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一之下(李通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一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第三入位契真。會佛智慧門者。如十住以升須彌山頂表之門。山頂至相盡處也。善財童子至妙峰山亦同此也。得憶念一切諸佛智慧光明普見法門。以處表所升進心所至之道。以升山頂。像從十信有為信心。升此十住。空慧現前。一切心境。都無所得。是名為智慧光明普見法門。以明無相慧光。破無始長夜。計執之闇。常流苦海。今升此位。真空智慧現前。無始執障無明一時頓盡。如升山頂至相盡處也。若功至慧明。不勞登山。今以處表法。以升須彌山表之。於中明升進。得法之人。還以所得之法為名。是故十個菩薩俱名為慧。以法慧菩薩為首。於中修行之佛果。十個佛果。下名悉同名之為月。殊特月佛為首。以明無相智慧光明。能破無始長夜無明貪嗔炎熱。得大清涼樂。故佛果號殊特月。此位中十慧菩薩。是此位修行者之身。十個華世界。是能開敷妙慧之心。十個月佛。是妙慧行。十波羅蜜中清涼之果。各隨十波羅蜜行。下意配當皆自有意義。如殊特月配檀波羅蜜。以檀體能捨。以明此位入真空慧。一切見障執業。無明煩惱炎熱。都亡皆捨。此為殊特月佛。配初發心住。檀波羅蜜為主。余九為伴。無盡月佛者。以明無相法身為戒體。無有成破。一受恆然。名無盡月佛。以忍體如空。心無傾動故。名不動月佛。以此位空慧增明。恆以空慧而觀諸法。轉轉增明。以為精進。如風無體。而能生眾法。能成能壞。佛號風月佛。以禅定身心清涼。能淨諸垢。佛號水月佛。以意准知。世界名因陀羅華者。因陀羅者。此雲能主。以空智慧光明。堪能主導一切眾生。開敷慧眼。令其發明。波頭摩華世界者。此雲赤蓮華。以戒體內心空寂。戒相外嚴。見者善生。以赤色表法。眾有可觀也。已下十波羅蜜意。表之各有意義。華者明此位貪嗔既亡。智慧開敷也。略釋如是。廣在論本。法慧菩薩。入無量方便三昧者。以一心念亡。無量境界一時亡。無量境界亡。無量智慧一時現。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以言慰歎。及手摩法慧菩薩頂者。若在迷即千佛世界微塵數迷。名之為外。若以三昧力淨。如許煩惱無明淨。還成如許智慧現前故。有千佛剎微塵數佛智慧現前。明以定發慧。定慧正相應際。名為千佛剎微塵數法慧佛。而現其前摩頂者。定慧相印也。言贊者。以慧發即能為妙言。慧由定起故。須贊能定之心。與法慧菩薩智者。以明不離定而起用。不同二乘空定無慧。以言之與智。十信心位。不入定而說法者。明信是生滅心。未入正位故。此位入定者。非是息心定故。是任性無功。自性淨故。以任法本定。即寂用不礙。即如善財於別山頂上。見德雲比丘。徐步經行者。是其樣也。以明自住之山。初止心不亂。有定可依。別山徐步經行。是寂用自在。是無定亂。可依之定方成定也。此定出過攝念息心修定。方入佛解脫智慧光明之中。凡攝念存心。息止所得之定。是隨其深淺。並是色無色定。三界業收。心如虛空。煩惱滅不生三界。無大智慧。證涅槃樂。是為聲聞定也。此十住位。所入之定。非如是也。是一切法。本自性定。能起智慧。轉更增明體無沉掉而發生無量智慧。成就智悲。長處生死。不壞本性。恆無業門。此位言升須彌山。向帝釋宮者有二義。一名如來成道。身行遍周。一切須彌王總至。二表十住升進。以處表法。如表法中。帝釋遙見佛來。以明從十信起信。向十住之心。以信未真契十住之智慧故。雲遙見佛來即以神力莊嚴此殿者。心意作念。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者。安置身心。入無作自性清涼定。包含萬境。無不皆淨。能會本智慧故。名之為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得於生死恆無畏心。名為師子。悉以妙寶所成者。