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一門深入”
釋仁清
居士問:“師父是這樣,我請問個問題,就是我們在初入佛門、初學佛法的時候吧,看了很多經書,也讀了很多經典,但是呢,就是說在我們可能深入到某一個法門,去努力地修學,但是可能對佛法整個的特質和內涵,不一定能夠全面的了解,所以我想在這個地方,應該就是說,應該怎樣有次第地,讓大家能夠深入到佛法裡面,把整個的佛法的特質和內涵能夠學到,然後對於他這個以後,不管是深入哪一個法門,他都能夠非常清晰,有清晰的這個思路去修學,不會產生一些這個盲修瞎練的問題。”
仁清法師開示:“好,坐。你這個問題也非常大,也非常現實,所謂的現實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搞不明白,並且是由此不明白而引發了很多的邪知見,是這樣,可以這樣解釋,怎樣把廣學多聞和一門深入結合起來,或者說廣學多聞和一門深入有什麼不同,也可以這樣說,我們一門深入的前提是什麼,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怎樣才能有次第的趨入佛教正法,然後一門深入下去,是這個意思吧,大體就這個意思是吧。誰來解答,誰來答,積極、靈活、大膽,來大膽一點,你來說,你來說,探討嘛,不能光讓我自己唱主角,講得是大膽的探討,今天沒事,探討、探討,通過探討,我可以掌握大家就是理解到哪一步,然後,做一個總結,咱們可以共同去提高,就是說在下一步講法的時候,我好有計劃的安排講什麼內容,這樣。好吧,王居士講講講吧。”
王居士:“很多法門都講一門深入的問題,這個一門深入啊,在佛經上來講,它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呢,根據《大佛頂首愣嚴經》裡,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啊就有這麼一段經文就講到,說是往昔啊,有一尊佛出世,就是觀音如來,觀音如來教觀世音菩薩怎麼修行呢?最初行道的方便,就是教他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個聞思修啊,在佛法裡面講得非常的重要,它是一個前提,如果離開了對於佛法的這個聽聞、思維,你去修行,恐怕要費很多的周折,所以聞思修很重要,整個佛法的修行離不開聞思修。聞,就是要大大的聽聞,廣大的聽聞這個正法,尤其是離不開佛經。我們講正,正的標准、前提,就是以佛說的為根本,這在《大般涅磐經》裡面「四依法」就講到,首先講到有一點叫「依法不依人」,那當然也不可能依到哪個所謂的法門那邊,法門如果離開了佛的言教的話,那也不是佛法,所以說大大的聽聞經法,可不是說聽到了一言半句就去實踐去了,那麼現實生活裡遇到種種的問題的話,如果離開了經教的基礎,我們就沒有辦法去解決它,那麼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往往都受我執我見的影響,要麼就是聽的別人怎麼說、怎麼說,要麼就是我個人認為、我以為、好象、似乎、可能等等等等,這些字眼一摻入到裡面來的話,那就不是佛的知見的問題,而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放亮我執、強化我執的了,是吧。所以這一點呢我想,這個要想真正的一門深入,離開了聞、思、修,佛給我們指的這個路,恐怕這個一門深入也很難深的進去。只做一點,簡單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和大家做個交流。”
