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1) <總第170>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請善知識轉*輪,法的明燈代代相傳,
始終照亮眾生的生死長夜
本次提要:
■ 唯有佛法才能解一切眾生之縛
■ 講法要請善知識講,惡知識講,越講越壞;邪知識講,種種錯見,一輩子
不會成就;無知識也講不出來
■ 親近善知識,卻不請他說法,難免成了搞私人關系
■ 請善知識轉*輪,法的明燈代代相傳,始終照亮眾生的生死長夜
■ 釋迦佛的法叫正法,反過去說就不是正法,佛說要遠離惡知識
■ 親近無知識,一問三不知,即使終身相伴,亦是虛度時光
■ 善知識說法要有請才說,勸請說法實為第一功
唯有佛法才能解一切眾生之縛
今天繼續講《金光明最勝王經》第三卷“滅業障品第五”。這裡講勸請如來、善知識轉*輪,功德不可思議,說也說不盡,因為唯有佛法才能解一切眾生之縛。要使眾生明白佛法,眾生才能修行,不明白佛法,隨便你怎麼精進,全成了盲修瞎練,一輩子空忙。
講法要請善知識講,惡知識講,越講越壞;
邪知識講,種種錯見,一輩子不會成就;無知識也講不出來
要明白佛法,必須要有人講法。講法要請善知識講;請惡知識講,越講越壞;請邪知識講,種種錯見,一輩子不會成就,不糾正的話,生生世世都不可能成就;請無知識講,他也講不出什麼來。所以佛說要親近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卻不請他說法,
難免成了搞私人關系
親近善知識就是請善知識說法。你光親近他這個人,不請他說法,這個親近也成了搞私人關系。佛門裡世俗感情、世俗知見、世俗習氣,就是這麼樣越來越普遍、越來越泛濫的。
請善知識轉*輪,法的明燈代代相傳,
始終照亮眾生的生死長夜
我們請善知識轉*輪,能使釋迦佛的法炬像傳燈那樣,一代代傳下去,始終不熄滅,始終照亮眾生的生死長夜,這個功德極大。善知識轉*輪,就把佛陀的智慧教給了眾生,眾生在修行上就能看清前面的路,不至於盲修瞎練。
釋迦佛的法叫正法,反過去說就不是正法,
佛說要遠離惡知識
一入邪路那是很可怕的,所謂進入“疑怖之林”,邪師邪說會使你遠離佛法,你弄不清楚到底誰對誰錯,難免也會對釋迦佛起懷疑。譬如有教佛弟子:不要聽釋迦佛話。聽了這話,佛弟子就懷疑了:可能釋迦佛講的法不對吧?也許還會調和:釋迦佛不會說錯,不過現在末法時期,還是你說得對。知見就紊亂了。釋迦佛的法叫正法,反過去說就是邪法。所以佛說要遠離惡知識。
親近無知識,一問三不知,即使終身相伴,
亦是虛度時光
無知識呢?這個佛弟子雖然是好人,也會說幾句好話,但是他不懂佛法,一問三不知,跟他在一起,白白地浪費時光。人身難得,這樣子虛度時光,可惜不可惜?所以一定要記住釋迦佛的教導“親近善知識”,不要做糊塗蟲。說句笑話,人變了糊塗蟲,下一世投胎也會投到糊塗蟲裡去。
善知識說法要有請才說,勸請說法實為第一功
善知識說法要有人請,因為佛法無比珍貴,必須有請才說。善知識說法種種功德,是由你勸請而起的,首先你就有功德,論功勞,你是第一功。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2) <總第171>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幾乎都不是依法修行,
而是依我修行,我執、法執重,一切功德全燒光
本次提要:
■ 勸請說法,能圓滿清淨法身,先成就法身才能成就報身化身
■ 問修行怎麼修,還不如問修行修什麼
■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幾乎都不是依法修行,而是依我修行,我執、法執重,
一切功德全燒光
■ 宗派講的圓滿,是這個宗派的圓滿,要所有宗派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圓滿
■ 修一個法門去否定其它法門,你能達到圓滿嗎?好比每天專吃一個菜,
必然會營養不全而虛弱
■ 修行是為什麼,修行是修什麼,這個根本的問題先弄清楚了,然後再問
該怎麼修
勸請說法,能圓滿清淨法身,
先成就法身才能成就報身化身
請轉*輪的功德說也說不盡,最後能夠圓滿我們清淨的法身。十方如來都希望我們眾生成佛,成佛首先要成就法身。不成就法身,報身、化身是不可能成就的。
問修行怎麼修,還不如問修行修什麼
經常碰到有人問,修行第一步怎麼修,問修行怎麼修,還不如問修行修什麼。對這個問題,可能十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幾乎都不是依法修行,
而是依我修行,我執、法執重,一切功德全燒光
譬如釋迦佛在人間時本來沒有宗派,佛教傳到中國來,是中國人成立的宗派。宗派也是佛法,所以無論修什麼宗派,你不懂佛法、不依法修,根本修不好,即使你在修,也是盲修瞎練。今天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很少是依法修行,而是依我修行。如今宗派裡的人我執、法執很重。我執、法執重,非但不能成就,一切功德都會燒光。
宗派講的圓滿,是這個宗派的圓滿,
要所有宗派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圓滿
聽說中國從前有十大宗派,現在淨土宗比較普遍,其次是禅宗、密宗。很多寺院原來都稱禅寺,現在都改成唸佛了,可見得淨土宗興起之前,禅宗很普及。法相宗已經很少了,華嚴宗,可能已經找不到華嚴宗的法師了吧。
每個法門都說自己是圓滿的,這點我們都可以認可,因為佛法本身都是圓滿的。但是要講清楚:這個圓滿,是這個法門的圓滿。如果一個法門是全部圓滿,那佛何必要講八萬四千法門?何必要有其它宗派呢?照理來說,所有宗派合起來才是真正的圓滿。
分了宗派優點就是,這個宗派裡的這幾部經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一點。每個法門都是平等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可能這個宗派比那個宗派殊勝。如果有人宣揚:“末法時期了,這個法門比那個法門殊勝”,這個人不懂佛法的。如果你說佛教的法比別的宗教的法殊勝,這倒是對了。
修一個法門去否定其它法門,你能達到圓滿嗎?
