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漸修的禅法如同用各種不同的手術刀,將心頭芒刺:執著、煩惱、習氣等一一取出。12.從有為法下功夫,才能進入無為法;以有為法為入手處,才能達到無為。
13.用有為的禅法進行抄家滅族,把所有的障礙除掉後,還得進一步徹徹底底的空到連感覺有個空的感覺和空,都要將之空掉(能覺察空的「能」與覺察空的「所」都要空掉)。當窮之又窮,空之又空時,富與福就自然來了。故從有為法修到無為時,富與福就自然產生了。
14.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根深蒂固執取五蘊產生的五種妄想,並誤認五蘊構成的受報身為實我,五種妄想為實法。故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15.我們經常倚賴身心的感覺(如五蘊產生的妄想或八識運作的表相)作為回應的依據,因為我們誤認虛妄為真,迷真逐妄,認假為真,當然就往輪回的方向鑽去,這就是因方故迷。如飛機駕駛員時常長時間的處在小小的空間裡,一直依賴著儀表版的指示飛行,緊急突發狀況發生時,無法立刻做出正確的判斷反應,這種現象就是空間迷向。例如飛行員突然發現前面跑道有障礙物,腦筋明明知道要緊急剎車,但無法反應過來,反而讓飛機撞上去。如同凡夫明知煩惱習氣不好,但一生起氣來,卻拿起機關槍亂掃射一番,而誤傷無辜。
16.如果沒有徹底從內心深處去體認到這期的受報身,有那麼多無法預測、未知、無奈及無助的苦難,就沒辦法發出強烈的怖苦發心。發心力道不強,修行就沒有力量。怖苦發心的力量是初發心修行的原動力。怖苦發心不深切,往後的修行就後繼無力,也就無法行深般若波羅密多。要維持行深的力量,就必須在修行中遇到任何困難或障礙時,能即刻回到怖苦發心的起步,重新再向上推升。
17.修行如發射火箭,須把發射台固定好,才能推動火箭穿透過大氣層的阻力,飛向太空自由運行。大氣層的阻力如同我們的習氣業風,這穿透的過程就是行深。架設發射台的過程就是知苦怖苦。鞏固發射台就是加強出離心。有出離心才能夠導引出初發心的力量。初發心有力量才能有決心想要跳脫受苦受難的受報身。初發心的力量愈強,智力也就愈強。智力愈強才有力量穿透迷真逐妄的重重障礙。這些過程即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18.隨時隨地讓心回到可以帶領我們往開悟路上的起點,從頭一步一步地經歷過再經歷過,就是行深。
19.經論上所描述經的境界,都必須還原到能夠帶領你到達這個境界的起點,一步一步的邁進,一步一步地經歷過再經歷過,才能夠體驗到這些境界,這種過程就是行深。
20.行深就是把能所拉開距離,讓自己的心眼好像從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視,而穿透幻化表相。心只是了知一切變化而不會被拘執住,又能自由自在流動而不被束縛。所以行深的當下是一種全方位的無覺之覺, 這就是觀自在。
21.能所拉開距離,就如同讓自己站在很高的地方往下俯視。這種拉開距離就是行深。行深才能當下達到全方位了知一切變化,而穿透幻化表相;心不會被變化的現象拘執住,才能自由自在的流動而不被束縛。所以要觀自在就必須先把能所距離拉開,而超越能所的束縛。
22.一個人的心如果被外緣、內境的變化所牽引或誘惑,而引起各種情緒波動及回應,心就是往外跑。心往外跑即是被境界轉。一旦發現被境界轉,只要立刻歸而求之就能轉境。所以要轉境就要歸而求之。
23.把所有往外拋的心拉回到自心,就是入流亡所,也是歸而求之。
