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佛教史》自序
江燦騰
我費時六年撰寫的《台灣佛教史》一書,終於在二○○九年三月下旬,要由台灣著名的五南出版社,列入由黃秀政教授主編的【台灣史研究叢書】第四種正式出版了。而在我之前已出版的,是呂郁秀教授的《台灣音樂史》、戴寶村教授的《台灣政治史》和李干朗教授的《台灣建築史》共三種,都是重量級的通史性專書。所以,我是相當榮幸地能追隨三位學界前輩之後,接續成為此【台灣史研究叢書】學術火炬的新一棒傳承者。
不過,本書雖是我歷來第一本有關台灣佛教近三百多年來(一六六二~二○○八)發展和變革的“通史性主題論述”,但我在書中為求掌握台灣本土長期佛教發展歷史的各種面向,主要仍是以學院派歷史學者所慣用的細致歸納法,來透視台灣地區的漢人自明清時代移墾迄今的出家佛教制度和在家佛教制度的長期互動史。
同時,我也嘗試運用近代文化人類學所主張的“深描”技巧,來針對有意義或具代表性的各本土佛教的教團及其重要佛教領導人物的經營事業手法,進行具體細節的歷史描繪和變革風貌的陳述。所以,本書是結合多學科方法學的綜合性佛教史的當代嶄新論述,與過去那種專題式的考辯和無批判意識的純資料性說明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又因考慮到本書全部內容,是貫串了近三百多來台灣本土佛教變革史的系統性描述,所以對不同時期台灣地區所面臨多次政權鼎革前後的佛教史變化,也特別致力於新統治當局在官方宗教行政上所采取的不同措施與來自佛教界自身的相對調適和轉型過程所出現的各方面相關情況之說明。
除此之外,本書對於近百來兩次,分別來自戰前的東鄰日本佛教和戰後來自對岸大陸漢傳佛教的兩大佛教傳統所造成的巨大沖擊,也是我再三深入觀察和詳加論述的重點。因若非如此,是不能了解台灣地區在二十世紀期間所出現的近現代佛教變革史的真貌。至於當代近三十年來在台逐漸盛行的藏密各派、南傳佛教禅法或本土新興宗教的部分,限於原有篇幅和字數的規定,故本書僅能視情況,略為提及而已,詳論須待他日。
再者,本書現有二十二章的內容,其實是由我過去較目前篇幅尚超出幾達四倍之多的原有豐富材料加以極度精縮和大量割捨原相關章節後,重新改寫而來,但就其全書所呈現的整體內容來說,仍不失為是一本以嚴謹學術方法,力求為現代書寫型態的台灣本土佛教史奠定堅實基礎的新通史性論述。而這也是已故著名的台灣本土佛教哲學家傅偉勳教授,生平對我個人深切期待,和我本身對傅教授期待的當代及身兌現,因我實已罹患癌症有十二年之久了。
最後,我在本書中,只是力求能如實地,呈現出台灣佛教近三百多來的本土特質和時代風貌而已,所以曾先與學界摯友陳正茂教授合著《新台灣史讀本》,並已於2008年春天由三民書局正式出版。因此,本書的論述內容,並不介入當代任何政治意識形態的統獨之爭,而是道地作為台灣本土佛教史家應作的嚴謹論述的基本份內工作而已。敬請各方高明,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