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照法師: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前言)

近幾年來,漢地有不少人在學習漢傳佛法的淨土法門,但是因為不懂其圓妙高深的道理,故而把淨土法門看成老太婆、沒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門。因此,他們不願繼續修行淨土法門,而去向往藏傳密教,去修藏傳佛教的“大圓滿”。事實上,歷史上漢人修藏傳密教有成就的實不多見,反而是修行淨土法門,自東晉至今約一千五百多年以來,在漢地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經上記載,不僅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還是大勢至菩薩,他們都提倡修淨土法門,就連印度的龍樹菩薩、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也是大力提倡修淨土法門;自佛法傳入中國以來,歷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後入淨,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教史上,特別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傳記中可以看到,修淨土法門得大成就者舉不勝舉;不但過去如此,就是現在,我們漢地因修淨土法門而成就金剛不壞體的人也不少。如此圓滿微妙的大乘法門,現在卻被一些諸如“我們漢傳佛教沒有傳承”、“光念念佛沒有用”,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歪曲了。

藏傳佛教中紅教的大圓滿法是密法九乘次第當中最高、最圓滿的一部法。這部法所闡述的道理,事實上跟我們漢傳佛教的禅宗、華嚴、天台、唯識、中觀是同一個道理。由於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漢傳佛教就是顯教,藏傳佛教就是密教,所以簡單地把漢傳佛教的三乘正法——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判斷為他們的九乘次第中最底下的三乘,故而認為修密教加持快、成就快。實際上,無論是精通藏傳佛教的索達吉堪布,還是精通漢傳佛教的諸位大德,都知道禅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生成就”跟藏傳佛教的大圓滿是無二無別的。按教理說,它們都是最高、最精髓的法門。漢傳佛教的八大宗派的根本宗旨和最終的目的,無一例外都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有些人會說:“淨土法門並沒有告訴我們開悟成佛啊。”這就是今天我想圍繞“大圓滿”這個主題來展開討論的原因,目的是希望大家知道,實際上,淨土法門就是大圓滿的法門。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大圓滿的修行次第)

我們為什麼說淨土法門是真正大圓滿,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圓滿。大圓滿是藏傳紅教寧瑪巴的一個重要法門。寧瑪巴紅教的修行分開九乘次第: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

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正法被稱為外三乘,外三乘主要是學習教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顯教的法門。其中的解脫道、菩薩道告訴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修行,讓我們先認識到人生宇宙的真理,然後按照這些道理去觀察,去開發智慧,接著修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按照這些有相的、顯現在外的方法去修,他們認為這就是顯教的法門。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藏傳佛教中,外三乘的顯教,實際上指的是天台宗判教裡藏教的聲聞乘、緣覺乘和菩薩乘。這講起來教理就比較多了,因為不僅天台宗有藏教的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法,通教、別教、圓教都有此三乘法,而其中圓教的修行法門才是真正圓滿的法門。

內三乘是:事業部、行部、瑜伽部。他們認為這些只有密教才有,就是修護法神、供護法神,然後修靜坐、修加行,這其中包括成就事業的一些福德資糧、智慧資糧。

修完內三乘後還要修密三乘。密三乘的法門就是:大瑜伽、無上瑜伽、無比瑜伽。這個最高的無比瑜伽就是大圓滿。大圓滿又分為修“徹卻”、“脫嘎”兩部法。經過生起次第的過渡後,到了圓滿次第才是密教真正的精髓。

因此,修行藏傳佛教的“大圓滿”要有一定的基礎,包括外三乘、內三乘都屬於修行的基礎。基礎階段的修行方法主要就是聽聞教理。我們不懂教理,就不知道怎麼了生死,就不明白生死確實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有時候我們只是解決了一些生活上的小問題,而對生命的根本很迷惑,無從了之,也沒有精力顧及。那麼,真正想通過學習佛法了脫生死,就必須先把教理學懂,先把人做好。同時,還要持咒,修五加行、四加行,需要的時間很長,有些大拜要拜十萬個。有些人十幾年修下來了,加行還沒修圓滿。加行就是修行的基礎,基礎打好了以後,有條件了,師父才傳授他大圓滿的法。大圓滿法最高的、最了不起的叫大圓滿見。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大圓滿見的二個條件)

我們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會看偏,眼睛看不准確,不好的當好的看,不正確的當正確的看,偏的當正的看,善的當惡的看。這是因為我們凡夫的心是顛倒的,心顛倒了,眼睛看世界就會顛倒。因此大圓滿見,簡言之就是先要具足不顛倒的正見。有這種正見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個就是空性見。空性見是什麼呢?就是要曉得世界的所有一切相都是無我的,沒有自體,緣起性空。我們有我執在這裡,不能看到這種真相,而實際上世界一切萬物,它的本身都是空性。這種空性見如果沒有,修大圓滿見非常難修。第二個就是需要慈悲。慈悲是對一切眾生負責任。眾生有煩惱,我們對眾生要慈悲;眾生在六道當中輪回,我們對眾生也要慈悲;九法界的眾生未成佛不夠圓滿的,我們對九法界的眾生都要慈悲。這種慈悲的心若發出來之後,由於慈悲心是建立在空性見上面,所以空性見和慈悲兩個要統一。

有些人知道空性見是無我無執的,就認為,既然我無我執,你也無我執,大家都沒有我,度眾生也不用度;一切眾生本來沒有我,怎麼度啊?這是他沒慈悲。有些人有慈悲沒空性,只曉得這人苦,想著眾生苦想度他,把眾生當作真正有苦,實在有苦的實質執著住,不知道眾生也是空性。所以空性要認識到現實的人生如夢一樣,睡夢中一切痛苦煩惱、一切榮華富貴,最終一醒過來一切都沒有。我們現在所執著的是非好壞等一切現象、一切相,實際上真正覺悟之後,這些都不存在,其本質皆是空性,不是真正有個相在。凡夫執著於相,所以沒有空性見。空性見和慈悲,這兩樣若統一了,這樣的人就可以修大圓滿。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三密相應)

要認識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具足兩個方面:一個是空性,一個是慈悲。有空性和有慈悲以後,我們修行當中的三業,即身業、口業、意業,這三業就會達到密宗裡面的“三密相應”。為什麼叫三密相應呢,即身密相應、口密相應、意密相應。我們現在身也沒密,口也沒密,意也沒密。密是秘密,秘密在裡面,裡面的道理我們不了解。

譬如我們嘴會講話,說出來的聲音,大家能聽懂是什麼意思,但是真正口密相應的人,他曉得有說沒說都是空性,不論說什麼跟沒講一樣,這就是空性。他若想講是有慈悲心才好講,沒慈悲他一句也不會講,有慈悲了這話才要講,但是不管怎麼說,說出來都是空性,跟沒講一樣。

