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如瑞法師:舉眼向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舉眼向上 如瑞法師 法句經·婆羅門品: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無家無欲者,是謂婆羅門。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欲者,實為修行人"。如果約發心來講, 真正的出家,出家無家,處處為家,走到哪裡,安在哪裡。 如果一個修行者時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就不利於我們的道業。混,就是不談論道業了。昨天有人說:很奇怪,有一個出家人,在我們寺裡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離寺廟不遠的俗人家住了七天。當然,不是說完全不到俗家。但是,真正的一個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還不夠的時候, 和世俗人混雜在一起,會對道業有影響的。就象清涼國師,他發願脅不著白衣之床的。 不與僧相雜呢?就是出家以後,要舉眼向上,向聖賢之人看齊。所以,老法師在世時說,"爭當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說,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進於道業,那才與他相處。如果在一起,談論國論、男論、女論、賊論,這是出家人不應該作的。出家無欲。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確實要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 看到人命無常,真正的心裡很著急。一個出家人,捨棄父母,世間的種種的事業等等,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脫死,要能夠成佛度眾生。我們已得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間的一切,在道業上是很難增進的。 當我們還不會修的時候,我們多在法義上深入,不管上什麼課, 學哪一科,一定要組織大家討論,從討論中互相啟發。畢竟,我出家這麼多年,是這樣走過來。前幾天,有幾位出家眾特別喜歡戒律。這是出家人的本分,尤其現在也都在號召。但是他們就覺得,看了以後,好象都看明白了,但是,就是覺得生不起來覺受,觸動不了自己的內心。我就告訴他們:無論學哪一科,為什麼都要有師父呢?他會有一種,就象我們說傳承也好,加持也好,他會產生一股推動我們向上的力量。因此,我們各個部的負責人、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珍惜。 真正的出家了,我們就要做一個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緣於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過來的,煩惱必須都要斷,先粗後細。大德才告訴我們,解其佛覺,行以次第,我們學的時候,可以生起來,佛的覺悟,但是行時,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勵小眾,你不要看每天這樣忙啊,忙啊,無形當中消了我們很多的業。有位小同學說,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夠,今年生起信心來了。我說,這個原因很簡單,你為大眾服務中,讓自己的業障消了,這就是得到加持,所以,你覺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來了。不管比丘尼師父也好,小眾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實際訓練的人,以後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所以說,每天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讓我們反省,都可以讓我們覺悟。 我們無論在學、修、做,都應該有一顆歡喜的心。 當你用一顆歡喜的心來接受一切時,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們修道的資糧。我覺得,真正的能夠從點點滴滴當中去反省,、覺悟,那我們終究一定會到佛的大徹大悟的,這也是我個人這樣一點一點走過來。 昨天中午,接待居士,他們的小孩子,打電腦,在屋裡幾年了都不出來,他說沒有辦法改變。這也給我們一些深思,為什麼他會鑽到裡面幾年都不出來,因為他進去了那種虛擬的世界。我們怎樣把他從那個虛擬的虛幻的當中喊出來?實在也是我們反省的問題,青少年的教育應該怎樣作等等,雖然他與我們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我們佛陀的教育就包括了這一部分。 從晉朝的淨簽比丘尼,她的成就是空中來一位女子,手拿著五色的蓮花,她一伸手,然後搭上就走了,來的那是誰?來的就是空行母,因為有學密的給他們講。你真正的成就,什麼都不生什麼都成就了,而且又談到很多能量守衡定律種種,實際完全都可以拿佛法來解釋,所以說,佛法是科學的科學,哲學的哲學,實在需要我們認認真真的去體驗。如果,你真正的能在佛法當中開智慧,世間很多的東西,你一接觸就能懂,不需要人為的去怎麼樣,所以說,年輕人們,好好的珍惜你年輕的時光,當努力時則努力,不要辜負佛陀對我們的期望。
|
|
|
|
|
|
上一篇:元音老人:大手印淺釋 第三講 大手印之定 四、頻除樂、明、無念諸功力
下一篇:元音老人:大手印淺釋 第三講 大手印之定 五、修習“不修之大修”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