24.任何修行方法,只要能歸而求之就對了。心如往外拋(攀緣),被境界轉就不對了。
25.心被六根門頭的對境捉走時,就是被境界轉了;心跟著境界跑,「能」就掉入「所」的陷阱,而被「所」束縛住,這就是出流。一旦發現能看能聽的心掉入所看所聽的陷阱,而被境界拉走,即刻把「能」拉回自心自性裡,就是入流。拉回來的速度愈快,觀的力量就愈強,就愈能轉境。察覺心相流動時,亦應如是做工夫。
26.頭低、腳高顛倒著躺在草原上凝視晴朗虛空。外天空由眼識進入第六識,產生同時俱生意識。此時心中會覺得天空與心更明亮,因為負負得正。若繼續凝視,心中會呈現空蕩無物,導致末那識不起思量,第六識不起識別作用,此時外天空會擴大撐開內天空。外天空與內天空完全結合融成一體時,穿透了弓身穴底的五蘊身心的包圍與束縛,而顯現了自性的秘密天空。這些過程是經由行深般若智慧而達到遠離顛倒夢想。
27.眾生心無時無刻都被五蘊產生的妄想束縛住,唯有行深般若智慧,才能徹底進行抄家滅族。把五蘊產生的妄想徹頭徹尾的消除;也就是進行深度徹底的抄「自性無邊眾生」的家,滅「自性無盡煩惱」的族。抄家滅族後,妄念就不動了。妄念不動,心裡時間的流動停止。心中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流動被擠壓成一個點。最後連這個點也在心裡消失了。此時內空(因心裡塵埃沒了)就出現,並擴大到穿透五蘊的束縛。當內天空與外天空結合時,就產生秘密天空。此秘密天空即是自性空、佛性空。當下心理時間與空間皆空。心的狀態就像沒有圓周的圓;圓心無所不在,亦處處在。這即是《心經》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的景象。是眾生在活著時,就可以經由行深般若智慧而親自體證,絕不是死了燒成灰,才叫做皆空。這些過程可透過時時勤拂拭的行深而達成,也可以參禅頓悟當下,一蹴而成。
五(元素) 所產生的妄想
色蘊根本妄想(堅固妄想)
受蘊虛明妄想
想蘊融通妄想
行蘊幽隱妄想
識蘊細微顛倒精想
28.行深般若智慧是現在進行式,亦可即刻滑入現在完成式。現在完成式即是當下。
29.從佛法的觀點來看當下的定義,心遠離前一剎那的尋伺,同時遠離下一剎那的再決識,此空檔即是當下。當下可以是一剎那,亦可達永恆。當下成永恆時就是成佛。當下成為永恆時,自性空、佛性空即顯現。當下的力量就是佛力。佛力最堅強,可穿透摧毀一切幻化的表相,是無所不摧無所不毀的。
30.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行深達到現在完成式,又使現在完成式繼續延續到每一剎那,這個當下就是觀自在了。
31.悟妄歸真達到色自在、心自在,一直到離念後即成真正的觀自在。因離念頓悟本覺即破和合識。由唯識的觀點來看,就是把不生滅體逼離生滅相,而不被生滅相所拘著,此時不動法身即顯現。法身顯現當然就觀自在了。
32.頓悟本覺、翻不覺而成佛,這過程就是行深到迷源(亦是覺源、心源)時。修六度萬行是漸修方法之一。宗密阿賴耶迷悟說,迷有十重,初迷因初際無明覆蓋,由本覺轉為不覺,迷真逐妄而念起。念起後即刻一路下滑而衍生見起、境現、執法、執我、煩惱、造業而受報。初際無明覆蓋是任何一期受報身的遠因。一旦有受報身,如睡爾有夢,法爾念起不斷,一路下滑,而又造作下一期受報身的近因。悟有十重,從怖苦發心對治受報後,才能提升智力,產生修五行覺妄念的智力來對治造業。對治造業完成後,才開發提升智力,來對治煩惱。煩惱對治完成後,智力又提升到體驗我空,才能對治執我。對治執我完成後,智力又提升到體證法空,以對治執法,此時染、淨各半。法執對治完成後,智力又提升到體證色自在,以對治境現。境現對治完成後,智力又提升到體證心自在,以對治見起。見起對治完成後,智力又提升到時時離念以對治念起。對治念起離念完成時,即破合和識,不動法身顯現,悟本覺而翻不覺即成佛。這種悟妄歸真的過程,是經由淺悟來對治深迷,逐次進入深悟來對治淺(初)迷,故稱逆次斷除,此過程即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成就時即照見五蘊皆空。