身體的所作所為,不管做什麼事,拜佛也好念經也好,干活也好掃地也好,做的時候有慈悲心才會去做,內心的慈悲心沒有生起來不會去做。慈悲心生起的時候,不管做不做,做也是空性,不做也是空性,做與不做內心沒分別,這是身密相應。

意密是思想,頭腦想什麼東西,除非是對眾生有利益我才想,對眾生、對自身沒利益的不想,這叫意密。所有的想法都是為利益眾生,雖然為利益眾生去想,整個想的過程又與沒想一樣,因為想也是空性。這樣身口意三密,三樣就跟佛菩薩的身口意三業相應,這就叫做空性見和慈悲心,落實到身口意三密上,完全相應的叫做密宗的大圓滿見。

若修密宗大圓滿見,概括起來有三句話,即:“一切色相都是佛身,一切聲音皆為佛語,一切思想皆是佛心。”因為你看到空性,對一切眾生都可以起慈悲心。對你好,恭敬禮拜,要起慈悲心;對你不好,誹謗你、打你罵你害你,也要起慈悲心。因為九法界眾生未成佛都要圓滿,十方法界一切所有的相都是空性,不生不滅,所以對一切眾生從內心生起來完全是平等的心,以平等心再來看我們的世界就不一樣了。我們因為沒有空性見,沒有慈悲心,所以看世界都是是非人我,都是爭執,有煩惱有痛苦,與貪嗔癡三毒相應。但是你有了大圓滿見以後,看這個世界眼光就會不一樣。

第一種叫一切色相皆為佛身。所有眼睛看得見的東西,統統都是佛的身體。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見到的一切都是佛的身體?因為佛的身體是清淨法身,就是空性、無所得、無相,一切世間萬物都是空性,都是無我,所以看見空性就與看到佛身一樣。佛為什麼有千百億化身?佛千百億化身的目的,就在於內心有慈悲心,希望一切眾生都圓滿成就,這樣就需要千百億化身。所以有空性見、有慈悲心,你看到一切人內心自然平和,不會起貪嗔癡,身體所做的事不會起貪嗔癡,眼睛看見一切色相一切行為都與佛一樣。因此說一切色相都是佛身。

第二種叫一切聲音皆為佛語。我們聽見講經說法也是佛所說的話,聽見機器、車開的聲音也是佛的話,風吹草動也是佛的話,不管別人的手機打響的聲音,或不好的聲音,別人罵我、說我,贊歎我,實際都是佛的聲音。為什麼是佛的聲音呢?因為佛有兩種功德:一個是福德圓滿,一個是智慧圓滿。智慧圓滿是看到空性。因為一切萬物緣起皆是性空,看到空性以後,就達到智慧圓滿,就是說智慧圓滿是從空性建立起來的。佛的福德圓滿是因為慈悲建立起來。看見一切聲音,不管是人的聲音、畜生的聲音,或者地獄苦的聲音,我們對他都可以生起不同於同情的平等的慈悲心。地獄眾生非常苦,我們對苦的眾生起慈悲心。而做人雖然有些人快活,別人贊歎歡喜,但是人生幾十年,迷了以後,轉世又是輪回,我們對他也生起慈悲心;就是聲聞緣覺、十八羅漢,或者是菩薩修行成就了,成菩薩了,但他還沒圓滿,我也要生起這種慈悲心。聽著所有聲音皆可生慈悲心,慈悲心當中都沒生沒滅,契入空性,這叫一切聲音都是佛語。

第三種叫一切思想皆為佛心。內心的一切的思想、所有的想法都是佛的思想。我們每個人就自己的思想,自身對照一下:我們用功修行念佛,最愁最怕的就是妄想太多,但是大圓滿見教我們,一切思想無論是好是壞都是佛的思想。這怎麼理解呢?所有的思想、所有的想法都是空性。你試試看,現在我們想一樣的東西,或者想飛雲江大橋,或者想國道,或者想家裡的汽車。無論想什麼,想的時候,所想到的相如同影子一樣就從頭腦裡出來了。沒有想的時候,影子就沒了。我們知道想的是什麼,想的影子的本身皆是緣起法,不生不滅。

因此有想或是沒想,我們的頭腦、我們的心,實際是平等、沒差別。好比房間一樣,你們進來房間是如此,你們走出去房間也是如此,我們人走來走去,客人來了又會走。我們所有的妄想都是如此,打妄想的時候,妄想就來了,實際你別理它,它又會走掉,妄想自己來了又會走,動也不要動,想也不要想,一切妄想也皆是空性。但是我們妄想怎麼打呢?有時打妄想會煩惱,有時妄想打起來會歡喜、會高興,有時打妄想會自私自利,有時打妄想會為別人好,妄想的本身還有煩惱。所以,我們對妄想要生起同等的慈悲心,對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皆同樣生起空性見和慈悲心,這叫做三密相應。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感受大圓滿)

大圓滿見實際是一種感覺。我們現在坐這裡可以觀想:眼睛看到的這一切都與佛一樣,皆是佛的身體;我所說的一切語言,或者聽見一切的聲音都是佛的聲音,如機器的聲音、雜音,聽見的也是佛的聲音,因為聲音也是空性,也是緣起的空性;我們心裡所有的想法也是佛的想法,因為佛要曉得我們凡夫想什麼,凡夫有痛苦佛就有感應。我們心裡想到痛苦的事情就會知道,“哦,凡夫有這樣的痛苦”,對這種痛苦的想法要生起慈悲的心,佛的想法跟我們想法本身相同,本質沒有差別,皆是空性。

但是,我們不知道想法中有慈悲、有空性,佛菩薩知道所有想法皆是空性、皆是慈悲,想法都是一樣。我們說茶杯可以喝茶,佛也曉得茶杯可以喝茶;我們拜佛求佛有功德,佛也這樣說;我們吃飯會飽,佛在那吃飯也一樣會飽。對所有的想法都相同,但這種空性慈悲的見解我們沒有,所以我們不夠圓滿。學習大圓滿法的人,必須要具有這種圓滿見。有了這種圓滿見以後,修行上就非常簡單,無論你吃飯也好、走路也好,睡覺也好、拜佛也好,行住坐臥所作的一切事情,都要感覺到我們內心世界、身體整個是一個圓滿的感覺,一點缺陷也沒有,內心感覺到身體與佛平等,語言與佛平等,聲音與佛平等,想法與佛平等。坐這裡要有這種感覺,感覺到以後不要高興起來,去外面到處說自己跟佛一樣了,這裡說、那裡說,畢竟還是凡夫。凡夫空性是與佛平等,佛性是與佛平等,想到佛性、空性我們內心就安起來,安住到圓滿的感覺當中,無所求、無所得、無所失,每走一步,每念一句佛都是圓滿。