定慧莊嚴。名為妙寶所成。智慧光明。超多煩惱。名十千層級。以表升進為層級。廣意在論本。今且略言。佛入殿者。明定慧相應也。此位有六品經。成此十住之位。如升須彌山品。以明從十信升進。偈贊品明已前諸佛。同入此法。古今法同。令入者不疑。十住品說十種住。以明十種升進。皆十波羅蜜為體。一中具十。互體十中有百。五位皆然。梵行品明戒體。無相法身為戒體。無成壞性。初發心功德品。明發心者。廣大無限。利益廣多。獲功德無限。稱其心量。與虛空等。論主頌曰。虛空雖廣無有邊。不能出生諸功德。菩提智悲如虛空。重重功德不可說。又經頌雲。一念供養無邊佛。亦供無數諸眾生。悉以香華及妙鬘。寶幢幡蓋。上衣服美食。珍座經行處。種種宮殿悉嚴好。種種光明。妙寶珠。如意摩尼。放光耀。念念如是持供養。經無量劫不可說。其人福德雖復多。不及發心功德大。以明有為修福德者。雖無限量。一念惡心盡滅無余。設得一劫終歸破壞。以初發菩提心。無為智現。智悲相應。一念功德過於虛空。無有限量。以虛空但空。無有福善。無有智悲。無有功德。普光大智為菩提體。初發心功德。不可限量。若迷智體。即有惡道業。以自莊嚴。若一念發心。智業現前。以智自性清淨。業中有無量不可說無邊功德海。自然莊嚴。何況大慈悲。饒益一切眾生。行上所有功德。何有限量。發心者應如是發菩提心。應如是開廓心海。誓度眾生。無有限量。一依此樣。功德不唐捐。應可仿之不虛其德。無法發意。畢竟何歸。雖知發心。不知如何發意如何進求。如十行位。在夜摩天。說有二義。一明佛身行。利眾生遍周。二表十行勝於前位。又明此天在空而居。以明十住中。以得法空。智慈一終和會。此位明於法空起行。以明在行無著。以此十行在夜摩天中說。以夜摩天依空而住故。師子座有萬層級者。以升進見道。智慧廣多。淨煩惱業。以成座體。層級廣多。前位座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此位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以法空起行故雲化作。空行無染故號蓮華。十個菩薩下名悉同。名之為林。功德林菩薩為首。林者以明行能蔭覆眾多故。十個佛號之為眼。常住眼佛為首。十個世界。皆名之為慧。十林菩薩。是修行之人。十慧世界。是修行者智慧。十個眼佛。是修行者。以智知根。利眾生也。皆是隨位因果法門。自余法事如前。此位有四品經。成此位法門。第一升夜摩天宮品明升進。二夜摩天宮偈贊品。明古今諸佛。同入此法。三十行品。明此位所行之行。四十無盡藏品。明信戒慚愧聞施慧念持辯等是。如十回向位中。有三品經。成十回向位。一升兜率天品。以明升進。二兜率天宮偈贊品。明古今諸佛。同入此門。三十回向品。明十住十行。雖修大智大慈悲。然修空智慧。出世心多。此位回十住十行出世心。令入生死。長養大慈悲。是故善財童子善知識。十住十行之首。皆有比丘。至此十回向位。長者青蓮華為首。以明出生死解脫心。入於生死。長大慈悲行。處生死不染。是故善財於十回向位中。以俗人長者。號青蓮華為首表之。以前兩位迎佛之眾。但有諸天眾。無天女眾。以表但得出世間智慧慈悲。未得入生死。同行利生慈悲。以是義故。無有天女。此十回向位中。全入生死大慈悲行。諸天女龍神八部。無量大眾。皆悉具足。論本廣明。此中略述。令發心者。約知法則。不迷趣求。自知生熟。兜率天王。敷摩尼藏師子之座。百萬億層級者。以明此位但處生死。成就大悲之行。勝前出世心故。以是義故。莊嚴各阿僧祇等寶。百萬億層級。此回向位。於解脫中。作起智門。廣興等眾生數。情識想念。及大願海。成普賢道。饒益一切無限眾生念。解脫智慧心。於生死中。了生死性本是解脫。如師子王。而得自在。廣度群生。無有休息。後之十地。及等覺位中。滿此十回向位中大願。即是更無別意。以是說十地位。時不言遙見。不言迎佛。意在同此位中大願滿也。此位兜率天中說者。明和會智悲。令圓滿故。是中道義表此天。欲界之中處中故。下有忉利夜摩。上有化樂他化。一切諸佛示現誕生。皆從此天。而降神也。如發菩提心者。善識經意修行。

