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課合解》第十講
2月15日,天氣乍暖還寒,清冷的風掠過平原大地,卷起陣陣塵土。上午9:00點榕桦寺清亮的鐘聲在北張莊上空回蕩,各方信眾集合在念佛堂,聆聽釋親佛法師講授《佛說阿彌陀經》。
釋親佛法師在正文之前的開場白中講道——
佛的本懷是“渡盡一切眾生都成佛”,所以佛教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宗旨就是“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只有弘法的因,才有利益眾生的果。若不明白解脫之道,茫修瞎煉,就會誤導眾生。前些時日,一些修密的居士帶領信眾在家搞宗教活動,結果被110帶走了。對此我感到很悲哀。做為一個居士,第一要愛國,第二要愛教。愛國就是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雖然你沒有練*輪功,但是不在國家開放的宗教場所進行活動,無論內容是什麼,這都是禁行的。若要清淨聞法,必須在國家批准的開放寺院,允許的活動場所進行宗教活動。
有些居士追求神通靈異,這是不對的。修學佛法修的是一顆清淨心。佛在我們的清淨心中,若心不清淨,就不是佛。觀音菩薩的法門就十個字,“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心外無一法可得,心外無一物可求。一切法都在我們心中。《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我反復強調,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門徑,佛法以佛為體,念佛直接進入佛之本體,不講階級,不論漸次,念茲在茲。黃念祖居士曾講過:“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淨土法門真的是簡而易行的圓頓之法。佛在《大集經》中講,“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念佛法門屬於萬人修萬人去,一網打盡,一個不漏。最殊勝的是,五逆十惡重罪的眾生,臨命終時只要提起正念,佛就會來接引。修別的法門必須業盡情空,若未業盡情空,依舊在六道輪回之中。只有佛菩薩再來,才能做到身口意三業完全淨盡,感情清澈自然毫無造作。
再座的各位,你們常來聽聞正法,多受熏陶,猶如染香之人。正是“人若常在檀香邊,身必常沾檀香氣,人若常處魚市中,身必常懷臭魚味。”所以大家要勤修啊。有些居士念佛不得當,是因為不聽聞佛法,不明原理。明理修行一日千裡,不明佛理要走彎路。大家修行要按三皈依中所講,“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教叫“三無漏學”,即勤修戒定慧。戒——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因戒而生定,不被物欲所牽。所以有言道:心能轉物即通如來。而凡夫多被境所轉,被物所轉。假若在你面前放了十萬塊錢,恐怕就要動心了。悭貪就會墮餓鬼道。為什麼說人死後會變成鬼呢?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人的共性是貪,無非是貪的程度輕重不同而已。真正念佛的人,沒有生滅來去,他是活著走的,面帶笑容,表情非常燦爛,因為看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而造業的人,臉面鐵青,表情猙獰,因為看到了鬼來捉拿自己。人在陽世上,一定要熄滅貪嗔癡,這樣才能得到戒定慧。慧即智慧,佛的智慧是圓滿的,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修行的首要任務是深入經藏,在解門上努力。第二要在行門上下功夫,否則如人說食終不能飽。解、行對於修行人,猶如人之兩足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很多往生的愚夫愚婦,他們在解門上很清楚,就是堅信一句佛號定能解決生死問題,這是大的解門。所以說唯有上智與下愚能解決生死問題。古德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用心念佛,即沒有信與願。淨土法門三資糧是信願行,這是往生的必要條件。信即六信:信自(自性是佛)、信他(十方三世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信事(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信理(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信因、信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六信具足才是真信。歷代祖師們講,一門深入不加雜不間斷,一門通門門通。印光大師講過,學佛最主要是兩個字“誠敬”,你對三寶有一分的誠敬,就消一分的業障得一分的功德利益。有十二分的誠敬,消十二分的業障得十二分的功德利益。外道小廟,還講心誠則靈。何況我們對正法,更要有顆誠敬心。