在這裡,我們可以了解淨土法門的“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與《觀無量壽經》告訴我們的“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以及大圓滿的“一切色相皆為佛身”完全一致。“諸佛如來是法界身”,法界身是什麼?十方法界,我們大家都是在法界當中,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人道的法界,還有三惡道的法界和四聖的法界。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佛的法身、佛的身體是遍一切處、遍一切相、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的。佛在我們一切眾生心想裡面,我們的妄想、一切思想皆為佛意。“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在想佛的時候,你的心已經是佛了,這是《觀無量壽經》和《無量壽經》告訴我們的道理。

當我們清楚地理解教理之後,就需要憑自己對佛菩薩、對圓滿教法的信心,用心去感受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佛菩薩的示現,你所聽到的一切都是圓滿的佛的音聲,你內心所想的一切都是佛的想法。那種感覺是什麼?就是你的身口意這三業,你的外在的種種莊嚴依報,跟佛是無二無別的。所以《梵網經》裡講:“汝是未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也就是說,佛是已成之佛,我們是未成之佛,我們也是佛,佛也是佛,佛佛平等,無有高下。當你生起這種信心和感覺以後,你才能真正得到菩薩戒的戒體。

修大圓滿見先要修加行,加到你人品道德起碼要非常好,也就是說做人道德圓滿了,非常善良,不可能傷害別人,貪嗔癡的心沒有,心裡不貪世間的五欲六塵。以這種心態來用功修行,他感覺到與佛一樣平等,可是他的所作還是非常謙虛、非常平常。平常心是道,跟平常人一樣,沒感覺比別人差或者比別人好,因為他看到一切色相都是佛身,自己與其他眾生也跟佛平等。所以《華嚴經》中說:“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就是無盡法界所有的灰塵,每個塵都與佛圓滿平等,這就是大圓滿見。依照大圓滿見來看,我們漢傳佛法的淨土法門,具足“真、正、大、圓、滿”五個字,因此,這就歸結到今天對大家說的中心思想,即淨土法門是真正大圓滿。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漢傳佛教中的大圓滿思想)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華嚴經》是佛陀成道後最初說的一部經典,代表了如來修證的最高境界。釋迦佛把開悟的第一句話,就在經中和盤托出。我們大家看經書經常可以看得到的,所謂“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自得現前。”意思是我們大家現在的相貌,這個德相就是佛的德相,現在的智慧就是佛的智慧,但由於我們的妄想和執著把這個智慧德相給蓋住了,故而就看不出你有什麼智慧了。事實上,每個人都擁有無比巨大的智慧,你想要的東西一定會得到,你想得再多一點那它就能提前實現。

比如說你念佛念了十句,你打妄想只打了九個,你念佛先成就,妄想後成就;如果你打妄想打了十個,念佛只念了九個,那你就妄想先成就,念佛後成就。這個心的力量都是因即是果、果即是因。你種下多少因,它就得到多少果。一個非常希望善良的人,每天都想著善意的事情,白天想、晚上想,他一定會成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一個想自己家庭美滿的人,他每天想的是家庭美滿的感覺,他一定會很美滿,除非他想到美滿後又立馬去抱怨別人,說:都是他害的,都是這個人不聽話,都是這個兒子怎麼樣怎麼樣。如果你每天想到的都是不聽話,都是不圓滿,都是那些讓你生氣的事情,那你的家庭就很難圓滿了。所以,一個有嫉妒心的人,一個有嗔恨心的人,一個貪欲不滿的人,他的世界就不可能圓滿。

 心是沒有自我的

    所以,我們大家要明白:你自己的想法有決定性的作用!佛一開始在《華嚴經》中就把他所成就的最高境界告訴了我們:一切眾生都有跟佛完全平等的德性。我們大家的身心內在、我們的本質跟佛是沒有差別的,只是我們有過多的想法——過多偏激的想法!你的一切想法、一切思想都是跟佛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奇怪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我們執著了我們不好的感覺。

我們執著地感覺這是“我”,那是“他”,“這個東西我要,他不能要”,這種人我是非的心一旦生起來,就會牢牢地抓住,在那裡斗爭不已。你的煩惱就都是以“我”為中心,圍繞人我是非,與父母兄弟姊妹、甚至與自己的丈夫(妻子)之間都有矛盾,總想著把自我保護好。你若不能把這顆心給化解掉,那你跟這個世界永遠都是隔離的,你永遠都會是孤獨的一個!

佛告訴我們:“我們大家這顆心是沒有自我的。”若你沒有自我了,那你的生命就會看見一切眾生都在這裡。大家都是沒有自我的,我們在一起結合成一個整體,一個是右手,一個是左手,一個是眼睛,一個是眉毛,大家都和諧在一起。既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整體,那又何必要爭來爭去呢?就像有一條蛇,它的尾巴因為總是要跟著蛇頭走,因此跟在後面就越來越生氣。於是就說:“我跟你是一樣的材料,可你卻總在前面,而我永遠跟在你後面跑,憑什麼由你來帶頭而不能我來帶頭呢?”蛇尾巴鬧個不停,吵得蛇頭實在受不了了,就說:“行!行!那就讓你來帶路,我跟在後面。”這下蛇尾巴高興了,終於輪到它來帶頭了。可因為它不長眼睛啊,一帶頭就帶到懸崖下面摔死了。一個沒有智慧的人卻老要別人聽自己的話,聽他的話就完蛋了,因為我們自己都有我執,都有貪嗔癡煩惱。你帶著貪嗔癡煩惱的這種心態去完成人生的使命,你的人生就越來越完蛋!

但是,佛菩薩說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是圓滿的,就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我”的固執存在的問題。實際上你不應該這麼固執,應該明白什麼是無我。就像那條蛇的尾巴一樣,它應該想到沒有自己,蛇頭該怎麼走就怎麼走,蛇頭到哪裡其實蛇尾巴也就到哪裡,蛇頭吃進去的營養蛇尾巴也同樣得到了。這個世界如果有人有成就了,那我們大家同樣也會得到幸福、快樂、安心和加持。

《華嚴經》的兩大思想

    在《華嚴經》裡,佛給我們開示了一切眾生都跟佛平等的這種最究竟的法門,整個《華嚴經》裡有兩大思想是至關重要的。

    1.心佛眾生三無別

    第一個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我們這顆心與外在的眾生,與圓滿成就的佛是沒有什麼差別的。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教理,按理說是沒有差別的。可事實上,佛講的話都是諸法實相。佛沒有诳語,沒有虛妄的語言,他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心、佛、眾生一定是沒有差別的。眾生跟佛本質上確實沒有差別,從相上看也沒有差別。只因我們執著,沒有開發出佛的智慧,我們的感覺就會有千差萬別。