好比每天專吃一個菜,必然會營養不全而虛弱
如果你修一個法門去否定其它法門,你能達到圓滿嗎?譬如你每天專吃這一個菜,把其它的菜都否定,你肯定會變成一個虛弱的病人,因為你營養不全啊。
修行是為什麼,修行是修什麼,
這個根本的問題先弄清楚了,然後再問該怎麼修
不管你學哪個宗派,都要知道修行怎麼修,更要知道修行是為什麼,修行是修什麼。打個比方,生了病,非但要知道你這個病該用什麼藥,這個藥能治什麼病,還要知道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把病治好,這是目的啊!目的都搞不清楚,誰叫你吃什麼,你就吃什麼,你很容易上當,吃錯了藥咋辦?就等於說這個人要你吃飯,你就吃飯,另一個人要你吃大便,你就吃大便。要弄弄清楚,吃飯有益於身體健康,吃不衛生的東西有害於身體健康,你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這個根本問題先弄清楚了,然後再問該怎麼修。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3) <總第172>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
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本次提要:
■ 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 接受了邪知邪見的引導,這種精進反而害了自己
■ 把煩惱的繩索解開,生死就跳出來了
■ 只有斷煩惱才能證果,才能出生死,我幾乎天天說法,總希望苦海裡的人
醒一醒,回過頭來
■ 起了煩惱,做了煩惱的奴隸,就不自在了,一談了戀愛,就甘願做煩惱的
奴隸
■ 眾生為了愛,甘心情願流轉生死
■ 六道輪回是有的,菩薩在六道裡度眾生也是有的
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
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佛是大醫王,法是無上藥,自己是重病人。我們生的都是煩惱病,佛法是治煩惱病的藥,全世界最高明的心理醫生,也不可能把眾生的煩惱病治好,只有佛才能辦得到,所以佛稱大醫王。由佛給我們開處方,那是不可能有錯的。人開的處方就要小心點,庸醫殺人的事多得很。不懂佛法修行,不走錯路才怪呢。有人連醫王也不要了,法藥也不要了,煩惱病怎麼會好啊?
接受了邪知邪見的引導,這種精進反而害了自己
即使他很想了脫生死,非常精進,但是他接受了邪知邪見的引導,非但跳不出生死輪回,還要墮三惡道,這種精進反而害了自己。說“是別人害我的”,你不接受,別人也害不了你,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問題。
把煩惱的繩索解開,生死就跳出來了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斷煩惱。眾生為什麼不能脫離生死?就因為被煩惱綁住了。把煩惱的繩索解開,生死就跳出來了。
只有斷煩惱才能證果,才能出生死,我幾乎天天說法,
總希望苦海裡的人醒一醒,回過頭來
你即使走的是正路,天天聽法,天天修禅定,天天思維討論,如果你不斷煩惱,你所做的一切,還是白起勁,最多種種善根。要明白只有斷煩惱才能證果,才能出生死,才能行菩薩道,才能成佛。
有一句老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從年輕時開始講法到現在,可能有五十年了,幾乎是天天講,我的目的,總希望苦海裡的人醒一醒,回過頭來。
起了煩惱,做了煩惱的奴隸,就不自在了,
一談了戀愛,就甘願做煩惱的奴隸
我們凡夫有自在的時候,也有不自在的時候,起了煩惱,做了煩惱的奴隸,就不自在了。年輕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到不自在?從談戀愛開始,可是這個愛非常迷惑人,他寧願不自在,也要愛。外國人寫情書最後具名:你的奴隸某某人,甘心情願做奴隸,就是為了愛。
眾生為了愛,甘心情願流轉生死
同樣,眾生為了愛,甘心情願流轉生死,流轉到現在,也不知道做了多少世眾生了,還是醒不過來。不光老年人是老眾生,年輕人乃至剛剛出生的嬰兒,做眾生都有老資格了。今世再不修行,會一直做下去。吃得好睡得好,胖得來像一頭豬,畜生道裡的豬,結果還不是挨一刀?
春節前我在路上走,看見人家門口,把豬捆起來放在長凳上,它可能還弄不清楚咋回事,所以也不叫。我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刀,要刺它喉嚨,下面一只桶准備盛血。我連忙眼睛閉上,快走快走,太殘酷了!哪頭豬不挨一刀?