現謹取釋親佛法師正文內容如下:
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佛恐彼眾聞久而隋,故化諸禽說法以警策也。種種奇雜色之鳥者,言多而且美也。今略舉六種,捨利翻鹙鹭,或雲春莺。迦陵頻伽,翻妙音,未出卵時音超眾鳥。共命,一身兩頭,識別報同,此二種雪山等處有之,然是業報所生,西方之鳥非業相也。晝夜者,西方要無日夜,權以華開為晝,華合為夜,亦可鳥鳴為晝,鳥寂為夜,今六時出和雅音,則諸禽說法無間,言其鳴寂無二,使聞者悟即定而慧,即慧而定,定慧圓融,得法歡喜也。五根等,即三十七道品,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者,即該前之念處,正勤、如意足、並余四念、六度、十力、四無所畏、無量法門也。欲修位,非此道品豈能直進。聞是音已,即念三寶者,以諸化禽,大小乘法無所不說故。彼鳥若贊諸佛功德,聞者即悟本覺常住清淨佛性,故念佛。若演三乘之法,聞者即悟自性本具恆沙法門,故念法。若說三乘之位,聞者即悟理智和合自性之位,故念僧。要之,彼鳥圓演三寶功德,聞者而能圓念自性一體三寶故也。
『捨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捨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此釋化禽所由也。良由西方多善乃生、既生、而時時法音潤心,則惡念不生,故無惡道之名,名既無聞,豈有實業之鳥乎。既爾,則皆是彌陀慈愍,特化諸禽說法,令聞者得四悉檀利益故耳。
『捨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此無情說法也。欄網行樹皆四寶所成,風動則聲,協八音而成律,演高玄之妙法,故使聞者自然起念三寶之心。良由淨土法法唯心,如欄網行樹,是唯心所具萬善智德菩提故。池閣蓮華,是唯心所具大乘慧行勝因故。天樂華供,是唯心所具天然華樂,供養自性十方法界諸佛故。化禽說法,是唯心所具圓妙道品,淨識變起神妙珍禽故。風樹協韻,是唯心所具無量法門故。是以淨土有情無情皆是唯心現,若人見聞是經者,應須直下承當,勿使觌面錯過,淨土彌陀不從他得。
『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此結上也。釋尊贊揚淨土依報莊嚴,欲人斷疑生信,故經雲,信為道無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所以信不切,不生極樂是也。然十方諸國皆有四土,各分淨穢,唯極樂同居便得純淨,況上三土乎。又生同居,即能橫見上三土莊嚴。此皆自性清淨八識所現而成實有,雖實有,然亦事事無礙。若能信者,如是極樂豈非唯心所成,若不信者,則自障矣,誠為可惜。
『捨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捨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此釋。梵語阿彌陀,此翻無量光,又翻無量壽。要解雲,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皆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或十百千由旬,一世界或十百千世界,唯彌陀應身光亦普照,故名無量光。又法身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此亦佛佛皆同,皆可名無量壽。應身壽命則隨願隨機延促不等,唯彌陀應身壽命,及彼人民亦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然則三身光壽不一不異,特彼佛獨擅其勝也。自性寂而常照即無量光,照而常寂即無量壽。帶業往生未破見思及下品者,皆稱人民,一生彼國皆得不退,光壽亦無量,主伴並壽並光者,唯有極樂耳。
『捨利弗。阿彌陀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此明彼國教主始成也。法身清淨,本來是佛,非成非不成,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報名成。應身隨機感現,八相成佛名成,皆可論劫。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者,是舉報應二身也。又佛,跡行圓滿曰成,而依正伴侶,種種莊嚴,亦皆成矣。
『又捨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此言聲聞菩薩無量也。
