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三之上(李通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三之上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十行位

  第一歡喜行。南方有國土。名為三目。彼有比丘。名曰善見。南義如前。國土名三目者。以明法眼智眼慧眼。以此善知識。於此行中。常以此三眼。善利眾生。故名三目。目者眼也。以法眼明淨。常見法身。智眼知根。善知根器。慧眼簡擇。明見正邪。以此三眼處行無惑。若無此三眼。自亦恆迷。事無不染。何堪利物令離蓋纏。以善知識道德行門。而標其國。名為三目。比丘名善見者。以此三眼知根。應根與益。不浪施教。名為善見。何故此十行之初。以比丘為首。以明處行。先以三眼明徹。於世間中心境無垢。名曰比丘。以比丘無染。是解脫義。此十行初以比丘。是處行不染義。十住初妙峰山頂德雲比丘。是從定起觀。以明相盡出俗之義。十回向初。鬻香長者號青蓮華。以明回出纏心多者。令入生死。成大慈悲行。處世知真。而不染污。故號青蓮華。以俗表之。如淨名之流是也。十地初以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此雲主當春生。以明十地大悲行常處生死長夜。主當一切眾生。令善芽增長。亦是主當春生苗稼神。善財至三眼國。於城邑聚落村鄰市肆川源山谷一切諸處。周遍求覓者。城者可知。鄰者尚書大傳曰。五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裡。五裡為邑。此是虞夏之制也。自余可知。善財如是求覓。以明觀察諸法。靜亂無體。一切處無著。比丘在林中經行往返者。以明萬行如林覆蔭。莊嚴萬有也。地有林莊嚴真境。人有行莊嚴自身。及益他人也。往返經行者。明體不住生死。不住解脫涅槃。故其比丘壯年者。以明在世毀贊無傾。利生無盡。為壯年美貌端正可喜。其發绀青右旋不亂。頂有肉髻。皮膚金色。頸文三道。額廣平正。眼目修廣。如青蓮華。如是等三十二相具足。以明法眼智眼慧眼內嚴。外彰善行。慈悲和悅知根接。生以得報相嚴身具。有三十二相正果報也。正經行時。不遲不速。審谛經行。無量天龍八部釋梵護世等。十眾前後圍繞者。以行感招受化之眾也。主方神隨方回轉者。震巽離坤兌干坎艮上下二方為十方。皆有神隨逐回轉而行。又表法中震為木。以木中都含十方之法。以十下八為木字。震為音聲。為震動。為青龍。為吉慶。為春生。為發明。為眾善之首。以此法事先東方為首。南方離。為虛無。為正為日。為目為心。為文章。為盛明。若達心虛無。即有智慧文章明也。故問一知十者。是智盛明義。以此十朋之龜者。問一知十。表智慧明也。北方者為坎為水。為玄武為始明。此方以明暗創分。以為北字。故十一月一陽生。以明暗始分之始。暗去明來。明暗相背也。又表正在玄武。迷愚奸邪之際。善惡不和。不相信順。亦是明暗不比。皆相違背。故雲北字。海幢比丘背上。出二乘以表之。又坎為牢固為水。水善利萬物。皆是隨方回轉之義。善惡之道十方參有。東北方為山。為石為止。為小男為童蒙。年初歲末在其中。丑未相沖。是陰陽之介。金墓在丑。木墓在未。日生於寅。月生於申。以艮為山故。表山高難升。以人巴為艮字。若表聖道難登。心淨不動如山。方正道現也。即以艮止其心。正道現為艮義。皆隨方回轉義。東南方為巽。