    若我們現在能確信自己的這顆心跟一切眾生、跟圓滿成就的佛已經完全平等,沒有差別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非常殊勝圓滿的。你完全相信並且你去感覺,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這裡。你要感覺到這種圓滿,感覺到這種跟佛的無差別。但是你不應該把它當一個借口,比如你和別人吵架了,別人說你煩惱習氣這麼重,需要改。你卻說心、佛、眾生無差別,我跟佛是一樣的——那你就是在找借口!真正的心、佛、眾生無差別不是借口,它是一種感覺。如果你生起了這種感覺,那你跟佛已經平等了,所有眾生也跟佛平等了。你怎麼會對佛生煩惱、對佛生氣呢?包括你家裡的人、你的仇人、你的敵人、你身邊的一切人,包括異教徒,包括畜生、地獄、餓鬼,所有眾生都跟佛平等!你生起了這種感覺,你的心態就圓滿了。如果這種圓滿的心態生起來了,那在你以後的生命之中,與佛相應的一切法都會向你靠近、跟你相應,用不圓滿的心態去應緣接物的習慣也會慢慢地從你生命裡消失。

    大圓滿修行快是因為它具足了一個最強烈的信號,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有這個共同的信號。你已經得到這個信號了!我們的身體只是一個信號的發送台,就像手機的信號台一樣,你這個信號台裡有什麼,旁邊的人只要有接收信號的機器,他馬上就收到。這是《華嚴經》裡面的第一大思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個極為重要的法門!

    2.導歸極樂十大願

    第二大思想是《華嚴經》在實修上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華嚴三聖是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是兩大代表,文殊菩薩是代表圓滿智慧、教理論的大菩薩,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當中代表實踐門、實修法門的大菩薩。一個是大智文殊菩薩,教理具足;一個是大行普賢菩薩,實踐行願具足。華嚴世界是一真法界,以一統之——智慧和修證是統一的。一真法界是通過十大願王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統一達到的。當我們認識到、感覺到我的心、我的佛、我的眾生,是完全平等無有高下的,在這種心態上我還要一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才能夠呈現出華嚴世界的一真法界。

    我們為什麼要講“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在華嚴會上的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中,普賢菩薩可以算是最極致的大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這麼多的菩薩,普賢菩薩最了不起,所以由他來導歸極樂,寓意著淨土法門是最高妙的法門。讓博士生去研究一個最圓滿的課題是可以的,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沒有辦法了解這個高深的課題。在普賢菩薩以下,我們只能相信,有信的份、願的份和念佛的份,但是讓我們作為修淨土法門的代表,我們遠遠不夠,所以《華嚴經》中才會讓普賢菩薩來作為這個法門的代表。

    古大德把《華嚴經》叫做大本華嚴,把《無量壽經》叫做小本華嚴。為什麼會把《無量壽經》叫做小本華嚴?因為華嚴世界講的是十方眾生重重無盡的華嚴境界——華藏世界。我們一個念頭、一個心出來了,這個心是照亮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的,每個眾生的念頭出來都是照亮法界的。就像兩面鏡子在兩邊,我站在中間,左邊的鏡子裡面有我,右面的鏡子裡面也有我。左邊鏡子裡面還有右邊鏡子裡面那個我,右邊鏡子裡面也有左邊鏡子裡面的我……這個鏡子裡面的影子是重重無盡的。如果是六面鏡子也是一樣,前後左右上下鏡中的影子也是重重無盡的。空間在這樣一個因陀羅網當中完全圓融了,沒有空間的感覺,這是《華嚴經》的一個境界。

    所以一真法界叫一真一切真,也就是“塵塵剎剎盡圓融,萬別千差一貫通”!我們人我、塵塵剎剎差別很多,在這萬別千差中,你要想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感覺到你跟佛是平等的,一切眾生也跟佛是平等的。你要去感覺這種平等!你就坐在這感覺自己就是一尊佛,旁邊的一切眾生也都是佛,螞蟻蟲子來了它們也是佛。你要生起這種大家都是佛,大家都完全平等的心態。甚至有人跑過來指著你罵你,你也要能感覺到他也是佛。這樣一來你的心裡會非常開心,佛跟佛是沒有是非的。當這個感覺生起來了,你在受用上就會如過去一位大德講得那樣,“若真修道者,塵勞為資糧。冤親一起到,莊嚴此道場。”

    你若是一個真正修道的人,這個六根六塵的世界就是我們修行最好的資糧。修行得好不好,就看面對誹謗你、障礙你、反對你的人的時候,你是什麼表現。那個時候你還會不會有一絲的慈悲心,你的心還會不會很柔軟、很包容?如果你對著自己喜歡的人、對著信徒,非常慈悲、非常開心,可是對誹謗你、罵你的人,你馬上變一副臉孔像阿修羅一樣,那你的修行也不過如此。真正懂得一真法界,就一定要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心態,通過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大圓滿見,普賢菩薩就是以這麼高的華嚴境界導歸極樂的。在理論上,《華嚴經》告訴我們這樣深的道理,實踐的起點又這麼高,這跟大圓滿的道理是相貫通的。


真正大圓滿—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真正大圓滿)

第一節修行的五個要點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寫過一篇《勸發菩提心文》,大家可能都讀過。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教我們要發菩提心,並列舉了八種發心,要我們加以揀擇,即“真假、正邪、大小、圓偏”。我們大家可以經常用來對照一下自己,勘驗一下自己發的心到底是哪一種,是否全部具足了前面的“真、正、大、圓”這四種,捨棄了“假、邪、小、偏”的後四種。在整個佛法修行的道路上,我們看到有些人修行非常辛苦,每天在像修苦行一樣,非常精進,非常用功,但是煩惱沒什麼減少,習氣也一樣。為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在於他不知道佛法修行的真正要點在哪裡,卻在不重要的地方拼命用功,重要的要點不知道用,非常辛苦,但收獲比較少。剖析其原因,就是有五個方面沒有完全做到,這五點是我們修證佛法非常重要的要點。具體而言:

1. 對三寶的信心

第一個要點,對佛菩薩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就是我們知道佛是真正覺悟的聖人,只要念佛,佛都會加持我、保佑我;法是世間一切萬法中,最正確、最偉大、最圓滿的法,是最了不起覺悟的法;僧就是出家人,是真正的老師。對三寶的信心不論什麼時候別松動,稍微對三寶有松動,你內心中對佛信心若不具足,隨你怎麼辛苦修行用功,到最後縱然不落入外道也沒成就。所以第一點必須要記住,不論我們修行哪個法門,對三寶的信心始終不能動搖,把對三寶信心放在第一位,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們生命最圓滿的境界就是成佛,未圓滿的境界就是菩薩,而菩薩比我們也覺悟,他是自覺覺他,我們凡夫完全迷失沒有自覺,羅漢小乘他也可自覺。因此說知道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生命最圓滿的歸宿、最圓滿的皈依,這種信心不管是何時何地都不要松動。如果稍微有些松動,你修行上、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和煩惱的事情在心裡就會生起來,從而障礙修行。