  問曰。此十回向位。已經十住十行二位。各有十法。以皆知諸法自性空無相無性。智慧現前。至此回向位中。更興無量大願海。作無量想念情識。起智悲門。豈非是生滅心耶。如何稱道。

  論主以頌答曰。十住十行是初心。多有緣真念增勝。為除彼行緣真習。是故興願令回向。是達生滅是無生。起願行慈不生滅。善知世間生滅性。想念情識無非智。初心定慧緣真多。此位起願令知本。善知本者。處世間游行三界如師子。方能常處世間中。度脫群迷未曾已。是故十地位滿。欲入普賢行。以無量三昧。推求普賢菩薩。竟不能見。卻生想念。方見普賢菩薩。在一切十方諸佛前。坐蓮華座。或從他方相續而來。廣意在十定品。十地尚有此三昧涅槃習障。何況十住十行。是故須興大願。成就普賢行。入生死六道。一切處一切法一切願。度脫一切眾生。思惟分別。成就無邊差別智。於一切境界。無不皆是。無生法門。方可功終。算數廣大愚。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廣大愚。唯佛當究竟。十如來地一。及等覺位中十定品。總依回向中願行。滿普賢道。即是其法。於中升進法則。在他化自在天說。以處表法中。以他化天觀他變化。以成己樂。亦名樂變化天。以樂他變化。以自成樂想。以表十地菩薩所修道業。皆樂欲成他眾生。令其得樂。以為自樂。此地中有三十八個菩薩眾為首。共成此十地法。三十七個下名悉同為藏。以金剛藏為首。一個獨名解脫月者。三十七個菩薩同名為藏。為明三十七道品法。一切菩薩所成道業。成等正覺。皆由此生。解脫月一人。是此三十七品中果故。此十地之中。解脫月是能問之人。金剛藏是能說十地之中法門之主。以明因果。自相問答。余不能知。如初歡喜地。為見聞如來色身。及轉*輪。乃至聞正法。多歡喜多適悅。名為歡喜地。廣在經文。以檀波羅蜜增上為主。余九波羅蜜為伴。隨力兼修。為聞法故。於身命財皆能捨。得離五怖畏。不活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無我觀。以不作此業故。如此初地中。總別同異成壞六相義。是初地中。總攝十地中義。及如來義。總須解其同別。乃至以一國土。一切國土。入一國土中。如帝網門。自在無礙。此六相義。總攝諸法。皆有此六義。今且舉天帝釋寶網一門。余萬事准知。如天帝釋宮殿中。莊嚴寶網。以天中淨寶所成。其寶網光淨。互相參映徹。一一寶中。影現重重。無有盡極。天帝釋眷屬。及宮殿莊嚴。亦影像重重。無有盡極。以用此像。以表心智境量同虛空。無有中邊內外等相。一切境界。皆如幻化。本來參映重重不礙。但為眾生妄心識種執業。自障不知。若無自業。本是如是。一切境界。光影相入。能以一智身。一時普現一切國剎。一切眾生前。如應現身。如應說法。令使解脫。得無量樂。根未熟者。方便接引。以智無表裡等。一切境界法界眾生界故。本同一切眾生心故。以初地菩薩。知此道理。發廣大願。令速成就此大智大慈悲行。又初地遍學十地法。及如來地法。總別同異法門。悉具知故。方可漸漸修習而成熟故。設當漸漸修學。經無量劫。而不移初發心時故。以智無三世古今。不遷移故。以十地修行。智用一一殊勝。名之為別。不離根本智。及古今無時。元來一際。名之為總。心行修行。一切境界自體無作。名之為同。一一位次。能淨業障。智慧神用增明。名之為成。一一地中修行。不見修。不見行。不見成不見菩提涅槃等事。名之為壞。且於人身。眼耳舌身手足肢節。共成一身。名為總相。是一心隨用不同。名為別相。皆四大火風所成。名為同相。六根各用不同。名之異相。依業成身。名為成相。一切法緣緣。無主無作者皆如虛空。名為壞相。此六相門通一切法。皆具六事法故。總持門以智觀察可知。如十玄門。義亦如是。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一多相容不同門。三諸法相即自在門。四天帝網影像重重互參無礙門。五微細相容安立門。六秘密隱顯具德門。七諸蓮華藏純雜俱含無障門。八三世圓融互參相入門。九唯智同別自在門。十托事表法生解門。華嚴經有此十事大體。顯無盡法。以智觀之可見。今此初歡喜地菩薩。總通修十地及佛果。並普賢常恆利眾生之行。此位通知。以因知果法。方可修行。如世造作。先須立樣。如檀波羅蜜門為增上。如煉真金。於一體之上。漸令明淨。然後方堪作輪王寶冠。二離垢地。上上十善戒為增上。治欲界惑。三發光地。忍波羅蜜為增上。治上色界無色界著禅煩惱。入三界自性清淨平等無造作禅。四焰慧地。修三十七助道觀。生如來智慧家。五難勝地。作四谛乃至世谛真谛等二十谛觀。六現前地。作十二有支觀。七遠行地。成就方便波羅蜜。離修空無相無願道。恆常不離三界度眾生。廣在經文。大意明前初地至第六地。雖常以慈悲為首。以四谛十二緣觀。及教化眾生。常有出世心增多。此第七地以所得三空無作無願解脫。常居生死。度脫眾生心多。第八不動地。得一切法。無生忍無功智觀現前。滯淨心多。諸佛加持以手摩頂。勸修行起智門。令念本願。起願興悲。一念以無功自在智。所作福業。初地至七地。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分不及一。如是七勸廣如經說。第九善慧地。說法自在。第十法雲地。受一切智職位。坐一大蓮華。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以眾妙寶間錯莊嚴。超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所起。知諸法如幻性。眾行所成。常放光明。普照法界。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而為眷屬。無量菩薩以為眷屬。各坐其余蓮華之上。以明一乘智境發心廣大。受職廣大。不同三乘中權學十地菩薩受職。但雲蓮華座等一三千大千世界。為三乘菩薩信解心狹。所見十地菩薩受職亦狹。但以一三千大千世界。為一毗盧遮那之智境。各自隨根所見不同。此一乘如來智境所坐之座。量等法界虛空界。以為智之實報所感。今之所信。各依器量不同。若論至實究竟之門。要依一乘智為實。若欲信此一乘如來智境發心。於此經中。初信之首。以十色世界。十智如來。為自心中本有。文殊師利為自妙慧。為能信之心。此經中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二位。從根本普光明大智。無相法身普賢差別智。以為此經修行之體。所發行願知見。皆如來法界虛空界所作。五位方便。重重以煉磨。行意在大智大慈悲。使令圓滿。深厚廣大稱實。廣意在經。教文事廣而難錄。今略述少許門戶。勸修未可備盡其意。有修行者。以定慧觀行兼讀經。看菩薩所修行願廣大之樣。令不錯路。設修不得。信種須成。以信內勳力。漸漸自能發志不退。任運成就。是故普賢作食少金剛喻。過身便徹任運。至金剛際始住。若人聞如來名號。及所說之法門。一經於耳。設當不信。亦能成種。以一聞法內勳。任運至佛金剛智始住。修行者莫慮此經法深遠。難到難入。若不發心信解修行。恆在生死。長遠未有休期。何如一念歸心。設修不得常生人天。福樂果報。漸漸見佛聞法。解脫成無上道。