為風為長女。為言說為風教。故巽主辛丑辛未。以丑為小男。未為眾人為信順。以明巽為言說風教。以化眾人。童蒙小男已至道者。德合天地。然不須教也。是故口出風。而施言教。以定正邪。是非盡言說俱巳。故兩巳共成巽字。約略如是。十方之法難量。一方之法具有十方。互體參差卒申難盡。但隨世法及出世法。隨事回轉。是故經言。主方神隨方。回轉者法也。以明法無定體。隨事變通。以明處此位中。隨其世間事宜。教行自在。隨方回轉。引導其前者。以明善施教行。引導一切眾生。以教行為先也。足行神持寶蓮華。以承其足。神表智。於萬行中處世無染也。以明行體性無垢故閻浮幢林神。雨眾雜華雲。此林近阿耨達池。以表萬行如林。覆蔭含生。不行一行。處行無量。度脫眾生。華者行也。無盡光神。舒光破暗者。恆以智慧破一切迷暗故。不動藏地神。現諸寶藏。令一切眾生修其善業。發開智慧寶藏故。普光明虛空神。莊嚴虛空者。以普光明智度眾生。普令眾生行於空行。破諸迷暗。獲無量福德。以自莊嚴成就。德海神雨摩尼寶者。以大慈悲行淨眾生垢故。無垢藏須彌山神。頂禮恭敬。曲躬合掌。以明自智高勝。恆行謙敬。無我慢之心。無礙力風神。雨妙香華。此是巽神。以明智慧善說風教。聞者歡悅。是香華義。巽為風教義。春和主夜神。莊嚴其身投地者。眾善行為莊嚴。一切者。行不離根本智地常覺悟。主晝神執普照諸方摩尼幢。住在虛空。放大光明者。以明無相法身為虛空。根本智光為摩尼寶幢體。以智自性無垢淨光為照耀體。以明萬行及以心境。恆以根本普光明智普照十方。無一法可得。而以萬行度諸眾生。不離此智。常不迷心境。即能於世間而無染著。處於世間教化眾生。常行此十行法。而無過失。此十個神以表神智處世之行十波羅蜜。令修行者仿之。我聞聖者已下請法。比丘答之。我年既少。出家日近者。以明初從十住。創入十行之首也。我此生之中。於三十八恆河沙佛所。淨修梵行者。以明不離法眼智眼慧眼三法為三十。此三法上。皆能破除心境識上十無明。以此三法所觀。一切心境識。皆不離法眼智眼慧眼。所知見故。即八正道行。恆相應故。故言三十八恆河沙佛所淨修梵行。以恆河沙邪見一切煩惱。以三眼觀之。無有一法不解脫者。不離法眼智眼慧眼所知見故。無有一法不清淨故。身口意悉清淨故。故雲三十八恆河沙佛所淨修梵行。以三眼淨。一切見聞覺知境。總淨名為佛之知見也。經雲。或有佛所。一日一夜淨修梵行。乃至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一歲乃至不可說劫。淨修梵行。乃至入無所證處。淨修梵行。亦見彼佛成等正覺。說法各各差別。無有雜亂者。以月無始無終。無有本末。一切心境之上。不見一法是非能所。是修梵行。梵者淨也。善了心境無染淨是非之性。常作如是觀。是於一切佛所淨修梵行。以自心境一切淨故。即是佛也。修行者終不可於自他之上。存是立非。得為成佛也。設經塵劫勤勞。無免生死。何如心境皆淨。以三眼隨用。住持世間。修行者應常以三眼觀察世間。令心境識以成智業。心境清淨慈悲和悅。主導眾生。無有勞倦。何事須憂。一切佛法自然明了。我唯知此菩薩無盡燈解脫門已下。明推德於前更令升進。以法眼智眼慧眼常照現前。令不迷心境。即情識種子總亡。唯智慧現前。名為無盡燈法門。又以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故雲無盡燈也。此位以檀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

