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陳星橋居士:弘法利生,促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弘法利生,促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陳星橋 
 
  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著悠久的歷史,未來也將長期存在。我國是一個具有多種宗教的國家,宗教對我國各個民族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影響。當前我國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行著振興中華、統一祖國、促進世界和平的宏偉事業,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宗教界作為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理所當然地成為團結、引導,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對象。這其中就有一個宗教能不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以及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問題。筆者在佛教界學習、工作多年,現就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談點認識。不當之處,尚祈方家指正。
 
  一、佛教有適應社會發展的傳統
  大家知道,佛教在2544年前誕生於印度,到公元十二世紀從印度消亡。在這期間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部派佛教:從公元前400多年開始,佛教出現了兩大派別,一是以佛門長老為主形成的上座部,一是以青年僧侶和一些居士為主形成的大眾部,以後又從這兩大部派衍生出18個部派。這一階段大約經過了5OO年,是小乘佛教流行,大乘教義隱而不行時期;
  2.大乘顯教:公元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和大眾部佛教的發展,大乘佛教興起。這一階段大約經過了600多年,是大乘佛教為主,小乘佛教為輔的時期;
  3.大乘密教:公元七世紀前後,大乘佛教與婆羅門教相結合,形成了大乘密教。這一階段大約經過了500年,是以大乘密教為主,大乘顯教為輔的時期。
  隨著上述三個時期佛教的對外傳播在亞洲相應形成了三大語系佛教。其中,部派佛教中的上座部佛教傳播到斯裡蘭卡以及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等東南亞各國,形成了巴利語系佛教;大乘顯教傳播到我國以及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形成了漢語系佛教;大乘密教傳播到我國的西藏以及西南西北藏區、內蒙和蒙古,形成了藏語系佛教。在近代,這三大語系佛教傳播到歐美各國,與西方文化和現代文明相結合,大有蓬勃發展的勢頭。為了敘述方便,作圖示意如下:
 
  (小行大隱)    (大主小從)  (密主顯從)
  部派佛教---- 大乘顯教----大乘密教
 
  巴利語系佛教    漢語系佛教   藏語系佛教
 
  在上述三個時期佛教之間及三大語系佛教之間,既有著密切的聯系,又有著很大的不同。無論是在遵奉的三藏經典、宗派的理論、修行的儀軌、方法等方面,還是在寺院的規制、供奉的佛像乃至飲食、衣飾的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區別,而這正是佛教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應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種民族不同的社會風俗的結果,表明佛教能因地制宜,因機施教,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頑強的生命力。
  即便從中國佛教來看,更能說明這一點。佛教傳入我國漢族地區已有2000年的歷史,大約也可分為三個階段。從東漢至隋唐約9O0年間為傳播、繁榮階段。三藏經典的編譯審定、八大宗派的創立,無不是佛教與以儒家、道教為代表的中華固有的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結果,標志著佛教大體完成了她中國化的進程,使自己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唐代末年到清朝末年900多年間為守成、衰落階段,佛教與儒家、道教全面融合,具有中國特色的禅宗、淨土宗及各種佛事活動盛行,影響及於社會的各個領域,標志著佛教進一步民間化,成為與中國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為老百性喜聞樂見的一大宗教;從鴉片戰爭至今150多年間為變革、復興階段,隨著西學東漸、國家體制的膻變、現代科技的發展,佛教界在思想觀念、寺院規制、傳教方式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的變革,推動了佛教的復興和向歐美的發展,並趨向於文化化,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環節。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語系佛教在我國都有傳承,其中藏語系佛教和巴利語系佛教文化分別成為藏族、蒙族和傣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體,尤其是漢語系佛教和藏語系佛教是在我國形成並發揚光大的。因此可以說,中國不愧是佛教的故鄉。中國佛教的發展史實質上是一部佛教不斷適應中國各個民族、各個時期社會發展的歷史。
  歷史經驗證明,佛教與社會相適應是佛教求生存、求發展,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利國利民的必然要求,並且早已成為佛教的一大傳統。在現代,我國進入到了人類社會的一個較高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如何引導佛教與之相適應,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佛教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我認為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不要適應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適應以及如何適應的問題。
 