2.發出離心和菩提心

    第二個要點,就是自己要知道怎麼發心。我們看有些修行人,有些人說這人真發心,怎麼真發心呢?就是平時看見他坐在那念佛,或者在寺廟裡布施,或者拜佛,比較辛苦,就說這個人真發心,但是是不是真發心不能看表面。我們每個人都要反觀自己,扪心自問是不是真發心。如果是沒有真正發心修行,就會今天聽著佛法、用功好就用一天兩天,第三天就沒勁,第四天就不用功,第五天別人說說又去用功用一下,沒聽經沒聽說用功就不用了;聽到經,剛聽了以後有一天兩天好,有些人有一個星期好,一個星期沒聽經以後,又和平時一樣了,不知道用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在於沒有動力,如同汽車動力壞啦,動力很不好,經常需要修理。我們講經說法聽經就是修動力,大家都有感覺,聽經之後用功就會精進,不聽又會懶惰了。為什麼呢,發心還沒有真正成就。發心要發兩種心:第一種是出離心,第二種是菩提心,也就是說要了生死,要圓滿成佛。

    了生死就是出離心。我們真正有想了生死沒有?若沒想了生死,皈依三寶也好,修行也好,實際你還是做基礎工作,正在打好初步的基礎,做修行的准備工作,不是真正修行,離真正的修行還很遠。因為真正修行的第二個條件,就是你要生起想了生死的心。了生死是什麼意思呢?了生死不是說我現在就死了,了生死就是了解生死,進而了斷生死當中帶給我們的一切煩惱。了生死有兩個內容:了解生死和了脫生死。了解生死,就是我們要曉得為什麼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我們前世在哪,後世在哪,有沒有辦法把握。真正了生死的人有辦法把握,沒了生死的人沒辦法把握。沒了生死的人明天做什麼事,等一下貪心會生起來否,會發脾氣否,這些根本不知道,都是隨業受報,業到來,環境到來,他隨業受報,自己沒辦法把握。因此,發心的第一種就是發出離心。

    怎麼發出離心呢?要認識到人生的生老病死,壽命無常,死亡一定會到來,死期卻不知道,也就是說死肯定會死,但什麼時候死我們不曉得,每個人都一樣。大家現在坐在這裡,有些人感覺自己很快就會死,一般人感覺自己還不會死,還早著,都當做不會死。實際來說每個人都會死,對死有把握沒有呢,估計大部分人都沒把握,根本不知道我們下一世會做什麼、下一世會怎樣。對於我們所擁有的生命、對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想法,你沒辦法把握,這個問題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問題,這是了解我們生死的問題。生活當中,還有很多煩惱想不通的事,看不習慣的事,對生活中的煩惱痛苦不如意,也要把它了脫掉。平時所作的,掙錢或者蓋房子、買車、出去旅游,這些是暫時緩解生活中的煩惱,這些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旅游回來了你還是你,煩惱時出去玩一下,轉回來那個煩惱還是你的。世間的方法沒辦法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生死煩惱,比如這株煩惱的樹在這裡,樹枝樹葉砍掉一些,樹根你沒辦法斷。

    發出離心去了生死,就是要把我們人生煩惱的根斷掉。這種出離心若生起來,要曉得人生幾十年以前怎麼樣、以後怎麼樣,或者我現在的煩惱妄想從哪裡生起來,要仔細觀察。仔細觀察,光靠自己想也想不通,必須要聽經聞法,通過經典的指導逐步明了。佛經教我們,生命有生老病死,有六道輪回,這世有因緣果報,過去所做的一切這世來受報,那麼現在我們所做的善業,以後有善的果,惡的業有惡的果報。這樣因果緣起觀察仔細,看清楚以後,那麼想到這世我們內心當中,若有貪嗔癡三毒,三毒的結果是地獄餓鬼畜生。看到我們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有貪心嗔心,會發脾氣,會暴躁,都有愚癡心,這樣看來我們的人身想保持住也很困難。雖然今世做人,但臨終以後貪嗔癡三毒若先發現,那麼三惡道的果報馬上現出來,就會沉淪苦趣,感受眾苦逼迫。從而確定人生苦、生老病死苦、三惡道苦,業報不虛。

    業報就是所做的一切業,善業也好,惡業也好,身口意三業所有的行為的果報,一定會轉到自己身上。唯識宗裡面說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第八識(神識)有這個功能,它裡面所存的皆是我們日常行為中身口意三業的一切種子。大家所有的想法說法做法,都會在大腦中阿賴耶識保存好。因此,我們干不好的事情,盡管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但是留在心中也會傷害自己,也會痛苦;做善的事情別人誰也不知道,但自己心裡好過,心裡面舒服。不管別人知道不知道,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會成為自己心中的種子,這些種子一旦因緣成熟就會出現,從而驅動我們投胎轉世,哪種種子力量最強、力量最大,這種種子先成熟。我們平時如果貪嗔癡三種心先成熟,就下三惡道;我們有正義感,好比做人講道德,道德的心先成熟,我們轉世就做人,是有福報的人。

所以,認識到輪回規律,認識到三惡道的苦,認識到人生苦短、去日苦多,我們都要發出離心。不但自己個人人生短暫,還看到我們身邊很多人,有些人生病年齡很小就死了,就二三歲也一世,七八十歲也一世,但是一世有多長根本沒辦法定。我們沒有這樣的智慧,沒有這樣的眼光,沒有這樣的定力,看到我們生命有多長久,但我們內心中第八識所有一切業都會記住。如有我執在那裡,一切痛苦皆從我執生起來,所以必須要生起了生死的心。現在都感覺有一個“我”,參禅或者打坐、念佛,以後慢慢會了解到我們所謂的“我”是沒有的。其實,你現在不承認無我,你現在內心若承認無我,你感覺到無我,想到無我,所有一切煩惱痛苦都會慢慢地解決。

    真正的真相是無我的,我們大家感覺有個“我”,所以出離心一定要生起來。出離心如果不生起來,沒想了生死,僅僅是求佛菩薩保佑家庭順利、子孫滿堂、生意興隆,就當你今生都順利也不過是人天福報,或者是雖然有福,仍然煩惱重重,有福難享。大家看有很多人,因為他福報大,因此生活中沒有痛苦,但他根本沒辦法修行,也沒想到修行,等他福報享完以後,內心的煩惱又會生出來。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少福報,在這世間無論怎麼享福、享受榮華富貴,他內心中的貪嗔癡一定存在,除非他是解脫生死的聖人。這是真相,大家看自己的內心,如理如法地思維就會知道和確定下來。生起了生死的出離心以後,按照我們對生死出離的心,知道生死六道輪回的痛苦,看到別人也同樣痛苦,還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圓滿,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這個發心若發起來了,第二個條件發心就具足了。

