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1 涅槃的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涅槃的意義﹞

中國佛教徒,都說學佛是為了了生死。真能了生死,就是得到涅槃。涅槃,是印度話,含有否定、消散之義。古譯作「滅度」,即意味著某些東西消散了,消除了,又超越了。此外還有:自由,安樂之義。唐玄奘譯為圓寂:圓是圓滿,應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是泯寂,一切不良的成分都消散了。這就是平等、自在、安樂的理想境地。”

    簡單解釋涅槃:涅槃是消散之義,貪瞋癡煩惱消散而永遠不再起了,叫涅槃。破除了我執無明,斷了貪愛,貪瞋癡煩惱也永盡不起,生死輪回的因緣不再有了,這才叫涅槃。很多人修行有一些境界定境,會覺得身心很清淨自在沒有煩惱,但這是暫時性的還是永遠的?真正的涅槃是煩惱永滅不再起。修定的定力消失了,煩惱還會起,這時候沒問題,碰到大的逆境也會起,這些都不是涅槃。真正的涅槃是超越了人間一切的執著愛染,煩惱都永滅了。這也是真正的平等自在安樂,而此安樂不是人間快樂與痛苦相對的樂,是超越了相對的一切而得到的一種平等自在——離系之樂。

“涅槃,可說是印度文明的共同理想。佛講涅槃,古代婆羅門教及印度教也講涅槃,名詞雖同,內容卻不一樣。”

佛法裡有一些專有名詞像涅槃業力等,並不是佛法專用的。在佛陀以前很多宗教就有了,佛陀只是拿來應用,內容卻加以修正即對其內容的解釋不一樣。

“依佛法說,他們的涅槃觀,都是不究竟的。最庸俗的,以物欲享受的滿足為涅槃。如有一外道,在飽食之後,拍拍他的肚子說,這就是涅槃。一般印度宗教的涅槃,如呼吸停止,或心念似乎不起等,自以為涅槃,其實都不外乎禅定的境界。那末,佛法的涅槃觀,是怎樣的呢?”

外道講的涅槃是很庸俗的,饑餓也是一種苦,吃飽了,苦消失了,他也認為這是涅槃——苦的消失。佛法講的是永滅,不會因為這一次吃飽後永遠不餓,所以那種所謂的消失不是真正的涅槃。

四禅八定是共法,不是只有佛教才有的,外道及其它宗教也有。修持到四禅時,身心就寂止了,甚至有的脈及呼吸都停止了,非常寧靜。四空定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想處、非想非非想處,連身心都不見了。到無想處以上,連意識的形態幾乎都是寂止的,只有很微細的心念,那個身心的感覺也是很清淨的,覺得好象涅槃了。注意“好象”二字,因為定力消失時又會恢復原來的樣子。人入定後不可能永遠不出定(永遠不出來就死了),如果有入定也有出定,出定後與入定是否一樣?如果一樣,那就不出不入,不叫入定了;如果入有定,出就不定,這種定就不是永恆的。注意,外道由於修禅定,也會有感覺涅槃的那一種體驗,但那不是真切的,只是定力的作用。甚至有人因修禅定開發了神通,就更加執著在神通上了——有一個能神通變化的永遠常住的“我”。所以佛法講的涅槃不是暫時的一種寧靜安定自在,而是永恆的。這裡的重點說:很多自以為開悟解脫有境界的人,其實很多是在定境中的感覺,或是因修禅定開發了一些神通,就以為自己解脫了。如果這樣就是涅槃解脫,那外道普遍都是了。現在到印度去還是一樣,很多人修禅定功夫非常好,一打坐馬上可以入定,甚至幾天不出來,難道這樣就是解脫了?如果是的話,佛法與外道還有什麼特質差異可言!注意喔,絕對不一樣。定力就像拿石頭壓草伏而不斷,由於禅定,心意識會定進去而不起散動分別,那是因為定力的關系。定力一消失,心靈的活動還是會起來,煩惱貪愛沒有真正止息,伏而不斷是定力,並沒有解決生死問題。下面講的是佛法的涅槃觀。

