子真有釋迦佛的家風啊!說這麼樣調皮難管,習氣這麼重的娑婆眾生,竟然還有這麼多同學去照顧他,難能稀有啊!也會贊歎你們。再打比方,客人送東西給老奶奶吃,老奶奶給小孫子吃,旁邊人就說:“奶奶,這是買給你吃的。”這可一點也不懂老奶奶的心。能明白老奶奶喜歡給小孫子吃,老奶奶心裡也高興,這個人有智慧。

能愛一切眾生的人是聰明人

佛菩薩個個愛眾生。你愛護自己的同學,乃至於愛一切眾生,你是聰明人,佛菩薩就大大贊歎你,說你真知道我的心啊!你對眾生冷冷冰冰,不理不睬,佛菩薩挺不歡喜的呢:我愛眾生,你們不愛眾生,還跟我學,學點啥?佛最喜歡是聽話的弟子,佛最喜歡學他榜樣的弟子,所以佛說過,令眾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

 

上一篇: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六
下一篇: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