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咱們現在講第三十二章,“我空怖滅”。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釋】第三十二章說明了人為什麼有憂愁恐懼,就是因為人有愛欲,所以才有憂愁恐懼;若是把愛欲斷了,就沒有什麼憂愁恐懼。

我們人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妄認四大為自己的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己的心相,所以就執著貪戀,不願意放下,因此就有種種的麻煩生出來;種種麻煩生出來,就有很多的憂愁煩惱,接著又生種種的恐怖。你若能觀察四大,就知道身體是由四大和合而成,本來沒有一個我。然後,你再觀察六塵緣影也是空的,要知道這個心是無常的,能把愛欲心先斷了,憂怖自然也就沒有了。

所以佛說,“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因為有愛欲,就有所憂愁煩惱。從憂愁煩惱,就會生出恐怖心。“若離於愛”,若能把愛欲心斷了,或轉變了。“何憂何怖”,又有什麼可憂愁,又有什麼可以恐怖的呢?所以,憂愁恐怖就因執著放不下而來的。

這一段是宣化上人講的,講得非常好。解釋了人怎麼樣生出的恐怖和憂愁,因為他有YIN欲心,愛這個、愛那個。你所謂的愛必然導致心理的空虛,有了愛就有了我;有了我,他就執著這個“我”上了;執著我,就有取捨;有了取捨,得到了,生起了一種滿足的歡喜,但歡喜的背面就帶來了更大的憂愁和占有欲,因為有想就有憂愁,得到了歡喜,得不到就愁。

他這種愛心、這種貪欲永遠沒有止境的,越貪越深,越深越想貪。它本來就是一個下坡路,說“我只滾一步”,它不可能的,站不住的。就像人從山上往下掉的時候,說“我掉在半空中”,它不可能,你在半空中是站不住的,還得往下掉,一直把你摔死、摔爛、摔壞了,這才完事;否則的話,你這個是不會停止的。只要你產生了愛心,它的後果就是憂愁,由憂愁又生出了恐怖,這是一個規律。所以佛講出了,你的恐怖從哪生?就是從這個愛所生。

世間人都講愛,“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等等,在社會上雖然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但是終歸還沒有離開這個。我們需要的是慈悲,是布施,所以我們不建立在人那種愛欲的基礎之上,要建立在無我的基礎上,那才能更真實,才是真正的慈悲。人要是建在愛的基礎上,你必然就要有憂愁、有恐怖的。因為法的本體是空相,你離開了這個,反而生出了種種的想法,這種妄想必然越發展越厲害。特別是YIN欲的愛,那越發展越厲害,只能是無明轉厚,無明越發展它越厚。

我們不明白,就以為生出一念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是心裡想一下子,那沒啥。”你不知道,它在內心裡已經起了決定性的變化。當起了決定性的變化的時候,因緣成熟就要發生行為。發生行為了,無明就會越變越厚。無明越厚,恐怖、憂愁都生出來了,煩惱重重。為了發洩自己的煩惱又去貪欲,越貪欲越煩惱,天天恐怖,膽小怕事,甚至連夜道也不敢走。因為我的堅固,所以恐怖就生出來了。

有的人膽大,可能就是YIN欲心小,所以我也很佩服這個膽大的人,我說:這個了不起。我一看別人上高,爬得挺高挺高的,他也不害怕,也不怕苦。有時候我就非常佩服,我說:這人肯定是有定力。但願你們膽大的好好努力,利用這種善根徹底把YIN欲斷下去,把煩惱斷下去。膽小的,我和大家都屬於膽小一類的,咱也別怕,咱也得努力,膽小那是過去膽小,我們現在不斷地努力獻身,不自私,慢慢的就膽大了。

不貪欲,這個貪欲不光是色的貪欲,就是一個物質,任何的物質你都不能去貪。你有了貪,這種恐懼心就會生起來,因為它是自私的,往下坡路走的。包括一張紙,你都不能貪。一些微小的變化有時候你不清楚,所以你要查。

佛講了,我們生出的恐怖心等等的事情,都是由憂愁煩惱而生。憂愁煩惱就會生出恐怖,晚上不敢走夜路,見個人就害怕。你看看現在,大家在克服害怕心上就比以前強多了。過去在家時,一進屋睡覺,首先得把門鎖上,是不是?插得牢牢的,看鎖沒鎖死,大門都得關著。現在你也不摸錢了、一頓飯了、東西也不攢了,你看那個門,開著門睡覺他都不想了,願意怎麼開怎麼開,不管了。

我們這個恐怖心就是因為貪愛,愛什麼呢?愛“我”。爬高的人,他爬的時候沒有想到“我”,沒有想到掉下來會怎麼的,他那時候沒想。有時候我看到那爬桿的瘦,我心裡可佩服了,他一點都不瘦,比我強多了,我都爬不上去。你看他身體瘦,實際上比我這胖的強多了。你看他身體有病,比我這個心裡有病強多了,遠遠勝於我。

這是第三十二章。我們下面接著講第三十三章,“智明破魔”。

 

 

上一篇:東晉南北朝居士名家文集:宗炳居士答何承天書(宗柄)
下一篇:許止淨居士: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