3.受持戒律與賢善的人格

    第三個要點,我們還要持戒。剛說了貪嗔癡的心生起來以後,我們的身體所做的表現會傷害人。拿嗔心來講,脾氣發起來,會罵人或者會打人,臉色會變難看,讓別人看了會煩惱、會痛苦。一切的惡業都由內心的貪嗔癡所生。我們通過學習戒律,知道做人的規矩;學習佛法,佛法教我們修行的規矩。做人要聽有道德的人,想到這種行為以後,在以後修行生活當中就沒障礙,不會修行到半路出問題。有些人道德觀念不夠,自己想用功修行,在那念佛念經念得很響,也不管打擾別人;有些人在家裡念經念得很響,其他人在休息,或者不想聽,叫他別念,他還覺得這人業障重,念經念起來都不想聽,什麼都說別人不好而不說自己,自己打擾別人、影響別人也不管。這樣修行,實際不了解真正修行當中道德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對你身邊的人沒有慈悲心,你的修行好比煮沙成飯一樣,米可以煮出飯,沙是煮不出飯的。

    對身邊眾生沒有慈悲心,對自己也沒有慈悲心,哪怕你拼命用功,拼命修行,別人越看越奇怪。有些人修行越修越奇怪,修到最後修來修去只有一個人,別人都不敢跟你一起走,越修越怪。為什麼呢?道德心不夠,道德心若夠都會想到身邊的人,其他人會不會難過。所以,念佛不要念的太響,也別不念。念的太響,別人會聽到你念佛聲音跟大家不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做什麼,最好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有點奇怪的,像看見光啊、佛啊,不要出去說,說了別人看你也奇怪。有些人念佛打坐好一點,有點氣功,幫別人治病了,大談你這裡有氣沒有,這裡氣怎麼樣。真正修行人一看他,就知道皆是妖魔鬼怪,心裡沒真正慈悲心,沒有正知見,越看越奇怪。道德的心是怎麼樣呢?道德,過去叫從善如流,真正的道德如水一樣,水倒地上會被吸收到地裡,謙虛沒影響,潤物細無聲。真利益眾生不是擺個架子,讓別人看起來害怕。這是第三個條件,要持戒,養成良好的道德。

4.空性見和對機法門

    第四個要點是剛開始講大圓滿見時,強調的空性見。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世界的一切皆是空的。第五個要點是掌握一個修行的方法。我們大家已皈依三寶,也有發心,道德基礎也有了,對空性的認識不知道夠不夠。空性若知道,我的身體、我的行為、我的思想等所有的一切相,實際皆是無所得。無所得不要去表現,有本事、有神通也不要去給別人看,也別感覺你打坐好、你的修行境界高。因為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不生不滅,執著在相上就錯了,一切相都不執,這樣安心用功。到了掌握了一個修行方法,這已經是實修了。

第二節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了解了上述對三寶的信心、正確的發心、養成良好的人品道德(持戒)、空性見和選擇一個對機的法門五樣修行的資糧。那麼我們再回過來看淨土法門,我們淨土持名念佛法門,念這句阿彌陀佛,信願懇切念阿彌陀佛,以上五個要點,實際真正念佛的人,在這句阿彌陀佛中就完全具足了。信願行三資糧好比寶鼎的三只腳一樣,缺一不可。

1.信具足

信,相信極樂世界。我們念阿彌陀佛的人,先要相信阿彌陀佛會接引我,相信我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集中在一個阿彌陀佛那裡,信阿彌陀佛就是信佛法僧三寶,第一信具足。

2.切願求生西方

第二個願,我們發願求生西方。娑婆世界是有生死輪回痛苦的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看到、了解到輪回的業,業的背後是無我,無我是空性,空性是一切無所得,我們想要這樣一步一步地想到、看到、證到還比較難。特別是我們的知識還不夠,聽聞佛法還不夠,你若想自己看到證到羅漢的境界,確實有點困難。

淨土法門教我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出離生死輪回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內容是一個。你們大家有求生西方的心沒有啊,真有沒有啊?心裡面想一下看,手放這裡,不要說謊哦,心裡有想求生西方沒有?想一下看,真正有,這種感覺是什麼感覺?不是嘴說,是心裡想,你心裡想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感覺就是我們該怎樣地放下娑婆世界。這時你們說有,可是腳在這個娑婆世界踩著還不想放下,腳踏兩只船,一只腳在娑婆世界,一只腳想踩在阿彌陀佛那裡去,說有是說得很響,其實罵你一句你就煩惱難受了。為什麼會難過煩惱呢?你把娑婆世界太當真了,把娑婆世界生死輪回都當成很真實的,所以娑婆世界你放不下。放不下念佛怎麼相應呢,念兩句別人說一句就煩惱了,因此真正要感覺到自己想求生西方,真的想求生西方的心要生起來,真的信若有,就是我們內心中對娑婆世界要放下。好像兩艘船,這艘船腳踩著,另一艘船還未過去,我們要想走到那艘船,就要把這只腳離開這艘船,這只腳若不離開,怎麼去到那艘船啊?

你們現在再想一下,看娑婆世界都放下了沒有?不敢說了,都不敢說了。想想過去,想想過去,這只腳又不敢踩出去。我們現在想一下看,雖然不敢踩出去,你心裡這樣想一下,真踩出去你願意不願意啊?就是說娑婆世界真放下,要求生西方去了,現在就叫你去,你去不去?現在就生西你們去嗎?都不去了。所以大家念佛都不得力,不得力就是你現在不想去,嘴說說沒用的,要心裡真想到,現在若去就去。因為你沒認識到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實際說生極樂世界去,是把娑婆世界的煩惱痛苦放下來,不是說你現在去就死。死是還沒死的,也不用愁死,心裡真想去也還沒死,生淨土不一定死了以後才生,生前就可以生。生前怎麼可以生呢?你的心裡面已到極樂世界了,身體還在,沒關系,身體在這裡是跟世界的緣還沒了;不但在這世界緣還沒了,就是你生到極樂世界以後,還要回轉娑婆世界度眾生,始終還要來。就是你自己的心執著住,把娑婆世界的一切環境、身體、子孫、享受都執著住,你怎麼生西?