問:論雲,二乘不生,今何有聲聞無量。答:藏通二教定性聲聞,不信他方淨土,若別圓二教,雖或名聲聞,行即菩薩,如別七住斷見思,圓七信斷見思,雖同藏教四果,實是大心之行。觀經疏雲,習小之人本不得生,由彼臨終大乘心亦乃得生,以慣習小,遂證聲聞小果,而向大之心已成。設臨終時不發大心,則決不生彼。若既生,則時時親觐彌陀,親聞法音,豈不速得增道損生而證高位耶,故今舉聲聞者以暫有故。或專念而不解,或專念而為自利者,生彼同居,初居聲聞故也。又十方念佛眾生,生彼猶如雨點,故雲非算數所知。則菩薩眾多不言可知,故曰亦復如是。
『捨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此結示也。淨土聖伴皆是彌陀願行所成,一成一切成也。
問:願行雲何成他身耶。答: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剎中菩薩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此願成聖伴也。又雲法藏教化眾生,修行六度,廣行教化,致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此行致聖伴也。
『又捨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此明往生不退兼多高位也。阿鞞跋致,翻不退轉,有三,一位不退,彼未登聖位者,據此土判教者,藏教初果,通教見地別教初住,圓教初信,皆初斷見惑,初入聖流,不墮凡地故。二行不退,通菩薩,別十行,圓十信,皆斷思惑,並破塵沙,恆度眾生,不墮二乘地故。三念不退,別初地,圓初住,俱初斷無明,親見佛性,心心流入性海故。且極樂不然,五逆十惡,命終十念成就,即能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亦得三不退,十方佛土無此階位。若非專念之功,及彌陀大願者,豈免躐等之過欤。一生補處者,如釋迦緣盡法滅,則有彌勒補佛之位,彼若彼彌去位,則有觀音補佛之位,以有一品生相無明,而為一生故,破此一生無明,即證無上佛果,以淨土緣勝,故多一生菩薩又且同居眾生,可與無量一生補處菩薩作伴,他方淨土何能有此。
『捨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此勸願也。上善者,天道雖善未出生死,二乘雖善猶沉空寂,皆不名上。圓教初住,乃至等覺,顯真法性,皆即上善。俱會一處者,極樂同居,即能見上三土,則等覺以還,及至下品,俱不離同居而圓證上三土矣。此則教不能收,迥出尋常故。
『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信願持名,念念注心,為菩提正道,即親因也。散善誦持,及施戒忍進禅,即助緣也。正道為多善根。助緣為多福德。世間不論男女老少、六趣四生、五逆十惡,但聞佛名善根即成,未來世必定因此得度。執持名號,有事有理。事持則未達即心即佛,但決志信願,憶佛念佛,聲聲無間,心心相注,無時暫忘故。理持則了知是心是佛,句句從自心流出,聲聲還入自心,能念所念理自空寂,感應道交,或時忘身,唯有佛號歷歷,自然成一片故。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取證也。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無定。又利根,七日中俱不亂。鈍根,僅一日中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無定。一心不亂亦有二,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煩惱,斷見思盡,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自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見思不亂故。臨終感化身佛,及化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生死顛倒之想,即生同居方便二種淨土。二邊不亂故,臨終感報身佛,及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之想,即生實報寂光二淨土。唯茲執持名號,三根普被,至簡至易,永明大師所謂萬修萬人去是也。然此六字宏名,八教盡該,五時都攝,無問自說,良有以也。臨命終時者,吾人現前一念雖善惡雙彰,唯臨終時念力最強,一生善惡,或千萬生善惡諸境,一時俱現,境惡則心懼,境繁則心亂,或著心難捨,即隨心現境,心便隨境而入惡道。若一生念佛純熟,或宿生善力,則臨終時能起正念,隨念見佛見華,即生淨土。若臨終現惡,得遇善知識提醒,策以念佛,承正念力,即見化佛化聖眾來迎,一彈指頃即往淨土。所以平時,當念無常不期而到,常提佛號使至淳熟,可免終時,致落湯螃蟹之悔,智者慎之思之。
問:結七念佛尚多,得一心不亂者何少。