33.心要時時保持覺照力,才不會因追逐外緣內境而引起念頭的流動。心中有形有狀有顏色,會變化,會流動的任何影像或念頭都是妄心的作用。一旦追逐心相就會迷失真心而掉入生死輪回裡,故須悟妄歸真。會動的都是假的、妄的,只要心常住在不動的真心上,覺照的智力就愈強,行深的力道也就愈強,迷真逐妄的心就愈弱。外緣內境雖然在動,但真心是不動的。悟妄歸真的不動心能穿透幻化的表相,從深迷直達淺迷(初迷),甚至完全跳脫所有的迷而進入迷源(覺源)處。故悟妄歸真的行深般若智慧,可以照見五蘊皆空,而度一切苦厄。
34.心中生起的法塵,只要有形有狀有顏色,會動會變化的,都是妄相,不動的才是真心。心唯常處在不動中才有智力悟妄,而不隨變化走。也才能由悟妄而歸真,歸真的力量愈強愈能在妄念升起途中攔截。愈攔截就愈能行深般若智慧,終能照見五蘊產生的種種妄想皆空。
35.悟妄歸真的智力越強,向上歸真的力道就越強,迷真逐妄的力道就越弱,兩股力量互為消長的過程,就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深到極至處,破和合識,逼使阿賴耶識的不生滅體離開生滅相,當下不動法身自然顯現,即是開悟。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時。
36.參禅只要話頭疑情一起,視其智力提升到悟有十重的那一點,同時就能穿透迷有十重的重重迷障到相對應的那一點;甚至可在途中任何一點就爆破,直達離念,頓悟本覺而成佛。故言途中就是家捨,家捨便是途中。不須像漸修法門般逐重逆次斷除。參禅,覺察一有念起即刻提撕話頭,予以對治。疑情一起,就能自動磁吸念頭蠢動的力量成為疑情的力量。時時維持在離念深悟的境界,以對治著淺迷的念起。既有能力對治淺迷的念起,就不會因念起而一路下滑至深迷的受報。故深悟不僅能對治淺迷,當然也能對治深迷。因為疑情自有惺惺的能力,覺照著念頭的蠢動,至令無法起念。故話頭疑情一起,即使不開悟,也能遏止因念起而延伸一路下滑至深迷,心當然就不會一再的被污染。故參禅提話頭起疑情的行深,就不僅能如宗密所說的逆次斷除,也可以順次斷除。
37.參禅用心中眼,觀心外相,一發現心相動了,心就已經被心相拉著走了。話頭即刻一提,心就被拉回而入流了。38.一旦發現能看能聽的心掉入所看所聽的陷阱裡,而被境界拉著走,應立刻提觑追本參話頭,才能瞬間把「能」從「所」拉回到自心自性,而不被所看所聽的「所」束縛住。39.時時提問話頭,心就不會被內緣外境捆住,也可以跳脫五蘊的束縛,自然能事事、處處、時時都觀自在。
40.參禅工夫綿密融豁時,話頭鋪天蓋地行,恰似以虛空為禅堂,以大地為蒲團;正當時,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哪有個人來去行坐。
41.不為逆境起恨心,也不為順境起貪愛心,修行就有點功夫了。參禅要參到確實體驗到確實知道自己不知道,確實明白自己不明白,確實清楚自己不清楚,才能產生往內心緊迫觑追的力量,甚至進入不觑自觑,不追自追,此時的疑情才能越滾越強大而成疑團。
42.參禅窮追深究,如同把話頭疑團當成炸藥埋入心頭大患裡(無明及其衍生的所有心相都是心頭大患),一舉爆破,即得清涼自在快活,所以窮究就是行深。
