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菩薩戒(十三)
二十八輕第四條見乞者不興戒,若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戒已,見有乞者,不能多少,隨宜分與。空遣還者。是優婆塞優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這是二十八輕裡面的第四條,如果優婆塞、優婆夷受了在家菩薩戒。見了向自己乞討的人,不能多少隨力給與,使乞討者心願落空,就犯了此戒,得失意罪。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體力而行,但不可以看見裝作沒看見。聽見了裝作沒聽見,甚至口出惡言,乃至心生厭惡,用種種的方法不給。因為菩薩不能令眾生不給與,向你乞討就應該給,發菩提心的人,應視眾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令一切有情歡喜,如果不給就失掉了菩提心。失掉了正念,應該趕快忏悔,否則就會墮落。“有作”屬於惡穢不淨,所以叫“不淨有作”。戒文中“乞”是乞求、乞討之意。“乞者”就是乞討的人。世間叫乞丐。乞者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乞衣食。乞討衣服,飲食、錢財等,以此來活命;第二種是乞求佛法。請求開示佛法,或者乞經書、佛像等來散心供養;第三種是乞力氣。請求別人以力量相勸。作為菩薩見到眾生有這樣的乞求。就應該隨力行布施、以滿其願,根據乞者需求的不同,布施也可以分為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對乞衣食者,應滿足他的心願,隨力施捨財物;對乞求佛法者,就以佛法來布施、即用佛法來開導,使其了解佛法、最終能夠離苦得樂;對於乞力者我們要盡力幫助他。保護他、如持不殺生戒,就是在以自己的力量保護眾生作無畏布施。布施的功德很大,布施能莊嚴菩提之道,布施可以遠離煩惱。得財聚福,布施可以使壽命長,身心安樂、顏色光澤、言詞清辯,簡單來說,就是能夠獲得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四種果報,受了優婆塞、優婆夷戒以後,要具足四法,其中就有布施,而且在菩薩的四攝六度中,布施是第一位的、所以布施很重要。
要布施,首先要懂得怎樣的布施才是清淨的,布施分有相布施和無相布施,無相布施比較深,我們這裡約有相布施來說,應遠離四過;第一犯戒;第二疑網;第三邪見;第四悭吝,布施必須要持戒,除疑惑,無邪見,不懂貪才是清淨布施。布施時還要注意:第一先發心多給,後來少給,這是要不得的。第二選擇惡物濟捨人,即布施時專挑壞的,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給人家,布施時要把自己最好的、別人最需要的東西給對方,第三布施後心生後悔。雖然行了布施,因後悔來世得到財產一個受用不上。所以應遠離這三種過失來行布施,以後才能得勝妙果報。另外還有八種布施也不能成就善果,第一布施以後,見受者過失。布施以後見對方有過失,這不如法那不如法,其中也還有無悔心。第二布施時心不平等。有分別心,和他有緣就布施,和他沒緣就不布施。第三布施後要受者作,就是要受者約回報。第四布施後喜歡得到贊歎。第五布施時先說自己沒有,後來又拿出來布施。第六布施後惡口罵詈。第七布施後求還二倍。第八施已生疑心。布施後產生懷疑,懷疑能否得到佛所說的種種利益。如果這樣的布施者,不能親近諸佛賢聖主人,自己也不會得善利,所以同樣也是不淨施。
現在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受了在家菩薩戒,應該去布施。但如果對方是個壞人,我們布施了他,這應不應該?有沒有罪過呢?《優婆塞戒經》上就這個問題給我們作了滿意的回答:“或有人說受者作惡,罪及施者,是以不然。”施主施時,為脫彼苦,非為作罪。這句話的意思也許會有人說,受施者去作壞事,他作的罪一定涉及到布施的人,因為他是用所布施的錢去做壞事的,是你成就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因為施主是以慈憫心布施令他擺脫痛苦、不是讓他造罪,所以雖然布施壞人但也能得善果,而受者作罪,自得惡果,牽連不到施主。
這條戒到這裡就學完了,為了讓大家今後能嚴持此戒,清淨行施,所以講了許多,有關布施的問題,希望諸位在家菩薩要反復思維如法來做,相信大家都能獲得勝妙功德,進而了脫生死,趨向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