答:七日持名,必須萬緣屏去,身心放下,行住坐臥,吃飯穿衣,出屎放尿,一舉一息,念念之中,佛號不忘,句句無間,如貫珠不辍,如斯七日中定得一心,信知如來決無虛語。
問:念佛禮誦能除業障,今觀善信,或反遇災殃者何。
答:此皆多生業障,或雜念念佛卒難得力故。良由果隨因轉,如形有影,絲毫不失。彌勒菩薩雲,一彈指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善念善形,惡念惡形,絲毫無差,但人終日想雜,尚自不知,待欲靜時,方知念多,由凡至聖,漸漸精細,至於彌勒觀之尚有如許細想。況吾人乎。然眾生介爾之心周遍法界,故起一善念功既廣大,起一惡念罪亦難思。地藏經雲,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況自有生以來塵劫無量,所造眾罪豈可思算。今雖承宿根,念佛禮誦,奈何智力衰微,攝念不定如大霧中燈,又加以風,何啻不明,光且幾絕,縱有得力,或生喜著難免災魔所擾。所以念佛切宜注心一境,毋多雜念,縱見佛光諸相,忌生歡喜,但句句直前,心心歸寂,則業障自謝。如廬山初祖三見聖相,含默不露,至命終時見佛方說。今人用工有絲毫相,以為得力,喜說於人,豈非自召其魔。
問:禅家固然多魔,而念佛者諒必無之。
答:禅者觀智與妄想競逼,則八識中所積五陰魔邪發現,見種種相,智力若虧,又生喜著,必遭魔事。念佛者,念念歸一,則有四十裡光明,災魔遠避,若見聖相,只消不生喜著,不炫口於人,但直進其工,西方決生。
問:禅者離心意識修,參透父母未生己前,念佛者或持名或觀想,皆不離相是乎。
答:禅家必須一相不立一塵不掛,有絲毫細念,便是生死業因。念佛者內仗自己一心,外仗彌陀願力,只消執持佛號不忘不歇,定若泰山,是為正念。若觀想者,依觀經法,注心一境,了了不遷,是為正觀。此二決可一生成辦。
問:念時,雜想昏沉反多逼己如何。
答:妄想是無始習慣,欲除則反重矣。但高聲念佛,令音句句入耳,心心相注,漸自歸一。
問:出聲與默念如何。
答:其功無二,對治不同,多昏沉者當出聲,多散亂者宜默念。又出聲則昏散雙治,默念偏多治散。
問:愚者念佛,但作錢物,將無太輕乎。
答:經雲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又佛之一字眾德圓備,奈彼愚蒙膠固不化,不以錢誘,以為別無功德矣。然此錢物亦隨心量所現。如鏡高懸,外無像,則內唯清虛周遍十方。外有像,則巨細分明,莫隱其形。發心念佛亦爾,智者念佛,反觀內無其心,外無其佛,心佛俱空,二空相合,句句相應,念念清淨,周圓法界,當體與無量光壽互顯,如鏡內外唯一清虛也。愚者念佛則多著相,一句作一錢,或求來生富,或寄冥庫等事,皆妄計所現之虛影,如鏡隨像,巨細分明,冥雖可用,其功甚微,然亦可作遠劫成佛勝因。
問:求壽念藥師,度亡念彌陀可乎。
答:功德俱難思議,但未免心岐,蓋阿彌陀即無量壽光,其願叵測,若念一佛到底,則現增福壽,後報蓮胎,決無疑矣,若心有岐,得力稍難。
問:菩薩長劫入塵度生,今既生彼,不能即回五濁,得非小乘乎。
答:長劫入塵,豈易易哉。必具智慧辯才,神通方便則可,若反此即如救溺無舟,自他俱沒,欲發大心,必先生彼,華開見佛,然後回入五濁,則順逆皆得自在利生矣。
問:娑婆一劫,為極樂一晝夜。生彼國者,如上中品,一宿華開,七日已,得妙菩提。上下品,一日一夜華開,三七日後,見佛報身等。爾則娑婆劫多矣。而此多劫中,吾若不度,恐人心識無定,造業墮苦,將無救耶。
答:雖發大心,自無其力,不如自先求脫,得佛慧後,入塵度生,自他方成妙益,但今大心悲切,後必果遂。
『捨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彌陀垂手時時不息,故釋迦赤心念念勿忘,故有重勸發願也。我見者,即五眼中佛眼所見,無不明徹故。是利者,即極樂依正莊嚴,橫超三界,圓證四土,是不可思議上上功利也。夫馀行則唯仗自力,念佛則並承佛力,因眾生無始生死妄想虛習所積業種,時時發現,且多外境擾心。復有狂慧者,妄談空理。頑修者,著相迷心。皆因五濁障重,惑業熾盛,雖欲修持,卒難得力。縱證初果,尚迷於出胎,菩薩猶昏於隔陰。矧眾生本溺塵勞,若非佛力,豈能自拔。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皆是法性菩薩,尚願親觐彌陀。喆老青公,五祖戒演,斯皆禅家大匠,轉生猶入公門。然則我何人斯,唯仗自力者可乎。永明大師曰: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暼爾隨他去。又曰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正斯謂也。是故當信彌陀四十八願,願願悲度,若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同於形影,不相違遠。
問:十方諸佛皆有悲願,何獨彌陀。
答:諸佛度生有緣則應,無緣不感,彌陀大願,與諸五濁最有宿緣。諸佛雖悲,但化有緣眾生,而無緣者自業為障,何能得度。
問:爾則佛慈豈有不普。
答:非佛不普,但佛眾生宿緣未結,而眾生惑業久蔽,自障佛慈,如無目人雖在日下,而不能見色,如來以為真可憐愍。