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陳星橋居士:略談佛教的信仰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略談佛教的信仰觀

  佛教非常重視信仰問題,認為“信”是一種善的表現,為修學佛法的基礎。《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在菩薩五十二個階位中即以“十信”為首。佛教是一種崇尚出世智慧、強調修證實踐的宗教,其信仰者必須通過學法與修行,逐步消除疑心的障礙,糾正基於種種錯誤認知的“迷信”、“邪信”、“愚信”,減少信仰的盲目性,使之不斷升華,趨於“淨信”“正信”和“智信”。
  宗教信仰是神聖的,多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佛教信仰也不例外,有著它“不共”的特殊內涵。作為佛教徒,“信”的內容很多,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信佛,相信教主釋迦牟尼佛是徹底覺悟得人生真谛的智者、解脫了一切煩惱的聖人,而不是什麼“神”;相信眾生皆有佛性,每個人通過學佛,都可成佛,成就佛的無量功德。二、信法,相信佛陀所說之法,依之修行有大利益。信法必須知法。佛法的核心理論為“四谛”、“十二因緣”和“三法印”,認為宇宙萬象無不是因緣條件的聚散離合,遵循著一定的因果規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永恆者或所謂的創造神。從精神層面上看,一切外境都是無常之幻相。只有離貪去執,才能從虛幻生死中解脫出來。落實到修行方法上,則包括戒律、禅定乃至如何做人處事等八萬四千法門。三、信僧伽,這裡的僧伽通常指聖賢僧和由團結和睦、共修佛法的人士組成的佛教教團。信僧伽是延續佛法、自利利他的修行榜樣,親近、維護,從其學道,必有很大的功德。因此,成為佛教徒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奉行三歸,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應當強調的是,佛教信仰的排他性絕不意味著言行脫離社會,與世格格不入。修行佛法一般分為五個階段,“人”、“天”階段要求信徒修行世間善法,行五戒、十善;“聲聞”、“緣覺”階段則主要修出世解脫法;“菩薩”階段則著重於慈悲濟世,廣度眾生。可見,佛教的精神特色恰是立足社會,淨化社會,這也是大乘佛教和我們今天提倡的人間佛教的思想。正因如此,佛教以其和平、智慧的教義,經無數高僧大德的弘揚、實踐,千百年來給廣大民眾以極大的慰藉,並大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
  人類社會在近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歷史悠久的佛教以巨大的沖擊。當此之時,各國各地出現了不少因地制宜、因機施教的具有佛教背景的新型教團或新興宗教,這十分正常,不一定是壞事。但廣大佛教徒和廣大民眾應特別警惕那些打著佛教旗號,或剽竊佛教的某些名詞術語加以曲解利用的邪教。如清海無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盧勝彥的“靈仙真佛宗”和李洪志的“*輪功”就被兩岸佛教界人士明確斥之為附佛外道和邪教,尤其是“*輪功”,魚目混珠,禍害佛教非淺,危害社會、危害國家更是有目共睹。這說明在當代研究和弘揚准確的佛教義理和知識、確立純正的佛教信仰是多麼的重要!現在,中國佛教協會和香港《大公報》聯合創辦《佛陀的世界》專版,誠可謂利國利教利民的一大善舉!
  (原載香港《大公報》2001年11月4日)

 

 

上一篇:萬行法師:行腳參學
下一篇:萬行法師:八萬四千法門皆是以禅為體 以密為用 以淨為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