 
  二、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佛教屬於一種上層建築,主要由佛教的意識形態、佛教文化以及由同一信仰的人們組成的佛教社會實體三個方面構成佛教實在整體。佛教能否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須從這三個方面綜合來看。我國的佛教在建國之初的一段時期內,經過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和社會民主改革、社會政治運動的洗禮、政治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廢除了壓迫剝削制度和封建特權,擺脫了反動階級的控制和利用,為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十余年來,佛教團體、佛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在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支持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促進祖國統一,發展對外友好,保衛亞洲和世界和平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是有目共睹的。可見佛教的社會實體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依據。
  那麼,從佛教的意識形態及佛教文化來看,有沒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內在依據呢?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五愛),而佛教教義中建設人間淨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理想;眾生平等的主張;報四重恩、普度眾生的願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原則;慈悲喜捨、四攝六和的精神;廣學多聞、難學能學,盡一切學的教誡;自利利他、廣種福田的思想;禁止殺、盜、YIN、妄等戒規,以及中國佛教的許多優良傳統,都與『四有』、『五愛』的要求有相通之處,對於信仰佛教的人們來說是實現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動力和增上緣。
  其次從文化建設方面來說,社會主義文化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遺產。至於藏語系佛教文化和巴利語系佛教文化,更分別是藏族、蒙族和傣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主體。佛教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世界觀,緣起性空、如實觀照的認識論,辨證思維和邏輯推理的方法論,忘我利他、普度眾生的人生觀,請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德觀以及佛教在哲學、文學藝術、倫理道德、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內所積累的豐碩成果,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在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積極作用。
  過去在極左思潮泛濫時期,理論界一提到宗教便僅僅把它看作是一種意識形態,而且片面強調它與馬克思主義的差異,忽視了信教群眾在政治、經濟的根本利益上與黨和國家的一致性,忽視了宗教文化的巨大影響,簡單地把宗教意識斥之為精神鴉片,把宗教文化視之為『四舊』,把宗教界人士視之為『牛鬼蛇神』,從而在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上出現了一些偏差,極大地挫傷了廣大信教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造成了許多消極的影響,教訓是深刻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待宗教界人士在政治上團結合作,在信仰上相互尊重,極大地調動了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積極性,為包括佛教在內的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這種情形下,根據上述佛教適應社會的傳統及佛教在意識形態、文化、社會實體三方面具有的眾多的積極因素來看,佛教是完全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依哈爾濱佛教界為例,近十幾年來,由於黨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先後恢復開放了極樂寺、普照寺、華嚴寺等寺院,每年接待的國內外香客游人數十萬,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我國的對外交往。由於調動了信教群眾的積極性,湧現了不少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先進工作者。以1989年來說,哈爾濱市佛教徒被評為省級先進工作者有10人,市級先進工作者有40人,單位先進工作者200人,五好家庭250余戶。事實表明,佛教在總體上已經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了。
  那麼佛教有沒有與社會主義社會不相適應的問題呢?應該說有,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還很嚴重。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存在濫收徒、濫傳戒、濫趕經忏的現象;一些寺院佛事活動在時間、規模上過頻過大,干擾了社會正常的秩序。中國佛教中的某些習慣及寺院管理工作有待改進、加強等等,這些情況表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相適應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因此需要根據新情況、研究新問題,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引導佛教經常地保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例如:過去幾百年來我國僧人受戒有燙香疤的習慣,有害人的身體。中國佛協通過決議廢除了這一陋俗,受到普遍歡迎;又如各級佛協三令五申禁止私自化緣,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過去僧尼在社會上隨意化緣的混亂現象等等,這些表明佛教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在做積極的促進工作。