“﹝1﹞斷惑則得涅槃:

要解脫生死,必從斷煩惱,斷煩惱的根本──我見下手。”

這裡點出一個重點:修行不是把我們的心意識停下來,不讓它與外面產生作用,而不起貪愛欲望。那是壓制意識不起作用,但潛在裡面的執著並沒有消滅。所以真正要解脫生死,必須從斷煩惱下手(煩惱滋生業力),要斷煩惱就得從根本的我見下手。

“眾生一向在生死中,有生有滅;若了生死而得涅槃,即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涅槃的特性。”

這一點也很重要:佛陀及聖弟子阿羅漢的證涅槃,是當生就證而不是死後的事。現在很多人以為我們業力深重,自己不可能此生涅槃解脫,除了依靠他力等待死後往生以外,其它沒有辦法。這真是誤會了!真正的解脫者絕對是當生成就的。佛陀就在人間涅槃,而且涅槃後四十九年繼續在弘法。聖弟子們跟隨著佛陀,照著佛陀的方法也很快就體證到了。《雜阿含經》中有很多記載:捨利弗在佛陀身邊半個月就證了阿羅漢,年紀最小的小沙彌七歲就證了阿羅漢,頭腦最笨的周利盤陀伽也證了阿羅漢,最大的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在佛陀涅槃前,聽了佛陀的開示就證了阿羅漢,連業力最重的鴦崛摩羅也證了阿羅漢……。一定要明白,涅槃是當生就能受用體證的!關鍵在於你的理論與方法對否,只要理論方法都對,一定可以受用。緣起法的原則就是法法之間有必然性,因正,果必然正,涅槃的因緣條件具足,怎麼會不證涅槃!如果因果之間沒有必然性,那你怎麼修也沒有用了。修行不是靠運氣的好壞,而是依據法法間的必然理則,怎樣的因緣促成怎樣的果,這是必然的。能成為阿羅漢或解脫的人,一定有必然的理則,只是你有否抉擇到這個必然理則而已。現在整個社會所有的宗教沒有幾人在談解脫涅槃,這個法不見了,不流行了,就是這樣。我們都寄托在未來,等待他力的救度,整個佛法的特質都變了!問題出在哪裡?我們要探討就是這個,這就是重點了:生死是當生就能取辦的,只是我們不了解其所以然而已。

“佛弟子修持定慧,漸斷煩惱,現生便能體驗到不生不滅的境地,叫做得涅槃。”

導師點出:不是死了叫涅槃,是解脫了叫涅槃。很多人都把死亡來臨叫無常,把死叫涅槃。那個觀念是錯誤的,而是活著的每一個當下都是無常的,因為它是剎那剎那遷流變化的,生命的當下就是無常,即常性不可得,所以生命的當下本來就是涅槃無生。只是眾生不了解真相而產生我執顛倒種種障礙。只要了解真相,打破了黑暗,自然就回復本來的光明清淨。當下不再顛倒執著,只是恢復本來而已,這樣的涅槃哪裡是遙不可得的!而是本來就如此的,只要不顛倒就是正常。但要做到不顛倒卻很難,無明不了解真相故。

佛陀在世時,他的弟子為什麼每一個那麼容易覺悟而證入涅槃?佛是一個覺悟真相的人,他的指導是以明引明,只要照他的方式,很快就導致弟子們明而看到真相。而現在引導大家的不再是真正覺悟的人,猶如瞎子帶瞎子,以盲引盲,永遠黑暗。其實真相是普遍存在的,人人本來就在這裡面,只是不知道而已,人人都有機會的。由於我們的顛倒無知,偏離了本來,才造業煩惱痛苦生死無邊。真正的見法悟道了解真相,只是還他個本來而已。原來人人是平等的,本來就在清淨中不知道而已。這樣來解釋涅槃,大家就都明白了,原來每一個人機會都是平等的,而且隨時都有悟入的機會。把握住了這個重點,修行就不難了。長期以來,我們被錯誤的觀念所影響,一直在糊塗顛倒中沒有自覺的機會。所以要跟隨佛學,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覺者,然而現在佛陀不在了,我們只有依據經典善知識的指導,如果找到的經典是究竟法或善知識是一個明眼人,我們就很容易受用;然而現在難以分辨真正的善知識及正見,困難就在這裡。

