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戒法法師:如是觀五蘊——樸實的生命教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是觀五蘊——樸實的生命教育

    首先引一段《雜阿含經》的經文,如下:  

    《雜阿含經》卷1:(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1, a3-15)

     講到我們身心現象觀察的時候,佛陀大體會用蘊、處、界三科的方法來作為觀察對象。此經文就是教導弟子觀五蘊無常,由觀無常,了知世間的一切皆不可取著。佛陀在其他經典中也常常告訴弟子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但我們要明白無常本身是不會導致苦的結果,而導致苦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將“無常”的現象執著為“常”,所以當面對無常現象時,無法接受現實,而產生的痛苦。

    本經佛陀教弟子觀無常,令弟子對世間的現象產生厭離,那厭離什麼呢?這主要是為了破除我們對世間的喜貪等煩惱,所謂喜貪,就是我們內心中的貪愛煩惱。由觀無常生厭離,厭離又能對治我們的喜貪。當我們對世間的一切都不生起喜貪之心時,那就能獲得了“心解脫”(指心由一切束縛中解放,解脫之當體即為心,故稱心解脫,後來論師們常與定相應,也就是將心解脫與禅定獲得解脫相關聯)。

    如此,本經最後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那我們得此人身的價值也就得到了體現,才不惜得人身之行。

    不但觀五蘊無常是如此,觀五蘊為苦、空、無我等,也同樣如此觀察。

 

 

上一篇:馮學成居士:棒喝截流 八、詩文禅風——文字禅欣賞
下一篇:馮學成居士:修行與業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