還有沒有,這個問題,肯定我們大家都會有所新的體會,因為這個問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他出現的不一樣的現象,來,後邊那位,也是這個問題。那麼我來說吧。可以這樣說,很多高僧大德的成就,最後顯現的都是通過某一種法門而成就,最後顯現的,但是呢,即使是通過某一種法門去成就的話,那麼他也有長期的一種積累,我的理念是,真正的想一門深入下去,他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的知見和正確的修行方法,有了正確的理念、知見,有了正確的修行方法,你才能夠一門深入下去,沒有正確的佛教知見,請問,你深到哪裡去了,對不對,你深到哪裡去了?有的人釣魚也非常精進,不怕蚊子叮、不怕熬夜,也很精進啊,是吧,有的人上網也很精進,也是一門深入,是不是啊,有的邪教,跟隨了一個邪師,也一門深入了,喝汽油,自焚了,你說他虔誠嗎,非常虔誠,深入了,深入到最終了。
一門深入的前提,必須有佛教的正確知見,有佛教的正確知見做指導,才能保證你是修的佛法,並且是掌握了自己的正確的修行方法,你才掌握了自己的對應的法門,如果沒有正確知見,如果沒有正確的修行方法,你所謂的一門深入那是一派胡言,古代高僧大德臨走的時候,臨成就的時候,他都顯現的是通過一個法門而成就的,是這樣顯現的,比方說六祖慧能大師,是聽到一個老員外誦《金剛經》,聽到了一句話,他就開悟了,那麼《金剛經》是哪個法門?你不能武斷的說,《金剛經》就是禅宗,這個法門。是不是,也不能武斷的說,《金剛經》它就是屬於律宗法門,也不能說《金剛經》是觀世音法門,當然更不可能有人說《金剛經》是純淨土法門了,是不是那個道理,也就是說,六祖慧能大師這一生當中,是通過聽《金剛經》開悟的,難道你能否認他,他生生世世的功德的積累嗎,過去世難道他沒看過其他經書嗎,是那個道理吧。
所以說一門深入的前提,要叫我想一門深入的話,我首先是廣學博聞,廣學博聞,樹立了佛教的正確知見了,掌握了自己的正確修行方法了,再非常精進的修下去,那麼你的相應法,就是你這個一門深入的那個門,這裡說的門是修行方法,我們在家人不要輕易把我們分到哪個法門裡面,你說我們是哪個法門?罵人是哪個法門?兩舌是哪個法門?吃肉是哪個法門呢?不拉這個,拉點好聽的,放生是哪個法門?印經是哪個法門?念念佛一定是純淨土嗎?淨土法門也有很大的理論體系做支持,隨便坐一坐就是禅宗嗎?
有一個老太太那天向我來忏悔,師父我非常非常的忏悔呀,我一看哎呀造了什麼大惡業了,我就說什麼罪過啊,何談忏悔啊?什麼罪過?那天我念佛求往生,在家裡繞啊,自己在家,挺素淨的,走著念佛走著念佛,累了,念著念著就坐下了,坐禅了,我說你那叫歇歇,禅宗了,坐那就禅宗了,那我們現在是什麼宗,馬上都是禅宗,坐下的宗啊,在以前的時候開過一個玩笑,不好聽的,我說要說禅宗,張海迪比我們的功夫都高,十幾二十年了沒站起來,是不是,禅宗也是非常龐大的體系,它有深厚的佛教的原理在做支撐,不要輕易把我們搞成哪個法門,很多人搞著搞著,學了三天佛,那我們就是哪個法門,這個實際上非常不理智,我個人認為,非常不理智,並且有很多人念了二三天佛,就認為他是淨土法門了,然後拿著他這個淨土法門然後去對照別人,你修的是哪個法門,有的人問我,師父請問,你修的是哪個法門,叫我當下一觀察,哦,他是想和我分伙啊,哎呀我當時講經不想和他分伙,我就說了,不好意思哦,我現在還沒有到分法門的時候,我現在跟佛一個法門“解脫法”,對不對,哎馬上咱倆就一伙了,他是修禅的,我也是解脫法和他一個法門,他是修律的,也是解脫法,我和他也一伙的,他是念佛的,我和他還一個法門,最後都是成佛嘛,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說,一門深入是指的修行方法,是修學的方法,現在很多,一門深入這個方法,我非常贊歎,非常贊同,我所反對的是拿著一門深入生起了邪見,我修的這個法門高,他怎麼去宣講他這個高,怎麼去宣講他那個高,他就是說,我這個比那個法門要高,我這誦的這部經,要比那部經好。這樣來體現他修的好,那就錯了,那就叫誹謗正法,那就叫割裂經義,那就要隨落之無間地獄啊,無間地獄啊。我有個講稿叫《為什麼有的念佛人不能往生》念佛應該能夠往生,為什麼有的念佛的往生不了呢?就是用很多的篇幅講了這個原理,我念佛的時候誹謗其他法、其他宗,誹謗禅宗,誹謗律宗,你沒有戒律就是外道,就是神婆巫漢,是這個意思吧。