六道輪回是有的,菩薩在六道裡度眾生也是有的
最近聽說泰順三魁鎮,有一天殺豬,平常豬只有兩三百斤,這頭豬有一千多斤;而且很奇怪,平常豬都是呆在豬圈裡,它不喜歡豬圈,它喜歡跑到廚房裡,可能嫌豬圈太臭了吧;平常的豬吃得很多,它吃的量跟人差不多。要殺的時候,殺豬的人看到不是一頭豬,而是一個人,所以殺豬的人不敢殺。過了一會兒又去殺,還是一個人。但是在別人看起來是一頭豬,殺豬的人要去殺它,看起來就是一個人,所以沒人敢殺它,後來被人買去養起來。我講這事是提高你們的信心,六道輪回是有的,菩薩在六道裡度眾生也是有的。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4) <總第173>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無論修什麼行,離開了斷煩惱,
也沒用,能斷煩惱才能解生死的縛
本次提要:
■ 豬鴨在吃喝玩樂裡高興,人應該在智慧和覺悟裡高興
■ 罵人的聲音一會兒就飄掉了,可你肚子裡的氣還沒有放掉,那真是自找麻煩
■ 無論修什麼行,離開了斷煩惱,也沒用,能斷煩惱才能解生死的縛
■ 佛弟子學愚,那是走了反路,愚能開智慧嗎?愚能成佛嗎?
■ 有人說念《藥師經》是雜修,就把《藥師經》裡釋迦佛的話推翻了
■ 修行要有步驟修上去,依止善知識的好處就在這裡
豬鴨在吃喝玩樂裡高興,
人應該在智慧和覺悟裡高興
修行人如果不斷煩惱,即使沒人殺你,你也會被無常所殺死。別看你現在生活得蠻高興,有吃有穿的,豬比你還要高興了,豬吃起來高興得盡往豬食裡鑽,把鼻子都磨平了。人穿了衣服高興,豬比你還簡單,用不著穿衣服,全身是毛。哪個畜生沒有吃喝玩樂?我前兩天看見小河裡一群鴨子,它們在水裡拍拍翅膀,玩得也挺高興。人的高興,不應該是吃喝玩樂,應該在智慧和覺悟裡高興。
罵人的聲音一會兒就飄掉了,
可你肚子裡的氣還沒有放掉,那真是自找麻煩
所以前天早上給你們的開示中提到,假如有人罵你,你不要生氣,罵人的聲音一會兒就飄掉了,可你肚子裡的氣還沒有放掉,那真是自找麻煩。他罵你,你盡管可以朝好的方面想嘛。比如人家罵你“赤佬”,你就要慚愧,我現在還不夠紅不夠老,我繼續努力,要又紅又老;罵你“小鬼”,小鬼是最親熱的稱呼,媽媽稱自己寶貝孩子都稱小鬼;罵你“歇斯底裡”,外國話聽不懂,沒有意義;罵你阿Q,阿Q有句最出名的話:我是你老子;罵你“蠢豬”,我學愚還學得不到家,所以我還不是一頭蠢豬。你們這麼去想,就不會起煩惱了。
無論修什麼行,離開了斷煩惱,也沒用,
能斷煩惱才能解生死的縛
無論修什麼行,離開了斷煩惱,即使你不走錯路也沒用。無論什麼藥,即使你沒吃錯,可是你的病老是不好,也沒用。我們學法修行是為了要斷煩惱啊,除了這個目的,你還要什麼?說“將來可以當大法師”,你當法師還是要教導眾生斷煩惱,你自己不斷煩惱,你去教導眾生斷煩惱,能起什麼作用啊?能斷煩惱才能解生死的縛。
佛弟子學愚,那是走了反路,愚能開智慧嗎?愚能成佛嗎?
有的同學這幾天越聽越高興,說:“我聽得真高興,看樣子我了生死證果大有希望,成佛也不難嘛。”你能斷煩惱,證果難什麼?你不斷煩惱,三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從來也沒有一尊佛是帶著煩惱的。你學愚,那是走了反路,愚能斷煩惱嗎?愚能開智慧嗎?愚能成佛嗎?