43.從唯識的觀點來看,參禅的觑追,可經由疑團的爆破離念,而破和合識,直探覺源。所以參禅的提觑追即是行深般若智慧。44.禅師逼禅和子,有如抄家滅族,掏到真空後還要你納物事來。逼到走頭無路,不得不往火裡撲,水裡跳,奔得出才是一條好漢。45.修行中出現境界或感應,其實都是五蘊產生的妄想所設下的陷阱,心中執著一起,追逐不放,不知不覺地離開了正法而陷入生死輪回的窠臼。唯有修行修到生起禅相,才能產生慧力,有了慧力方能戮破這些陷阱詭計。
46.一般人認為修行有境界有感應,才叫做相應,其實感應或感受的境界都是病。修行沒出現感應或感受的境界,反而是最好的境界。最好的境界就是只有單純的禅相, 因為那是修行必經的體驗。
47.修行只要出現禅相,就不會生起任何境界或感應。例如參話頭疑情一起,外緣內境所產生的法塵,即刻被轉為疑情的力量。疑念、疑情、疑團,可以視為參禅的禅相。
48.阿賴耶識的種子一蠢動,即被話頭遏止住或被疑情吸住時,就沒辦法穿透話頭疑情與第六識結合而起現行。不起現行就不會產生識別,當然也就不會有感應境相出現。
49.若造作惡業墮落在三惡道,報盡業消時,仍能提升為人。若造善因而生善道,當福報享盡時,還是會墜落的。唯有在人道可自由作主,要清淨或染污,隨自己主控。透過修行直接停止造業。甚至可從怖苦發心直達離念而頓悟本覺,解脫生死輪回,並利濟一切眾生。人最具慧根,所有聲聞、緣覺、菩薩、佛,都在人間修行而成就的。故說佛法以人為本,講究人權、人性、人人平等同(本)具佛性。況且六道中唯有在人道的這期生命中,才能直接修行佛法禅法,而了脫生死,頓悟成佛。這才是人間佛教的根本精髓。
50.把經典義理當學問研究的人,常以為腦筋知道,就錯以為自己經驗到也做得到,其實腦筋知道,不等於自己體驗到,也不等於自己做得到。這種情境很吸引人誘惑人,很容易上瘾。因此會愈來愈鑽牛角尖,永遠不知前非,也不願回頭實修。當遇到境界或自我受到不可承受的傷害時,尤其在八苦交煎死到臨頭時,卻無法從三藏十二部拈出一條可對治的方法。所以不真參實修,絕對無法行深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
51.想動用腦筋來解決公案話頭或生命奧秘的問題,只會讓問題延伸更多的問題,而沒完沒了。腦筋會設下詭計讓自己以為自己知道答案。其實答案裡面又有問題,又要重新尋找新答案以解答答案中的問題,如此循環不已,其實已陷入輪回。只有離心意識參究,生起疑團,有朝一日疑團爆破,大地平沈時,問題本身也隨著疑團爆破而消失了。所以參禅不必給答案,只要如是參就對了。故說參禅「只問不答,答在問中」。
52.禅和子為了一個公案,彼此诤議,如同兩軍對陣,雙方各自擂戰鼓、搖旗吶喊、虛張聲勢,呈口頭之快,以示自己占了上風,其實沒有真參實修,自己根本做不到。這就是口鼓子禅(閩南語:搭嘴鼓、答喙鼓)。
解說公案的玄機,眾人經過口耳相傳,一個傳一個,人雲亦雲,根本不知其所以然,鹦鹉般有樣學樣,一樣畫葫蘆,常說些自己做不到的過頭話,這就是過頭禅。
53.佛法只要實踐力行,真參實修,讓心往內行深經歷過,經歷過,再經歷過去體驗自然的原貌。而不做二元對立的分別和造作,自性的佛性就顯現了,就成佛了。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污染,有造作,有分別就變成眾生。心只要呈現原貌那就是佛,沒改變身心一絲一毫,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54.本來無一物就是指生死輪回與涅槃(輪涅),是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