  第三以定該含三世古今無異門者。以明十定品。還在普光明殿中說。明以普光明智。以為定體。以明此教於一言音一三昧。無前後說。出世涅槃同時。故明智境無三世。是故此品。還敘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菩提場。始成正覺。及普光明殿。初成正覺之時。古人雲。三會重來普光明殿。實無重來重去也。意明三十九品經。一時無前後說。乃至三乘總然。於一時說法。各自隨根聞一乘三乘之教。各自不同。依菩薩本業璎珞經說。有十會四十品經。在第三禅一會。說佛華三昧品未來。此品令十地菩薩。入普賢行。令十地菩薩。捨涅槃三昧。上稠林煩惱。方始入普賢行門。為普賢是入世間同眾生行。十地菩薩。是出世間成佛之行。和會此二行。令處世間自在故。不屬二邊。心無所著。離二邊習氣障故。十個定名。是如來自說。定之大用是普賢說。以明根本智。是佛自說定名。智中大用。是普賢差別智。還普賢自說。佛告諸菩薩。普賢菩薩今現在道場眾會。親近我住。初無動移者。普賢差別智萬行為會。不離根本智為住處。今明無求出世。但隨世間行不染著是佛也。本來如是。只為迷流多劫。須求出世十地。功終道成方捨。但世間諸事總爾。事終緣壞。功畢作亡。事既未成功不可廢。此十定品初。一百個菩薩三十個同名為慧。七十個各各異名。以十地位。三空慧滿七覺分終。至此入普賢行。方捨方入。任運智慈恆爾。始絕希求。如十定十通十忍三品。總是十住中普賢行。名等覺位。總是普賢自說。以明普賢自行之法。還屬普賢自行。佛自說者。是佛果位法。准此知之。