有人說念《藥師經》是雜修,
就把《藥師經》裡釋迦佛的話推翻了
你目的明白了,這是根子,然後再跟你講修行怎麼修。這個問題,一般回答起來各人不一樣,有的告訴你要念經,唸《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藥師經》全都好。從前的人一般都勸人家唸《心經》、《金剛經》。有人告訴你念佛求生西方;也有人又念經又念佛。從前弘一法師說:修念佛法門的人,最好同時修藥師法門,因為《藥師經》裡說:如果你願到極樂世界去聽阿彌陀佛講法,你聽到藥師佛的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指引你去。這些話現在人不聽的,你一唸《藥師經》,就說你是雜修,不得往生了,把弘一法師的話推翻,把《藥師經》裡釋迦佛的話也推翻了。
修行要有步驟修上去,
依止善知識的好處就在這裡
還有人說:現在末法時期,魔障太重,要唸《楞嚴經》,那麼又加一本《楞嚴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好,再加《普門品》。咒呢?各種咒全叫你念,十小咒、楞嚴咒,還有人修穢跡金剛的咒,再加一句:你修了要一直修下去,越多越好,每天只能多念,不能少。
如果你這麼修的話,肯定忙不過來,因為你沒有抓住要領。這個人叫你加這些,那個人叫你加那些,加到後來整天念,唸到晚上十一點還沒念完,邊打瞌睡邊在念,這起什麼作用呢?其實你真正要想修行,聽這麼多干什麼?你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由他給你安排,就可以有步驟的修上去。依止善知識的好處就在這裡。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5) <總第174>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經,
天天在眾生裡忙碌,也脫不了生死、成不了佛
本次提要:
■ 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經,天天在眾生裡忙碌,也脫不了生死、
成不了佛
■ 出了家沒有出離心,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在家居士能夠修好出離心,這叫
身不出家心出家
■ 法師說:身不出家心出家遠遠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
■ 修了菩薩法再放不下、空不掉,這算啥個菩薩呀
■ 執著功德的人,是修有不修空,六度要修三輪體空才圓滿
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即使天天念經,
天天在眾生裡忙碌,也脫不了生死、成不了佛
要明白法是起斷煩惱的作用,這是一個根本。你發心修行,發心在前面,修行在後面。所以你先要把心端正,先修好發心,要發出離心、發菩提心。佛教導我們,修行就是自利利他,自利是出離生死,具體講就是斷煩惱;利他就是菩提心。
譬如說你吃飯是為了吃飽肚子,可是這飯是骯髒的,那你吃下去有害身體健康啊。不要老是盯著眼前吃下去的舒服,飲食首先要排除不清潔。所以沒有一顆想出離生死的心,沒有一顆度眾生的菩提心,隨便你天天念經、天天拜、燒香、撥念珠、敲木魚,乃至天天在眾生裡忙碌,只不過累積一些善根,增長一些功德罷了,脫不了生死,也成不了佛。心為王嘛,你起什麼心,就會往什麼路上走。
出了家沒有出離心,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
在家居士能夠修好出離心,這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在家居士應該學習出家人的出離心。如果出了家沒有出離心,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是變相的還俗。在家居士能夠修好出離心,雖然身在家,但是不投入到家的煩惱裡去,猶如蓮花不著水,這也叫出家,這叫身不出家心出家。
法師說:身不出家心出家
遠遠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
有四種出家,從前靜天老法師講過,身不出家心出家遠遠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這就是突出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你一切修行,包括外相莊嚴、威儀具足,全是一種包裝。沒有出離心是斷不了煩惱、離不開生死的,也去不掉世俗知見、世俗習氣、世俗煩惱。
修了菩薩法再放不下、空不掉,這算啥個菩薩呀
沒有菩提心,你根本修不起菩薩行。哪怕人家說“你是大菩薩”,也沒用,最多算一個大居士。有許多居士在佛門裡面培福培得很好,尤其是現在富起來了,一供養就很大。可你是為誰修供養、培福啊?可能為自己吧,你有一絲一毫的為自己,能叫菩提心嗎?能叫修菩薩法嗎?菩薩法是要你把自己的一切都空掉。因為凡夫放不下,所以做凡夫,修了菩薩法再放不下、空不掉,這算啥個菩薩呀?沒有出離心、沒有出離的基礎,就去受菩薩戒,心就輕飄飄輕飄飄飛上了天,能海上師說這種菩薩叫輕毛菩薩。
執著功德的人,是修有不修空,
六度要修三輪體空才圓滿
修菩薩法的人不能貪著功德,貪著功德就是修有,並不是修空,因為你認為你有功德嘛。修六度要修到波羅蜜才圓滿,波羅蜜就是三輪體空。關於怎麼修,佛教有一句最最扼要的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十方如來佛法的總綱。什麼叫自淨其意?如果你執著功德,你心就不清淨。哪怕你忙忙碌碌,仍然是凡夫眾生。修菩薩法是念念不忘眾生,唯獨沒有自己,這才叫菩薩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6) <總第175>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沒有自利就沒有基礎,不利他,