  第二饒益行。南方有國土。名曰名聞。南義如前。國號名聞者。以明自在童子智德高遠。物無不曉。書數算法。技術眾藝。世間益生之法。莫不洞達。以是名聲遠聞。故國名名聞。童子名自在者。以童子得不死之命。一切世法不能沮壞。於生死中。隨器現形而自在。故雲自在。在河渚者。水中可居處大者名洲。小者曰渚。小渚曰沚。聚砂為戲者。以明算法隨聚砂之多少。算知顆粒。此位中童子自在知之法。約有十法。一書二算三印四醫五工巧六和合仙藥七農八商賈九相十知人根器而教授之。有此十法。而利眾生。算法阿庾多。此方一兆。那由他此方一億。自余算數梵本未翻。從我唯知此一切工巧神通已下。是推德升進。此位以戒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十住位以十二緣生觀。觀生死海。為佛智海為戒體。此十行法為戒體。以成饒益之行。

  第三無違逆行。以忍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一大城。名為海住。前之二位所雲國。此位雲城者。何以明但以約智德所知為國。今此位以忍防護身口意業。不令高慢。名之為城。城名海住。明下心如海。容納眾流而無所棄。優婆夷名具足者。以能具足施戒忍進慈悲。具此五法名為具足。在此城中所住之宅者。以明忍行內嚴。不居其外。故在城中。所居之宅。四面無量種種眾寶莊嚴者。以明一心內懷法忍。感招無量功德莊嚴。優婆夷處於寶座者。以忍為座體。盛年美貌端正可喜。以忍報嚴也。素服垂發。身無璎珞者。此捨外華嚴。以明忍狀。色相威德光明者。忍行志德感乘故。容貌可喜。其宅廣博。一室而開四門者。以忍施仁慈廣大。以四攝法四無量心無限也。以一小器置於座前。一切世界無限大眾來所食。皆隨根得食得道。各各差別。以法忍施戒慈悲謙下。無自大憍慢為小器。即功德廣大施無邊。若能忍心如虛空。福德莊嚴無有盡也。故頌雲。行忍身心無中邊。除見大小如虛空。其心平等無高卑。十塵法施亦無盡。此位明十行忍門。十千童女總明忍辱柔軟和悅之行。以女表之。眷屬有百萬阿僧祇者。以明忍辱慈悲柔和行周。從我唯知此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已下。明推德升進。以明忍辱一門即諸行具足。諸功德藏具足也。

  第四無屈撓行。精進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城名大興者。以明精進波羅蜜。大興財法二施之行悉周遍。故城名大興。居士號明智者。以智能隨俗。善行二施。饒益一切眾生。故名明智。善財於城內市肆衢道七寶台上。處無數寶莊嚴之座。而坐其上。其座十種莊嚴。廣如經說。皆依十種波羅蜜行報生。故先雲七寶台上以為座體者。以明萬行以七覺支分為體。七覺者。一擇法覺支。二精進覺支。三念覺支。四喜覺支。五猗覺支。六定覺支。七捨覺支。以根本智為長者之身。故為明智。居士者居世間而不染。故名居士。以其明智坐七覺支。成無量妙行門。作自利利他升進之行。明一切萬行覺觀。治習解迷。精進無倦。成就大慈大悲。皆不離一切法空。自性無垢白淨無作智為本體。以染淨習氣。及樂出世間心之勝劣。令知慈悲增減不圓滿障。安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位升進之行名目。與修行者作樣。令學者仿之依教不錯。故市四衢道坐七寶台座。以七覺支為座體。以明四攝四無量心。故名四衢道。以七覺支分十波羅蜜及無量行。名眾寶莊嚴。常處生死煩惱為朝市。以明此位精進之行。應如是行財法二施之門。善財請法。居士令觀來眾色類無量廣多。及來眾欲樂不同。勸觀之已。居士須臾系念。仰視空中。如其所須悉從空而下。一切大眾普皆滿足者。以表明智自體是空。一切果報。皆從空智而幻生故。以此仰視虛空。表其空智幻生福報諸功德海。從此空智而生。是以觀其本源。令知果報功德所生之因。大慈大悲財法大捨。悉從空智而起。一切萬行從空智慧而生。及以一切眾生及以業果。皆如是也。令修行者善知心境一切功德果報。及一切眾生所行因果。皆從空智而有。眾生不了妄作無明。而作善惡業。迷其空智。生死流轉。了此法者得大明智。而常隨俗行於慈悲。諸功德海財法二施。廣大無盡隨念而至。從此空智而有故。是故須觀令學者識本。仿之在行無染。猶如蓮華而有可觀。處水無染。前十住中。第四精進波羅蜜。即以彌伽長者。於市肆上。為十千人眾。說輪字莊嚴門。令學諸善知世智。了世名言書字句義一切名字互體相生。一一名字有一切名字。互成生起。本性體無。今十行中。第四無屈撓行。行精進波羅蜜。以明智居士在市肆衢道。以明四攝法。行財法二施。攝眾生行。從空智生。自余廣意經中具明。從我唯知此隨意念念生福德藏解脫門已下。明推德升進。