昨天我們講到了戒、定、慧三學,戒、定、慧三學它叫「三無漏學」。也就是說戒、定、慧就是了脫之法,了脫之法,佛教和其他宗教相比之下,佛教是了脫之法,其他宗教沒有,沒有了脫這個偉大的功德,也可以說戒、定、慧就等於佛教,那麼你把戒去掉了,何談生定、何談發慧,經上講得很清楚,「以戒生定,以定發慧」無戒之定是邪定,無定之慧是叫狂慧,狂慧是什麼,我很大膽的說過一句話,中邪了、附體了,或者說是我們自高自大,用那種世間的世智辨聰,來觀察佛教。那就是一種邪慧,所以說戒、定、慧三無漏學是一體的,他就是佛法的整體名稱的另外一種稱呼,你可以不守戒,但不能說戒不是佛法,離開戒就沒有法,就沒有佛,是那個道理吧。所以很多人在修他自己法門的同時,他在誹謗其他法門,也是很多高僧大德都在反對的,佛在很多經典上,把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課下我們可以看一看《為什麼有的念佛人不能往生》明白吧。
所以高僧大德說過這個,這麼一句話,說「得鳥者,網之一目,不能以一目為網。」懂這意思吧。印光大師是念著佛走的,但不能說印光大師其他方面不懂,更不能說印光大師除了念佛以外,他看的其他經書都不叫佛法。蕅益大師知道吧,蕅益大師他是淨土法門的一代祖師,他同時是律宗的一代祖師,律宗。同時又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師,一講到一代祖師,說句實話,他們那種智慧,他們那種功德,他們那種證量,我們截然是望塵莫及啊,我們是小和尚、小比丘,他們是法師,真的法師,是祖師,並且是三個宗派的祖師是吧。蕅益大師也是主張念佛求往生,但他那個理念並不是說,他研究了戒,發現戒都不對了,也並不是說,他研究天台宗以後,發現天台宗不值得研究,不是那個意思。最後念著佛求往生是對的,對於很多眾生的根性來講,特別是我們末法時期的很多眾生的根性,也就說我們適合淨土法門,念佛求往生,方便,太方便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懶啦,坐禅,坐四個小時,你坐在那試一下,哎呀,你真坐了那裡行了,你就開始盤算了,明天我跟誰去討債,又得進行工作啊,設計下個五年計劃了又,你是坐禅啊你是工作啊?坐禅是掙錢還是打妄念?是不是,不是說禅宗不好,是我們很多現在沒有那種根性,很多人就是做不到了,是這樣,我們這樣理解,那相對還是正確的,我也做不了禅,但是我研究禅法,禅,坐禅是一種修行方式,一講到這個「禅」是相當大的一個體系,博大精深的文化。禅定、禅義,單純這個「禅」字,誰來講一下,禅是什麼?他體現的是整個佛教的東西,而不僅僅是這一個漢字,懂不懂。我可能,我本人就是說,很難通過坐禅去修學,為什麼呢?我有我的個別情況,我受過風濕,腿疼,不能說因為我腿疼禅法就不好啊?是那個意思吧,所以說當我們奔著一個法門修下去的時候,一定要有正確理念,我們「三皈五戒」皈依法的時候,是皈依的一切佛陀教言,有很多經典我們這一輩子可能也看不上,可能也見不到,那麼,但是呢,我們不能去誹謗,不能認為其他經法的不好,就是這個涵意,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理解錯了,你只要理解錯了,而引發的一些不如法的這個言行舉止,甚至是口業,馬上就種下墮落無間地獄之因。