就達不到像佛陀那樣徹底究竟的圓滿
本次提要:
■ 沒有自利就沒有基礎,不利他,就達不到像佛陀那樣徹底究竟的圓滿
■ 圓滿在法裡,但一個法並非整體的圓滿
■ 會說法的人,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亦非戒定慧的圓滿
■ 由執著而起煩惱,由煩惱而得魔加持
■ 一執著,仍不能得解脫
■ 空是佛教的核心、佛教的精髓
沒有自利就沒有基礎,不利他,
就達不到像佛陀那樣徹底究竟的圓滿
再回過來說,自利利他兩個都要,利他中不能忘記自利,沒有自利就沒有基礎。如果只講究自利,不肯利他,這就是小乘心,只能達到了脫生死的圓滿,達不到菩薩境界的圓滿,也就是不能成就像佛陀那樣徹底究竟的圓滿。
圓滿在法裡,但一個法並非整體的圓滿
所以圓滿這兩個字,要正確地理解,如果修一個法門就能做到釋迦佛四十九年教法的圓滿,那釋迦佛何用講四十九年法?一個法可以達到圓滿,這是這一個法的圓滿,而不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圓滿,也不是整體性的圓滿。
會說法的人,如果不持戒不修定,亦非戒定慧的圓滿
為什麼人的偏見、錯見放不下?執著啊!一執著不肯放,哪能廣大?不肯廣大,怎麼叫大心?拿戒定慧來說,你光修戒,也能圓滿,叫戒圓滿;你光修定也能圓滿,是定圓滿;你光修慧也能圓滿,是慧圓滿,都不等於戒定慧的圓滿。比如你沒有戒沒有定,即使你會講經說法,智慧很大,了不脫生死的,現在有些講經說法的人本身就不持戒,也不修禅定的。
我是從法上來說明問題的,而不是否定貶低佛門那些前輩的功德,他們的功德也許今天的佛弟子還遠遠比不上。拿編《佛教大辭典》來說,我是編不出來的。裡面引用的經典很多很多,差不多每個法相解釋都是從經典上摘下來的,那可真不容易啊。
由執著而起煩惱,由煩惱而得魔加持
“諸惡莫作”,不造惡業就沒有惡報;“眾善奉行”,止惡有止惡的功德,修善有修善的功德,有了功德應當“自淨其意”,你不執著功德,就是自淨其意;如果你執著功德,這不是佛的教導;執著功德,本身就是煩惱,只有不執著功德,才是符合佛的教導;有許多煩惱都是從執著功德來的。一執著功德,不修空光修有,首先這個人會起傲慢,起傲慢的人最容易得魔加持,魔鑽空子就是鑽眾生傲慢的空子。
一執著,仍不能得解脫
比如有人皈依了三寶,竟然不知道皈依三寶的意義,連假和尚也算僧寶,什麼都不懂。你即使知道:皈依佛是皈依釋迦佛,要發菩提心,要走上菩提大道;皈依法是皈依佛講的法,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皈依僧要依靠、投入到佛弟子的清淨團體裡去,這個團體就叫僧團,你這麼理解沒錯,但遠遠不夠,還要不能執著。一執著,你的方向就錯了,皈依三寶變了拜一個師父。前面這些理解是理,理上懂了,事相上你還要懂,事跟理全要明白,才能沒有抵觸,達到無礙。所以一執著,仍然不能解脫。
空是佛教的核心、佛教的精髓
我們今天繼續講“能解一切眾生之縛”,縛沒有了,就等於綁住你的繩索空掉了。佛法最根本的核心是什麼?六百卷《大般若經》攝起來就是《金剛經》,《金剛經》再攝起來就是《心經》,《心經》的心就是核心的意思,所有佛法的核心就在《心經》裡。《心經》講來講去就是講個空,空不好理解,那麼就跟你講無;理解了無的作用,最後達到空的目的,所以空是佛教的核心、佛教的精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6-7) <總第176>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0日
所有的法都是叫你悟到空,從空中得解脫,
達到究竟的空,那就是涅槃
本次提要:
■ 心不空,才去破戒;心不空,所以很難入定;心不空,所以開不了智慧
■ 所有的法都是叫你悟到空,從空中得解脫,達到究竟的空,那就是涅槃
■ 要理解三寶的功德,去修三寶的功德,將來決定能證到三寶的功德
■ 人被生死的繩子牽著走,好比猴子被繩子牽著去演戲
■ 佛門是解脫的地方,怎麼會被名利牽住呢?這根繩子是你自己找來的呀
■ 生死流轉關鍵就在愛、取、有上,抓了“有”,必會有老死
■ 有愛必有取,有取必有有,所以有了愛必有生死
■ 修行人連花也不要愛,我們將來是要證果,又不是要修成花
心不空,才去破戒;心不空,所以很難入定;
心不空,所以開不了智慧
眾生就因為心不空,才去破戒;心不空,所以很難入定。從粗的方面講,那些在佛門裡搞名搞利,忙得不得了的人,名利都空不了,哪能入定?從細的方面說,即使你不忙名利,在修禅定,可你在打妄想,你妄想空不掉,哪能得定?也由於心不空,所以開不了智慧。執著於我,執著於法,執著於功德,全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所有的法都是叫你悟到空,從空中得解脫,
達到究竟的空,那就是涅槃
我們講的智慧並不是指人世間的智慧,而是指佛陀的智慧。佛陀是修空圓滿的,要修二十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把你一層層剝,剝到一點都沒有了,徹底空光就是佛,佛的心就是空。法也是空,所有的法都是叫你悟到空,從空中得解脫。首先你要聽聞正法,從中了解到空的殊勝,再去修這個空,然後證到空,等到你達到究竟的空,那就是涅槃。僧是根據佛的話修行,最後還是要達到空。所以有人說:佛法僧歸納起來就是一個空。
要理解三寶的功德,去修三寶的功德,
將來決定能證到三寶的功德
你在皈依三寶的基礎上去理解三寶的功德,去修三寶的功德,將來決定能證到三寶的功德。可是你一執著就空不了,也就不會成就。好比一個人非常痛苦去上吊,有人把他救下來,他想想這根繩子是我的,那麼卷起來放在口袋裡。連促使他死亡的繩子也捨不得丟掉,也許他想:將來再痛苦的時候還可以去上吊。綁住你的就是這根繩子,放下繩子你才能活,丟掉繩子才能永遠得解脫,為什麼不肯放下?使我們流轉生死的繩子就是煩惱,你不聽法,不接受佛陀的教育,這根繩子怎麼解,你也不知道,結果還不是繼續流轉生死?