  第五離癡亂行。禅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大城名師子宮者。明禅定能發大智慧。於生死中及大眾中。說決定破生死法。得無怖畏。故名師子宮。明此智慧。不從外依他而來。以自心寂定所顯得。故名師子宮。智慧為師子。善財於市中見寶髻長者。以明此位不住禅。體在生死煩愦之中。引接一切眾生。故長者接善財手。將詣所居。示其捨宅。光明真金所成。白銀為牆。頗梨為殿。绀琉璃寶以為樓閣。砗磲妙寶而為其柱。百萬種寶周遍莊嚴。赤珠摩尼為師子座。摩尼為怅。真珠為網。彌覆其上。瑪瑙寶池香水盈滿。無量寶樹周遍行列。其宅廣博十層八門。善財次第觀察。此以禅體大智慧功德八正行報生依果故。觀果知因。善財觀察報居宅捨因果。即得所修之道。論主頌曰。禅心自淨為光明。自性無垢為真金。廓徹如空無涯際。此是智者之宅捨。智眼普觀一切法。白淨無垢無中邊。諸法取捨不可得。此是智者之垣牆。了色塵境本性無。心王善治名為殿。淨智明見照世間。於法普照為樓閣。常於一切見聞中。常無取捨。無傾動。一切色聲能見聞聞中不聞為寶柱。色境自性本無性。智者以之為座體。能於十方塵勞門坐。為大智無垢染。成大智慧無所畏。此是智者師子座。善設教網。漉眾生。心恆清淨香水滿。樓閣十重宅八門。十度八正是其行。最下重中施飲食。第二戒施為寶衣。第三忍辱寶華璎。第四慈悲精進女。第五禅慧妙莊嚴。五地通明菩薩住。第六淨慧妙空乘。六地菩薩於中住。七層方便處生死。八層無功智自在。九層一生法王居。十層佛果鹹充滿。如是次第而修學。畢竟無初及中後。以此定慧總持門住智。自在非空有。善財白言。種何善根。獲是果報。長者告言。善男子。我念過去過佛剎微塵劫有世界。名圓滿莊嚴。佛號無邊光明法界普莊嚴王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彼佛入城。我奏音樂。並燒一丸香而供養。以此功德回向三處。謂永離一切貧窮困苦。常見諸佛及善知識。恆聞正法故獲此報也。釋雲。過佛剎微塵數劫者。處迷未悟曰塵劫也。有世界名圓滿莊嚴者。以明根本普光明智自性。有無邊功德世界也。佛號無邊光明法界普莊嚴王者。即根本普光明智自性無垢。恆照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同共有之。但為處迷。隨三界六道果報。善惡不同。若也一念與天真自性無修無作禅相應。一切心境色塵性。自無垢便成普光明智。性自無依。不依空有。而能普照十方法界妙用自在。無邊功德自然莊嚴。但為隔迷本體。與無明貪嗔不相離也。一念淨心迷解大智現前。但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位五十個法門調和智慈生熟。使令均齊。成普賢行。然其智體不離初心。時亦不遷。智亦不改但令智悲神用。漸漸增廣漸漸增明。使令廓徹。量同虛空。等周法界。同一切眾生。心住一切眾生。隨心而現。悉能普應十方世界。無處不至。始終如是。自性常爾。不作神通想念變化。以慈善根力。法爾恆然。功行方滿。此寶髻長者。以一切色塵自性無作禅。開發此普光明智。顯發教化一切眾生。但迷時即言佛剎微塵劫。悟已古今總無所有。升進不離。無古今中。而有漸漸。如空中雲。不離空體。而有聚散。然其空體。不屬時收言無邊光明法界普莊嚴王佛。入城我奏音樂。並燒一丸香。供養彼佛。得此功德者。但表樂音是五塵之境。便達五塵本來法體。本是法界普光明智之境界。以為法樂。名為供養。得此道者。是回向三處。永離貧窮困苦。常見諸佛及善知識無邊功德。以此達妄成智。而用教化眾生而得也。我唯知此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已下。明推德升進。以無明迷解。以成普光明智。以用教化眾生。是無量福德藏。十住解脫長者禅身。含十佛剎海。以境而從體。以為禅體。此十行中。寶髻長者。以禅體而就用為禅體。一切色塵無不禅收。