  三、如何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在黨和政府全面正確地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前提下,要促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必須廣泛進行愛國愛教的教育,並通過推動弘法利生事業,不斷加強佛教的自身建設,提高四眾弟子的整體素質。既然佛教包括意識形態、文化和社會實體三個方面,那麼,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妨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從意識形態來說,佛教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它在各個時代各種社會都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思想理論,積累下來的經典著述浩如煙海。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時代,我們應研究並提倡一些符合時代精神的佛教的教理教義和各種優良傳統,制定不違反憲法、法律、法規和社會實際的寺院管理制度等。趙樸初居士在紀念中國佛協成立三十周年的報告中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中國佛教應提倡人間佛教的思想,要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從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人間淨土;要提倡中國佛教農禅並重、注重學術研究、開展國際佛教友好交往這三大優良傳統。趙會長提出的一種思想、三個傳統為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指明了方向。此外,中國佛協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以及中國佛教協會最近頒發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全國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退職的規定》、《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等,是根據中國佛教的實際制定的,若能認真貫徹執行,就能基本保證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從佛教文化來說,它是佛教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並積累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廣大佛教徒和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至今仍在哲學、文學藝術、倫理道德、自然科學乃至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有著一定的影響。其中有的已湮滅不顯,有的已不合時宜,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的研究、發掘、整理、提高,讓她在我們這個時代煥發青春,成為增進教外人士了解佛教、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讓她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從佛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來說,他們既是佛教徒,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他們與祖國大家庭的其它公民一樣,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同時又要承擔平等的義務。所以要引導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學習,自覺地遵守黨和政府制定的有關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兩個文明的建設事業。同時要組織他們學習佛法,學習文化,提高素質,樹立正信。趙樸初會長在《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報告中指出:『根據當前的形勢和我國佛教的實際情況,著眼佛教事業建設與發展的未來,各級佛教協會和全國佛教界都必須把注意力和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四眾素質上來。加強佛教自身建設,就是加強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人才建設、組織建設。』我認為,趙樸初會長的這一號召應成為新時期我國佛教工作的總的指導方針。
  必須強調指出的是,應著重抓好各級佛教協會的建設、抓好寺院的管理。這是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四眾素質、推動弘法利生工作的組織保證,是當前佛教工作的中心環節。佛教協會是各地區各民族佛教徒聯合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與紐帶,應幫助它搞好自身建設,搞好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應強化它在教務規劃、指導方面的作用,維護其權威。這是維護佛教界穩定,保證其健康有序發展所必須的。
  寺院是僧人修學、住持、弘揚佛法的道場,是保存、發揚佛教文化的場所,是僧人從事服務社會、造福人群活動的基地,是佛教的基層組織,是聯系、團結國內外佛教徒的紐帶,具有多方面的職能。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頒布的《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和中國佛協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等文件,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寺院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寺院管理好了,就能教化一方,淨化一方,造福一方,穩定一片。否則就可能走向反面。要防止濫建寺院之風,特別是教外一些單位和個人興建的非經批准的宗教活動場所,純屬借佛斂財,應予禁止。應注意寺院及念佛堂的合理分布。寧可少一點,但要管理好一點。
  作為佛教協會、寺院和僧人來說,『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四眾整體素質的基礎上,必須廣泛開展弘法利生工作。只有這樣,佛教纔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纔談得上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總之,若能大力提倡中國佛教一種思想、三個優良傳統,大力弘揚符合時代精神的佛教文化,遵循已故趙樸初會長提出的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四眾素質的號召,充分發揮各級佛教協會的職能作用,加強寺院管理,全面開展弘法利生工作,佛教就一定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而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促進世界和平的宏偉事業作出貢獻。
  從二十一世紀中國佛教的發展方針和工作目標來說,我認為可以用以下八句話加以概括:
  堅持四個維護,提倡人間佛教;發揚三大傳統,加強自身建設;
  提高整體素質,積極弘法利生;促進環保事業,爭取世界和平。
  (原載中國佛協《研究動態》)
 
 
 

上一篇:萬行法師:拿來即是 拿來就用 一切現成圓滿 不需要修證
下一篇:萬行法師:行腳參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