人被生死的繩子牽著走,好比猴子被繩子牽著去演戲
為什麼人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始終不能跳出生死輪回?就是被這條繩子牽著走啊。打個比方,湖南人耍猴子,猴子挺聰明的,敲敲鑼,人家圍過來看,湖南人唱了幾句,這個猴子竟然聽得懂,翻開箱子,拿頂官帽子一戴,湖南人又唱了,猴子跳幾下,再把官帽子放下,戴上將軍帽子,再唱幾句,又戴上大老板的帽子……,為什麼會這麼忙?因為猴子頭頸裡有根繩子牽住了,只好聽話,不聽話,帶回去打個半死,關鍵就是這根繩子。
佛門是解脫的地方,怎麼會被名利牽住呢?
這根繩子是你自己找來的呀
佛門裡搞名搞利的,都是被名利的繩子牽住了。佛門是解脫的地方,怎麼會被名利牽住呢?這根繩子是你自己找來的呀。世間上的人被繩子牽住了,搞名搞利,進佛門來修行,還把這根繩子帶進來,在佛門裡邊搞名搞利。好心勸他,他還聽不進去,偏要把這根繩子抓住,能了脫生死嗎?
生死流轉關鍵就在愛、取、有上,
抓了“有”,必會有老死
生死流轉,從十二因緣來看,關鍵就在愛、取、有上。你抓了“有”,必會有老死,怎麼會“有”的?你自己去抓的嘛,也就是取,你不去拿,你會有這樣東西嗎?穿西裝的人喜歡打領結,即使眼前有領帶,你不拿,跟你沒關系,你去拿領帶,有了領帶,必然往頭上套,再打了一個結,就被牽住了。許多人上吊找不到繩子,就拿出領帶把自己殺死。
有愛必有取,有取必有有,所以有了愛必有生死
你為什麼要取呢?因為你喜歡啊,這就是愛。有從取來,取從愛來,所以愛是個關鍵,有愛必有取,有取必有有,所以有了愛必有生死。所有的煩惱也可以歸納到這個愛上:貪煩惱,因為你貪這個愛,有了愛必會去貪;瞋煩惱,因為你喜歡冒火所以才冒火;癡煩惱,你喜歡癡頭怪腦,喜歡愚癡,所以去學愚。
修行人連花也不要愛,我們將來是要證果,又不是要修成花
這個愛並不僅僅是指男女之間的情愛,它包含的面很廣的,拿出家人來說,看見一朵鮮花,也不能起愛心,起了愛心,就會被這朵花所綁住,你可以拿去供養佛。有些人不供佛,帶到自己寮房裡去天天看,在家居士這麼做也不好,何況是出家人?經常有居士給我送花,我就叫他們拿去供養佛,假如居士說:“老師,這是供養你的,看這個花挺好。”花跟我有啥關系?我將來是要證果,又不是要修成花。今天講到這兒。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7-1) <總第177>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1日
縛就是煩惱,我們每個人都被無形的
枷鎖套住了,也是被煩惱鎖死的
本次提要:
■ 縛就是煩惱,我們每個人都被無形的枷鎖套住了,也是被煩惱鎖死的
■ 為什麼會去傷害別人,這股推動的力量就叫欲,起了欲,偏要干,不由你
作主
■ 你被煩惱的繩索套住了,生命雖然還活著,法身慧命卻差不多快死了
■ 欲是個關鍵,用好了,利益無窮,用壞了,罪過無量
縛就是煩惱,我們每個人都被
無形的枷鎖套住了,也是被煩惱鎖死的
今天繼續講“能解一切眾生之縛”,縛就是煩惱,煩惱好比人的枷鎖,人之所以不自在,就是被煩惱鎖住了。從前罪犯頭頸裡總有一個枷鎖,或者用根鐵鏈條往他頭頸一套,把他牽著走。現在則是用手铐,把你拷住了,你就沒自由了。我們每個人都被無形的枷鎖套住了。
人本來可以長壽的,古時候有人活到三百歲、五百歲乃至八百歲,現在活到一百二十幾歲的人還是有的,為什麼如今多數人活不到這個歲數了,都是被枷鎖鎖死的。有一種死刑,就是用根粗繩套在人頭頸裡,把人絞死。無論你有多高地位、多少黃金,也不管你什麼年齡,套上了這個繩索,必被絞死。譬如薩達姆,這麼棒的身體,年紀也不老,原來又是總統,權力很大,財富很多,繩索一套上,就沒命了,這是有形的繩索。
為什麼會去傷害別人,這股推動的力量就叫欲,
起了欲,偏要干,不由你作主
有形的絞索起源於無形的絞索,我們每個人頭上都被一條看不見的繩索套住,因為每個人都是煩惱眾生,過去干了很多傷害別人的事。為什麼會去傷害別人?總有個推動的力量吧,這股推動的力量就叫欲,欲就是欲望。你起了欲,被欲套住了,明明知道這件事情不好,偏要干,不由你作主。
你被煩惱的繩索套住了,生命雖然還活著,
法身慧命卻差不多快死了
解放前,上海出了件大事,有條輪船叫“江亞輪”,沉船了,聽說淹死了兩千多人,使很多家庭非常痛苦悲哀。其中有一個人沒死,傳說是這樣,她已經買好票上船了,她身邊的小孩總是哭,不肯留在船上,要回家。她覺得奇怪,這小孩平時不是這樣的,問他:“為什麼要回去啦?”他說:“我害怕,有人在每個人頭上都套上了一根紅繩。”媽是看不見,不過想想可能裡面有什麼道理吧,就上岸了,就沒死掉。