“到這,我見為本的煩惱斷盡了,發業的力量也沒有了,也就不再感生死果。斷煩惱的,必有高超的智能,自覺到我見消除,煩惱不再起,生死永得解脫。”

我見破了,就不會繼續制造煩惱,沒有了煩惱,也就沒有潤生發業的作用,所以生死就不再相續了。

這裡有一個重點:我們聽聞佛法目的就是開發正知正見,唯有聽聞正知正見才能帶來真正了解實相的般若智能(世俗的世智辯聰不叫智能)。八正道也把抉擇法要、建立正見為第一首要條件,要得正見就得從善知識那裡多聞熏習。我們的思惟模式中都是強烈的顛倒執著的我見我慢,照這樣的慣性是永遠脫不出來的。但是我們往往還不知道顛倒在何處。聽了正法正見後,就會反省到自己的思惟模式中我執我見無明顛倒很深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自然就會去修正。從緣起去觀察,就會逐漸體會到確實我不可得,實在的永恆性不可得。這樣建立了正見;隨之而來的思惟模式也就正確了——正思惟;我們的身心行為隨著正見正思惟而行——正業、正命;具有正確的觀念——正念;安住在與正見相應的正定中,就是無漏的般若智能。這就是八正道的次第。所以,自覺到我見消除,煩惱不再起就是開發了智能,這是最重要的。

這裡的“自覺”兩字是根本:自己的貪瞋癡痛苦煩惱只有自己最清楚;當貪瞋癡煩惱止息時,同樣也只有自己覺察得最明白,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自己有沒有解脫超越,有沒有解決心中的困擾,自己最明白,所以真正解脫的人必定是自知自覺的。現在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重點,求一求、拜一拜,或什麼大善知識給你加持一下說你解脫已沒問題了,你就安心了,哪有這樣的道理?自己的慧命有沒有解脫,自己最清楚,不要糊塗啦!真正解決了問題,觀念上會徹底突破的,你突然間能發現:咦,過去很貪很瞋的,最近怎麼不會了?本來很容易顛倒執著的,跟別人相處常常相對,現在也不會了;平常往往因煩惱而失眠,如今不再有這樣的現象了……,這就是受用,你會發覺你的貪瞋癡真的不見了。真正的修行受用是在自我的觀察中而發現的。學佛有沒有受用,你最清楚,那是無法騙自己的,所以學法的人一定要自知自覺。如果我們還不能安心,貪瞋癡煩惱還不止息,碰到一點事情習性就會起來,就要很小心地反省了:所聽的法到底有沒有真正深入自己的心?有沒有時時刻刻在覺知覺照?並不因為你花了大錢或拜了某一尊大佛、大師,就解決問題了。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有條件因緣內容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知見有否真正清淨?有否如理思惟?有否與法相應?所以自覺兩字,希望大家多注意。

“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死了才叫涅槃。涅槃的境地,是學人現生所能到達的,現生能得大自在,大解脫的。無奈末世的人,很少想現生得涅槃,不是根鈍,就是不肯精進,都把了生死看成死後的事。佛教的本意,是注重現生體驗的,要活著的時候就證得涅槃。”

    這幾個字很重要:“要活著的時候就證得涅槃!”我常講,現在大家的學歷都很高,科技很發達,年輕沒有老人癡呆症,身體還沒老病死面對死亡……,這樣好的因緣條件都不能把握,不能在當下的生命中改善自己,難道依靠死後的救度就能解決?活著的“操之在我”都不能得受用,死了誰來幫你?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佛教的本意是注重現生體驗的,活著時不把握體驗超越的機會,死了又如何修正觀念?

