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簡介(碑文)
普照寺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東鄰文化公園,西接極樂寺塔院,占地7000平方米。寺創建於1985年,是目前市區內最大的一座尼眾道場。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
哈爾濱市原有多處尼眾寺院,然而歲月滄桑,毀廢殆盡。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後,哈爾濱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了安置寄住於養老院和居士家中的尼僧們,滿足她們住廟過宗教生活的願望,決定撥款40萬元,在極樂寺塔院東側劃出一塊,新建一座尼眾寺院。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尼眾師父們愛國愛教的熱忱。在政府在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自1986年以來,監院妙觀法師率領大眾,自籌資金、自行設計,陸續翻修或新建了大雄寶殿、山門殿、鐘鼓樓、畫廊、藏經閣、僧房、齋堂、庫房等。從此,佛教新添一座莊嚴道場,哈爾濱增加一處風景名勝。
普照寺座西北朝東南,共分三進。山門原是牌坊式建築,落成於1988年。1995年拆除擴建成山門殿,重樓式屋頂,覆以黃色琉璃瓦,高13米,面積145平方米。“普照寺”匾額為當代著名比丘尼隆蓮法師所題。鐘鼓二樓左右峙立,八角形,直徑約5米,二層,高11米。飛檐翹角,上覆以黃色琉璃瓦,顯得小巧玲珑。與鐘鼓二樓相連的是左右各長44米、寬5米、高6米的半封閉式畫廊,牆上嵌有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等四大佛山全景的大型油畫,每幅各長10米、寬2米。畫前砌有1米高的案台,上面依次供奉著108尊觀世音菩薩示現的各種形象,墨玉雕就,飾以彩繪。
第二進為大雄寶殿。建於1992年,面積394平方米,高15.5米,重樓式屋頂,飛檐翹角,覆以黃色琉璃瓦,巍峨莊嚴。“大雄寶殿”金匾高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題。殿前設有一鑄鐵寶鼎,高4.4米。大殿正面供奉著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三世佛坐像,各高3.2米;背面供奉著觀世音菩薩(高2.5米)和善財、龍女(各高1.5米)立像;左右供奉著十六尊者(各高1.5米)和文殊、普賢菩薩(各高約1.7米)。所有造像均采用優質漢白玉雕成,雕工細膩,飾以彩繪,十分莊嚴;外面罩以雕花木龛,飛檐翹角,三面鑲有玻璃。龛內外設有燈光、花瓶等供品,尤顯明淨高雅;三世佛前嵌有二龍戲珠歡門,觀世音菩薩兩側牆上嵌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木雕。
第三進為藏經樓。建於1996年,共有三層,高19.25米,總面積785平方米。二、三層四周設有回廊,飛檐翹角,畫梁雕棟,古色古香;重樓式屋頂,覆以黃色琉璃瓦。總高19米,登臨其上,哈爾濱市區盡收眼底。第一層為毗盧殿,居中供奉著銅質華嚴三聖像,其中毗盧遮那佛像高3.5米,文殊、普賢菩薩像各高2米;第二層作三聖殿,供奉著西方三聖像,其中阿彌陀佛像高3.3米,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像各高3.2米;第三層為藏經閣,供奉著釋迦牟尼像,高2.2米,迦葉、阿難二尊者像高1.8米。背面供有觀音菩薩像,高1.7米。東面牆壁上嵌有“釋迦牟尼佛一生”的木雕圖案,共33幅;西面為經櫃,現藏有《大正新修大藏經》和《頻伽藏》等。
從大殿到藏經樓之間砌有花台,供有一對鑄鐵“千佛塔”,六角形,高11米,各嵌有千尊佛像。兩廂各有一棟僧房,相向而建,寬約7米,長32米,建於1985年。1996年在其上各加接一層,飛檐翹角,覆以綠色琉璃瓦。兩棟樓總面積896平方米,內部裝修整潔、方便而舒適,從而使尼眾居住條件大為改善。
藏經樓右側為地藏殿、功德堂、延壽堂;左側為齋堂;左側畫廊背後是一棟寬約6米,長44米的庫房。庫房左側開有一個邊門,汽車等可從此門出入。左側僧房後是片空地,目前建有一個水房和鍋爐房。
目前全寺建築面積達4150平方米。多為鋼筋水泥結構,但看上去如同木結構古建築一般,吸取了閩南古建築的風格,而且全部造像幾乎都由全國著名的雕刻之鄉河北省曲陽縣的雕刻廠采用優質漢白玉或墨玉雕鑿而成,雕工細膩逼真;寺院雖不大,但布局比較合理,殿堂及佛像莊嚴。
普照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短的十年多時間裡創建起一座如此規模的寺院,從佛教來說是一種感應,其實更是一種因緣。一是緣於有國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好政策,有國家改革開放、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一是緣於普照寺監院妙觀法師德高望重,講持戒、講因果、講修行,凡事以身作則,始終堅持寺院修建與寺院管理一起抓,使該寺形成了良好的道風,贏得了各級領導和四眾弟子的稱譽和支持。十幾年來,普照寺雖然修建工程不斷,但全寺上下堅持上殿、過堂、接待信眾、舉辦佛事,各項管理井然有序。正是:
佛寺巍峨,莊嚴國土,晨鐘暮鼓,歡迎八方來客;
道風整肅,淨化人心,經聲梵呗,祈禱世界和平。
公元二零零零年十月十六日 普照寺常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