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平靜下來 觀察呼吸的實驗
——2009年9月13日上午 北師大CET留學生禅修,明奘法師開示
你們在美國有沒有參加過一些禅修、打坐?但在美國更多的是Vipas sana Center,他們做的更多,印度人比中國人多。因為華人推廣的禅修有時候還是注重的儀式過多,所以使你們美國人感覺到無法接近。但是有一個禅坐中心應該很好,把二戰時期美國的海軍陸戰隊那個總部大樓給改造成一個禅修中心了。讓他們給塗改了,外形包裝沒有動,裡邊是一個佛堂和禅堂。所以美國還確確實實真的是在文化上是非常的包容、開放的。允許一個華人去把人家那樣一個重要的地方改造成一個禅坐的地方。真是不可思議的。在中國肯定誰去做這件事誰被當成賣國賊、漢奸了。
禅修滿有意思的。釋迦牟尼他的教育方法,不是說要解決信仰的問題,更不是解決一個信什麼的問題。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個心靈如何讓它平靜。平靜下來,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它的內在。因為它是這樣的,因此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來做這個禅修的實驗。一開始入手很方便,僅僅是觀察。觀察一個普遍的東西。好比說,這個東西一定是對任何人、對任何信仰人群都絕對是平等的,選擇這樣一個對象來觀察,它就很容易下手、操作。所以就是僅僅來觀察我們的呼吸,因為呼吸是沒有宗教色彩的,呼吸也是沒有什麼過去、現在、未來的。任何一個人,他都有呼吸。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覺知力放在這個呼吸上。僅僅觀察它的進和出。
僅僅觀察它,觀察和分別是不一樣的。分別、認識、研究,這是你要再加一層的心理作用、作意。就是你再有一層的心再去觀察、分析、研究這個呼吸是怎麼回事。但是這個觀察僅僅是一件事,你不需要去研究它,你也不需要去分別它,你只是體驗它,這個觀察就是體驗的意思。所以在西方,有時候把禅修翻譯成practice實踐,observe觀察,觀察的對象就是我們的呼吸,breath in,breath out,你僅僅觀察進、出、進、出……腿就盤好它,很痛的等一下。
這個狹小的區域(鼻下人中),觀察它,就把心靈的注意力、觀察力放在這個地方,它容易產生覺知。能明白嗎?明白了?太好了。那我們就把眼鏡取下來,手表取下來,然後很放松。左手在下,交叉疊放於小腹前,很放松。然後眼睛輕輕地合上,僅僅的就開始觀察呼吸的進和出。(三聲木魚)
(引罄聲)
學員A:身體不舒服,腦子很舒服……
學員B:在這種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怎麼讓你的腦子安靜下來?
奘師:它就像一個天平一樣,這邊是身體的不舒服,這邊是腦子的舒服,如果身體的不舒服多過了腦子的不舒服,或者多過它的舒服,那整個這一個小時你會很痛苦,必然因為你身體的不舒服讓你的腦子的舒服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它倆能夠平衡了,腦子的舒服和身體的不舒服平衡了,你可以忍受很久。如果你腦子的舒服很重,身體的不舒服很輕了,你可以坐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都沒問題。所以一開始,一定是身體的不舒服占主要,腦子的舒服占次要。然後慢慢的,它倆平等。然後慢慢的,腦子的舒服占了重要的,多過了不舒服,就越坐越樂趣多了。多以這個practice修行是一個慢慢的過程。
學員C:在打坐的過程中,剛才說要體驗呼吸的進和出,但是時間太長了我忍不住胡思亂想,我想的東西特別特別多,特別特別雜,後來就根本不是體驗呼吸進和出,怎麼控制想這些胡思亂想的事情呢?
奘師:這個我們叫做“失念”,從實踐的角度說,叫“失去你的念頭”。我本來讓你這一個小時你的念頭是在這個地方(鼻下人中),對不對?結果你大概只有三分鐘在這個地方,並且這三分鐘還不是連續三分鐘,是加起來,十秒鐘在這兒,跑了一會兒,又十秒鐘回來,然後又回來,加起來一個小時大概有三分鐘。剛開始沒有問題,任何人都一樣,不要以為我坐在這兒很穩定就沒有想別的。不需要控制,按照這個方法,慢慢的練習。慢慢練習,就好了。你要刻意的想要求一個清淨,有個詞叫“瞪久發勞”,你是老想要靜,越想靜,這個念頭就越會讓你不安靜。所以你只需要按這個方法去練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