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夢參法師:多做好事 莫問前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夢參老和尚:多做好事 莫問前程

    2009年12月19日,2009復旦大學EMBA年會在上海召開。

  夢參長老:今天非常的特殊,跟大家見面。本來我是26號到大學演講的,不是講這一部分,今天我跟大家結緣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行道的人,在山裡行道看著是假的,實際上一點不假,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實現了。這就是道不虛行,像出家人在山裡修行是一個人修行嗎?修行的所得要貢獻給大家。那麼人家接受不接受呢?到了人多的地方,既然就有人要求你,把你的修行貢獻出來,就是這個含義。這叫道不虛行。很多的朋友,不見得都是學佛的,也許以前沒有聞過佛法,也有一些是深入的。什麼叫佛,佛一開始叫佛陀也,到了中國3000年,就把陀也去掉了,變成了佛了。其實佛陀也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覺明。當你覺悟了,當你明白了你就是佛,覺悟什麼?明白什麼呢?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壽命有長有短,在世界上有窮有富。有一些人是在復旦大學讀書,是高級知識分子,有一些人在農村,小學都沒有讀書過,知識是不平等的。人本應該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學習。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本來是平等的,但是實際上有貧、有富、有貴、有賤,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差別,這就是佛教說的因緣,再說明白一點就是他沒有這個善根,所以他接觸不到。所以現在每一位道友,你今生所受就是前生所做的。你今生所做的是因,又得到未來的果,就這樣的因果相循。我所知道的很多道友都是做貿易的,在經濟上有所成就。成就了又如何呢?沒有成就的,失敗的,並不是說做貿易就賺錢,也有失敗的,也有賠的。在你經營一些事業的時候,有成有敗。在你學習知識的時候,有深有廣。但是一些世間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處事之間的文化是無限的。我們這些和尚,出家人他所學的文化是無限的。這也是大家沒有學習過所不能理解的。