這件事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你被煩惱的繩索套住了,很難逃得脫,即使你沒有死也不自在,生命雖然還活著,但法身慧命差不多快死了。
欲是個關鍵,用好了,利益無窮,
用壞了,罪過無量
欲就是人的盼望、人想達到的目的,它會變成一種力量,促使你去完成,包括好的方面,也包括壞的方面,就看你怎麼去掌握,怎麼去利用。從好的方面講,我們有偉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想完成偉大的事業,處處為眾生著想,也包括我們想做善事,全是好的欲在推動。從壞的方面來說,抽煙喝酒、當小偷強盜、罵人打人全是壞的欲在推動。從世間法來說,你想賺錢、想做官、想結婚、想成家、想生孩子,也是欲。從修行來說,你想出家、想聽法、想修行、想證果、想成道也是欲。凡是你心裡所想的,這個想所發生的作用,都是在欲上起作用。
人所有的造作全是因為心理上這個欲,人的身體只是一個工具,是個無記果,不能肯定它是壞是好。拿手來說,你可以用這只手去害人,也可以利用這只手去救人。所以欲是一個關鍵,用好了,利益無窮,用壞了,罪過無量。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7-2) <總第178>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1日
講法就是把你心裡的欲引向
好的方面,引向覺悟方面
本次提要:
■ 講法就是把你心裡的欲引向好的方面,引向覺悟方面
■ 離欲惡不善法能得初禅,修行起了欲就跑得快,苦惱人起不了欲,修行路
上慢吞吞,反又就會加重他的苦惱
■ 好比病人常受情緒影響,可知修行的奧妙也全在生活裡
■ 今天得了法喜飛上天,明天想想仍是煩惱眾生,進一步,退二步,也不知
扭到啥時候去
■ 欲會變,很多都是半路變化的
■ 年齡越大,會變得越不天真,因為精神負擔太重了
■ 聽法起了欲,修行就不會動搖,因為他懂得“一切有相皆虛妄”“心是
無常的”
講法就是把你心裡的欲引向好的方面,
引向覺悟方面
我們修行也是欲在推動。你們常說:“三天聽不到傅老師講法,情緒就低沉下去;老師一講法,精神馬上來了,聽了法就會法喜充滿。”這就是欲的作用,講法就是把你心裡的欲引向好的方面,引向覺悟方面。
離欲惡不善法能得初禅,修行起了欲就跑得快,
苦惱人起不了欲,修行路上慢吞吞,反又加重他的苦惱
拿修禅定來說,你要得到自在,要真正解脫身上的縛,還得靠禅定。禅定要修得好,也靠欲來推動,四如意足第一個就是欲如意足。四如意足也稱四神足,是專門講修禅定的。“神”就是極大的力量,“足”是一個比喻,也就是說你禅定修好了,就有極大的力量,在修行路上跑得很快,能得到修行上的如意。苦惱的人他的欲被抑制了,發動不起來,修行路上就走得慢吞吞、疲疲沓沓,反過來又加重了他的苦惱。
好比病人常受情緒影響,
可知修行的奧妙也全在生活裡
人的病為什麼好得慢?就是你心裡的歡喜、樂觀,這種好的情緒沒有發動起來。如果你天天自己去發動,今天感覺情緒稍微比昨天好一點,或者身體稍微輕松一點,你趕快利用這個時候起好的欲,一切往好的方面想:我能進一步,也會進兩步。你歡喜心就起來了,身子也輕松了。身跟心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你反過來做就是互相促退。
很多人都不懂得這個奧妙,把大好的機會錯過了,從談話中就聽得出來,人家說:“你今天精神好像好一點。”很少有人滿臉高興:“我自己也覺得好一點了。”大多數還是苦惱著臉,“好是好一點,不過我這個病啊……”,那就糟了。
為什麼修行要在生活裡修?因為修行的奧妙全在生活裡。
今天得了法喜飛上天,明天想想仍是煩惱眾生,
進一步,退二步,也不知扭到啥時候去
即使你今天想通了,沒事了,明天想想,又通不過去了,還是不行。以前常有這種事,有時候講法講到裡邊去了,有些人稍微有點明白了,高興啊,真好像生了翅膀飛上去那樣;等到明天,“說來說去我總是一個煩惱眾生呀”,進一步退兩步,像扭秧歌那樣,也不知會扭到啥時候去。
欲會變,很多都是半路變化的
由此可見,欲雖然起來了,可是這個欲會變的:有的往好的方面變,有的往壞的方面變。世間上的事情經常這樣,開頭蠻好,半路裡出差錯了;也有開頭不行,半路裡扭過來了,所以欲是可以改變的,很多時候都是半路裡變化的。
年齡越大,會變得越不天真,
因為精神負擔太重了