剛才講的「得鳥者,網之一目,不能以一目為網。」我在其他地方也講到了,打獵的人來抓鳥的人,他用了一張很大的網,那個網上是一個洞一個洞,那個洞叫目,知道吧,我們的土話叫眼,一個眼一個眼的,我不知道你們這叫什麼,那個網張起來以後不是一個眼一個眼的嗎,你們叫什麼,就是眼是吧,它學名叫目,眼目的目,「得鳥者,網之一目」你下了網了,這一群麻雀,然後把這麻雀一哄,哄起來,這群麻雀就飛呀飛呀飛,最後一只麻雀,啪,鑽了這一個眼裡去了,然後就把它抓住了。魚也是,魚網也是,你就把它抓住了,哦,「得鳥者」,抓住鳥的是整個網的一個眼,是不是,是不是一個眼,因為這個鳥鑽到這個眼裡你才能抓住啊,但是不能以一個眼當一張網,是吧,啊這次抓了個麻雀是在第七個眼裡,哎一下子投到第七個眼裡你抓住了,哎呀,這張網這麼沉,這麼大,這麼費事,原來這第七個眼能網麻雀啊,到了第二天,你把其它剪了,就拿這第七個眼了,網去吧你,「不能以一目為網」不能以一個眼、一個窟窿當一張網,是那個意思吧。
「不能割裂經法啊」!割裂經法是很大的罪過,首先是你的知見不正,這是一個理念問題,再講到次第,次第呢作為我們來講,最好要有善知識引導,可以這樣說,每個人每個人修學過程當中,是根基和因緣是不同的,修學過程當中的方法理念,包括他們修行的覺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一個師父看了一萬個人都完全一樣,我實話跟你說,這個師父不是個高的師父,一般的師父,懂吧,誰來問問題,師父我家裡招蟲子了怎麼辦,念佛去吧,師父我家裡小孩哭了怎麼辦,念佛去吧,師父我餓了怎麼辦,念佛去吧,哎一個答案,念佛去吧,可以這樣說,有些法是相對應的,念佛當下不能治餓,對應法是吃饅頭去吧,下個面條去吧,是不是這個意思,吃饅頭、下個面條也是基本的日常生活啊,基本的日常生活也是佛理的妙用,懂不懂,也是佛法,我們會修法的,懂佛法的,把這個吃饅頭、下面條、做家務,也利用起來修學,這個理念正確了,你就不覺得修行是痛苦的事情了,修行本來是非常高興的個事情,佛法給予我們非常明確的答案,人生的指導,法理的指導,修行方法的指導,我們明確了,那麼你干什麼,心態都會很平和,目標,都會很確切,就是這個意思。有很多人,修他自己這個法門的時候,都要去誹謗其他法門,來顯示他自己修的這個法門高,那是最大的愚癡啊。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左手,這是什麼啊?手,釋迦牟尼佛又舉起來,這是什麼啊?不知道這是什麼了,那也是手,是不是?一般人,一般人這個吃飯他是用右手,是不是,他左手有左手的用處,右手有右手的用處,是那個道理吧,我們通過日常的生活和佛法結合起來,更正確地理解一下。剛才講到次第的問題,次第的問題就是,最好是讓這個善知識啊,來引導一下。
如果是當時你找不到,很好的善知識做引導,先從基礎做起,這個基礎做起也非常簡單,這是一個理論性的一種指導,不是一個死定義啊,比方說,多誦《彌陀經》啊,多誦《心經》啊,多誦往生咒啊,多誦大悲咒啊,或者是以念阿彌陀佛為主啊,特別這個認字的,能有時間的,能想修法的,能想修不偏的人,我勸大家,多看「原經書」,多看「原經文」,當我們發現哪一部經特別生起歡喜心的時候,好了,這部經你就踏踏實實地多誦,那就是和你相應,和你有緣,如果我誦的這部經,沒有生起多大的歡喜心來,你也要恭恭敬敬地誦下來,從中得到一些法意和指導,這是個理論性的指導啊,每個人都有會不同的情況,這個呢可能就有不同的這個呢去指導,不同的說教啊,這個問題很大,我們這是一種原理性的指導,是不是這個道理,實際上,剛才咱們探討的這個問題啊,非常嚴肅,也非常普遍,很多人就在這裡下道了,課下我勸大家看一看《為什麼有的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把這個理念,剖析得非常全面了。
(根據光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