  我今年96歲了,我從16歲出家,我沒有讀過小學,但是我19歲開始講經。以後就一直做法師了。這個差別從哪裡來?沒有差別。是前生的因,今生的果。我什麼書看過一遍,不看第二遍了,為什麼?這是我前生修來的,前前生,無量生修來的,你前生沒有修過,你今生就不行了。佛教不講斷面,說我們人死了,你死不了,永遠死不了。叫相去。把你過去所做的善也好惡也好,你的財富,我們來生還可以繼續享受。有的做貿易一做順利就發財了,有的一做就賠了。我有兩個弟子,就在廣州、深圳,兩個弟兄同樣做貿易,都做鞋的生意,一個發的很大,另外一個做不起來,賠了。同樣的,為什麼?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過去的福報過去的因。我們佛教是講相續不斷的,你今生所受是你前生所做,你要問你未來如何,你今生做的,未來要受。說我們欠人家錢,你無論走到那裡你都要還,下一輩子,人家當主人,你給人家打工,你還是要還。這就是佛所說的因果論。你前生的因,今生受果,你不要抱怨。這叫因果循環。有的人看起來一生很幸福,有的人不一樣,你生活非常困難,坎坎坷坷。有的人經常害病,這是因為你前生殺的生。這就是佛教講的因果論。什麼因結什麼果。你種的桃子絕對不會生成梨,說現在嫁接,但是這需要科學手段,但是你沒有這個手段你就改變不了。我們信佛了,就讓你改變了人生,可以把你改變,我過去的業,把業消了,就等於你今生還債了。但是並不是說你信了佛了,就把業消了,而是信了以後你還要做。前面知道念頭不對馬上停下來,這樣的話,你遇到的事情你可以轉變,如果你相信轉變不了,但是我們現在假使知道自己的思想不對頭,然後進行了改變。這對我們佛教說才算是有信心。信佛是有條件的,並不是說我燒香拜佛就算是信佛了,要從心裡信才算。我們看到有生命的東西都絕對不能把他傷害到,這才是有信心。能夠知道自己前面錯了,然後進行改變,這算是信佛的入門了。就是覺得前面不對後面能改正叫有信心,修這個信心得修多長時間呢?你看每一個出家人,他不是今生才發心的,他是多少生的。在我們出家道友之間有一些人智慧很大,一學就會,有一些人學十年,學二十年還學不成。為什麼?前生沒有這個因,我們有很多道友做貿易,有一些做貿易順順利利達到目標,達到什麼目的呢?就是發財。有一些人做生意一樣的做,你做就賠,人家做就掙。什麼原因?都不是現生。所以看到人家富貴你不要羨慕,你多做好事,莫問前程。他的富貴不是現生的的,是前生修來的。他發財了之後,他的財用於幫助別人,然後你來生消受這個報。你做任何事業都不成功,如果你一生事業都成功,就說明你的前生善業很重。佛教一切都講因緣,就是三世因緣,過去、現在、未來,而我們出家人是看十世的因緣。收徒弟要看他有沒有善根,所以一點一滴沒有一點是浪費的,一定是有因果的,因緣本身就是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不報,時候未到,到時候最然就報了。有很多資本家,到第二代就窮的什麼都沒有了,我在北京看的多了,有的等不到第二代,自身當中就發生了變化,為什麼?你了解了解他的行為,了解他的歷史就明白了。山西有一家搞貿易的,他從來不取暴利,也不做大商號,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還賣劈柴。他的生意從宋朝到現在了,1000多年,多少次災難,他們家從來沒有受過損失。這叫積德。暴發戶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佛教當中有一部經叫《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分80段,一段叫文書捨利菩薩,他有一個講善惡業報的,就是一生種下去,千生萬生去享受,有一生做下去的,半生就消失了,就是做善事的時候,發的心不一樣。發的長遠心源遠流長,有的善人等到他自己發了財,他要行布施,幫助別人,他的財富源遠流長。有一些暴發戶,自己發了財了,看不起窮人了,一毛不拔,不肯幫助別人,這個富絕對不長,這個富,富不過三代。要富的久遠,要多做好事,莫問前程。這個好事不是說供養佛法,而是幫助別人。在當前的世界,慈善事業做的很多。但辦慈善必須要真情實意的辦慈善,不要夾雜。現在做慈善的事業不真實了。做善的還要夾虛偽,做善事不是要名的,而是真正的幫助別人,讓人家得到利益。比如說做好事,在佛教講的做功德。在佛教當中菩薩道就是幫助別人,沒有自己,他心裡所想的就是一切人,而沒有想到自己,這就是佛教所講的菩薩。這個菩薩不一定是出家人。他的用心想到別人的困難,想到別人的痛苦。我現在我把佛教講的世俗化了,沒有講佛教的語言,都是用世俗的語言。因為大家沒有研究過佛經的話,沒有辦法懂。用世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幫助別人。所以這些大菩薩,菩薩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就是覺有情,讓有情的人都有覺悟。覺悟什麼呢?要有善心,不要隨便就責備人,傷害人,要尊重人。這就是菩薩。在佛教有四大名山,他都是尊重眾生的。比如說他們不僅度人,他還度豬。比如說有一個和尚在五台山,一個出家人告訴另外一個出家人說你幫我帶一封信給百合,另外一個和尚就同意了,結果帶著這個信下山了之後,他才想到這個百合是誰呢?他不知道。後來到了荊州一個縣,聽到有人喊百合,結果後來一看這個百合是一頭豬。這個帶信的人就把信給了這個豬了。這個豬拿信一照就立起來了,然後就死了。那個信就叫他說,你該回山了。在我們佛教講,那些大菩薩要度有緣人不一定就是那些有錢、有財富的,都是先度苦難的。我們看這些菩薩,並不是說都是有錢的菩薩,一個是做飯的,一個是總是住在山洞裡的。眾多的菩薩到人家,不一定都是我們看到的非常的莊嚴的佛像,不是的,有很多都是很普通的。我說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呢?凡是我們佛教的弟子,看到那些不起眼的和尚,或者是穿的破破爛爛的和尚,那才是真的,所以我們說真人不露相。那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呢?不是的。要隨緣,當他實現的時候,眾生跟他有緣他就實現了,所以是隨緣實現了,有的是現菩薩身,有的是普通人民,有的是大夫長者。大家知道在印度有一個發行的菩薩,他到他親戚家去拜訪,他看他的親戚們都忙的不得了,說你們供養什麼人這麼尊貴。那個親戚說,我們供養的是釋迦摩尼,他一聽到佛的名字,他都渾身發抖。他是有善根的,這是一種自然的感應。當我們做一件善業的時候,你起心動念,這個感就來了,你自己的果報,將來享受。你自己還沒有成佛呢,你成佛了,就發生變化了。所以今天跟大家講,你要多做好事,莫問前程。你不要求回報,這是最好的。

 

 

上一篇:張秉全居士:第一方便,無上了義,最極圓頓。
下一篇:張秉全居士: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