當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你內心裡有種子,內心裡的念頭不是很單純。往往人越是年齡大,會變得越不天真,心理越復雜,也越不活潑,因為精神負擔太重。
聽法起了欲,修行就不會動搖,
因為他懂得“一切有相皆虛妄”“心是無常的”
聽聽法一高興,好的欲起來了,就往佛法這條路走,“這麼好的佛法,我發心天天聽、天天學。”這個時候欲很強,你想拉他回去也不可能,假如親戚跟他說:“這兒生活比較艱苦,回家裡去吧,我給你買一輛小汽車。”他回答:“一切有相皆虛妄。”歡喜心強的時候,佛法一用就用上去了。男朋友來找她:“我到底哪兒有缺點?像我這樣的相貌,一表人才,總說得過去。”她笑笑:“有相皆虛妄。”“我是真心愛你的。”“心是無常的。”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7-3) <總第179>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3月11日
內有種子發動,外有環境引誘,中途就要變,
起了世俗的欲,又掉在自己小圈子裡
本次提要:
■ 內有種子發動,外有環境引誘,中途就要變,起了世俗的欲,又掉在自己
小圈子裡
■ 並非黑牛綁住了白牛,也非白牛綁住了黑牛,是繩子把黑牛白牛都綁住了
■ 兩人吵架,並非他要跟你吵,亦非你要跟他吵,是兩人都被肚子裡的氣
綁住了
■ 眼根不是物件的枷鎖,物件也不是眼睛的枷鎖,因為它們兩者而產生的
欲望與執著才是枷鎖
■ 受了愛慕的迷惑,就只能看到片面,全面看世人全是殘缺不全
內有種子發動,外有環境引誘,中途就要變,
起了世俗的欲,又掉在自己小圈子裡
蠻好嘛,怎麼會變?一是心裡許多不好的種子還沒有掃干淨;二是外面的環境太復雜,受環境的引誘,那麼中途又變了。“修行是好,法我也很喜歡聽,傅老師雖受人愛戴,不過到底年齡太大,我沒有家,又沒兒女,以後我靠誰啊?”這個欲又掉在自己小圈子裡,如果不轉過來,越想根子越牢,越想掉得越深。
並非黑牛綁住了白牛,也非白牛綁住了黑牛,
是繩子把黑牛白牛都綁住了
人就是被欲縛住,欲就是我們的枷鎖,當然這是指不好的欲。佛也這樣講過,我從《佛陀法語》上,摘下來一段原始佛教的內容,唸給大家聽:錫達居士對眾比丘說,“假設有一根繩子或者一把牛轭,將一頭黑公牛跟一頭白公牛綁在一起,那麼應該說黑牛是白牛的枷鎖呢?還是白牛是黑牛的枷鎖呢?”就是黑公牛頭上有根繩子,白公牛頭上也有根繩子,這兩根繩子綁在一起。黑牛要走沒辦法走,白牛也沒辦法走,究竟是黑牛綁住了白牛呢,還是白牛綁住了黑牛呢?
眾比丘回答:“都不是,居士。黑牛、白牛都被繩子或牛轭所束縛住了。”並不是黑牛把白牛綁住,也不是白牛把黑牛綁住,這兩頭牛都被繩子綁住了。
兩人吵架,並非他要跟你吵,亦非你要跟他吵,
是兩人都被肚子裡的氣綁住了
這兩頭牛,你一看就明白,可是你對自己明白嗎?兩個人吵架,是他要跟你吵架,還是你要跟他吵架?都不是,是兩個人都被繩子綁住了,別人勸他別吵,他還不高興,偏要吵,因為肚子裡有股氣啊,所以吵架是被肚子裡的氣綁住了,綁住了就沒有你的自在。佛的道理就是叫你從中覺悟過來。
眼根不是物件的枷鎖,物件也不是眼睛的枷鎖,
因為它們兩者而產生的欲望與執著才是枷鎖
這位居士又跟比丘們講:“比丘們,與此同樣的,眼根不是物件的枷鎖,那物件,也不是眼睛的枷鎖。因為它們兩者而產生的欲望與執著才是枷鎖。”譬如我們眼睛看著一個美好的東西,眼睛就離不開了,就被那個東西勾住了。這裡就說明白,那個東西不是眼根的枷鎖,是你產生的欲望把你鎖住了。如果你沒有這個欲望,看看有什麼關系?所以我前兩天跟你們說:要“有眼無珠”,修行人眼睛免不了要看,看了不要產生欲望。起了貪有貪的欲望,起了瞋有瞋的欲望。
受了愛慕的迷惑,就只能看到片面,
全面看世人全是殘缺不全
從前有一家小商店,裡面坐了一個少女,又漂亮又莊嚴,有個年輕人對她產生了愛慕,就被這個欲勾住了,每天要去,不買東西也要看一看。後來欲越來越強,他就寫了一封情書給她,無非是我怎麼樣愛慕你。下次他到這個女的面前,女的說:“你的信我收到了,你看問題不全面。你進來吧,你把我看得全面一點。”男的進去一看,嚇壞了:她沒有兩條腿,是個殘疾人。這件事情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愛慕的迷惑是很厲害的,有了愛慕心就只能看到片面。往往有人愛慕心起來了,會說:“你是十全十美的人啊。”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全是殘缺不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