  第六善現行。以般若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一國土。名籐根者。以表此位智慧深固。徹於水際。不可傾拔。名曰籐根。城名普門者。為此長者世無不達。無不救濟。醫方療疾無病不明。大小三乘。及一乘根種。無不皆示。依法接引。所稱時宜。香湯沐浴名衣上服飲食上味。無不給施。故其城名普門。長者名普眼者。以明此位智慧幽微。世無不曉。十方世法一切皆明。名為普眼。此位以智慧成滿一切醫方。一切佛法。大小法門。及飲食衣服。十方恆施。亦和合一切香。供養諸佛。廣在經文。我唯知此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已下。是推德升進。此位令修行者見道之後。以慈悲故。利眾生事。無不頓明。以益群品。十住中海幢比丘。入寂滅神通。十方化利。此位普眼長者。以正法大小諸乘。及世法諸功。普皆等濟。

  第七無著行。方便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大城名多羅幢。此雲明淨。王名無厭足。此位中明善治國政。慈愍含生。無有厭足。治世間有多惡逆。多不善行。故示威嚴。自化其身。作十萬猛卒。形貌丑惡。衣服偏陋。執持器仗。攘臂嗔目。作諸苦具。見者恐怖。自化其身。作種種惡。還以自化其身。而追捉之。或截耳鼻挑目。種種苦治。令實眾生懼而不犯。厭而離之。能發無上道心。明菩薩大慈大悲之行。以治惡法。外示威嚴。內懷慈愍。以大慈悲心。實不傷一蚤一蟻。何況人耶。廣如經說。我唯得此如幻解脫門已下。是推德升進。

  第八難得行。以願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此妙光是無色形之根本。妙智大光王。是妙智之大自在用。是差別智。以此位成一分順理無功之妙行。仍有順解脫之心。多不同十地第八地任法無功智現前。恐隨智體自性無作。而滯大慈悲。故從十住直至十地。皆以願波羅蜜防之。令至其位。念本願力。起大悲行。不令住淨。於智悲行漸漸殊勝。廣大三昧涅槃道上煩惱習氣。至十地位滿。方捨始於普賢行而得自在。其位未成者助道之行。不可厭廢。其位已至助道之行不可留。如世間法皆然。思之可見。從十住第八十行第八十回向第八十地第八。各隨本位。皆有一分無功之智。和會智慈之行。勝劣之體。如十住第七位。即以休捨優婆夷與第八位仙人。同住海潮處。以明智悲無二體也。此十行位。第七第八。以明淨城妙光無厭足王大光王。和會大悲體。以明隨位勝劣。即以仙人與王表之。所行隨位力用不同。諸位仿此知之。位位皆然。道無二體。但明位位殊勝。如十回向第七第八。以觀音正趣菩薩。同會而見。以聖者表之。漸漸入神所用幽微廣大故。妙光城縱廣一十由旬者。一之與十皆為大數之母。母者本也。是根本智。十億衢路。十億是差別智中眾行。明不離本妙智之體。而有無邊眾行大用。表之其一之與十。而遍十億及十不可說乃至一切數之大體故。一一道間。皆有無量萬億眾生者。以明差別智。及眾行中一一行。攝化無量萬億眾生。根欲不同皆得其所。已下諸眾莊嚴。皆智悲之行報得。具如經文。觀果知因。其王二十八相者。以明後有善法行真實行。二行未圓。一行中有因有果。阙此四重因果。未具三十二相也。以明後二種行滿。即化行遍周。三十二相亦滿。以不住大智樓閣故。在四衢道中。以明四攝法四無量所攝行遍故。諸相具足也。當此妙光城中。有一樓閣。名正法藏。阿僧祇寶以為莊嚴。光明赫奕。最勝無比。眾生見者無有厭足。大光王處中者。樓閣是根本普光明智。大光王是差別智。城中有無數寶樓閣。皆是本位十波羅蜜行之所報生。最居城中樓閣。根本智之報體。大光王於所住樓閣。不遠坐如意摩尼寶蓮華師子座者。以不住智淨名不遠。以四攝法攝化眾生為四衢道。隨意利生。名如意寶也。智恆無垢號曰摩尼。常處世間而無染污。是廣大蓮華座。其城各隨眾生業力所見。淨穢不同。入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者。以明不住淨智。隨俗行慈順俗利生。心無沉掉名為三昧。名菩薩幢行隨順世間三昧。入此三昧時。其城內外六種震動。樹木樓閣一切境界。傾身向王。皆悉頂禮。是三昧力所感。廣在經文。我唯知此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已下。是推德升進。此位以明不住淨智。隨俗行慈悲行遍故。