真正淨土法門的信願,就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求生西方的心生起後,就是剛才說的出離心要有,一定要從我們娑婆世界出離,離開這個娑婆世界。你若在家裡放不下,如在這裡念佛或者繞佛,這時你心裡要去感覺、要這樣想,想到娑婆世界我已經放下了,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不管別人是打我也好,罵我也好,說我好也好,說我不好也好,世間的一切心裡都放下。放下以後,這時心想到阿彌陀佛,這叫做願。為什麼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枉然”?嘴念阿彌陀佛,心裡都是想娑婆世界,明天去哪裡吃得好,明天去哪裡好玩,哪裡旅游風景好些,哪裡熱鬧,哪裡有佛事去參加,長生牌位安一個。嘴在那裡念佛,心裡東想西想,想的事都是娑婆世界的事,都是輪回的事,怎麼相應呢?非常難相應。

真正了解淨土法門,出離的心生不起來,是我們沒看見生死輪回的苦。因為我們生活過得還蠻好,不知離死亡越來越近,也不知我們下一世會去哪裡受業報,根本不知道這些。不知道的話,人就會傻傻的,過一天算一天,打一天渡船,混一天光陰。這樣修行,念多久的佛,用功用很久也感覺不上路,走不上正路,心裡把娑婆世界掛得太牢了。淨土法門發的心,發願求生西方的心就是我們的出離心。若修禅宗或是修其他法門,要觀想到無我、無相,一切無執,要觀想到這些,還要看到、感覺到,要去體會、要去證明。但是淨土法門簡單,真心想求生極樂世界,這種感覺已經生起來了。

一般的人在生活當中,如果真正碰著痛苦的事情、緊急的事情,或者家裡人不信佛,或者感情不好、事業不好,這時生出離心還容易生。想想娑婆世界很苦,真不想呆了,逃出去算了。從牢裡逃出來,門開著逃得很快的。在酒筵上好吃的東西當前,或是身在寶庫裡,叫你逃你也不會逃。在那裡生活感覺好了,叫你逃你也不逃。所以,有些人碰著痛苦他想了生死,沒碰到痛苦根本不知了生死。我們如從輪回的角度去看,幾十年光陰確實非常快。出離的心、求生極樂的心,在你心裡有感覺到想求生西方,你們現在想一下,想一下你的心到極樂世界去。真正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心生起來,也不用說娑婆世界我不要了,要丟掉了,都不用說。心裡想極樂世界這個感覺生起來,娑婆世界的感覺會慢慢停下來。比如打坐腿痛起來了,心想到我要求生極樂世界去,想到極樂世界去腿痛也放下,慢慢不痛掉,不當一回事了。

3.一心念佛

第三個我們持名念佛,心裡專心念這句阿彌陀佛,沒有其他妄想散亂心生起,你的道德一定是最好。有些人念佛,念念喜歡講講話。實際真正念佛的人,不管走路干事情,或者念佛堂拜佛,他的內心始終是平靜,非常平靜,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其他想法,別人說好說不好都不聽,聽見跟沒聽見一樣。雖然沒證到空性,但是跟證到空性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淨土法門的了不起就在這裡。為什麼呢?它三根普被。若沒文化,你再說緣起性空什麼的,第八識、第九識佛性怎麼樣啊,他根本聽也聽不懂,想也想不到。叫他一心念阿彌陀佛,其他妄想都別想,我們可以聽懂。聽懂以後你真念,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其他想法都沒有。這時候煩惱到了你這裡,你心裡因為有佛在,煩惱也沒辦法在你心裡生起來,除非你忘記了念佛,把煩惱的事情想起來。

要“真信切願,一心念佛”,就這八個字。“真信切願,一心念佛”,想求生極樂世界,真有願求生極樂世界,不是假的嘴說求生極樂世界。生活當中娑婆世界的東西放不下,名放不下,利放不下,家庭子女也放不下,七八十歲都老了,孫子玄孫不用你管了,你還整天只想管。古人說,一天管一天,茄子拔了種芥菜。兒子養大了,孫的事不用你管,兒子養大了兒子會管,不用你管,但是我們習慣了都想管,想東想西。我們要曉得這個發心當中,娑婆世界所有的東西你都要放下,就是我們要了生死這個願不要放下。下一世就是靠你這世的最後努力,最後你的煩惱重你就到煩惱世界去,最後念佛功夫深就到淨土去。


第三節 八種發心之取捨

1.取真去假

    這句佛號若提起來,知道念這句阿彌陀佛,看自己到底是真心念佛還是假心念佛。真心念佛的人,剛才說了,他曉得現在娑婆世界是假的,心裡根本沒有執著。你們自己看看,是真還是假?真正念佛,你們都知道,大家念佛都念很久了,覺得念阿彌陀佛唯一的目標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其他所有皆放下,最起碼你念阿彌陀佛時要放下。看看自己的心,若放不下,放放看,就在聽經時放下,放也會習慣的,因為你放下感覺挺舒服的。所有煩惱痛苦想不開的事,或者累的事情都放下,心裡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想到自己求生極樂世界不想娑婆世界,這叫真心。假心呢,就是嘴說的、心沒想的,這是假的心。省庵祖師教我們,修淨土法門真正得利益必須要發真心。發假的心,今天說念佛求生西方,明天想想念佛要先保佑孫子考大學再說;今天想想念佛求生西方,明天想想我業障如此重,去不了的,可能下一世做人就很好了,這是假的心。你心若真想極樂世界去,其他都不懷疑,就想到自己一定會生西方,娑婆世界一定是可以放下,這叫做真心。

    有時還看不起自己,說別人念佛有善根會生西,我沒善根念佛怎麼念得去,這樣想也是假心,不是真心。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萬修萬人去,沒有什麼人去不了的。阿彌陀佛的光明已經照到我們這裡了,阿彌陀佛的光啊,無量壽、無量光,每個人、每個眾生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中了。你在他的光明中,你自己的開關不打開,電燈的電都裝好了,你自己的開關就是不開不按,光也亮不起來。阿彌陀佛的光明已經照到我們了,跟阿彌陀佛的願已經相應,但是你不想去就沒辦法,若真正想求生西方,真心第一重要。
    淨土法門把發菩提心都已經融攝在信願念佛上面了。也就是說你不懂得發菩提心,但是你懂得要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你真的在那裡一心念佛了,其它的雜念真的不起來了,也知道這些雜念只能增加生死輪回的煩惱,也不再想繼續輪回了,所以把所有的一切都放下,就是念佛最重要。你念的時候,整個身心就把佛的智慧、佛的福德呈現出來了。所以見到念佛的人,或者見到念佛人的鬼神,它看到念佛的人跟佛菩薩是一樣的圓滿,所有的眾生只要跟你接觸,他都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有時候在家居士說:“哎呀,我想念佛,可家裡人反對,他們業障重!”你錯了!你沒有真正念佛。你真正發起大圓滿心念佛的時候,隨時隨地心都跟佛相應。你無有選擇,就跟家裡人在一起,家裡有活就干,你就不會一天到晚想著到廟裡去,想去見某一個人,想要做什麼事情,你不會跟任何人任何事反對,因為你心裡已經有佛。見到這樣的人,誰會反對呢?做任何事情,他的心都是圓滿的。