  第四入佛果位現障成位門者。心王菩薩問佛阿僧祇品。如來自說。其數如經自明。此數唯佛知見。非余位所知。若不能以智眼知此廣大數法。及如來隨好功德多少之量。即猶有此二障。不得稱一切智。故號佛果二愚。過此二愚障。方成滿足一切智佛。此之二法。非下位菩薩。及天龍外道所知。以加算法知之者。是菩薩法。如來智眼。知不須算法。自十地以來。有十一種粗重。二十二種愚癡。此之二障佛位知之。心王菩薩問者。以其心得自在。方可能為問主。十一種粗重者。以明從初地至十一地。普賢行未滿。位位有一迷以為十一。故一位之中。有因果正向。為二十二愚癡。如來加青蓮華菩薩。說佛十種不思議者。不可以心思意議。以佛是根本智。無作無言。而自在方便。無言無說中說。說根本智無作神用之法。名佛不思議說。佛果中神用故。青蓮華者。是如來自性清淨智中妙用智慧。一切法無染污自在性。是文殊師利。隨顯法之異名也。菩薩住處品。心王菩薩說。以明住持世間。一切處現在。令諸眾生所依不絕。如來十身相海品。有九十七種大人之相。是普賢菩薩說。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即是如來自法身。根本智自性清淨無作業中自有。是故如來自說。今言十身者。有十華藏世界微塵數身。下文言。有十華藏世界微塵數大人之相。一一身分眾寶妙相以為莊嚴。如華藏世界品。說是本報身及境界。今此品令普賢菩薩說。即明以根本智起差別智。行萬行上功德。莊嚴本智之身。是故普賢菩薩說普賢行品。至此等覺位行滿門。