  第九善法行。力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一王都。名安住者。五位之中但是第九。皆是法王之位。以明至此位。說法自在。故號王都。住持軌度。身心寂靜。故名安住。以明法師志德也。有優婆夷名不動。以明法師志德慈悲和悅柔軟。心不隨境。以明法師之行。以不動優婆夷表之。不即要以婦人為法師也。優婆夷言。於自眷屬不生嗔恨。何況他眾生。善財歎此女人。有三種行。頌曰。守護清淨戒。修行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善財見優婆夷。但恭敬合掌。不致禮拜者。以此位說教。無高卑性。不行曲禮。如無行經。得性相平等無我無人者。又文殊師利白佛言。所見如來。不應禮敬。以此號為無行經。此至道者無上禮也。但有合掌觀察。合道其體平等。智慈不施曲禮。得法之後。方隨俗禮。以是辭去。方禮法師位。有十種行。一慈悲二柔軟三謙敬。四色境之中心無傾動。五持戒六忍辱七精進。八廣明世間出世間諸法對治門。九善說四辯分明。十言音和悅生致慰問。此為法師之志德也。我唯得此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為一切眾生說微妙法皆令歡喜已下。是推德升進。此法師位其意廣大。具在經文。今且略知經之大意次第。諸有作者。善依經本。而更審谛。自策其志。此優婆夷雲。爾時劫中受持如來所說法門。未曾廢捨一文一字。乃至世俗文字。亦復如是。乃至世間技術之法。一一法中。亦復如是。以看古樣。自勵已躬。

  第十真實行。以智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南義如前。有一大城。名無量都薩羅者。此雲有無量大喜樂事。為此善知識行。以四攝法正邪。同事愛語方便。眾生見者。無不蒙益故。城名有喜樂事。有出家外道。名為遍行。不著三界。名曰出家。一切眾生皆同其行。名為遍行。三千大千世界中。九十六種外道。皆悉與其同行。故名遍行。在山頂上平地經行。以明智波羅蜜。智高出世俗。名為山頂。大悲平等。普攝眾生。名為平地。善知識以無依智。於此閻浮地城邑聚落一切眾生中男女大小。常現其身。同其色類。而為說法。諸眾生等。皆悉不能知我從何所來。唯令聞者如實修行。十方一切世界人天六道常皆如是。故號遍行。從我唯知此至一切處菩薩行已下。是推德升進。已上十善知識。成就世間諸藝治化之行。兼修出世之心多。若恆以生死苦海常處其中。不出不沒。以成大智大慈悲。及一切智海後位方明。

 

上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4 道谛 八正道
下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5 一、正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