    所以,省庵祖師告訴我們,發菩提心是真的要成佛度眾生。你真的想度眾生嗎?如果你真的想度眾生,你還會跟眾生生氣嗎?還會讓他難過嗎?還會覺得自己付出太多了嗎?不會啊!真正發菩提心的人,為一個眾生捨棄頭目腦髓都會心甘情願。特別我們修淨土的人,我們要勘查一下自己有沒有真正深信極樂世界?有沒有真正發願往生?有沒有真正在念佛?真信極樂逍遙,彼佛洪名當緊誦!你真正相信極樂世界逍遙自在,那個佛的名號你要緊緊地抓住。我問一下大家,你們有沒有真正地想往生啊?有的話,那我要考你了。你要真有的話就把手放在胸口,要握著自己的良心說有沒有。我看很多人都不敢啊!發心要真不能假,真修行真的受用,假的修行假的受用。你真信極樂世界真發願去,你真在念佛的時候,當下這個身心身口意這三業——我們看不見,剛才說的鬼神能看見,你真的是阿彌陀佛!它不會看你是凡夫,不會看你是業障重的人,他看你就是阿彌陀佛啊!

2.取正去邪

    我們要發真心不要發假心,“正”和“邪”相對。邪是什麼呢?邪教,邪魔外道;正是正確,佛法叫正法。正的標准在哪?正的標准就是:沒煩惱痛苦,不會傷害自己,不會給自己麻煩,也不會給別人麻煩,也不會給別人煩惱。淨土法門,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你真正想求生極樂世界,心裡知道念佛,這個心生起以後,這是正的心。你有一分鐘念阿彌陀佛,你這一分鐘心就正。這一分鐘想求生西方,這一分鐘你信心就具足。也不會說自己不好,也不會說怎樣,也不會說自己業障重,只知道求生西方有希望,阿彌陀佛一定會接引,這種是正的心。有些人在寺廟裡念佛,還發生爭執、吵架。我們瑞安居士還比較好,我們那裡的居士打佛七都要做記號,把自己的包放在蒲團上,怕等一下沒得拜,發心不知發哪裡去了。正的心不管在哪裡,在無量的空間當中,這件事如此做對我有好處並且沒傷害別人,不管走到哪裡也是這樣,也沒傷害別人。小偷偷東西對自己有好處,但傷害別人。他目前有好處,將來要受果報。

    正法的“正”的標准,包括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在空間上,現在做這件事對我有好處,沒傷害自己對別人也有好處,走到其他地方,不管走到天下哪裡,對所有眾生也沒傷害,這叫做“正”。在時間上,我現在做的本身沒傷害自己,到將來不管無量劫,這個果報也沒傷害他人,對自己也有好處,這叫“正”。那麼淨土法門信願行三樣若具足,特別是這句阿彌陀佛念起來,你現在不管做事也好不做事也好,不管做什麼,在這裡也好在外地也好,或者你年齡小,三歲也好,八十歲也好,百歲也好,不管什麼時候,這句佛號念了只有好沒有不好,干活也可以念,萬無一失,這是正的法門。邪呢,就是邪教,表面是對你有好處,但是背後給你生煩惱,生貪嗔癡。念阿彌陀佛好就好在哪呢?我們凡夫有貪心,凡夫都想貪好東西。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有種種鳥、種種樹,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九品蓮花,金銀為地、七寶鋪池,所有一切皆是殊勝莊嚴。既然這樣莊嚴的世界,我們對極樂世界就非常向往,這種向往極樂世界,實際是一種貪心。

    本來貪娑婆世界的東西的這種貪心,屬於貪嗔癡中的貪心,是跟三惡道相應,但是貪極樂世界會念佛,這種歡喜心生起來,對所有的人都沒傷害。貪心轉過來變為成佛的心,一般人沒這樣的辦法。我們娑婆世界的貪心,貪心越重壓力越大,煩惱越多,但是你貪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你心裡會越安越寬。貪心的本身沒那麼壞,因為貪心,我們得不到會執著住,捨不得會生種種煩惱、種種壓力。貪心也是一種動力,貪非法所得,造惡的業,會落三惡道;貪善業、貪布施、求福報,會得人天福報。貪心境界轉過來,貪成佛,娑婆世界生死輪回一切惡的業,自然在貪心中會解決、會消除掉。佛法好就好在哪裡呢?我們每個人都有貪嗔癡的心,但是通過修行佛法之後,貪嗔癡本身的質量會改變掉。

    嗔心也一樣,嗔心就是看這個東西不習慣。譬如說你跟這個人有仇恨,看不習慣,想早點離開,看到他就煩惱,這就是仇恨心,有冤仇。我們也用這種嗔心討厭娑婆世界,厭離娑婆,厭離也是一種仇恨心,我們在娑婆世界生死輪回,無量劫以來受了這麼多苦,到現在還如此苦,我不要了,想離開這個娑婆世界,但你想離開娑婆世界念佛的心生起來,心裡就歡喜,就安下來了。若在娑婆世界,一般仇恨的心要報仇,難過煩惱,心裡不安,越來越痛苦。所以說佛法是把我們貪嗔癡三毒,轉變成戒定慧這三種,把他的本質轉變過來。因地上轉過來以後,我們的果報也轉過來。淨土的發心,它發正的心,真正修淨土的人他一點斜角的心、斜角的行為也沒有。斜角就是說破戒或者散亂,或者沒有智慧、愚癡。真正修淨土的人,這些皆生不起來。因為你真信切願,這句阿彌陀佛念起來,世界其他的一切,就算別人打你、傷害你、欺負你,你心裡把這句阿彌陀佛持牢,別人欺負你的,他自己受果報,對你來說不會傷害,因為你心裡有佛不會受傷害。

    娑婆世界生老病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本來都會傷害,都不願意。特別是親人熟人當中生癌、生病,歲數很小就生病,我們心裡想起來會痛苦。但你心裡知道念阿彌陀佛,念得牢牢的,對生病的人或其他的人都有佛菩薩加持他,我們也不會因娑婆世界的苦,產生煩惱的心。這句佛號真正抓牢,所有一切邪惡的現象、煩惱痛苦的現象,在你心裡都生不出來,這是正心不是邪。

 

上一篇:陳星橋居士:培植柔和之心
下一篇:陳星橋居士:慈悲與愛的比較研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