  第五明自行佛果所成果門者。即如來出現品。以明自十信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等覺心等。明信心者自行佛果。滿文殊普賢毗盧遮那三法果。總終如此。如來放眉間光明。灌文殊頂。是問法之光。放口中光。灌普賢口口。是說教之光。令普賢說法。以明佛是根本智。是顯得無作無說之智。文殊是無相法身妙慧。是能問之人。普賢是根本智中大用。是說法者三法具足。故如來出現此教。皆有始終。以此三法為體用。至此功終。如煉真金。功終號為出現。付囑流通總在此中。

  第六普賢恆行門。如離世間品。是佛果後。普賢常行無休息。常處世間。而無染污。名離世間。此普賢常行。還以根本普光明智。還普光明殿中說。明不離初信之果用。恆利眾生恆在世間。而無染污。名離世間品。

  第七成佛果滿一切皆為法界門者。法界品在給孤獨園說。以升進以明升天。望法界即不離一切處。總法界於法界。初如來普賢文殊師利三法。以成法界之大理智大用。十方普該之大體也。此是一切功終之果。名為法界。菩薩即雲。如是等五百人俱。如四十個菩薩是四位。一一位中。具百是四百。通一百寶冠菩薩是五百眾。一百寶冠菩薩。以明十波羅蜜本數。十中百眾也。前四十心中。一一皆百。至此法界功終行滿。一切十方世界塵塵中。皆有無盡如來轉*輪。塵塵中皆有無盡普賢身。各化無量眾生。明一人成道行滿。入法界體。得如天帝網光影互參。身一時雲集。皆珠帳網。羅覆其身。重重相入。普周法界。遍利眾生。海覺等六千比丘。示現宿世有種。故得法獲益。捨利弗等五百聲聞。示現往世無信種。不聞此一乘智境。如盲若聾對面不見不聞。

  第八以佛果法利益人間門者。文殊師利出自樓閣。以明智慧重重。捨利弗出自房捨。以二乘人無大智慈。自身解脫名為房捨。六千比丘皆新出家。未證羅漢果。依捨利弗為師。悉皆隨從文殊師利。南行人間覺城。六千比丘捨利弗。勸觀察文殊師利身相福德。六千比丘一時觀察文殊師利身相功德。行路兩邊左右各八步。妙寶莊嚴具。隨路莊嚴。以八正行報生。觀察文殊師利。便即歸依發願。頂禮文殊以為和尚。文殊即為說十種發菩提無疲勞心種種勸慰。一時獲得十眼十耳十身十辯。漸詣覺城東。六千比丘通信位及五位修行。一時總攝號為六千。路上發心者。明聲聞有行未有智。今既發心竟智悲。萬行通兼。

  第九說教勸修門者。至覺城東明眾善明也。古佛廟者。明所設教不異古也。娑羅林此雲高聳。出過余林者。出過人天三乘。及外道之行也。莊嚴者以普賢行為莊嚴本智也。幢者智無傾動也。文殊師利既至覺城。從眾來有無量劫數四眾。但言五百者。堪入五位行門。龍眾有一萬。龍表智。以智興行故。於五眾之中善財為首。五眾總成入法之人。善財初受胎之夜。宅有金苗縱廣七肘者。以信心為胎。十月誕生者。十波羅蜜為十月也。初生之時。宅有五百寶器。遍其宅內者。以信通收五位。五百波羅蜜行中之果報也。宅中有寶樓。高及縱廣各七肘。明信心中七覺支分法報生。文殊師利說普照法界修多羅經。是說根本普光明智。普印之者。大眾獲益。獨舉善財為首。勸歎起信竟。勸令南行覺城東也。

 

上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1 涅槃的意義
下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2 涅盤之深究 一 蘊苦永息之涅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