“(2)業盡報息則入涅槃:

有人以為:佛說縱經千萬劫,業力仍不失。就誤解:我們的生死,無法了脫。這是不明佛法的因果道理。”

佛經上講到業力如果沒有報,縱經百千劫不會失掉。很多人聽到業力不失就誤會業如果不盡,我們永遠要受果報,如何能解脫涅槃?

“要知道有了業要感果,但還要有助緣,煩惱就是業力感果的要緣。如滅了煩惱,沒有助緣,業力也就無力生果了。故說:業盡報息,則入涅槃。業盡,不是沒有了,只是過去了,再也起不了作用。”

這是不明白佛法中因果道理的人才有的想法。我常對那些擔心自己業力深重而無法自力解脫的人說:佛陀時代連鴦崛摩羅都能證阿羅漢。慣性導致受業報,這是我們無明顛倒不明業力真相之故。如果明白業力的真相還是可以解決的。鴦崛摩羅殺了九十九個人,差一點殺了佛陀湊滿一百個,殺業是所有業中最重的,他怎麼還?但他證了阿羅漢卻是事實,這怎麼解釋?佛陀告訴他:你只要把根本的重業殺盜 淫妄酒斷掉,自然就不相續了。所以他發了大願:從今以後我不再殺,不傷害一切有情。從那以後他不再造業了,也沒有滋潤業力的煩惱了。隨佛出家後每天托缽,每個人都很畏懼並輕視他,不但經常托不到東西,還被人用石頭等打,那種日子很不好過。但他很堅定,不再起瞋心,不再起殺業,依著佛法的正見觀察修行,很快就證了阿羅漢。所以業力的銷盡其實從斷煩惱為本,過去所造的業力已過去了,沒有煩惱的滋潤,是不會發業受報的,這一點要把握,這樣才有信心。不管過去我們的業力多重,我常講沒關系,已經過去了。現在能做的就是補救,怎樣來斷煩惱,不再滋潤業力,就不會相續了。如果無明我見不破,怎麼斷煩惱?這裡講的法點點滴滴都有次第有內容修行,不是盲目的信仰或拜拜就能解決的。要找到正確的因緣內容條件方法,才能夠不盲目。

“所以,了脫生死,不從苦果的改變上去著力,也不從業力的消除上去著力,而是從煩惱的根本──我見下手。如能證無我,煩惱一滅,業種就干枯了,不會起作用,生死的連索,便從此截斷了。”

這太重要了!一個修行人如果連這個內容都不清楚,請問:到底在修什麼?真正的修行不是消除業力或改變果報,而是從煩惱的根本——我見上去解決。佛法談無常無我,就是從根本上破我執而解決問題。證了無我,煩惱一滅,業種就干枯而不起作用,生死的鏈鎖從此便截斷了。佛陀宣講三法印就是要讓我們體證無我而破除我執我見。生死的根本就是我見,從哪裡去破?觀察一切法的無常性就知道我不可得,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包括生死都不可得,而體證無我。這都是重點,點點滴滴都是相依相緣的,要明白!

“得涅槃時,有此身體的存在,則餓了還是要吃,冷了還是要穿,雖然身體有苦,但不致引起憂愁懊惱等心苦,這叫有余涅槃。”

涅槃分有余與無余:活著證涅槃時,身體五蘊六處的功能還在,身心的感覺與常人一樣,知道冷熱饑渴疼痛,不是連知覺都沒有象木頭一樣,只是內心沒有苦惱憂愁及執著而已,這叫有余涅槃。

“到這個身心的組合離散了,不再引生新的自體、新的苦果,叫無余涅槃,「即業盡報息則入涅槃」。”

佛陀入滅時叫無余涅槃,再沒有任何牽連。下面是對涅槃深一層的研究,因為涅槃的果是佛法究竟要達到的,也是我們最終要實踐完成的,所以這個內容要了解深刻一點,這樣對於前面因的抉擇及方法的實踐,才能深刻明白。

 

 

上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一之上(李通玄)
下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一之下(李通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